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芭蕾舞特别好看的几个女生(跳芭蕾舞的男孩)

发布日期:2025-01-22 05:28:10     作者:不稳定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mdi271604.html     违规举报

一提到芭蕾,相信很多人脑中浮现的都是舞者们仙女般的身影。


想想前段时间上映的《芳华》,除了影片对于逝去年代的追忆,我相信令很多人过目不忘的肯定还有年轻的文工团妹子们那翩翩起舞的身姿。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这部电影同样与芭蕾有关,而里面的男主角也和《芳华》里的刘峰一样,经历着一个特殊的时代——《跳芭蕾舞的男孩》。


影片男主波波·费金从小迷恋芭蕾舞,他的理想就是有朝一日能登上莫斯科大剧院的舞台。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个头太小又瘦弱无力,波波在舞蹈学校里只是个毫不起眼的小透明。

他唯一能刷爆存在感的时刻,只有每次当众出丑时。比如他第一天上课穿错裤子,结果就被老师点名,受到全班同学群嘲:


为了梦想,波波练舞如同走火入魔。放学回家,他是一路转着圈跳回去的:


排队领肉,他就差找前排观众索要掌声:


但是尽管如此,他仍然是同学们眼中的极品“舞渣”。

因为他的个头实在太小。课上,当大家按照身高挑选舞伴时,他差点连个比自己矮的女生都找不到,这就很尴尬了。


身高不达标,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面子上难看。因为个头矮,芭蕾舞中最基本的托举动作波波也难以完成。

别的男孩轻轻松松就能把女伴托举过肩,而他每次卯足了劲儿也只能让妹子脚尖离地。这样很快都没什么人愿意和他组队了。


感受一下妹子的嫌弃

但是不久后,舞渣少年的人生迎来了转机:

波波从母亲的情人那里get了一盘录像带,里面是一代“舞王”巴瑞辛尼科夫的演出录像。说到巴瑞辛尼科夫这个人物,他并非电影杜撰,而确实是上世纪芭蕾舞界的传奇巨星。


米凯亚·巴瑞辛尼科夫

巴瑞辛尼科夫出身苏联,然而在1974年,他在国外巡演的途中忽然“叛逃”加拿大,随后去到美国。

他不仅加入美国国家芭蕾舞团干起老本行,还闯入好莱坞出演多部影视作品。后来还凭借在影片《转折点》中的表演,获得过奥斯卡和金球奖提名。


《转折点》剧照

总而言之,巴瑞辛尼科夫的一生堪称传奇。

虽然在当时的苏联人看来,他是一个“叛逃者”,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波波对他的崇拜。


波波为他的舞技折服,逢人就卖安利。然而他的好基友对芭蕾舞不感兴趣,看完录像后唯一的心得就是——波波和巴瑞辛尼科夫“长得还挺像”。


结果这句话直接打开了波波的无限脑洞——他越想越觉得自己和舞王之间,除了长得像还有很多共同点。

比如身高(巴瑞辛尼科夫个头也不高),比如对芭蕾舞天生的痴迷;比如波波从小到大没见过父亲,而巴瑞辛尼科夫“正好”在美国。

更巧的是,在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中,波波发现母亲竟然真的认识巴瑞辛尼科夫……


而这一切就让波波得出了一个结论——他很可能是巴瑞辛尼科夫的儿子。


不仅如此,有了这个想法后波波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不同了——有了“基因外挂”的加持,他从此信心爆棚。对于同学们的看扁和嫌弃,他也不再放在心上。


他努力模仿“父亲”的舞步,比以往每一天都更加疯魔地练舞。


波波模仿舞王标志性的转圈动作

而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切都不会没有成效。在课堂上,老师就对波波的进步刮目相看。


同学们不仅不再把他当舞渣,得知他父亲是巴瑞辛尼科夫后,更是各种羡慕嫉妒恨。


更幸运的是,因为西班牙王妃要访问苏联,他们得到了一次登台演出的重要机会。

波波原本没有被选中上台,但他们的首席舞者在表演前一天忽然摔断了手。波波作为最熟悉舞蹈动作的替补者,成功地接住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结果这次演出不仅成功,波波在谢幕时给自己的加戏也意外受到王妃的赏识。


就这样,他当即被台下的校领导相中,入选接下来的莫斯科大剧院演出。


难道波波的人生理想这么快就要实现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当时的波波并不是个单纯的五好学生,而是个业余“倒爷”。

他经常和好基友一起去红场上,把各种生活用品高价卖给好奇的观光客。这样既赚零花钱,又能get到各种少见的“西方货”。


回头,他们再把弄到的新鲜玩意儿转手卖给本地人。


这种倒卖在当时是非法交易,但波波和好基友配合默契,两人一个放风一个散伙,每次都是火速结束战斗,从没被逮住过。

但是好巧不巧,就在演出当天,波波被潜伏已久的便衣警察人赃并获逮了个正着。


这一下子就像被命运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波波的演出梦想忽然泡汤不说,他还直接被学校开除。


不能继续学习舞蹈,那他要怎么成为“第二个巴瑞辛尼科夫”,延续父亲的辉煌呢?

时间随后给了他答案——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进行,波波真正的亲生父亲得到特赦,回家了。


原来,父亲之所以从未出现,不是因为他抛弃了波波母子,而是因为他身陷囹圄。


说来好笑的是,父亲当年就是因为从事非法的黑市交易而入狱的。


这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波波看着父亲和自己,心有不甘却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但是他早已习惯了活在自己是巴瑞辛尼科夫儿子的幻想中,也正是这个幻想给予他生活的自信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当所有人都嘲笑他是舞渣时,他告诉自己“我是舞王的儿子”,这份身份上的自我认同让他无视嘲讽,始终坚韧地朝着梦想努力。


而如今,亲生父亲的忽然出现打碎了他的幻想。

于是,在那个合家团圆的夜晚波波喝得烂醉如泥。他的父亲回家了,他却说“我失去了父亲”。


但也正是在那一夜之间,接受现实的波波开始真正地长大。

在痛苦与失望过后,他并未被现实击垮。因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让他看到:

虽然现实不会总是如你所愿,但它也并不无情。有时候,它看上去堵死了你的前路,其实只是在提示你去另辟蹊径。


波波的父亲是不会跳芭蕾,但这不妨碍他用自己的方式陪伴波波,给予儿子所有的支持。


父亲陪着波波练舞

在得知波波因为倒卖被学校开除后,父亲焦急地找到校方辩论。但故事的结尾却出乎意料,甚至可以说有些“反励志”。

父亲没能帮助波波重返校园和舞台。

看到这一切,波波在争得面红耳赤的两拨人面前,穿着牛仔裤跳起了一段张扬自由的舞蹈。他放下了成为芭蕾舞王的梦想。


随后,他凭借兴趣进入了经济学院读书。他发现自己对“算钱”同样有天赋。


多年以后,波波成为了成功的金融家。他还是热爱着芭蕾,虽然不再跳舞了,但可以凭自己的能力支持其他有天赋的艺术家。


这样的结局感伤却不悲伤,因为它讲述了一个少年梦想的破碎,带着向命运妥协的意味;但同时,它又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了“失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没关系,再找找别的出路,因为总会有别的出路。

相比让主角开挂完成梦想的正能量结尾,波波的放弃反而更加真实动人。


而其实不止结局,这部《跳芭蕾舞的男孩》从头到尾都弥漫着真实的气息。影片通过层层叠叠的生活细节,表达了导演对于那个特殊年代的追忆。

比如通过电视机里一带而过的镜头,回顾1986年发生在苏联的种种社会事件:


比如由于物资匮乏,人们排长队领肉回家的场景等等。


这些极具年代特色的情节充斥在片中,形成了一股陌生又熟悉、温暖又怀旧的氛围。

但同时,影片并非意在缅怀时代,而是将重心放在一个少年的成长心路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未在80年代的苏联生活过,却依旧会被这个故事所戳动,处处感觉到熟悉。


因为我们都曾像波波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各种挫折和打击;我们也都有过自己的偶像,在迷茫和自我怀疑的时候,是他们给予我们完善自我的方向和动力。

当然,我们也都曾经历过失败。有多少儿时的梦想,现在回看时自己也明白,已经没有机会去实现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些时候成长就是学会接受和妥协,但它并不意味着改变自己的全部。在很多时候,你只是需要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道路。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mdi27160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5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