小米造车会去哪里(小米造车快不得)

发布日期:2024-12-22 02:38:06     作者:天不顺便逆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kpy247429.html     违规举报


资料来源:智能车参考等

作者:今天星期一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导读

一向以“快”和“颠覆性”特质而引领一个时代发展的互联网企业,碰上了一个以“技术高度密集 重资产”为特征的汽车行业,必定有力难使,互联网企业造车想要快?却也快不得。


短短15个月,为何外界却过出了“恍如隔世”的感觉?

7月15日,新浪科技援引小米相关人士及合作伙伴透露的消息称,小米造车即将迎来一个重大节点——在8月的一场公开活动上,雷军将会带着小米的工程样车亮相,随后开启一系列测试。

如果没有后续的辟谣,相信小米工程样车亮相的消息一定能够惊掉人们的下巴。

要知道,同样备受外界期待的苹果传说中的“iCar”汽车,仍旧处于“PPT”状态;早与外界心照不宣的百度,则通过与吉利合资成立集度汽车,才在今年4月份曝光了首款工程样车。

而如今正是缺人、缺技术、缺场地的小米,如此神速岂能不让人眼前一亮?

然而真实情况是,此消息被曝出不久后,便引来了小米公关负责人的回应,“绝无可能,这个小米相关人士一定不靠谱,请大家不要道听途说。”

其实仔细一想也就能很快辨别真伪,一向以“快”和“颠覆性”特质而引领一个时代发展的互联网企业,碰上了一个以“技术高度密集 重资产”为特征的汽车行业,必定有力难使,互联网企业造车想要快?却也快不得。

不要低估跨行的难度

一直以来,笔者都认为互联网企业,或者说造车新势力都太小看汽车行业了,特斯拉的成功像是掀开了蜜罐的盖子,有人尝到甜头,自然就会有人蜂拥而上。但俗语有“隔行如隔山”的说法,它们是否真的低估了造车的难度而高估了自己的决心?

众所周知,互联网企业造车面临的艰巨挑战,注定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造车目标,而要更快的实现盈利就更是难上加难。

首先,互联网企业造车需要寻找一条适当的道路,让其能够顺利切入到汽车行业,通过互联网技术赋能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但要生产汽车为主体的产品并非没有门槛,针对轻装上阵的互联网企业是选择代工还是自建,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从公开的信息来看,小米汽车项目已经确定落户于北京经开区,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销售总部和研发总部,并分两期建设累计年产量30万台整车的工厂,其中一期项目在今年4月开工,两期产能分别可达15万辆。

这也就表明,相比百度与吉利的合作造车模式,小米其实选择了地狱级难度的独立造车模式。


而根据知乎上获得智己汽车官方账号肯定的答主@郑迅的介绍来看,一款新车从设计、研发到最终上市的过程并不简单,要经历架构开发阶段、产品战略阶段、概念阶段、开发阶段、产品及生产成熟阶段,之后还要再经过SOP才能最终量产上市,这期间的历程大概需要3年到5年时间。

因此,即便以小米集团于2021年3月30日正式宣布进军造车领域的时间为起点,而非按照小米汽车公司正式成立的9月1日为起点来算,也足以见得想要实现其2024年量产上市的目标是多么艰难。

其次,相对于互联网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而言,汽车行业是众所周知的“重资产”,如果妄想以一张“PPT”就拿到造车入场券恐怕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实现。


而根据小米年报中披露小米汽车的投资计划来看,小米首期计划投入人民币100亿元,未来10年预计继续投资100亿美元。这不仅表明了小米押注汽车赛道的决心,而且也表明了小米并不打算把造车当成一件短期目标来看待。

前车之鉴犹可畏

如果回首历史来看,互联网造车的故事大概可以从2014年讲起,彼时资本市场的青睐,技术企业跃跃欲试的劲头,国家战略方向上的引导,都让造车成了众多门外挥舞大棒的野蛮人眼中的“香饽饽”。

然而八年过去了,我们也看到了互联网造车的“故事”并没有预想中那样进入高潮部分。先下水要么被拍在了沙滩上,要么仍然在无底裤的裸泳。最近曝光在媒体视角下的除了小米汽车之外,还有另一家曾经的明星造车新势力——奇点汽车。

说起奇点汽车多少会令人感到一丝唏嘘,作为曾经于互联网造车兴起时与“蔚小理”同期创业的造车新势力,奇点汽车的起点并不算低。

“奇点”——在物理学上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的开始,是宇宙从无到有的那一点。单单只是看到这个名字,你就能想象到当时创始人沈海寅对自家汽车品牌抱有怎样的信心。

而与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一样,沈海寅创立奇点汽车的契机也是特斯拉。当时,在周鸿祎内部否定掉沈海寅提出的汽车项目后,后者便开始独立创业。

在团队阵容上,沈海寅请来了前百度美研核心成员,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专家黄浴博士负责奇点汽车智能化研发;原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中国分会会长周士建负责整车制造;销售方面则是原奇瑞销售副总经理范星担任。


不仅团队阵容堪称豪华,成立仅两年后的2016年,奇点汽车还先拔头筹,赶在“蔚小理”前面发布了首款车型iS6。随后在沈海寅的频繁曝光和路演中,奇点汽车凭借iS6一跃成为当年资本市场的宠儿。

仅2015年到2020年5年间,奇点汽车就累计完成了11轮融资,其中就包括老东家360以及联想、英特尔、东方网力、伊藤忠商事、安徽铜陵市政府等等巨头和政府单位,获得融资总额超过170亿元。

然而,奇点汽车成也“快”,败也“快”。急于求成的奇点汽车开始“多点开花”,频繁布局。

奇点汽车先是透露自建工厂计划,试图通过自建工厂来摆脱代工,从而实现自主可控,掌握生产进程。也就是在此时安徽铜陵市向奇点汽车抛出了橄榄枝,邀请奇点汽车落户,并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投资。

几乎同时,奇点汽车又在湖南株洲、江苏苏州相继规划另外两个自建工厂项目。根据奇点汽车官方公布,这三个基地的投资额分别达到了80亿元、50亿元和150亿元。

而除了工厂之外,奇点汽车还规划了新的研发中心、线下体验店,并搬进了新的总部,同时在业务上,奇点汽车还拓展出了商用车和电动两轮车等,并在2018年10月宣布研发打造商用车电动化平台,以及向智能驾驶舱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车联网领域迈进,这一项又一项的计划开资早已超过了5年间分批融资的170亿元。

最终,过于求快的奇点汽车倒下来。如今,一份流传于网上的劳动仲裁揭开了奇点汽车的现状,超300人被欠薪资,部分员工被拖欠薪资额度逼近20万。

另外奇点汽车分别被北京、上海、安徽、江苏多地法院列为了被执行人,背负官司达18起。奇点创始人沈海寅则先后被上海、北京、江苏法院限制高消费,所持奇点汽车的股权也被冻结。

如今,小米汽车作为后下水的造车新势力、雷军的最后一个创业项目,在百般思索后才摩拳擦掌,意图来个后发制人,定然也不可能急于求快。


而且笔者认为,八年时间对于互联网造车的来说并不算长,纵观互联网企业通过电动化、智能化、 网联化切入汽车市场来看,产业仍处于技术和市场的培育阶段,无论从高高在上的整车造价还是并未大规模铺开的自动驾驶,还远未到瓜熟蒂落、格局定型的时候。

另外,“蔚小理”造车新势力还处于亏损状态,传统车企还在汽车智能化的摸索阶段。因此,小米造车,不用过于求快,也无须过于求快。相反,打磨好产品再亮相反而更能在小米汽车起步阶段继续赢得市场的信赖。

参考资料:

1.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931664/answer/2419990844

2.《周鸿祎投资的第一家造车公司,黄了》,智能车参考

产业数字化感知场景图谱征集中.....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kpy24742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