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文雄表态4日将组建新内阁(岸田文雄宣称将修宪)

发布日期:2025-01-22 08:49:40     作者:慢行如水流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rim199684.html     违规举报

作者:朱可夫

近日,根据有关方面的消息,日本第26届国会参议院投票正式结束,自民党和公民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大获全胜。自民党拿到了119个席位,公民党拿到了27个席位。日本政坛的极右翼势力也在此次选举中大获全胜,国会席位从6个增加到12个,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上述党派都是主张日本修改宪法,重新组建国防军的党派。随着日本军力的不断增强,日本取消自卫队重建军队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主张修改宪法的国会席位超过了166个,总体席位数量达到了177个。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正式对外宣布,日本将要修改宪法。


为何日本主张修改宪法的人会越来越多?

第一,安倍晋三去世的影响。安倍晋三是日本右翼势力的典型政客。安倍晋三去世后,日本国内民众同情修宪派的人会有所增加,帮助日本修宪派在国会大选中争夺更多的席位,进而让日本国内的军政局势进一步右转。

第二,新冠肺炎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日本是出口型经济,很多东西都要和国外做贸易。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日本经济,日本国内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差了。日本目前已经是深处经济泥潭而不得自拔,其很可能会采取一些相对激进的方式,将人民的注意力从内部转移到外面。比如发动对外战争。俄乌战争爆发后,日本自卫队给乌克兰军队提供情报,日本雇佣兵还奔赴乌克兰参战,日本方面已经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军国主义气息。


但是,日本要想发动战争就得碰到他的《和平宪法》,《和平宪法》明文规定,日本放弃战争权力,不承认国家之间的交战权力,日本永远放弃陆海空三军的正规武装力量。这个宪法的通过,就在法律上给日本上了一个紧箍咒,在法律上彻底堵死了日本武装力量再次发动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灾难的可能。

所以说,日本要想尽一切办法通过修改《和平宪法》的决议案,复活日本的武装力量,为下一步日本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做好一切战斗准备。

那日本修改《和平宪法》这个事情引发的未来走向,我们又该如何解读呢?


第一,日本会把《和平宪法》修改到什么程度?这个确实没能形成统一的答案,日本国内的自民党和公民党想要复活国防军。日本的极右翼势力想要直接扩充国防军军备,建立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让日本拥有在战争时期组建百万大军发动侵略战争的能力。但日本的偏左派政党又不愿意修改宪法,即便修改宪法也要做小幅度的修改,不要放弃《和平宪法》的核心。所以,日本国内的各个政治派系对修改《和平宪法》这件事认知不同,就决定日本修改宪法这事情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但是,日本仍然有可能会成立国防军。这是因为:日本目前的假想敌发生变化了,日本原先的假想敌是苏联,苏联军队可以登陆日本本土。而日本背靠美国这座大山,有驻日美军承担日本的国防任务,日本仅需要有一定限度的自卫队就可以做到守卫本土了,给驻日美军当马仔就可以了。


而今,日本不仅要面临俄方强大军力的威慑,还有朝方、韩国军力的威慑。韩国虽然和日本都为美国的盟友,但韩国人依然不会忘记其曾经被日本人殖民奴役的悲惨历史。韩国人也一直把日本当作自己的假想敌,日韩之间爆发战争也是有可能的事情。而朝方把日本当作死敌,朝方研发的洲际导弹都能打到美国,其研发的中程导弹也能覆盖到日本本土。

原先,日本面对苏联,有驻日美军撑腰,日本可以保持最低限度使用的自卫队。但是,如今的驻日美军实力有萎缩的可能,再加上朝韩军力的快速增长,日本在很大限度上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卫本土。在这种情况下,日方一直希望日本自卫队升格为具有积极防御能力的国防军。即便不主动攻击朝韩俄,日军也要发展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做好随时应对朝韩俄进攻的准备,配合美军防御日本本土,这是日本复活日军的最低限度的需求。


第二,日本恢复军队后的走向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争议,但可以做出一些推断:日本恢复军队后,下一步就是发展进攻军力了。虽然美国不会把战略轰炸机给日本,但可能会让日本发展实力较强的导弹部队。日本有可能会在美国导弹技术的支持下成立一支拥有中程导弹、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的“火箭军“,模仿俄方的战略火箭兵、朝方的火箭军扩充导弹的实力,并将导弹部队部署在北海道和日本中部地区。

一旦爆发战争,日本能用导弹打击俄军的远东军事基地、韩军基地、朝方导弹阵地,先发制人。这对于韩国和俄方、朝方来说是很危险的事情。而且,一旦日本扩充海军,日本的野心无疑将会迅速膨胀,甚至有可能再次走上一个历史的轮回,所以日本扩张军备的举动必须引起世界人民的警觉。

【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rim19968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