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苗的病害有哪些(黄颡鱼爆发病害)

发布日期:2024-12-22 10:22:59     作者:恠珴冭瘋癲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psb511145.html     违规举报
文/ 华中农业大学 陈昌福

最近一段时间,在我国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部分主要养殖区域,如浙江省湖州、湖北省的荆州和宜昌枝江等地,以及广东、广西等省部分地区养殖黄颡鱼,出现不明原因疾病大规模流行并造成了极高的死亡率,已经对部分黄颡鱼养殖业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很多鱼塘100%死亡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这次在我国不同地域发生的黄颡鱼疾病具有相似的特征,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部和腹部充血、鳃丝出血、表皮斑块状脱落、肝脏病变、胆囊肿大、肛门红肿,常伴有肠炎、突然停食、鱼沿池塘边缓游、急性死亡等现象,发病池从每天死亡几十斤迅速增加到几百公斤,疾病呈爆发性发生,疾病病程很短,而死亡率极高,部分池塘的黄颡鱼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率可达100%。疾病发生后,部分养殖业者根据自己的经验,采用杀虫药物全池泼洒企图杀灭鱼体上的寄生虫、使用各种消毒剂对养殖池水进行消毒期望消灭水体中的各种致病菌、以及投喂各种抗生素或者保肝护胆的药物等方法,以期消灭鱼体内的致病菌和增强鱼体自身的免疫防疫力,结果证明这些措施均不能控制疾病的迅速发展和患病鱼的快速大量死亡。

病原初步排除寄生虫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对湖州地区患病黄颡鱼进行了初步的病原学研究,在按照寄生虫学方法检查部分病鱼时,检查结果证明了患病黄颡鱼的鱼体内外均无大量寄生虫寄生,因此,排除了这次黄颡鱼的爆发性死亡不是因为有某种寄生虫的寄生造成的”的正确说法应该是“排除了这次黄颡鱼的爆发性死亡是因为有某种寄生虫的寄生造成的可能性。

病鱼体内可检出细菌,但为非致病菌

在按照细菌学方法从部分濒死鱼体内做徐俊分离、鉴定、回归感染试验的结果中,证明了在部分患病黄颡鱼体内可以分离到细菌,将分离到的优势菌株制备成浓度为108/mL的活菌液后,按照0.2mL/尾的剂量注射健康黄颡鱼,结果证实分离菌株为非致病菌。不过,有人针对分离菌株完成药物敏感性试验后,利用筛选到的敏感药物投喂黄颡鱼时,却不能显示出药物对黄颡鱼疾病的治疗效果。

爆发性鱼病的“元凶”极可能是病毒性病原

研究者为了探讨是否因为某种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这次爆发性黄颡鱼疾病,检测了鮰疱疹病毒CCV、GCRV(I型、II型、III型)、KHV、CEV、SVCV、冠状病毒、鲈鱼蛙虹彩病毒等15种主要病毒性病原,结果都为阴性。继续将患病黄颡鱼的肝、脾和肾脏等组织进行匀浆而制备成组织液,并且将病鱼组织液经过滤菌膜除菌后,按照0.2ml/尾的剂量注射健康黄颡鱼,结果在注射这种除菌后的病鱼组织液后的第4天,实验鱼开始发病,3天内死亡率就达到了75%,5日累积死亡率达到100%,而对照组未出现死亡。而且感染后发病鱼显示的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似。这个实验结果预示着,本次养殖黄颡鱼的爆发性疾病,有可能是由某种病毒性病原引起的。

上述的病原学研究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关于这次黄颡鱼爆发病病原学的研究结果的,究竟引起黄颡鱼这次爆发性疾病的病原,是某种致病性细菌还是某种致病性病毒,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会给业者一个明确的结论的。

对于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而言,为了减少和防止类似爆发性疾病的再度发生,有必要认真思考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何进行科学养殖与疾病防控的问题了!

任何鱼病的发生,均与养殖技术存在缺陷有关

首先,广大的养殖业者应该明白的一个问题,如果研究者最后研究证实是这次黄颡鱼暴发性疾病的病原,就是由某种致病性病毒引起的话,其结果可能就是与2009年在江苏省盐城地区暴发异育银鲫造血器官坏死症(hematopoietic necrosis)的情景相似了。无论是感染鲤疱疹病毒(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并导致养殖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暴发性流行的鲫造血器官坏死症,还是这次在黄颡鱼体内可能分离鉴定的某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大量死亡,其致病性病毒应该都不是疾病发生时才出现在养殖环境或者存在于鱼体内的,而是应该早就存在于养殖环境或者鱼体内了的!之所以在疾病流行之前的养殖过程中没有引起养殖鱼类发病,完全是因为我们的养殖环境与鱼体免疫防御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些病毒可能攻破鱼体防御系统的程度!当养殖环境糟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者是养殖鱼类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脆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病毒攻击鱼体的机会就来了,于是,困扰养殖业者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鱼病就这样发生了!

因此,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应该明白的一个问题是,养殖鱼类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与养殖业者应用的养殖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有关的。

正如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樊启学教授在对黄颡鱼养殖业者传授养殖技术时一再强调的问题,对养殖黄颡鱼早开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早春时期对黄颡鱼投喂饲料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投喂量的问题,要注意以少投为佳。这是因为越冬后的黄颡鱼,在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后,除了其体质有所下降外,在水温尚未上升到黄颡鱼适宜水温时,黄颡鱼对饲料的消化能力尚处于比较弱的状态,如果养殖业者在早春时期对黄颡鱼投喂的饲料量过大,就可能导致黄颡鱼正常的生理机能发生紊乱,而诱发出各种疾病。在对各地黄颡鱼养殖状况的相关调查中,凡是早期坚持了控制投喂量的养殖业者,今年黄颡鱼养殖状况均表现很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比如湖北省武汉地区、潜江地区,以及江苏的部分黄颡鱼养殖地区。而对发生了爆发性疾病的黄颡鱼养殖业者的调查中,大多均证实了养殖业者在养殖黄颡鱼发病前的一段时间内,对养殖黄颡鱼投喂了比较多的饲料。

滥用药的“神仙招数”,只会加速养殖鱼死亡

水产养殖学是属于生物科学的一门自然科学,从事水产养殖的业者,首先应该学会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学习水产养殖的人们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学习、研究水产养殖科学,其实质也就是在学习、探索和掌握水产科学的自然规律。而掌握自然规律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历史上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人们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都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的!

在养殖鱼类疾病发生之后,对于养殖业者而言,“病急乱投医”的心态也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致病原因尚未弄清楚之前,采取所谓的“治病先杀虫”、“消毒、改底、换水”的“神仙招数”,还有人甚至勇敢地将具有“杀虫”、“抑菌”、“保肝”的各种渔药,拌和在一起“联合用药”,这次用药不灵的话,下次就再换一批药物继续用药。其实,以这种滥用药的“神仙招数”治疗养殖鱼类疾病,往往获得的结局就是加速养殖鱼类的死亡。

面对爆发性疾病,建议养户先做好三步

面对突如其来的养殖鱼类爆发性疾病,因为不知道疾病原因而束手无策,也不是正确的选择。水产养殖业者都应该知道,任何原因导致养殖鱼类死亡,最后养殖鱼类大多都是由于难以获得机体所需要的足够氧气而被憋死的。因此,养殖业者在养殖鱼类疾病发生时,首先要注意尽量多开设置在养殖池塘中的增氧机,向养殖池塘内加注适量的清水等方式,增加养殖水体中的溶氧量,让患病鱼类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其次,养殖鱼类受到养殖水体中各种环境因子剧烈变化的刺激,是导致养殖鱼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养殖业者向养殖水体中投放一些具有缓冲作用的药物,如EDTA、维生素C和硫代硫酸钠等,将养殖水体中的理化因子暂时稳定下来,可以避免环境因子的变化对鱼体的刺激。大量的实践结果证明,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可以暂时降低患病鱼体的死亡数量的。其三,注意观察养殖鱼类的摄食情况,尽量对尚可摄食的养殖鱼类投喂少量添加有免疫调节剂(如酵母培养物、酵母多糖、黄芪多糖和维生素C等)的饲料,通过调节养殖鱼类自身的免疫机能,达到提高增强鱼体抵抗力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psb51114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