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是指什么(应是绿肥红瘦肥和瘦是何意)

发布日期:2024-12-22 11:51:31     作者:无風不起浪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svo502280.html     违规举报

李清照这个女人有多牛?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她却是个让很多男人都敬佩的女人!


首先,李清照是个大才女,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女学霸和女神!并且家庭条件也很不错,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1045-1105)是赵宋之世有名的文学家,他和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著有《礼记说》据《宋史-李格非传》载,“妻王氏,洪辰孙女,亦善文”,可知李清照的母亲也出身名门,能文善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在李格非山东章丘的宅子里,李清照诞生了,她是三月里即将绽放的蓓蕾。


再次,李清照骨子里是个非常独立的女性,虽然是大家闺秀,但是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她却从来不信封建这一套!

她嫁给赵明诚,本来两个人特别恩爱,但是后来赵明诚为了巴结皇上,竟然让李清照去讨好宋徽宗,再加上逃亡时,赵明诚不顾李清照自己逃亡,李清照竟然休夫!


最后,这个女人长得美,又是个才女,按理说应该是一个非常文静的女子,但李清照偏偏不走寻常路,骨子里是一个女汉子!

李清照除了卓越超群的才情,更可以称得上是宋代女版的“古惑仔”,毕竟她从小就调皮捣蛋,夜不归宿,好酒好色又好赌。

而李清照的诗词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李清照的语言清新素雅,加之她精通音律,使她的词声韵和谐,音韵流转。


李清照最妙的一首词就是那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相信大家很多人都看过赵丽颖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于是就有很多人说,这其中的绿肥红瘦到底是什么意思?


表面看上去非常简单,肥瘦都是用来形容人或者动物的,拿来形容植物就是诗人的拟人化语言,例如李清照还有一句“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的绿是绿叶,红是红花,应该是绿叶渐多,红花凋谢越来越少的意思。 绿叶和红花中的“绿“和”红”都是形容词,这里把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

为何说李清照用得妙呢?是因为红绿搭配本来就不符合人们的审美,并且古人形容花,都是“千朵万朵压枝低”,叶子应该是“庭树叶纷纷”、“萧萧落木不胜秋”。


但是很多人却对李清照这四个字称赞不已!

因为这四个字有两层含义:首先季节到了,所有的植物都是先有肥叶,然后带着花苞,第二层意思是“昨夜雨疏风骤”,前面有了这一句的铺垫,经历了一夜的风雨,绿叶有了雨水,自然是“肥”了,而花朵如此娇羞,风吹雨打之后自然是“瘦”了。


它既写了一夜风雨,又写了季节的变化,由点及面,仅4个字就写尽了。惜春、伤春之情,都藏在了这4个字中,令人叹为观止。

读李清照,体验百味人生

虽然已经过去了千年,但是李清照的诗词一直影响着我们,从小学开始学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李清照这个“千古第一才女”,后来我们慢慢了解了她的词,了解了诗词里的人生,李清照就是在讲自己,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描写了一段又一段优美的风景,抒发一段又一段爱恨情仇!


《李清照词传》梳理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诗词,讲述了她的一生,在每个人生阶段,都有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读下来,就像是在看故事一样,凄美的文字,牵动着内心深处的情感,就如同在体验李清照的人生。


里面的文字优美,华丽但是又不缺谦虚,并将她的执念、她的爱恨、她的创作,融进她诗词的字里行间,修正历代相关评介中的种种谬误及不实之处,赏析词品的同时,为读者勾勒出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李清照。

这一套书中还有《苏轼词传》,苏轼一生放荡不羁爱潇洒,他的豁达,他的乐观,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人生总是会遇到很多苦难,但希望你能像苏轼一样“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套书共有6本,其中还包含有《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词传》、《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

读苏轼的词,可以医心;读纳兰容若的词,让人动情;读李清照的词,可以感怀,总有一些人,绣口一吐,便点缀了中华文化史上灿烂的星河。

遇到种种不顺之时看看历史,既能沉下心来,又可慨叹人生总有许多愁苦,像是得到一些抚慰。


里面有大量精美的插图,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让你在了解诗词之外,走进这些文人的生活,闲暇时读一读,领悟人生。

活动期间,整整6本书,仅需要69元,就是一顿饭钱就能让你体会到诗词的力量!

大人看的同时,孩子跟着一起看,从小接受诗词文化的熏陶!

想看的朋友,点击下图购买: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svo50228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4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