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痤疮痘痘怎么调理(痤疮痘痘暗疮)

发布日期:2024-12-22 05:27:25     作者:這份爱珍惜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pdy352256.html     违规举报

很多长过痘痘的朋友都遇到过以下这个情况,脸色的痘痘前一天还是微微凸起的小粉刺,不红不肿,经过了熬夜或者饮食不注意的情况下,第二天起来发现又红又肿的痘痘出现在脸上,而且摸一下还会刺痛,认真看了看,还有点化脓了,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是因为痘痘发炎的表现。


痘痘为什么会发炎?

一方面,引起痘痘发炎的幕后推手,是“痤疮丙酸杆菌”。当痘痘还是轻度的时候即粉刺的时候,毛孔就已经堵塞了,形成一个封闭缺氧的环境,另外分泌的油脂也无法排出,这个环境非常适合像痤疮丙酸杆菌这类的厌氧菌繁殖。于是痤疮丙酸杆菌便伺机疯狂繁殖,引起炎症。


另一方面,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肯定不会坐着不管,派出免疫细胞来消灭细菌,参与到痤疮的发病过程中,诱发各种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并导致炎症反应,通常情况下,炎症是人体的自动防御反应(虽然病人可能感觉到疼痛等不适)。但是有的时候,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对人体自身组织的攻击导致组织损伤,比如形成囊肿结节,最终留下瘢痕。


发炎痘痘为什么会红、肿、痛、化脓?

“红”,炎症患处内动脉性充血,局部氧合血红蛋白增白,所以局部会发红,而且血液流速变慢,产生淤血等,就会变成暗红、深红色。

“肿”,炎症的局部组织,液体和细胞成分会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粘膜和体表,也就是渗出液了。

“痛”,炎症因子的直接刺激,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还有渗出液导致组织肿胀,压迫神经末梢,也会引起疼痛。

“化脓”,白脓是皮肤里面的白细胞和痤疮杆菌战斗后的“尸体”,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熟了”。


炎症反应贯穿了痤疮的整个发病周期,包括早期的亚临床非炎性痤疮、炎性皮损的形成以及后期的炎症后红斑、炎症后色素沉着或瘢痕形成。

对付炎性痘痘,应如何选择消炎药?

首先,选择的消炎药物是一种既能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又能够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带来的影响的抗菌药物。在众多的抗菌药物当中,米诺环素在抗菌和消炎具备着绝对的优势。


1、具备良好的脂溶性

痤疮丙酸杆菌这些细菌特别喜欢寄生在正常毛囊皮脂腺上皮,因为这些部位往往含有很多皮脂。当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的情况下容易滋生细菌,而米诺环素具有良好的亲脂性,充分在毛囊皮脂腺分布浓度最高,充分融入到患处进行杀菌。就好比细菌是海盗,米诺环素就好像精通水性的海军,而其他抗菌药物就是不通水性的士兵,靠近都无法靠近,更别说起作用了。


2、抗菌作用较强、敏感率较高、耐药性较低

在12种针对痤疮丙酸杆菌常用的抗菌药物中,口服抗菌药物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等,外用抗菌药物为夫西地酸、克林霉素和氯霉素等。经实验表明,四环素类(名字带有XX环素)抗菌活性最强,其中米诺环素的抗菌活性最强。(见表)

在MIC 50结果中,满足低于等于8的有4个抗菌药,MIC 90就只有米诺环素能达到。举例说明,抑制90%细菌,米诺环素需要剂量8,多西环素需要用多些到32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关于敏感度,米诺环素敏感度率相对最高,达到66%。

关于耐药性(耐药性越高,抗菌能力越低),米诺环素是相对最低的。


3、具有多种抗炎作用机制,涉及痤疮的多个病理生理环节。

米诺环素通过抑制炎症关键酶活性,抑制免疫细胞活性,抑制细胞增殖,抑制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炎症是痤疮发展的核心,只有及时进行抗炎措施,才能控制痤疮恶化,形成脓疮囊肿结节,预防瘢痕的形成。对于已出现炎症反应比较重的痤疮,如脓疮、囊肿结节等中重度痤疮治疗方案中,抗菌消炎是必不可少的,而米诺环素相对于众多的抗菌药中,以强大的抗菌活性和抗炎作用是作为首选的。另外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选择用药规范治疗,定期复诊,保证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资料:

1、张莉, 胡志帮. 痤疮炎症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18, 058(034):110-112.

2、曼玲. 痤疮瘢痕形成中的炎症反应[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4(5):7-7.

3、马英,等.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66-69.

4、江丽, 刘倩, 张新翠, et al. 12种抗菌药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 051(006):453-455.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pdy35225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