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人间陈毅与赵祖康交流(十大元帅个个都能征善战)

发布日期:2024-12-22 08:26:45     作者:童谣悲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ptc126230.html     违规举报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刘邦曾问韩信:我若为帅,可掌握多少兵?韩信答道:十万。

由此可见,带兵打仗颇需领兵才能,尤其是人多了会更不好带,那么在我国的十大元帅中,谁带兵人数最多呢?


首先来看的是朱德

自1912年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朱德便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军队生涯。

他曾参加过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战争、护法战争,在滇军中担任旅长一职,当时这个职位手下兵力大概在6000人左右,这也是他在南昌起义前的巅峰状态。

等到红军时期开始,我们就很难准确计算朱德元帅手下的兵力了,因为红军时期,他是红军总司令。

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八路军总指挥,解放战争时期,他又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按理说我军中所有的部队都属他管辖,但是把这一块算进去,他肯定是10大元帅中统兵数量的第1位。

彭德怀的情况其实和朱德也非常相似。


作为曾经的红军前敌总指挥、八路军副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可是这样比较的话难免让榜单的统计失去了实际意义。

因此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一般不把总指挥、副总指挥这种特殊职位带来的“增幅”计算在内,只统计实际领兵数量。

在红军时期,彭德怀除了担任前敌总指挥外,还曾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第13师师长、第三军团总指挥以及第一方面军司令员等职务。

这些职位带来的兵力才是实打实的,具体带兵数量应当在1~2万人之间。

等到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就不太好算了,彭德怀的带兵数量在一众元帅中也不算出彩,不过真正让他“独领风骚”的,还得是建国之后的“抗美援朝”

那一时期,我国的10大元帅基本上都很少亲自出手了,唯独彭德怀有着带领100多万志愿军去和联合国军作战的战绩。

这时的他也一举跃居“带兵数量榜”前三的行列。


再来看看林彪

南昌起义之时,林彪还只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的一个见习排长,带兵数量非常有限。

直到红军时期,他才逐渐崛起,担任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红一军总指挥等职务,带兵数量在1~2万左右,与彭德怀相仿。

原本他已经初步展现出了自己的领兵才能,所以在接下来的解放战争中,他本该大放异彩才对。

可是在1938年3月带队路过北千家庄时,由于穿着缴获来的敌军大衣,而不幸被阎锡山部误伤,不得不在抗战中提前退场。


等到抗战胜利、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林彪的伤势基本养好了,开始被委以重任。

在四平、新开岭以及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役中,林彪都有着卓越的表现。

不过林彪最出彩的还是解放战争。

而在经过锦州会战、辽西会战,解放东北全境后,林彪手下的兵力已经从当初的十几万扩充到了100余万人。

这也为他后来与罗荣桓、聂荣臻等人进行平津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国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接下来要说的是刘伯承

刘伯承参军很早,1911年的时候就已经加入军队了。

也正因如此,在经历了讨袁之役、护法战争、北伐战争后,他慢慢成为了国民政府暂编第十五军的军长。

按常理来说,国民政府一个军应当有几万人,只不过当时刘伯承的第十五军其实就是卢顺起义部队,也就是当初的川军第十混成旅。

因此实际人数也就五六千人左右,跟朱德早期的带兵数量相当。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担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一起,在太行山上与日军激战。


他麾下的129师从1.3万人也慢慢发展到了30多万。

这支部队在反九路围攻、反十一路扫荡以及百团大战中都有非常优秀的表现,刘伯承带领这支部队所创建的晋冀鲁豫根据地,更是留下了赫赫大名。

令人惋惜的是,这支部队在抗战中后期遭到了敌人的反击,因此损伤情况是比较严重的。

以至于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统率的士兵数量并没有大幅的增长。


聂荣臻和刘伯承是颇为相似的,都算是我军在抗战中的代表将领。

红军时期,聂荣臻主要在负责政工工作,带兵数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可是等到抗战时期,他作为115师的副师长,曾带领115师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随后他麾下的士兵人数一度增长到30多万人,虽不说一枝独秀,但是在那个时期也是和刘伯承相映生辉的。

除了刘伯承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的军长外,贺龙也曾担任过。


号称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早在1914年就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华革命党,随后便一直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

虽多次入狱,但他不屈不挠,不仅拉起了一支农民革命武装,而且在讨袁护国和护法战争中屡立奇功。

再加上在北伐战争中也有较出色的表现,所以1927年南昌起义前,他已经升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

与刘伯承那个“军长”不同,贺龙手下有着完整的一个军的部队。

由于他投身于我党,而且在起义之前就已经说明原因,尊重士兵自己的意愿,但是愿意跟随他进行南昌起义,仍旧有一万多人。


再加上贺龙是南昌起义军队的总指挥,所以当时他的实际指挥兵力已经达到了两万。

这在后来的抗战与解放战争中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在南昌起义时期可是独一份。

如果说贺龙是南昌起义之前的代表,林彪和陈毅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角”,那么徐向前应当就是红军时期军队里的重要将领了。

在红军时期,徐向前就掌握了一个完整的方面军,而且还是人数方面颇多的红四方面军。


要知道在巅峰时期,这支部队的人数曾达到过8万人,占红军巅峰时期人数的1/4以上。

同时期的其他元帅呢?像林彪,贺龙,彭德怀,以及刘伯承等人,这一时期手里的兵力也就在1~2万之间,这样一对比,我们就知道徐向前有多厉害了。

再来看看陈毅


其实陈毅在土地革命之前基本上是没有带兵,因为他担任的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国共产党委员会书记一职,直到土地革命时期,他才逐渐开始接触军队。

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他曾陆续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第4师师长、第二十二军军长、新四军军长以及山东军区司令员等职务。

手下的兵力也在一万至几十万之间涨动。

不过他的真正巅峰时,还是在解放战争期间,当时他和粟裕共同负责华东野战军。

陈毅本人还曾担任过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以及第三野战军司令员,手下兵力最多的时候能达到80万。

这也使得陈毅在10大元帅的带兵数量排行中,稳坐前五。


接下来要说的是罗荣桓

罗荣桓与其他9位元帅不同,他不以指挥军队作战而著称,反而是作为政工代表而入选的“政工元帅”。

因此他手下的士兵数量也是比较少的。

在抗日战争期间,林彪受伤休养,而他则负责率领115师与山东人民组建的武装部队并肩作战。

那时候他手下的兵力最多能达到20万左右。

最后要说的就是叶剑英了。


如果说罗荣桓负责的是政工工作,那么叶剑英就是长期担任的政委,除了在长征中担任第一纵队司令员外,后面一直担任着参谋长这类职位。

因此他的统兵数量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结合各个时期来看,有人觉得彭德怀才是带兵数量最多的,因为抗美援朝累计出动兵力估计有270万。

可有些人不赞同这一点,认为带兵数量最多的应当是林彪,因为抗美援朝虽然出动了270万兵力,但是那并非是同时作战的人数,而是轮换参与的人数。

因此彭德怀的带兵数量,还是应该按照100多万来计算。


另外也有一些人觉得朱德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各个战争时期,他基本上都是总指挥,因此他的实际带兵人数应该是最多的。

持有这三种观点的人都有不少,不过总的来说,大家还是比较认可我们上面的第2种说法。

也就是10大元帅中,如果单按带兵数量来看,那么应当是林彪第一,彭德怀第二,陈毅第三。

话虽如此,但是在评选元帅的时候,其实并不以带兵数量为主要标准,也正因如此,在“大将”、“上将”中,带兵人数众多的,其实也不在少数。

甚至有些人带兵数量还要超越元帅。

要问除开10大元帅不谈,哪位将军最能带兵打仗,想必绝大多数人的心中都会浮现出同一个名字——粟裕


作为十大将之首,粟裕的领兵才能毋庸置疑,他是我国历史上公认的,能够率领百万军队同时作战的三个人之一。

当初就连毛主席都认为,粟裕是有资格封帅的,所以他能与元帅媲美这并不出奇。

那么他究竟带过多少人呢?我们直接看他的巅峰时期,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

1948年5月,粟裕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在其推辞后担任了代司令兼代政委,1948年6月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之后又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总指挥。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发起了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中累计出动了66万解放军和40多万地方部队,加起来总人数超过百万。

这些人都是由粟裕统领的,因此严格意义来说,他的统兵数量也是过百万的,在我国历史上,带兵人数仅次于林彪、彭德怀两位元帅。

不仅带兵人数多,而且粟裕的指挥能力也令人惊奇,他曾4次指挥部队横渡长江天险,独创掏心、打车桥战术,打得敌人溃不成军。

至于以少战多、七战七捷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成为了他的名片,也正因如此,毛主席才会感叹道,

“我的战友中,粟裕是最会打仗的”。


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该忘记,在抗美援朝时期,大放异彩的可不仅仅只有彭德怀,同样还有志愿军代司令员和政委邓华。

彭德怀回国后,邓华暂时接替了他的职务,然后指挥志愿军发动了上甘岭战役。

战后,秦基伟也表示,“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该忽略那些投诚的“起义将领”。

先不说他们在国民党内带兵打仗的时候,动辄都是指挥着几十万上百万的,便是他们直接带进解放军阵营里的,那也有几万乃至于几十万人。

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傅作义、陶峙岳以及董其武。


1949年傅作义与解放军达成停战协议,和平解放北平的时候,直接就带领20万国军出城接受了改编。

陶峙岳和董其武也差不多,带领10万人弃暗投明。

回顾过去的百年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过去的百年中点缀着许多苦涩,甚至我们的国家与人民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动荡。

但时势造英雄,我们得承认我们经历了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然而革命之成功,并非完全仰仗于会打仗的将领,其他人的贡献也不可忽视,因此,我们在评价诸位元帅、将军的时候,也不能单单因为其带兵数量的多寡而定义。

带兵数量少的将军元帅们,打仗能力就一定弱吗?倒也不尽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战争年代各个时期的“主角”不一样了。

因为大家都竭尽全力,努力绽放光彩、形成互补,这才有了当初的璀璨光明。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ptc12623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260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0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