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魅影》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把一个小小的舞台同广阔的人生大舞台巧妙地连接起来,通过“音乐剧——美学集合令”,形象生动地把人人都关心的爱之话题逼至眼前,让人们在欣赏该剧的同时,不得不扪心自问:什么是爱?
浪漫主义不仅要求乐曲情绪的饱满要达到狂热的程度,而且要求该剧的主旋律不能偏离“诗的意境或文学情节”,哪怕是因此而削弱了乐曲结构的严谨逻辑和理性成分也在所不惜。
有目共睹的是,浪漫主义在《剧院魅影》中的表现尤为精彩和突出。有关这一点,还可以从该流派中的伟大作曲家舒曼、柏辽兹、瓦格纳等人的作品或观点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从《剧院魅影》中还能看到音乐古典主义审美理想的代表人物伯拉姆斯和汉斯立克的痕迹。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提出了“音乐就是音响运动的形式”的观点,强调音乐的独特性,开创了“自律主义”美学流派的先河,而浪漫主义则更多的在意“他律主义”。
在《剧院魅影》色彩缤纷、耀眼夺目的光环中,除了音乐美学的理论根基十分坚固,音乐科学的元素也在鼎力支撑该剧宏大的架构,其中亦不乏作曲家自身的警醒、乐曲段落的布局分析、作曲技术理论,以及音响物理学、听觉生理学、音乐心理学、音乐解释学等诸多成分。
《剧院魅影》的音乐自然会远离单薄而直白的滥情,始终沿着音乐美学指引的光明大道一路前行,成为各色人等、不同人群的“由衷喜爱”,这也是该剧的一些精彩唱段为何会在全世界飞速流行的关键所在。
坐在剧场里观看《剧院魅影》和坐在家里观看光碟完全是两回事。家里的设备再好,屏幕再大,也无法和现场的亲身体验相比。因为,这部享誉世界的魅力之作,有着极强的互动功能,它不仅要通过舞台向观众展示亮丽的歌喉和精美的唱段,展示每一个人物角色活生生的瞬间,还要通过悬念揭示丛生跌宕的起伏剧情,诱导你跟着剧中主人公的命运走势,于不知不觉中与其融为一体。
这种台上台下的互动,有时有形,有时无形;有时主动,有时被动;有时会带动感官做出明显的反应,有时会如洪水般强烈地冲击着内心世界,让整个灵魂都为之战栗!
但是,《剧院魅影》毕竟是一部诗意地、注重内涵、有着曲折故事和深邃主题的音乐剧,而非那种依靠旋律叠加和动作搭配而成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的音舞表演组合(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我猜想,作为编剧之一兼作曲的韦伯先生,他在改编法国作家卡斯顿-勒胡的同名小说时,一定在动笔之前已经想好了如何深化而不是淡化该作的主题,如何将这部集音乐、舞蹈、台词设计、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音响设计、服装设计,以及精英团队优势于一身的音乐剧,精心鍛造成传世之作。而这,恰恰又是韦伯和他的搭档们的拿手好戏。
如今,从《剧院魅影》在广州、北京成功商演的效果上看,这些因素不仅无一缺失,而且都在或明或暗地发挥着各自的优势。
正如韦伯在该剧上演25周年的庆祝演出后讲话时说的一番话,他先一一感恩所有参与者,包括那些已经过世的和曾经的演出团队每一个成员,然后坦言:“历数关于音乐剧最棒的事,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你的剧本很棒,但某个细节可能做错,是演员也好,是舞台设计也好,可能没被注意到,很多年之后才会发觉。此剧非凡的地方就是每一个环节都配合得刚刚好。”
从这个视角反观《剧院魅影》,还会发现亲临现场的明显局限,因为剧情的稍纵即逝,无法让你在瞬间看清它那密不透风的故事枝桠、叠床架屋式的美学构建,以及由多种叙事风格组成并深隐其中的悬疑式主题“什么是爱”。
应该说,这些都是构成《剧院魅影》长盛不衰,轻易跨越层峦叠嶂的重要成因,也是该剧集音乐美学之大成的核心魅力。
《剧院魅影》中的“闪光点”很多,最大闪光点就在于它把“什么是爱”这一至今尚无标准答案的人生永恒话题,形象而生动地再现在人们面前,就像剧中男一号“鬼脸”与女一号克利斯汀在地宫中缠绵悱恻、互吐心声的唱段所表达的那样:
克里斯汀:在睡眠中,他对我而歌;在睡梦中,他来到我身边。那呼唤着我,叫着我名字的声音——我又在做梦了吗?现在我才发现,那歌剧魅影在哪儿?在我心深处!
鬼脸:再次与我同歌唱,我们奇特地二重唱。我对你的驾驭,更增强了一些。虽然你离我而去,但你频频回首,依然留恋。歌剧魅影在哪儿?在你心深处!
克里斯汀:那些看过你面孔的人,皆惶恐而逃逸,我是你戴的面具。
鬼脸:他们听到的其实是我。
合唱:我的灵魂以及你的歌声/你的灵魂以及我的歌声,已相互结合。歌剧魅影就在那儿——
鬼脸:在你心深处!
克里斯汀:在我心深处!
……
有趣的是,这段贯穿全剧首尾呼应的歌词中,二人之间前后有一处主客之称的悄然转换:前面是“我的灵魂以及你的歌声/你的灵魂以及我的歌声”,后面变成了“我的灵魂以及我的歌声/你的灵魂以及你的歌声”。
这种细小的差别,在生死存亡的“三角恋爱”中时隐时现,一直到后来矛盾激化,克利斯汀需要做出是跟着帅哥子爵走,还是留在“鬼脸”恩师身边的二难选择时,才渐渐明朗起来。
两个同时爱着她的男人,反差竟是如此之大:前者是她的发小,后者是她的恩师;前者年轻帅气,后者苍老丑陋;前者可以让感官得到极大的满足,后者可以让精神得到极大的愉悦。
二者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选一,对于克利斯汀来说,这无疑是一次艰难的抉择,也是命运对她的严峻挑战。
此时,作为爱的化身的克利斯汀作出的决定却是既理性又感性——灵与肉之爱,两个都想要:一方面,她将“鬼脸”套在无名指上的象征着定婚的戒指退还,却又勇敢地深吻了他;一方面与死里逃生的子爵紧紧拥抱,并牵起他的手打算跟他逃离此地,却又频频回顾“鬼脸”,带出对于他的明显依恋……
这时的歌声就是心声,这时的爱已经被一劈两半——感官的和精神的。而在事实上,克利斯汀与鬼脸早已在精神上完成了交媾,达到灵犀相通、心神默契的程度。
这种精神上的媾和,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行为与心思的自相矛盾,肉体与精神的暂时游离,而“什么是爱”的该剧主题也在此时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从而给出了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爱就是爱,没有理由!
尽管爱的表现形式千千万万,爱的权利却是人人有份,无论是健康人还是残疾人,在爱的魔力面前,都会难以自己,就像“剧院魅影”深藏在人的心底,神出鬼没,而与生俱来的情和爱,既可以寄身于肉体,也可以隐情于灵魂,谁都难以将其割舍,置之度外!爱的这种物质与精神并存、感性与理性比肩的多重属性,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着程度不同的反应和表现,就看你自身是什么条件。
人的天赋之权中有许多不可选择性,“鬼脸”生理上的残缺和音乐上的才华,都在他的心理上构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他一生下来,就因为一张自带的“鬼脸”而被母亲抛弃,从而沦落为街头杂耍艺人的笼中玩物,而他又有着一副天生的世间罕见的好嗓子,因而才会在同样挚爱着音乐的克利斯汀心中成为“音乐天使”,而克利斯汀的爱也是在一种模糊的幻觉和难以抵挡的诱惑之下萌发的。
克里斯汀分不清自己究竟爱的是什么,就像人们常常分不清情爱和性爱一样,在无边的迷茫、向往和痛苦中,只能把爱慕之情埋在心底。否则,她也不可能在暗中接受“鬼脸”的声乐辅导长达三年之久。
可以说,《剧院魅影》几乎是完美无缺的,称它为音乐剧之王一点都不过分。在我看来,它的最大成功之处,是把一个小小的舞台同广阔的人生大舞台巧妙地连接起来,然后通过“音乐剧——美学集合令”,形象而生动地把人人都会关心的爱的话题逼至眼前,让人们在欣赏该剧的同时,不得不扪心自问:什么是爱?
爱对于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个世界为什么离不开爱?在爱的抉择关头,面对命运的不公,能否像“鬼脸”那样,用真爱织成的大爱去成全别人,还是会像子爵那样,只顾个人之爱而不顾他人的感受?
我想,我已经找到了《剧院魅影》的真正魅力。(作者/李苗苗)【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