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

发布日期:2024-12-22 11:02:13     作者:淩亂伱德心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mma216985.html     违规举报

镇平县雪枫中学: 王绍强摘要:创新思维能力来源于问题意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问题的提出,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问题意识的提高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创新思维意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提高创新意识的基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镇平县雪枫中学: 王绍强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来源于问题意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问题的提出,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问题意识的提高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创新思维意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提高创新意识的基础。

关键字:高中数学 问题意识 策略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技巧问题,而发现、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可能性,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生命的源泉[2]。尽管教育界已经普遍认识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但大多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和肤浅的认识上。在以成绩、升学率为导向的价值驱使下,传统教学方式不注重创新思维、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参与感不强,不会思考,更不会提出问题。即使有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教师也只重视问题的解决,而不重视对提出问题的反思,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成绩不但不会提升,反倒下降,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违背了教育的初心。所以,教师要学会让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发挥好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的机会,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在问题中建构知识,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具有创新性意识的人才。

一、研究对象

来自于雪枫中学高二理科重点班9班10班的学生;高二数学组老师。通过教与学两个方面,对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结合调查数据,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和成因,得出影响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薄弱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针对四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研究:(1)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现状;(2)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3)影响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因素;(4)培养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策略。在此基础上,首先对数学问题意识培养课题的提出、研究意义进行概述,对问题、问题意识、数学问题意识进行概念界定。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切实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并非空洞地提出教学策略,而是在具体教学策略下给出相应的教学片段设计,提供给教育工作者实施教学策略的模板框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本文围绕研究的内容“数学问题意识”,通过知网、学校图书馆等平台进行资料的搜集,大量检索研读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整理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成果等。

(二)问卷调查法

为了对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现状进行充分准确的了解,保证调查研究的可信度,本项研究选取 雪枫中学 中学高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查找出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薄弱现状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策略奠定基础。

(三)访谈调查法

对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进行分析,仅从学生方面入手导致研究具有片面性,不完善,因此,需要从教师方面进行进一步探寻,深入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访谈选取雪枫中学高二年级全体数学教师为访谈对象,

制定了详细的访谈提纲,在不侵犯教师隐私的前提下,确保访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和科学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四、影响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因素。

1、学生因素

(1)学生心理因素

和同学交流发现:涉及到心理因素的一是学生内心自卑不敢问,认为班级其他同学都很聪明,老师所讲的内容都会所以不进行提问,而此时提出问题大家会嘲笑我,与其被嘲笑,还不如不进行提问;二是内心恐惧不敢问,即使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存有疑问,但既然没有同学提出异议,那自然就是对的,因此不敢问;三是过于迷信教科书,这也是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所造成的刻板印象,对教科书缺少辨

析的能力,不会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2)学生知识能力因素

研究发现:发现成绩较好,知识量越丰富的学生,能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越强,好奇心、探索欲也相对较强,也能更好的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得到问题的答案;反之,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量低、认知结构不完善,对问题的认识不深刻,浮于表面,因此能从中发现问题的几率较低,数学问题意识也就较弱,问题意识越弱,成绩也就更不好,陷入恶性循环。

(3)学生个性特征因素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活泼、独立性强、好奇心强、大胆果敢的学生更会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数学问题意识水平相对高一些。独立性强的学生会坚持己见,不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不会依赖他人去提问;好奇心强的学生探索欲强,若有疑问,必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问题彻底解决;同样大胆果敢的学生决策力强,没有畏难心理,会勇敢地面对问题;活泼乐观的学生不害怕进行提问,也不会担心问题受到别人嘲笑等。与之相反,便会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唯唯诺诺,不敢进行提问,遇到问题轻言放弃,问题意识水平较低。

2. 教师因素

(1)教学方式

基于高中教学任务重、压力大的现状,讲授法依旧占据垄断地位,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会采用情境式教学,但问题情境形同虚设,仅在开篇提出,无实际意义,教师担心如果由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进行提问,一方面可能与课时内容脱轨,与课前精心的预设相脱离,另一方面可能会超出学生甚至教师自身的能力范围,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推迟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省去学生在此环节的提问。长此以往,学生不会再进行提问,也不会进行提问,问题意识自然越来越弱化。

(2)教学观念

在对教师的访谈过程中,教师都认为自己的数学课堂是民主型的课堂,但部分教师其实是不让学生在课上随时随地发问,认为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提问会扰乱正常的秩序,阻碍教学进度,甚至会认为这是一种“刁难”,尤其对于一些新教师来说,由于教学经验的限制,或许让课堂失控,失了面子。教师讲课时,不允许学生打断,要保持安静的状态,教师提问时,也是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批准后再作答。所以我们会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快速地抄记,我们常说死记硬背,学生的状态就是如此。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的评价,但在具体的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只将评价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分数上。面对高考的压力、家长的压力,大多数学校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唯一依据,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关心学生能不能把数学题做对,只关注最终的考试成绩,而不关注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状态,也就是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置身度外。

四、培养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策略

1.营造有利于学生提问的民主和谐的氛围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学生可以在放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畅所欲言,热烈讨论。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课上及课下不提问并不是没有问题可问,而是在严肃、紧张的数学课堂氛围中不敢进行提问,怕被忽略或同学嘲笑,心理负担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大脑才会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才能在无限制的状态下迸发出多种多样的创新点子,使学生头脑中的创新因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高中正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且自尊心强的阶段,在课堂上即使学生提出不合常规的、缺少理论价值的甚至错误的问题,教师也要引起重视,给学生支持。尤其是提出奇特想法、非常规问题学生,其创新创造能力也应得到赞扬,不要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认真听学生的表达,再让其他学生也做到这样,不再别的同学未表达完就插话,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轻松的进行学习。教师和蔼的态度、肯定的点头,都会更加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的促进具有重大意义,利用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家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如对于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与杨辉三角》一节的讲授,按照新课程理念,课前将杨辉、杨辉三角以及贾宪用“杨辉三角”进行高次开方的相关材料下发,观察杨辉三角,能发现什么问题?课上将自己观察发现的所有问题进行交流,再向教师提问,一步一步地引出二项式定理,再验证二项式定理能否证明你所观察到的杨辉三角的性质。这个过程以数学史引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主体性得到体现,数学问题意识得到激发.

3.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学生所提出的不切实际、错误的问题,在表达不同的看法时,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依旧保持对问题的敏感性,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对于班级的后进生,在极少提出问题、发表看法的情况下,如果提出问题,即使问题不恰当,也要进行鼓励表扬,呵护他们的问题意识,并帮助学生去改进自己的错误,表达出准确无误的问题答案。在具体措施上,教师可以设置创新性的奖励方式,设置多重奖项,而不仅仅针对考试成绩高的学生,也要包括取得进步、思维创新性高的学生等,可以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各方面能力,更好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4.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如果学生、教师都能建立起这种强烈的学生主体意识,尤其是学生,那么学生参与课堂的自觉性就会增强,在心理作用下,学生认为自己是课堂的小主人,就会变得更放松,更能注意到问题的存在。作为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也要承担起重任,有意识地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发现学习。例如,在讲解《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一节时,让学生准备材料,包括两枚小钉子,木板和一根短绳,将绳子的两端点借助钉子固定在不同的两点,多尝试几种不同的可能,接着用笔尖把绳子撑紧,慢慢活动,得到的是什么轨迹形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差异性,有的同学画出的是椭圆,而有的同学得到的是线段,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况,

也就是无轨迹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最终给出椭圆的定义,不仅能使学生深刻掌握椭圆的定义,也能增强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思维能力。

5.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提问技能

在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一直在讲,学生一直在听,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真正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发挥,导致学生不想也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薄弱。经过调查也发现,学生对于问题不善问、不会问。因此教师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如发现式教学、范例教学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如在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基本计数原理》一节,可以通过范例教学来进行。以要组织学生从青州市去北京旅游,但中途需要到济南转车引入,从青州市到济南有火车、汽车两种方式,分别有 3 班、2 班车,从济南到北京有火车、汽车、飞机三种方式,分别有

4 班、2 班、1 班,问总共有多少种组合可以选择?像旅游、交通工具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另外,俗话说,给人食物不如教给他谋生的方法,教师要在新型的教学方式下教他们如何进行提问?如何根据情境提出宝贵的建议?首先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下探究;此外教师要使学生内心认可质疑、有意愿去质疑。一方面,对于数学中的概念、定义等,要启发学生从关键词或使用条件上下手;另一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比如看到垂直,可以想到勾股定理,或者两直线斜率之积为-1,又或者两向量数量积为 0 等,择优选择,这是培养学生提问技能和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变式解答,在 2020 年实行新高考的第一年,对于第一题解三角形的题目,选择条件再进行作答,就是让学生在不同的变式下进行思考。还应让学生学会反思,反思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解答,在反思中成长。

6.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发展

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可以通过设置一题多问、一题多解问题来进行。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培养的创新意识是走向未来的最强武器,创新意识也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要在数学学习中通过质疑,首先使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得到发展,而在数学中培养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也是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从而使得学生整体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得到提高。并且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极大差异性的群体,注意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收获。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所提出的简单甚至错误的问题,教师必须要给予鼓励,并启发引导他们提出正确的问题;对于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解决难度大、深度广的问题,在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时候,发现解决问题的更优解,创新因子得到发扬;而对于想法奇特的学生,要与他们多交流,发现他们的特长,并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寻找合适的出路发扬特长。

7.让质疑成为习惯,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养成对待数学、对待科学的诚实的习惯,不造假,不撒谎,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习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学习习惯的好坏。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质疑、深思熟虑,在平

常的积累下,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提出多的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在学习工作中起到最大的帮助。而且,学习数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高考,也是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并且将在数学学习中培养的逻辑思维、观察力等应用于工作中。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加怀疑,保护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在训练中养成习惯。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mma21698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4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