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牛年摄影总结(辛丑牛年文化谈片)

发布日期:2024-12-22 04:11:22     作者:傲娇喘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rao454271.html     违规举报

来源:运城新闻网

■郑祥林 郑天虎


这是1965年6月10日新华社所发的新闻照片,王传合正在精心照管曾得了抽风症而被他救活的小牛犊,摄影者是新华社记者王文学。 (本报资料照片)

中华第一历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中说:“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文献文字古奥,全文大意是:尧命令羲氏、和氏,恭敬地顺应上天,从日月星辰的运行,定出一年的历法,精准地把时令传授给百姓,分别命令羲仲在东方郁夷这个地方管理督导,定准春分的日子,再命令羲叔在南方的大交山这个地方管理督导,定准夏至的日子,再命令和仲在西方昧谷这个地方管理督导,定准秋分的日子,再命令和叔在北方的幽都这个地方管理考察,定准冬至的日子。由此确定一年为366天,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调整四季误差。整顿百官,各种事业欣欣向荣。

羲、和是尧的历官,定出了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部年历。传说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是四兄弟,他们是今稷山县西社镇东庄村人。据《平阳府志》《山西通志》载:“羲氏、和氏皆尧历官……羲和冢在稷山县东北十五华里东庄村前,有庙,二冢并立。”近几年,襄汾县陶寺尧都遗址发掘,其中有一座“观象台”,进一步证实了羲和观测日月星辰,制定年历的真实性、可靠性。

干支与生肖

羲和定出年的历法后,需要有记录年历的符号。先民们在经年累月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了“天干”和“地支”,作为年、月、日、时的标志代号。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叫天干,因为它有10个字,也称其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地支”,因为它有12个字,也称其为“十二地支”。天干和地支简称“干支”。干支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两两相配。天干10个字,循环往复6次,即成了60个字;地支12个字,循环往复5次,也即成60个字。干和支各60个字相配,就组成了60个干支,每个干支代表一年,就形成了60年的一个周期。2020年是干支“甲子”年,今年自然是相邻干支“辛丑”年。在60年中,只会出现一个“甲子”,而且它又是起首干支,因此称其为“六十甲子”,也叫“六十花甲子”。河南安阳殷商遗址出土了我国最早的纪年历干支表,说明殷商时期干支纪年已经成熟。

那么,十二生肖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远古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先民们在自己生活的范围内,对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种动物接触较多,比较熟悉。其中,有人工驯养的,有野外生存的,有温顺的,有凶猛的,皆与人生活息息相关,于是,人产生了对这些动物的崇拜或敬畏,在文字未出现之前,就以这些动物的图腾作为最初地支的代替符号。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字的出现与演变,12个地支的文字替代了12种动物的图腾: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有些考古学家认为,地支的12个字,有些就是这些动物图腾的形象字;后来,12种动物则成为12地支字的生肖。每一种动物生肖的地支字,在六十甲子中以不同的组合,前后出现5次。以2021年为例,干支是辛丑牛,后面陆续还有丁丑牛、己丑牛、乙丑牛、癸丑牛,合起来共5个牛年。十二生肖出现约在春秋时期,晚于干支。

干支历的年起止时间,既不同于公历,又不同于农历。公历的年从元旦起至本年12月31日;农历的年从正月初一起至腊月月尽除夕;而干支历的年则是从农历立春日起至次年的立春前一天。立春前出生的人是上个年的属相,立春后生的人是本年的属相。2021年立春是公历2月3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此前出生的人属相是鼠,之后出生的人属相是牛。干支的月起止时间也不同于公历和农历。它是以农历二十四节气划分,每两个节为一个月:立春—雨水为一月,惊蛰—春分为二月,以此类推。

干支历的年、月划分为何不同于公历和农历呢?干支历和中华的农耕文明紧密相连,几乎是同期产生的。尧命令羲、和在制定一年历的同时,又命令后稷在稷山“教民稼穑”。后稷是尧的农官。《山西通志》和《平阳府志》载:“后稷,名弃,为儿时以种麻、菽戏,成人以好耕稼,别五土之宜。尧举为农师,以教稼。今稷山有后稷陵、姜嫄(后稷母亲)墓。”稷山县城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后稷庙,献殿的前沿护板上雕刻着后稷教人们如何春播、夏管、秋收、冬藏。这与羲和定历法,分四季是一致的。年是根据农耕活动而确定的。立春,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春耕春播开始,把立春定为一年开头,是顺应农时的。古往今来,从周易经书的编写者、研究者,到今天的实际运用者,一直坚持干支历的年、月划分法。羲和定年历和后稷教民稼穑,为中华气象和农耕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牛年的颂歌

人类从狩猎到农耕,从“刀耕火种”到驯养役使畜力,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牛在农耕生产中是主要的生产力,为人类的生存,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它被列入十二生肖,是人们必然的选择。牛与人类长期相处相守,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驯良温顺,不避重就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不求索取,一心为人民造福,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崇敬和喜爱。从古到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信仰,不同民俗,均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着牛,感恩着牛,崇拜着牛。

(一) 编唱民歌,载入诗经,久久传颂牛

五经之首的《诗经·小雅·无羊》篇中是这样写牛的:“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黄毛黑唇的牛)……尔牛来思,其尔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这首民歌写出了牛主人为自己畜养众多的牛,感到喜悦和自豪。谁说你没有牛呢?你看看我的九十只黄毛黑唇的牛,多么漂亮美丽呀!养牛主人全面、细致、具体地描绘了牛的生活状态,如何饮食,如何休息,如何交配繁殖等细节,通过对牛仔细观察、精心饲养,周到照料,体现了作者热爱牛、关怀牛的深厚情感。

这是一首民歌,起初在民间口头传唱,后经收集整理,写入《诗经》一书中,一直流传至今。据目前所知,这是我国最早写牛的一首民歌。

(二)建筑庙宇,雕铸其像,顶礼膜拜牛

古代,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牛的神话,说牛是天帝的使臣,奉命下凡到人间,为人民播爱造福,人民呈请天帝封其为“王”。还有传说,牛是正义使者,到民间帮人民除暴安良,驱凶求吉。人民感激它,求玉帝封牛为神。为此,牛被称为“牛王”“牛王爷”。旧时,许多地方都建有“牛王庙”,逢时过节,祭祀膜拜,以求牛王爷的护佑。据清代梁绍王《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世俗诞妄条》载:“北方牛王庙,画百牛于壁,牛王居其中,则冉伯牛也。”冉伯牛是孔子的学生,因为名字上有牛字,就奉祀为牛王爷。虽然荒诞,但表达了人们对牛的敬畏之情。

许久以来,很多与牛相关的部门,除了用牛像作商标、做广告外,还搞牛的石雕、木雕、塑雕、树脂雕等,除了为装潢门面,个中还有求吉祥如意、发财致富之图。说到铸造铁牛,全国首屈一指的是永济蒲津渡“黄河大铁牛”。经有关方面勘测,黄河大铁牛共有8尊。1989年8月,将黄河古道东岸4尊发掘出土。这一消息传开,惊动了全国,甚至也引起了世界关注。据目前所知:1.永济黄河大铁牛铸造的时间最早,约在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左右,距今将近1400年,前所未有。2.黄河大铁牛体量最大,高近两米,长3米有余,重数十吨,全国罕见。3.铁牛造型最美,四尊铁牛,呈坐卧负重状态,雄健壮硕,形态各异,头昂角挺,两眼圆睁,目似怒,耳如听,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全国独一无二。4.铁牛威力无比,8尊铁牛牵拉铁绳索,上面铺板搭浮桥,给晋秦人民带来交通便利;同时,传说铁牛有“镇水”功能,不让黄河泛滥成灾,危害两岸人民,此前闻所未闻。5.铁牛精神最感人,它为人类造福,守职尽责,不离不弃,默默无闻,纹丝不动,树立了做人民公仆的精神形象。参观铁牛者,除为我国古代冶金铸造、治水造桥技术高超而惊叹,更为铁牛精神所感动。

(三)诗家骚人,用优秀诗篇,热情讴歌牛

由于牛的勤劳奉献精神感人,历代写颂牛的诗难记其数。其中,唐代李白的《咏石牛》,宋代梅尧臣的《耕牛》,南宋李纲的《病牛》,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老黄牛》,皆是传世杰作。特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河东蒲州永济人,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他和孟浩然并称“王孟”,是山水诗派创始人。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尚存的400余首诗中,有许许多多诗篇都写到了牛。《田园乐七首其四》“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与苏卢二员外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回看双凤阙,相去一牛鸣”;《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二学人》“任以我为牛”……诗人与牛朝夕相处,相守相望,喜爱牛,关心牛,与牛结下深厚感情。他多次将牛写进自己的诗句中,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人牛和谐共处的生动画面,给人以享受和鼓舞。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表达了他甘愿以牛的精神俯首帖耳,呕心沥血为人民奉献的高贵品质。“做人民的老黄牛”成为国家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同誓言。以做“牛”自喻,以做“牛”自励,以做“牛”自乐,以做“牛”为荣。

(四)在农村视牛如宝,爱牛如命,倍加呵护牛

河东地区是中华农耕发源地。自古以来,就以农业为生,牛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畜力。解放初期,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以前无地无牛的农户,既分得土地,又分到了牛,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当时,在稷山及附近县的农村,广泛流行着一种说法,“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抒发了农家有地有牛的喜悦心情。在农村个体化时期,一个庄户人家养牛多少,是衡量一个家庭贫富的重要条件和标志。农家视牛如宝贝,爱牛如命。一般家庭都建有牛棚、槽头,为牛备有专用的饮水缸,室外还搭建夏可乘凉,冬可向阳取暖的敞棚。每逢春节,牛棚槽头还要贴红纸条幅,上面写着“槽头兴旺”“牛马成群”“四季平安”,以求吉祥。牛年春节,家家户户门上要贴有关祝福牛年吉祥类的楹联,窗户上要贴牛的剪纸窗花,要蒸牛的形态的花馍。大年初一吃饺子,也要留几个给牛吃。春节期间,闹红火、唱戏、打花鼓、踩高跷要有牛的扮相。稷山阳城村牛走兽(还有别的兽),具有上百年历史,在稷山、运城市乃至全省和全国,都小有名气。前几年,还受邀参加了北京市春节庙会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阳城村的走兽,还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牛化为艺术形象表演,表达了农村珍惜牛、热爱牛的真情实感。

上个世纪50年代,农村实行集体化经济之后,牛由个体饲养转为集体饲养,牛成为生产队的家当,各村都挑选大公无私、认真负责、有饲养经验的人,担任饲养员。运城市各县都涌现出许多模范饲养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临猗县王传合,他以养牛场为家,爱牛如命而闻名。当地剧团将他的模范事迹编成了《一颗红心》眉户剧,剧中人化名为许老三。此剧一经上演,唱红了河东,唱红了三晋,唱红了中华大地,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教育激励了几代人。

近几年,随着农村体制改革,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耕牛数量锐减,应运而生的是出现了饲养奶牛和肉牛的企业和专业户。牛,以“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给人们创造着新的价值;牛,以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为新时代脱贫致富奔小康立新功。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rao45427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