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时光不会倒流(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发布日期:2024-12-22 09:06:37     作者:咱真赞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owm129496.html     违规举报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人为情生,草为春绿。

文人造句,将人喻为草木,比喻人生如同草木的一生,来如风雨,去似微尘。人类借助了草木的某些特性,来形容人生的荣辱与兴衰,揭示人生难以明言的复杂的体验。如此说来,草木也是有思想灵魂温度和语言的生命个体,那么,一些古老的、珍稀的草木也难保不被赋予过多的寄托和奢望,成为仙草、圣草,布满诸神的力道,广施众生。

河南汤阴羑里城景区内有一片蓍草园,相传是神赐的圣草,是周文王被囚羑里时推演六十四卦用的卦具,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蓍,读shī,上部为草,下部为曰,中间一个老者的老。老者以草为道具以道万物之吉凶,可见造字之时蓍草就已具备了神奇的属性。


蓍,属菊科,多年生草本,不死而神,故而能数往知来,先知先觉。茎直立,开白花,锯齿形的叶子,像是一丛鸟类的羽毛,也像是某种多足纲的虫子。全草具有解毒消肿、止血、止痛的功能。

蓍草除了可以用药,可以用来占卜,据说还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旧时人们走夜路,会折一枝插在衣襟上。一株草所蕴藏的能量如此杂驳,浩瀚有力而富有传奇,自会令人珍惜和感念。

春天花开正旺时,整个蓍草园都弥漫着浓浓的药香味。蓍草的味道有点怪,它跟食物有相似的味道,像芫荽、像荆芥、像芹菜,但同时它又将所有味道都收纳其中,初闻亲切,以为可以食用,久闻惊恐,味道浓烈,让人头晕目眩,顿时心生畏惧。

秋冬季节,凉风至,白露降,蓍草的茎干枯变硬,可以采割制作成蓍策。孔子说:“退藏于密”“知来藏往”,卜官把蓍草收藏于皮制匣子里,秘不示人,生怕走光。《论衡·卜筮篇》称“枯龟之骨”“死蓍之茎”,被先民奉为洞察未来的神灵宝物。蓍草并没有死亡,割枯茎而后萌生新茎,秋枯春生,生命轮回,源于其根不死,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文王被囚羑里七年,与蓍草相伴,与自然对话,把天文、地理、人间沧桑事态相互参照起来看待世界,揲蓍、观象、著写《周易》。我想这世上一切伟大作品的诞生,都如这千年蓍草,乃是以绝大的耐心,把每一滴时光中蕴涵的创造能量细细积攒起来,缓慢而坚实地形成。

三千年前文王演易时的景观如今都不存在了,但蓍草依然存在,《周易》依然存在,它们在时间中奔跑和接力,仿佛花朵,在风中传递着种子,并在不同的季节里,次第开放。


1、“易”的来历

《易经》亦称《周易》《文王易》,简称《易》。据史料记载,商代末年,纣王荒淫残暴,嗜杀成性,百姓苦不堪言。而与之相反的是,其诸侯国的首领姬昌(周文王)礼贤下士,深得人心,周国日益强大,引起了殷纣王的猜忌,于是,将西伯姬昌囚禁于当时的国家监狱羑里城(今河南省汤阴县境内)。姬昌被囚期间,发愤治学,潜心钻研,将伏羲八卦两两重合演绎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著成《易经》一书,后被列为五经之首。

“易”在古代曾有三种。《周礼·春官·大卜》载: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关于“周易”的解释,陆德明《经典释义》说:周,遍也,备也,又取周普。孔颖达说:“周”字为朝代号,“周易”是周朝写成的《易经》;许慎《说文解字》:“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庄子》说:《易》以道阴阳。

《周易》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意思是说:《周易》这部书是由伏羲、周文王、孔子三位圣人,历经上古、中古和近古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完成的。从伏羲始作八卦,以后经过炎帝、黄帝,又从夏商周三代,不断地演进,再到周文王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推演六十四卦而成《周易》。其后,他的儿子周公又为三百八十四爻撰写了爻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读《易》,把系竹简的皮绳都磨断了三次,史称“韦编三绝”。孔子还作了“彖(上传、下传)、象(上传、下传)、系辞(上传、下传)、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文章,从各个角度阐释《周易》,因此又称《十翼》,意蕴犹如经的羽翼。《十翼》是最早系统论述《易经》的专著,也称《周易大传》,所以,现在通行的《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经”,即易的本身,含六十四卦、卦象、卦名、卦辞、爻辞。第二部分为“传”,是孔子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作的全面、系统的说明,是研究《周易》的必要阶梯,已经成为《周易》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此,《周易》脱离了占卜的外壳,成为一部哲学典籍,居庙堂之高,成为士大夫们的精神圭臬。

《周易》上承伏羲之传,下启周孔之思,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升华凝聚成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的奠基石,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历代帝王、政治家、军事家的必修之术,自古就有“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之说。

2、“卦”的构成

构成六十四卦的基本符号只有阳爻“”和阴爻“”,这两个符号,一方面是对画卦符号的简化,另一方面又是把具体数字抽象为“奇、偶”两个概念之后的产物。这两个符号不但能代表宇宙万物,而且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把宇宙万物分为既对立又统一的两大类别,是最早的辩证法思想的形象化表述。

《周易》用最简捷的形式,概括了极其博大以至无穷的内容,在这一方面也是后世任何学说都无法比拟的。

《周易》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相重而成六十四卦。古人演八卦时,还有一种象征意义。比如“天”“龙”为《乾》之象征形象,揭示了“阳”元素之特性及其发展规律。《坤》为地、为川、为顺、为阴。《乾》创始万物,《坤》成形万物,“一阴一阳之谓道”。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并没有主次之分,两者互相包容,互为转化。纯阴之时一阳生,纯阳之时一阴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远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其他各卦是《乾》《坤》两卦的展开,是“阴”和“阳”在各发展阶段的“量化”,它既可以对应自然现象,也可以对应社会人事以及精神现象,由此使人做出相应的选择,所以我们在理解上不能拘泥于字面上的象征物。

八卦都有各种的表象,比如乾卦:“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马,为木果。”总之,凡是极健、极刚、极硬、极老之物,皆可归属于乾。

比如兑卦:“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同样一个卦可以代表各类事和物,这不像西方哲学对某个事、物有相对确定的定义。

广泛的象征性正是《易经》每一卦每一爻的特点。具体的事象和物象只不过是暂时的借用,借用什么不重要,借用的根本目的还在于揭示事物的兴退之理。兴退之理是存在于每一事物中的共性,所以什么都可以借用,什么都可以象征。这是《易经》的难通之处,也是有趣之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知道对卦、爻的理解绝不能过于拘泥,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易”了。

为使读者阅读和运用时方便,特列表如下,以供查阅:



卦有六爻,爻在卦中有两种功能。展示空间:上两爻代表天道,下两爻代表地道,中间两爻代表人道;展示时间:下两爻代表过去,中间两爻代表现在,上两爻代表未来,循环流变,即走向的多种可能性。六十四卦组成了一个变动不居的整体。


最下一爻称为初爻,因为它所代表的是事物的初萌;二、三、四、五爻,代表事物发展的经过;最上一爻称为上爻,代表事物的结局。六爻描述的是一个围绕主题的动态过程。

上爻——发展顶峰(盛极必反)

五爻——功成名就(居安思危)

四爻——上升阶段(审时度势)

三爻——小有所成(慎行防凶)

二爻——崭露头角(伺机而动)

初爻——初露端倪(潜藏待机)

六十四卦是一个理论模型,它借助卦的“象”来表述事物的类,借助卦的“爻”来解释类中事物发展的态势。在卦象形态的基础上,借助阴阳(引申为刚柔、强弱、成败)的转化,说明人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和转化的道理。


3、“易”的核心思想

《易》有三易,三易是根本,也是《易》的核心思想所在。

一、简易;二、变易;三、不易。

(一)简易

《易经》告诉我们,世间万物,有其事必有其理,大道至简,无论多复杂的事物,当我们了解了它的奥妙以后,就可以化繁为简,就会觉得其简单而又平易,这就叫“简易”。

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只有“”和“”,就像今天计算机中的脉冲二进位“01”,科学家用“0”“1”两个符号,演变出无穷的信息数据。这正是愈是简易愈有变化的功能,愈是复杂的变化,其法则愈是简易。

(二)变易

《易经》告诉我们,世间万物,没有一样是不变的,天地之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就叫“变易”。

(三)不易

《易经》告诉我们,世间万事万物,都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事物变化背后的基本原理是永恒不变的,“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些“不能改变的事”,就是不易。哲学家叫它“本质”“规律”;道家谓之“大道”“天道”;科学家名曰“功能”。

乾坤之道是《周易》阴阳哲学的核心,万事万物都分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既相互存在,又相互对立,而且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比如:一个人的成就到达最高峰时,进无可进,必将走向衰弱,开始走下坡路。一个人穷困到了极点时也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穷极思变,这是自然规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明了事、物的生存原理。

阴阳本于《易经》,五行出于八卦,都基于《河图》数理。五行思维认为万事万物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比如木本生火,但如果火势太旺,那木必定会被燃烧成灰烬,这时候就不存在木了,而只有火。又比如木本克土,但如果土势不止,那木肯定会被埋没而不再有木,这时只能看到土了,这就是所谓的相生又相克。万事万物不只是一味地生或克,它们在特定的情况下会相互转换。《周易》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掌握了《周易》的核心思想,也就掌握了事物发展的道理,并把这种认知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万物为参照,可洞观一己之不足,以平和乐观的心态来面对风云莫测的人生。


《易经中的蓍草》

图书简介

作者是羑里周易博物馆(周易发祥地)的副馆长,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周易》,意图还原《周易》最原始的面貌,剔除其冗余的部分,用最通俗的语言来展示《周易》,让光明渐渐透出,最后透露出它的本质,这时你就会发现,《周易》的灵魂明澈如秋日的长空,它最重要的功能不是占卜,而是探究宇宙间变易的法则,阐明天道,重在人伦,天人合一,才能合理和谐。本书不仅全面真实地解读了《周易》,还原了失传三千年的蓍草占卜法,还记录了孔子的《易传》,让读者对《易经》以及《易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站在文王《易经》的角度,孔子的《易传》是使用说明书;站在《易传》的角度,《易经》是《易传》哲学思想的载体,卜筮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具体应用,让读者将德义为质,卜筮为文,两者统一来了解。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owm12949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2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