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到大学的书(从小学读到大学)

发布日期:2024-12-22 06:03:17     作者:细数曾经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omm508332.html     违规举报


看到这次图图淘书团上的《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如同打开一扇时光之门,那些关于《三国志》的记忆渐次复苏。


打小儿便喜欢三国故事,据俺娘说,我小时候翻来覆去地听《孙敬修爷爷讲三国故事》磁带,逢人便大讲草船借箭、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家里有本《三国演义》,小小的我趴在地板上看得津津有味。奇妙的至今还能记得当时的感受,字还认不全呢,居然能够找到磁带里对应的《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这一回,囫囵吞枣地读下去,小脑袋里回放着磁带里的故事当辅导,边看边猜那些不认识的字儿。


初识《三国志》,还是小时候看连环画版的《中国通史》,讲到三国时期引用的一张书影,内容是《蜀书二·先主传》的开篇:“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繁体直排的版式,让我对《三国志》的初见印象无比美好。高中时花了10元在书店买了本坊间本《三国志》,读来觉得好生枯燥,大失所望。原来这本书只有陈寿的原文,《演义》中很多细节却都来自裴松之注的。后来班里组织捐书,有同学捐了本《三国志选》(中华书局·中国史学名著选 郑天挺主编),看到它出现在临时“图书角”里,我的心里便有千万只小鹿在扑腾,趁着午休狂奔到几里地之外的姥姥家,找出几本藏着掖着的《七龙珠》,向老师换了这本《三国志选》来,接着就如饿虎扑食,囫囵吞枣地读完了。现在想来,这是我读繁体直排古籍的开始。


至于《三国志》含裴注的全本,则是在高考之后,无意在新华书店发现上海古籍的简体横排《三国志》,连跑带颠儿回家要钱,终于赶在书店下班之前拿下。这本书陪伴了我整个大学时光,遗憾的是直到毕业也没能通读。毕业后进入了疯狂买书模式,买了和看了好些《三国志》相关的书,话不多说请看图吧!有些书不在身边,没法出镜,非常遗憾。


这套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甫一出版我就关注了,也在图书馆翻阅过,但没遇见合适的折扣,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这次意外发现图图的淘书团上新,而且价钱便宜,毫不犹豫地加车、付款,不禁感慨,人生何处不相逢。


那么,这套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哪里吸引我呢?总的来说,我觉得今注本兼顾了学术性和普及型,是个便于阅读、进阶提升的好本子。

首先,内容比较全面,而且后出转精。正文内容包括了陈寿的本文和裴松之的注。据本书的《例言》,以中华书局校点本为版式底本,再与百衲本、殿本、卢弼《集解》本及部分中华再造善本互相校勘,择善而从。此外,还利用了很多类书及相关典籍参校。校语均在注文中。可以说是在中华书局“绿皮”点校本基础上广泛参校,并吸收了近年的研究成果。此外,全书板式舒朗,正文用宋体、裴注用小号的楷体、今注用小号的宋体,辨识度高,易于查找。

其次,今注本针对陈寿的本文和裴松之注同时注释,而且内容比较完备。

1.对成语典故、典章制度、职官、地理,都有出注,这对于今天的读者理解将近2000年前的三国历史很有帮助。

2.对于人物和事件,往往给出见某卷的“索引”。作为纪传体史书,一个事件在不同传主的传记中重复出现,一个人的事迹也常常记载在不同篇目里,“索引”式的注解便于对人物、事件的整体理解。

3.兼顾普及性。如关于地理的注释,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原有很多,但长篇引用古书,对应的是《大清一统志》中的清代地名,读起来难免有所隔阂,今注本与今天的地名对应,便于阅读。

再次,今注本注释质量很高,吸收了很多研究成果。比如赵一清《三国志注补》、卢弼《三国志集解》、周一良《三国志札记》、吴金华《三国志校诂》《三国志丛考》、赵幼文《三国志校笺》等专著中的很多注释和校勘成果,都应用到了今注本的注释中。这些专著的原文当然比今注本体量为多,今注本应该是做过一番剪裁和融汇的。

最后,以《蜀书》为例,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套今注本的注释质量。1.“叟兵”,见《蜀书一·刘二牧传》(今注本第2321页),“送叟兵三百人……于曹公”。今注本的注释:“由益州西南之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因这一地区之少数民族自称为叟。”《三国志辞典》收“叟兵”条,解释为:“老兵”,令人捧腹。2.“五大不在边”,见《蜀书十五·杨戏传》(第2851页)。此处卢弼《集解》未作解释。典出自《左传》,有“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的说法。今注本此处注出,并随文意串讲,更为优胜。

粗略翻阅,也发现可以商榷讨论之处。比如:

1.关于职官地理,如能做个统一的对照表,再做几篇地图,专门附录一本小册子。“左图右史”,更便于读者整体把握三国时期的典章制度。而且《三国志》本身没有记载典章制度的“志”,今注本如果能通过附录图表的形式把职官地理这一部分补上,会更加完善。

2.偶然发现手民误植之处。如第2377页:“赵一清《注补》云:‘备’止当依《宋书·礼志》校增‘臣’字”。此处“止”字当作“上”字,查赵一清《注补》,原书正如此。

3.“二主”。《蜀书一·刘二牧传》卷末的议论部分:“评曰:昔魏豹闻许负之言则纳薄姬于室,刘歆见图谶之文则名字改易,终于不免其身,而庆锺二主”。这里用了两个典故,第一则是秦末汉兴时,魏王豹娶了被看相的说是“当生天子”的薄姬,魏王豹背叛刘邦而败亡后,薄姬被汉高祖刘邦所纳,生汉文帝;对应的是刘焉为儿子刘璋娶了被看相的说是“当大贵”的吴壹之女,益州易主后,吴氏为先主刘备所纳。第二则是西汉末年,刘歆信了“刘秀为天子”的谶纬,主动改名为刘秀以求富贵,结果这个谶纬应在汉光武帝刘秀身上。关于“二主”是谁,第二则说的是刘秀,这不难理解;回看第一则,这里说的是汉高祖还是汉文帝呢?这就要说到“庆锺二主”,指的是福气(庆)汇聚(锺)到二位帝王身上,那么明显承受这份福缘善庆的是薄姬之子汉文帝。关于“二主”,今注本注文说是“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第2326页)。在此我同意卢弼《集解》的说法:“二主谓汉文帝及光武也”。

瑕不掩瑜,还是强烈推荐这套《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如果需要进阶阅读,今注本是一个可靠的导读阶梯;如果只是一般阅读,那么今注本注释的深度和精度,可以说是站在各位“大家”肩膀之上,有极佳的质量保证。

下面再推荐一些相关的书:


今注本二十四史《梁书》

(唐)姚思廉 撰 熊清元 校注/ 2013-09-01/ 巴蜀书社出版


《三国志》

[晋]陈寿撰 / 2011-01-01 / 中华书局


《白话三国志》

陈寿撰 吴顺东译 / 2019-03-01 / 岳麓书社


《漫画 三国志》

蔡志忠 / 2021-05-01 /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三国志》讲义

戴燕 / 1970-01-01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国志(2册)》

(晋)陈寿 / 2019-04-01 /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国志选》

缪钺编注 / 2009-04-01 / 中华书局


《绘本 三国志》

(日)安野光雅 / 2021-01-01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三国志演义》史话

陈翔华 / 2019-06-01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三国志集解(全八册)》

(晋)陈寿撰 卢弼集解;钱剑夫整理 / 2021-05-01 /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国志-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

陈寿 / 2009-08-01 / 中华书局


《三国志(全5册)(竖排繁体)》

[晋]陈寿 撰/[宋]裴松之 注 / 2005-02-07 / 中华书局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04:三国志的世界(2020版)》

(日)金文京 / 2020-10-0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丨木月

美术编辑 | 小柒

作者丨晨晨

图文来源 | 网络 中图网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omm50833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9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