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为什么敢废除汉字(为啥韩国宪法有汉字)

发布日期:2024-12-22 12:34:59     作者:花谢当相怜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ouc143253.html     违规举报

“为什么韩国宪法是用中文写的呢?”

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着这样一则创立于2016年的提问。

迄今为止,累计回答数已达16万条,来自中国、韩国,乃至日本的网友成为了这一问答中的主力军。

有的韩国网友站出来表示:

“韩国宪法并非皆是中文,只是有一部分是汉字而已。”

而有的韩国网友则是直接破口大骂,称:“那根本不是汉字,建议提问者去治疗眼睛”;

不过,同样有韩国网友大方地承认了汉字在韩国的作用,表示:

“东亚文化圈的发展离不开汉字这一交流工具,西方文化的入侵让一些年轻人忘记了历史!”

那么,韩国宪法真的是用中文写的吗?是什么让韩国人的看法如此分裂呢?


(美版知乎Quora)

一、中国文化的仰慕者:汉字源远流长

一位名叫“대한”的韩国网友表示:

“宪法中确实有一部分汉字,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韩国人的老师,中文出现在韩国,就是学生应用老师教授的知识,我不觉得这有什么羞耻的。”

这位网友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汉字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在东亚文化圈内源远流长,就算是韩国人,也得尊称中国人一声“老师”。

在韩国世宗大王创制文字之前,朝鲜半岛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他们不得不借用汉字从事记录历史、书写官方文件、制定法律法规等文化活动。


(韩国世宗大王)

比如说,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王的《黄鸟歌》、建国初编写的史书《留记》等,均是使用汉字撰写而成。

公元372年,高句丽王朝设立国立教育机构“太学”,教授贵族子弟汉字;

贞观十三年,高句丽、百济、新罗相继派出留学生几千人前往唐朝学习“国学”;

直到李氏朝鲜时期,汉字都在韩国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三国时期的“太学”、统一新罗时期的“国学”,还是高丽时期的“国子监”等国家教育机构,其教育的本质及目的都是进行汉字教育。

而随着汉字的传播,中国文化加速传入韩国,这就使得韩国人更加注重汉字的学习,希望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

比如说,韩国汉诗的形成就不仅与中国文字的传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其在形成以后,也始终不由自主地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汉字书法)

新罗末期,主导朝鲜半岛汉诗文坛的正是以崔致远为首的新生代作家们。

他们认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新途径,就是入唐留学参加“宾贡科”考试。

由于贵族的身份,他们都能快速地将唐文化带回自己的国家。

特别是汉诗方面,通过对《文选》等典籍的学习,再加上亲临其境的创作体验,他们从本质上进入了真正的创作轨道。

崔瀣在《拙稿千百》中说:

“进士取人,本盛于唐……由此以至天祐终,凡宾贡科者五十有八人。”

这里说的是从天祐元年八月唐哀帝李柷即位,到天祐四年三月李柷禅位于朱温的短短的四年间,在唐宾贡科及第的新罗人就有58人。

这些人中自然有留在中国、继续生活的人,但绝大部分人是回到了新罗,参与各种各样的文化事业。


(韩国文字)

正因如此,汉字成为了韩国社会的主要书写工具。

由此观之,韩国之文化,完全脱胎于中华文化——无论是文字,还是文学创作,每一样都离不开中国。

但就在韩国学习汉字的同时,邻国的蒙古、契丹、女真等地都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字。

因此,忧国忧民的世宗大王迫切希望创制出属于本民族的文字,提升民族自主意识和民族凝聚力。

最终,在十五世纪,“训民正音”问世,韩国真正拥有了属于本民族的文字。

但由于长久以来,汉字在朝鲜半岛已是广泛使用,汉文化已经被朝鲜半岛兼容并蓄。

因此,《训民正音》创制以后,韩文普及速度很慢,官方公文仍用汉字记载,短时间内废除汉字十分困难。


(《训民正音》)

时至今日,在韩国,汉字所占据的比例仍然超过整个词汇系统的70%以上。

因此,韩国宪法中出现中文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韩国人并不承认自己曾是中国“藩属国”的历史,他们甚至宣称:

“这不是汉字!这是我们自己的韩文!”

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这和历史发展之进程息息相关。

二、“这不是汉字”:废除汉字者甚嚣尘上

进入19世纪以后,整个东亚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自此中国的国力式微,经济发展远落后于西方,汉字的影响力也随之衰退。


(晚清没落)

尤其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在韩国看来,中国不再是天朝上国,而是可以被日本打败的落后国家。

因此,汉字汉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亦今非昔比,汉字逐渐丧失了作为东亚各国通用文字的地位,并被认为是落后国家的产物。

在朝鲜半岛境内,汉字的使用进入衰退期,开始出现了“逐步废止汉字”的声音。

在这种情况之下,韩国的知识分子也认为汉字“难学难理解”,故而难以把知识普及到大众,国家得不到发展。

于是,强烈呼吁进行文字改革,用易学的表音文字代替表意文字——汉字,以此向大众普及知识,进而实现国家的富强。


(韩国街头的标语)

在此精神的支配下,韩国对清朝不再像从前那般奉为上国,而是从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观中脱离出来。

但是,韩国这种“去中国化”的尝试企图把自己尊为中华文化真正的继承人。因此,韩国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得到极速膨胀,几近唯我独尊之境。

除去清朝的衰败外,韩国人爱国意识的觉醒也造成了汉字的落寞。

在被日本殖民期间,韩国本国的语言文字被禁止使用。

从1910年到1945年,韩国的民众经历了一段长达35年的残暴殖民统治。

因此,解放后的韩国民族想要摆脱日本殖民阴影的欲望十分强烈,迫切希望全面清除社会各个领域的殖民统治残余,确立以韩民族为主体的新的治国理政体系。

这在语言文化方面则集中表现为“去日化”。


(写春联的韩国人)

在清除日语影响过程中,“日式汉字词”也成为首当其冲的取缔对象,甚至普通汉字也因刺激朝贡体系留下的隐痛而被打入冷宫。

然而,殖民统治过后,韩国的语言文字极不规范,存在着韩文拼写方法不规范、文盲率高、韩汉混杂使用问题严重等诸多现象。

因此,韩国人又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国语醇化”运动。

国语醇化的本意是去除日语对本族语言的影响,但韩国人自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因此国内“脱汉情绪”日渐高涨。

很多人都认为,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用来标记中文的一种符号,也属于“国语杂质”中的一员,应该从国语中予以剔除。

并且,汉字本身笔画众多,同义词同音词纷繁复杂,难懂难写,给国民的日常文字生活造成了很多困扰。

所以,即使汉字造词能力强,即使汉字已经成为韩国词汇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难免成为国语醇化运动的对象之一。


(汉字书法作品)

但是,韩国人“剔除汉字”的原因远远不止这么简单,他们自诩为“汉文化的传承者”,却极尽所能地行“崇洋媚外”之事。

20世纪50年代,韩国当政者多数为“亲美派”,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曾经出国留学,擅长英语且经济富有,这也使他们更加喜欢和青睐于表音文字。

他们相信,表音文字的韩文比表意文字的汉字更加先进且具有普适性。

为了促进思想解放,解放初期的当政者认为要积极推动韩文专用政策,代表封建的、保守的、儒家的汉字必须被废除。

此外,由于美国对本民族的经济扶植,在整个文化和价值上,韩国学界偏向于加入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表音文化圈,即所谓的“脱亚入西论”。

很多韩国知识分子逐渐开始大肆对外宣传“表音文字优越论”、“汉字落后论”,甚至有些韩国学者还主张韩国应脱离东北亚汉字文化圈。


许多人甚至直接改写历史,将韩国汉字视作本国独立的文化。

由此观之,“这不是汉字!这是我们自己的韩文!”这样的言论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历来被称作“墙头草”的韩国人岂会真的废除汉字呢?

一位名叫“申采浩”的韩国网友就表示:

“废除汉字所带来的伤害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因之失去了太多太多。韩国宪法保留汉字就是最理智的做法!韩国宪法做得对!”

三、“韩国宪法需要汉字”:汉字在韩的兴起

如前文所述,在结束殖民时代后,韩国人主动中断汉字教育,从而使得几代人不识汉字。

但是,被韩国遗弃的不仅仅是汉字,汉字背后所承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也遭遇断层。

在世宗大王创制韩文以前,汉诗,汉文小说的兴起足以看出汉字对于韩国历史文化的重大意义。

时至今日,仍有人能在韩国博物馆看到用汉字记载的韩国古典书籍、文献。


(国民大学)

因此,韩国历史、古典文学等的爱好者和研究者常常需要自学汉字来了解韩国古代的文化。

国民大学金恩植教授说:

“我们抛弃汉字的结果是,汉字走了,英语来了,英语占据了过去汉字的位置。由于不懂汉字,从祖先开始代代相传的族谱、家训、祖先的文籍及记录等,便统统丢的一干二净。”

此外,中断汉字教育,造成了国民阅读障碍。

由于汉字词占据韩国语词汇的70%之多,废除汉字后,国民在阅读新闻、文章时,时常出现理解困难、歧义或者误用的情况。

《朝鲜月刊》记者金容三指出:

“在我们的语言和文字中,必须书写汉字才能使理解顺畅起来的视觉性词汇占了词汇总量的70%左右。所以,如果离开汉字,交流和沟通就会出现障碍,这将影响国家的生产力或者竞争力,而它们将决定国家的质量”。


因此,韩国人一直在谋求一个将汉字“扶正”的机会。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韩国人觅得了良机。

进入90年代,韩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的同时,社会文化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东北亚在世界舞台上也崭露头角。

因此,韩国社会上再次发出主张进行汉字教育的呼声。

因为汉字是在汉字文化圈中被广泛使用的国际文字,在汉字文化圈想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汉字教育必不可少。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大部分新闻媒体开始呼吁支持汉字教育,国民对汉字也有了新的认识。

金泳三总统在访问日本时提出了推行“汉字的国际标准化”方案,希望通过汉字的标准化来促进东北亚的经济增长和文化交流。


(金泳三)

1997年,韩国突然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给整体韩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个人财产和社会经济损失,但同时也给韩国提供了一个审视自身发展道路的良好契机。

恰逢其时,韩国的南广祐教授在给前国务总理高建的公开信中明确地阐述指出:

“国家现在陷入困境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错误的国民教育。施行韩文专用政策,使极端个人主义迅速蔓延,国民精神也走上了歧途。我们希望通过恢复历史上世宗时代之传统国语,从而使国家危机得到克服”。

虽然说,南广祐教授将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归于缺乏汉字教育,而导致国民意识的匮乏这一论断有些言过其实,但把韩国的国家命运与汉字政策联系起来的这种想法,促进了这一时期汉字教育的发展。

翌年,“韩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正式成立,该联合会积极倡导恢复传统的汉字教育,建议从小学阶段开始普及汉字教育,以便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并维持正常的国语教育生活。

为了有效地推进汉字文化教育,该联合会甚至提出了包括“各级学校所有教科书实行韩汉混用”、“公文、标牌、招牌上混用汉字或并记汉字”等“八大主张”。

为的就是“摆脱文化危机,以防沦为汉字文化圈里的孤儿。”

其实,汉语和汉字对于韩国人来说,不仅被认为是重要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也被视为是一种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社会和生活资源。

因为地缘上的优势,自古以来,中国就是韩国的贸易伙伴国,两国频繁的贸易往来,需要大量通晓韩汉语言的人才。


据统计,截止2007年,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外交贸易合作伙伴国。

直到2013年底,中国再次取代了美国,成为韩国第一个主要出口目标国。

但是,韩文专用政策的推出,却直接导致了韩国近三代的人完全没有掌握汉字,出于他们在经商、工作、留学、就职等方面的需求,许多韩国人不得不通过自费去补习班继续学习汉语,这无形中也给整个韩国带来了很多的经济损失。

因此,不少韩国网友对“宪法出现汉字”一事感到欣慰。

而事实上,韩国国内对此事褒贬不一,争论不断,支持汉文化者、贬低中华文化者皆在其中,汉字在韩国的未来之路依旧扑朔迷离。

结语:

汉字文化早在公元前便传至古代朝鲜半岛,到公元5-6世纪初,汉字的使用在朝鲜半岛已蔚然成风。

不论是因为政治、经济的需求还是一向抱有的慕华情怀,古代韩国都主动地接受中国文化并积极的学习和模仿。

但是,由于日本的殖民统治,加之韩国人自大的情绪作祟,汉字一度被排除在外。

韩国解放之后至今,“韩文专用”和“韩汉混用”之争从未真正停战,有的只是暂时的休战,两派各抒己见,分歧巨大,却各有各的道理。

在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国际背景下,韩国面临的问题并非急于去掉汉字,而是如何加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唯有此,韩国才能在“不伦不类”中摆脱出来。

参考资料:

[韩]崔致远.崔文昌侯全集[M].首尔:成均馆大学校大东文化研究院,1982.

[韩]安秉禧,《国語研究和国語政策》월인,2009 年

[韩]崔鎔赫,“韓中日的文字政策和漢字的字體研究”,慶尚大學校,日本文化研究所,1995 年,第 2 页

陈倩雯,“韩国《国语基本法》语言政策研究及其借鉴启示”[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9 年

崔丽红,“韩国的语言政策与国家意识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2 年,第 44 卷第 3 卷,第 41-46 页

高陆洋,“韩国语言净化事业——‘国语醇化运动’的启示”[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3 年第 2 卷 1 第 2 期,第 58-62 页。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ouc14325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6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