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视剧因法之名的反应(因法之名的冰与火背后)

发布日期:2025-01-22 10:53:16     作者:戀愛啟程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qlo107835.html     违规举报

文 │ 薄荷

《破冰行动》热播,此前《人民的名义》大爆,还有《阳光下的法庭》等一系列特质各异的影视剧作品,都显示罪案刑侦法制剧集正在逐渐成为突破国剧边界的重要类型。

我们看到,国剧领域出现了讲法制、讲缉毒、讲贪腐的涉案大剧,一次次刷新观众认知中的不可能,然而由于题材和拍摄风格、故事内容的不同,这些作品的表现却不尽相同。

于北京卫视、PP视频播出的《因法之名》目前已经收官,没有大流量大卡司,声量表现却十分可观:在北京卫视播出的《因法之名》收视率相当不俗;由于未在三大视频网站播出,仅被PP视频一家网络平台拿下,但截至收官,网播量超过19亿,目前累计播放量为21.3亿。


先是在开播时几乎零宣传的情况下,《因法之名》迎来了开门红,播出期间到收官,这部剧从关注度到讨论度都不缺,却显然被“低估”了其背后的现实意义。这也许要跟它从诞生到定档播出中间的一系列故事开始讲起。

抓住用户

从数据看《因法之名》的实际表现,网播量、热度值、收视率等多个方面表现不俗。

据骨朵数据,收视开门红《因法之名》,网播量表现同样不错,总播放量超过20亿,最高单日播放量为2.3亿,单集播放量最高达到了5.4亿。


每日播放量趋势

(以下数据均源自骨朵数据)

在综合了更多维度的骨朵热度体系中,《因法之名》的热度表现更为均衡,在剧集播出的后半程至收官(5月8日)之间,热度表现基本持平,未出现滑落。


全网热度

收视率则呈上升曲线,最高时达到了1.567%。


收视率趋势

在播期间,微博热度在线,在即将结局的那几天,杀害葛青的凶手终于浮出水面,网友也终于为许子蒙送了一口气,“葛晴不是许子蒙杀的”词条登上热搜前列。


相关微博趋势

受众反馈中,观众对“题材”“编剧”“导演”的好评度和中性评价最高。


总体好评度

该剧可见弹幕为14.6万条,最高单日弹幕数达到1.5万条。

故事开篇即以一场抓捕为首,继而转到被害者子女目睹自己母亲被害的场面,画面和叙事的尺度之大,在黄金档里很少见。开篇也在讨论度和话题发酵上抓住了受众,从弹幕、热度等维度来看,之后留下来的用户基本都是黏性用户。

非传统视角的正义感

其实最高检影视中心很早之前就释出了《因法之名》的剧情梗概,交代了凶手是许志逸当年情妇的丈夫郑天。并且按照剧情给出的线索和提示来看,猜到这个结果并不难,不少观众在第二集播出时就留下了“盲猜凶手是情妇的男友”的弹幕。


那么既然这部剧不是以结果为中心,它的看点和戏剧张力从何而来?

既然是法制剧,那么就要以具体案例来探究法理,而剧中公职人员的形象并非全是正面的,造成案件最终失误的原因不是来自某一个人,是共同结果,这样的设定在相似题材里几乎没有出现过:他们或因为冲动情绪驱使,或因为个人私心导致,共同犯下了这样一个错误。不少网友都发现了剧中的一个小细节:李幼斌称呼张丰毅“老班长”,从这样一个举重若轻的编剧手法就能看出,这两人是非科班出身的司法人,但是符合当年的社会、司法环境。

相对应的,随着司法体制不断革新,当年几位当事人的子女们,合力纠错、为了追回正义不放弃一丝可能性,也是符合真实情况的。

从这一点来说,《因法之名》的意义不同于一般的法制涉案剧,它纠的是公职人员的错,进而体现我国几十年法治进程中的一个节点,而这么一个关键的节点,造成的是几个家庭十多年的命运改变,包括受害者和公职人员。最终指向的,是一条由无数人共同为之努力、通往光明的路。

这样的写法很大胆,目的不是指责,而是直面问题。这也注定了它在细节末节上更需要下功夫,规避不恰当的表述和引导。编剧赵冬苓曾在微博上回应观众对律师陈硕一角的夸赞,表示该角色是“最能放开写的”。


那么,《因法之名》是否是完美无缺的?

从上一代的当事人蔓延到其子女们的关系勾连,尤其是邹桐、许子蒙和葛晴的三角恋情,无疑让这个故事更好看更有戏剧冲突,但是也让观众感到迷惑,“是不是太巧合了?”在观剧过程中,有观众反馈节奏慢,情感戏多,看得不利索。

故事中,这三位还有仇曙光、陈硕是同班同学,其他人都来自公检法家庭,唯有许志逸之子许子蒙不是,这可以视为是为后面的“盘子”埋下了伏笔,也赋予了子女们发生勾连的合理性。然而也许为了照顾多种受众的口味,在展现复杂案情的同时增加了许多感情戏,比如邹桐和陈硕的日常戏份,很好看,但是在习惯了快节奏、短小精悍英美剧的受众看来,《因法之名》便显得有些“混搭”。

赵冬苓曾对媒体表示,她想写的不仅仅是法治进程的探索和破案过程,还有那些被改变人生的“受害者”及其家属们,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生活状态。同时,她将受害者作为立足点,着重刻画许子蒙这一人物,来作为这样一个题材的切入口。


事实证明,许家父子是最令赵东苓牵挂的人物形象,在观众那里亦然。

人情、法理、人文关怀

编剧赵东苓在听到剧集终于尘埃落定,即将在北京卫视和PP视频播出,十分激动,“如果它不能与观众见面,那我真的会遗憾一辈子。”

在行业内被称为“快手”的她仅创作剧本就花费了一年多,凡说涉及到法律法规的部分均要查到具体的条例,仅故事大纲前后修改了十四稿,她笑称自己已经变成了半个法律人。

《因法之名》由赵冬苓编剧,沈严、刘海波执导,李幼斌、李小冉、张丰毅等主演,是继《人民的名义》后,最高检影视中心出品的又一部“敏感而重大”题材的作品,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我国司法进程重要拐点下的一桩案件,也是国内首部以该手法写就的法制题材电视剧。


这部剧在前期创作阶段,赵冬苓就深入司法机关学习了解内部设置和工作流程,导演刘海波也携主创人员到最高检刑事申诉检察厅深入生活,众人参与最高检组织的剧本研讨会……赵东苓回忆当时剧本被提出的修改意见就有好几页纸,“我全部熟记于心”。

然而,《因法之名》从杀青到播出,走了两年多。由于此类题材需要提交给剧中出现的每个部门进行审查,因此在难度和时间线上都需要经受比较严格的考验。据最高检公开报道,《因法之名》的审查路走了一年:

在2017年中开始走审查,先是提交最高检政治部宣传部进行审看,从专业和政治上进行把关,于2017年9月11日通过后提交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进行审核;2018年1月25日,最高检影视中心收到广电总局电视剧审查委员会关于《因法之名》审查意见,并按照要求第一时间送公安部宣传局审看;公安部宣传局收到该剧后高度重视,从公安角度出发,在专业性上提出了宝贵意见,并第一时间反馈给最高检影视中心;最高检影视中心协调凤凰卫视影视剧制作中心和导演等主创一起研究修改方案,2018年5月29日通过了公安部宣传局审核。

2018年8月13日,广电总局为电视剧《因法之名》颁发了电视剧发行许可证。2019年4月14日,剧集终于播出。

最高检指出,在严格的审查中,特别考量“公安人员的行为方式、破案程序、规范用语等细节”,需要“认真把关”。大环境上,由于近几年罪案类题材的走红,过于渲染犯罪情节和阴暗情绪的内容逐渐受到政策更加收紧的管控。

最终上星播出的《因法之名》,由于宣传力度不大,这部剧辐射的群众范围还是显得小了。

这也就造成了一种错位:创作者花费几年心血写就拍好的片子,再几易审查,终于定档播出后,观众眼睛里看到的bug比心血要多。

那么为什么同样属于积压剧,一些情感类的作品容易红黑出道?目前,法制刑侦类题材还带有一些圈层性,但留下来的固定受众的口味却更加挑剔,画面质感、故事节奏、演员演技等多维度的要求都更加严格。

此类题材,向来不好做。

相比罪案刑侦等偏向于展现单个或多个案件故事的内容,将侧重点放在破案的过程中,注重氛围和人物关系、作案动机心理,法制剧无疑更难拍。


正面客观的普法为基本,拍得规矩是普法栏目剧,不顾尺度更是不现实。因此,骨朵了解到,在观众对《因法之名》持褒贬不一的态度时,业内人士对其的好评程度很高,尤其是最难攻克、故事的基本组成:一剧之本。

在写出司法进程在自我革新时所意识到,那些被历史“牺牲”掉的人究竟是何面目,不是符号,不是缩影,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他们的数十年,整个故事的高度就全然不同了。

在不少人看来,《因法之名》这部剧比《人民的名义》在现实意义上更上一层楼,直面当今的司法体制下的漏洞,“这种题材,能通过审核并播出就是胜利!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qlo10783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31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