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城门五绝(四百年宝光塔迎新生)

发布日期:2024-12-22 06:31:34     作者:说你想我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tal120089.html     违规举报


宝光塔呈八边形,高九层。

邱茜 摄


岸绿水清,鹭鸟翩跹,高州愈显生态宜居。李日宇 摄

“鉴水左漩,笔峰耸翠;榜山右挂,雁塔题名。”

在高州城西,鉴江河畔,矗立着一座古塔,名为宝光塔。它始建于明万历四年,距今445年,是高州特定的历史文化象征,在高州人民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

作为我国现存明代第二高塔,广东最高的楼阁式塔,近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终于立在了宝光塔旁,正式亮明了高州首个国保单位的新名片。

高州人心中的镇城宝塔

高州宝光塔位于茂名高州市宝光片区宝光公园内。该塔是明万历四年(1576年)由当时的高州知府张邦伊倡建,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理水患。

近观,宝光塔塔体呈八边形,底径13.6米,总高65.8米,高九层,塔身层高逐层递减。底层入口采用青砖砌筑的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牌楼式塔门。塔身结构,为壁内折上式,内有螺旋式梯步,直通塔顶。越是往上,梯步越陡越窄,到第八层梯步宽度不足40公分,第九层则仅容身材瘦小的人勉强通过,塔顶俯瞰高州城区,城市新貌尽收眼底。

宝光塔塔基为须弥座,束腰部分各面均嵌有“云鹤双飞”“爵禄封侯”“鹏程万里”等花岗岩浮雕图案23幅,还有独具特色的高州香蕉图,揉合了明代文化标识与高州地方特色。塔基座每角镶嵌一尊形态各异的托塔力士,寓意力大无穷,宝塔四平八稳。塔顶为八角攒尖,上置须弥座式刹座、铸铁覆盆、倒莲、宝珠和铜铸宝葫芦组成的葫芦式塔刹。

“旧时在塔内,每层都有几尊佛像,底层有护塔大佛像,造型高大威严,其余各层有小佛像,形态各异。当时塔下同时兴建发祥寺,形成了一个建筑群,宗教气氛非常浓郁。所以宝光塔在我们祖祖辈辈的心中都很神圣。”高州市西岸宝光社区的老书记李祖华向笔者介绍道。

古代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在攀登塔时诗兴大发,留下大量诗词歌赋。明代知县张晓所作《秋日登宝光塔诗》,为代表作之一。诗曰:“浮图九级俯江流,乘兴抠衣豁倦眸。万里雄风吹短袖,四山疏雨澹高秋。星辰半自晴空落,云气低联远岫浮。回首尘寰烟树隔,犹疑飞鸟傍云游。”清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状元林召棠,登塔前在渡船上与船家的一副对子,至今脍炙人口:“南桥头二渡如梭,横织江中锦绣;西岸尾一塔似笔,直写天上文章。”

而在坊间,关于宝光塔的传说,也是广为传诵。有人说,修缮此塔时,一百人工人上去修塔,每天却只有九十九人吃饭,剩余那一人乃是仙人所化,为佛塔注入仙气,于是该塔才能镇住河妖,抵住洪水肆虐,塔身久久不朽。还有人说,曾有高僧在此修炼圆寂,塔顶仍供奉着高僧舍利,塔基砖石亦由舍利所化,于是才能庇佑高州人民几百年来不受疟疾所害……这些传说大多具有神话色彩,也无甚根据,但也说明了高州人民对宝光塔的敬畏和景仰。

临江而建的宝光塔,塔基为浮沙所堆,每年都要经受数次洪水的侵蚀,还要遭受无数次的雷电袭击。据记载,445年来,宝光塔经历了清代咸丰九年、1964年秋、1993年春共3次修缮,至今仍然坚如磐石,矗立在鉴江西岸。

“高州宝光塔是广东省内现存最高的古塔,其造型优美,浮雕内容造型丰富,别具特色,在建造技艺、艺术方面均有较高价值。”这是高州宝光塔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专家组所评定。

“提高保护级别更有利于对高州宝光塔的保护,为高州宝光塔活化利用提供有力的保障,也为高州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添砖加瓦。”高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廖远说。

传承好高州千年历史文脉

高州是“高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兴盛地、传承地。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设立高州府,为广东下四府之首,从唐代至民国,高州一直是粤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岭南道教先驱潘茂名、唐代名宦高力士、清末工部左侍郎杨颐、新中国首任中国农科院院长丁颖,以及著名画家丁衍庸等均为高州人。历经千年沉淀,高州境内有文化遗址250多处,拥有木偶戏、山歌、版画、八音锣鼓、冼夫人庙堂文化等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宝光塔是高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不可多得的瑰宝。宝光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高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把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的一个缩影。

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州正付诸于更多的实践。

“诗意流淌杏花村,有颜有料等你来。”近日,高州分界镇代表茂名出战广东省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不仅在网络投票环节勇夺第一,更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成功出线。结合“陈济棠旧居”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杏花村,结合旧城冼太庙打造长坡镇旧城村,还有市区宝光公园、文笔塔森林公园、缅茄树公园等等……这都是高州结合乡村振兴,强化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将文物建筑的文化传承功能、景观功能与文化展示游览、公共服务活动结合起来的高州实践。

此外,高州完成高州人民会堂维修工程、高州市革命历史博物馆改造工程、旧城城墙维修工程等。其中,高州市革命历史博物馆成为了茂名、高州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逢重大节日高州人民会堂载歌载舞,全民同庆。这一批文物的保护利用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荔枝文化节、龙眼文化节、乡村旅游节、月饼文化节……去年,高州认真挖掘红色革命文化、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俚人文化、荔枝文化、民俗民间文化,主办各类文化活动20多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用文化品牌助推经济发展。编印出版《高州市历史文化丛书——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高州市历史文化丛书——可移动文物名录(精选集)》《高州市历史文化丛书——非遣名录》《高州市历史文化丛书——高州山歌集》,高州文博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去年,高州完成了7个文物古迹维修,成功申报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高州各级文保单位已达55处,其中国保1处,省保达12处。高州非遗保护名录已达2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地市级、县级22个,各级传承人41人,文物和非遗保护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量化要求。

木偶戏、缅茄雕、八音锣鼓已通过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运营评估验收。宝光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实现了零的突破,对高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以高州宝光塔为示范引领,抓紧推进我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提升工作,成立全市文物管理机构,加强全市文物的保护利用,加强对全市各级文物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为我市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夯实基础。”廖远说。

古塔之下续写“向江而兴”传奇

鉴江是高州的母亲河,高州依水而建,缘水而兴。明洪武元年,高州府治从旧城迁至茂名城。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茂名县城(今高州城)也随即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过去,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航运成为了商品运输主要渠道。位于鉴江中下游的高州府城,一江穿城而过,是商船必经之处,高州这座千年古郡亦因江而兴。临江的竹栏街、金华街、大陵驿巷、大街一带便成为了商品集散贸易之地。甚至在解放前夕,商船往返高城、梅麓至外海之间也呈现出一派络绎不绝的热闹景象。因此,宝光塔所在的鉴江西岸是高州商业的始发地,也曾一度成为高州经济、交通、文化发展的主阵地。

走在鉴江河堤上,可以想象得到一幅几十年前宝光塔下的经营景象。江边船来船往,货物源源不断上岸,点货验收声音不绝于耳,运货的挑夫与逛街购物的行人交织在街上……

“以前这里有个码头,江面起码比现在更加宽敞,沿江店面的商铺仓库,开着后门,直通码头。运货的船只到了,卸货的工人扛着货物直接进了店铺仓库,可以想象得到鉴江两岸都是这样的景象,是多么的热闹非凡啊。”李祖华介绍道,直至上世纪90年代西岸都仍然是除中心城区以外最为繁荣发达的地区。高州市汽车客运总站、广东省立高州师范学校、高州市博物馆、观山寺等经济文化重要地标都坐落于此。

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中心逐渐转移,西岸也从“新中心”走向了“老城区”。相比新崛起的城东新区,宝光片区似乎欠缺了些活力和生机。

近年来,高州将交通道路建设作为突破口,加快城市道路框架的建设,加快推进城区扩容提质,定调“东拓、南进、北延、西优”的发展思路,推进城市版图向外扩发展。宝光塔下“向江而兴”的传奇再次续写,宝光新城成为了高州市政府实施“北跨鉴江”发展战略的主战场,是高州的北大门户,更是未来高州市人居活动中心和城市商务文化中心。

通川大道、凤凰大道早已贯通;碧桂园、蓝光集团、创领集团等品牌企业投资兴建的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钰珑湾小学、凯旋小学即将完工;广药集团落户通川大道旁;潘仙路、宝光路、宝多路、吉祥路等交通项目正在密锣紧鼓进行中……打开宝光新城建设规划图,一项项重大建设项目落子,一座宜居宜业的宝光新城正在发力崛起。

现在的宝光塔下,商船往来不绝的热闹景象早已不复存在,鉴江河作为高州的母亲河,对于高州人民的主要意义也已经从通航通商演变为生态、文化的重要象征。依宝光塔而建的宝光公园内,孩童奔跑嬉戏,老人晨练下棋,人民生活一番美好景象。

邱茜 杨建雄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tal12008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