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最佳对联(澄怀园语解说80对联悬厅堂)

发布日期:2025-01-22 07:09:26     作者:你也在这里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ube512738.html     违规举报


嘯園叢書

澄怀园语卷之四

桐城张廷玉砚斋

【原文】

张江陵在位时,有人赠对联曰:

“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光日月;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北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世称张江陵。明朝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1567),张居正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穆宗驾崩,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登基后,因为李太后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张居正代替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尚且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可谓朝廷财力雄厚。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守北方边关,用凌云翼、殷正茂等人领兵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可谓政令通畅无阻,政体为之肃然。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卒,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

张居正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但去世后被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抄家,封谥赏赐全部褫夺,至明熹宗朱由校天启二年(1622),恢复名誉,时隔四十年。

张廷玉大学士主持编纂的《明史》评价认为,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

这段评论的大意是说,张居正通晓辨识时势变化,勇敢担当重任大事。神宗朱翊钧万历刚亲政时,他转起衰败,振兴危局,不能说他不是干练济世的人才。但他高位威权的操纵,几乎使得君主皇帝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终于导致引发了死后的灾祸。《尚书》太甲下篇里说,“做臣子的人,不能因为得宠,而自居功劳。”这可不能不引以为戒呀!

富豪作家石悦,也就是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对张居正的评价结论为,“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下面看看这副对联的具体内容。

“上相”,首位最高贵的宰相。张居正为吏部尚书,内阁首辅。

“太师”,朝廷太师、太傅、太保等三公中,太师最为尊贵,是治国辅皇的高官。张居正历任建极殿大学士、太傅、太师。

“一德”,意为大德。德行高尚的人。

“辅三朝”,张居正先期辅佐世宗皇帝朱厚熜嘉靖朝,随后辅佐穆宗朱载垕隆庆朝,最终在神宗朱翊钧万历朝达到高峰,权倾朝野,大放光彩。

“功光日月”,功业伟大与太阳月亮的光芒一样。

“状元”与“榜眼”,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名、第二名考生的美称。

“二难”,两件难事。

“登两第”,两次登上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五年(1536),十二岁的张居正参加童子试,其机敏伶俐,深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李士翱嘱咐他,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替他改名为居正。同年,张居正做了补府学生。次年,张居正参加乡试,因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而落榜,原因竟然是顾璘希望对张居正多加磨砺,以成大器。

嘉靖十九年(1540),才高气傲的张居正顺利通过乡试,十六岁成为一名少年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张居正二十三岁,殿试中获得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

“学冠天人”,学问超出天仙神人。

“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光日月;状元榜眼,二难登两第,学冠天人。”大意是说,张居正为当朝首位最高贵的宰相,最尊贵的太师, 是一位高尚大德,辅佐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皇帝,功业伟大,光芒万丈,日月同辉;科举考试高中状元与榜眼,虽说是两件难事,但是张居正两次荣登科第,他的学问不仅超过了他们,甚至超出了天仙神人。

赠送这副对联的献媚之人,有意将张居正拔高许多,甚至可以说有些过分了。可惜张居正死后被抄家,遗患子孙,或许正是张居正生前高调夸耀自诩的因果。


第二副对联曰:

庭训尚存,老去敢忘佩服;

国恩未报,归来犹抱惭惶。

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任内阁首辅的徐阶,罢相回归故里,在自家住宅厅堂上,悬挂了这副对联。

徐阶(1503-1583年),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明代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世称徐华亭。

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年(1523),徐阶以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犯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徐阶曾密疏皇帝,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为嘉靖皇帝朱厚熜所信任。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

嘉靖四十一年(1562)徐阶得知,朱厚熜皇帝对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已有不满,于是就命御史邹应龙参劾,终于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蕃谪戍。徐阶取代严嵩而为首辅后,大力革除严嵩弊政,十分注重选拔任用人才,先后举荐高拱、张居正等人进入内阁,大力营救被定死罪的户部主事海瑞,因海瑞上疏指责皇帝过失,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徐阶年龄比海瑞要大十一岁,比张居正年长二十二岁。

徐阶勤勉敬业,凡是皇上交给的任务,即使一夜不睡,也要准时完成,因此更加得到嘉靖皇帝的赏识。徐阶曾经劝说皇帝停止随意捕杀边镇大臣,后因指挥明军抵挡蒙古骑兵南下有功,升为建极殿大学士。

世宗嘉靖帝朱厚熜死后,徐阶起草遗诏,将在大礼议事件中获罪的大臣全部平反,存者招用,死者优恤。诏书颁布的那天,许多大臣感激涕零。徐阶执政期间,还减轻百姓负担,清理盐税。他还废除朝中的许多不必要的开支,尤其是穆宗皇帝朱载垕信奉道教的花费。他的做法,得到朝廷内外官民的普遍拥护,人们称他为“名相”。

穆宗朱载垕皇帝行为荒诞不经,徐阶经常劝阻他,穆宗十分厌烦。徐阶很失望,于是上疏请求致仕退休。正好给事中张齐,因为私人恩怨弹劾他,于是穆宗皇帝乘机允许他辞职回家。朝中百官纷纷上表奏章,请求留下徐阶,并未得到朱载垕的恩准。

徐阶回家后,自己的子弟横行乡里,大量购置田产,徐家占地多达二十四万亩,加上他的子弟与家奴为非作歹,致使控告他的诉状堆积如山。应天巡抚海瑞、兵宪蔡国熙秉公办案,惩治了他的子弟家奴。徐阶通过疏通张居正、戴凤翔、陈三谟等人的关系,最终罢免了海瑞和蔡国熙。所以当时人称,“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意思是说,在家闲居的被罢免的宰相,却能追逐干扰朝廷的风纪法度。因此有人也把他称为“权奸”。

万历十年(1582),徐阶八十高龄,皇帝朱翊钧专程派人前去慰问,并赐玺书金币。万历十一年(1583),徐阶病卒,赠太师,谥号文贞。

人们对徐阶的评价有天壤之别,名相与权奸并存。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年间内阁首辅朱国祯(1558-1632年),所著《皇明史概》卷三十八大事记中记载,“徐在事久,家富,传言有田十八万亩,诸子嗜利,奴仆多藉势纵横。”大意是说,徐阶在朝廷任职时间长久,家中殷实富裕,传说拥有田产十八万亩,他的诸多子孙贪求私利,谋图钱财,家奴仆佣很多人借助他的权势,肆意横行,无所顾忌。

再来看看这副对联的具体内容。

“庭训”,在这里是指朝廷皇帝训示。本意为当庭训诫,泛指家庭教育,父母教诲。源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第十三章的记载,孔子在庭,其子伯鱼趋而过之,孔子教以学《诗》《礼》。后世因称父教为庭训。

孔子的儿子,姓孔名鲤,字伯如。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庭院中,孔鲤快步从庭院走过,孔子问:“学《诗经》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训示道:“不学《诗经》,就说不好话。”孔鲤就回去学《诗经》。又有一天,孔子又独自站在庭院中,孔鲤快步从庭院走过,孔子问:“学《礼记》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训示道:“不学《礼记》,就不懂得怎样立身。”孔鲤就回去学《礼记》。

“佩服”,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钦佩信服,意为高度敬重,铭记在心,衷心信奉,遵守服从;二是穿戴官服,意指在朝为官之时的作为。

“国恩”,是指朝廷皇帝所赐予的恩惠。

“惭惶”,意为羞愧内疚,惶恐不安。

“庭训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国恩未报,归来犹抱惭惶。”大意是说,朝廷皇帝的训示,如今还在我徐阶的耳边响起,也在我徐阶的心间铭记,虽然我徐阶年老退休,离开朝廷,怎么能够胆敢忘记从前的经历,那些令人钦佩信服的谆谆教导,还有那在朝为官的时时刻刻,点点滴滴。朝廷皇帝的恩惠,我徐阶还没有报答,虽然我徐阶落叶归根,回到故乡,仍然还是惭愧内疚,惶恐不安。

此联表达了徐阶身居乡野、怀念朝政、鞠躬尽瘁、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虽然自我评价程度极高,有些自以为是的嫌疑,但言辞意旨谦虚低调,胜过张居正高调夸耀自诩很多。


第三副对联曰:

但将药裹供衰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万历至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在他的官邸所张贴的桃符图画两边,挂有这样一副对联,或者就是他家春联的内容也不一定。

桃符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将它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压邪驱鬼,灭祸祈福。五代时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其后书写于纸上,称为春联。

叶向高(1559-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福建福清人,世称叶福清。

万历十一年(1583),叶向高考中进士,并于神宗万历、熹宗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在任期间大败倭寇、驱赶荷兰入侵者,粉碎了他们霸占台湾的图谋。万历三十年(1602),叶向高推荐好友沈有容,出任福建水师参将,率军平倭,取得东沙大捷。

叶向高善于决断大事,任首辅期间,为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出谋划策,调和大臣之间的关系,更对维护太子正统、遏制魏忠贤的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向高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享年六十九岁。思宗朱由检崇祯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但将药裹供衰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大意是说,无可奈何,不得不用药囊来对付衰弱和疾病;惭愧内疚,没有一点微小的功德报答朝庭皇帝。这副对联,看起来尤其浑厚质朴,格调典雅,真挚感人。

张廷玉大学士说,徐阶和叶向高两位内阁首辅大学士,自己题写的这两副对联作品,用现在的话来说属于他俩原创,人们读之感觉出来有着谦逊低调的风格,是大家能够想象得到的吧。

张廷玉大学士引用了以上三副对联,属于张居正、徐阶、叶向高等三位宰相大学士的厅堂挂件饰品,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九内阁篇“宰相对联”条目,还有四副厅堂对联,也是非常精彩的,补充进来与大家共同欣赏为快。

第四副是张居正引用前人诗句为联,赠予同年殷士儋;

第五副是沈一贯引用唐代李适之诗句为联;

第六副是皇帝御书赏赐张居正的对联;

第七副是罢职闲居的朝廷高官引用南宋乔行简的联语。

下面逐一分别看它一看。


第四副对联曰:

山中宰相无官府,

天上神仙有子孙。

从前,内阁大学士殷士儋,被罢免宰相职位,住在他的故乡历城济南,张居正用前人的诗句为对联,寄赠于他,表达阿谀奉承与嘲笑戏弄,这样两种相反的意思兼而有之,大约各占其半。

张居正比殷士儋小三岁,且为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进士,同榜登科皆称同年。能够以联相赠,看来两人关系不错,张居正羡慕殷士儋清闲自在,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或许也有两人之间调侃取乐的玩笑因素。

《万历野获编》原文标注,本联出自宋人诗句,经查宋诗并未发现相同内容,倒是明朝开科状元吴伯宗《挽上清张真人》诗中,有基本相同的两句,诗曰:

“人间宰相无官府,

天上神仙有子孙。”

只是上联中“山中”与“人间”两词不同,但意境是一致的,疑为张居正引用引用吴伯宗诗句,较为可信。张居正生于吴伯宗去世140年之后,且比他晚出生190年。

宋代文豪苏东坡《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诗云:

“无官一身轻,

有子万事足。”

假如有人将此诗句,加入上述吴伯宗诗句对联,那样的话,这副对联的意思就会更加完整,而且更有意趣,其组合对联如下:

山中宰相无官府,无官一身轻;

天上神仙有子孙,有子万事足。

大意是说,民间山中的宰相,没有官府,没有官职,无官无职一身轻松;天下天上的神仙,也有子孙,也有事务,有子有孙万事知足。当然,这样编排或许也有人会说是画蛇添足,节外生枝,弄巧成拙,其实不过玩玩而已,诸位不必过多计较。

吴伯宗(1334-1384年),名祐,以字行于世,明初金溪新田(今属江西省东乡县)人,擅长天文星相。官至武英殿大学士。 曾祖吴可,宋登仕郎,漕贡进士,其兄弟吴名扬,参与文天祥勤王军,入幕府;祖父吴泰运;父吴仪,字明善,元代乡贡进士,时称“东吴先生”。

关于漕贡进士,漕即漕运,各路转运司现任官员的亲戚参加省级考试,本路现任官员的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宗女夫等,举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漕试合格,按解额送礼部参加省试的举人,称漕贡进士。

乡贡进士,即指地方的州县官吏,依据私学养成的士人,经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进士及第才授翰林学士,而未能擢第者,则称乡贡进士。

漕贡进士与乡贡进士,实际上相当于正规科举考试的举人,虽说只是虚名,但显得高大上,好听一点,尊重一些。

吴伯宗从小聪敏,十岁即通举子学业,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乡试中举,名列第一,为解元;洪武四年(1371)会试列第二十四名;因原拟廷试第一的郭翀貌丑,擢吴伯宗为第一,为状元,而且是明朝开科状元,这个漏捡得实在是太好了,也是稀世少有的小概率事件,不能不惊叹人生命运的神奇。廷试时,洪武帝朱元璋亲制策问,钦点状元,赐给冠带袍笏,授礼部员外郎。参与会修《大明日历》及后妃功臣传,书籍修成,又赐衣袜。

吴伯宗为人温厚,但内刚外柔,不附权势,不屈奸邪。时值左丞相胡惟庸当权,结党营私,玩弄权术。他不肯随附,胡惟庸怀恨在心,借事将其谪居凤阳。他没有畏缩,仍然上书直论时政,指斥胡惟庸专横跋扈,不守朝廷法纪,不宜委以重任,否则将危害国家。疏中列举事实,分析合情合理。太祖朱元璋得奏,召吴还朝,赐衣钞。出使今为越南的安南,他不辱使命,寻得四驯象归来后,授国子助教,进讲东宫,改任翰林典籍。

一次,太祖朱元璋出十题,命吴伯宗即赋,他才思敏捷,挥笔立就,词意清新,气势磅礴,甚得太祖赞赏,赐予织金锦衣。封为太常寺丞,他辞谢不就,改任国子监司业,又不去,因而被贬为金县(今甘肃省榆中县)教授,途中召回,授为翰林检讨。

洪武十五年(1382),吴伯宗被晋为武英殿大学士。九月,奉命与翰林学士李翀 、回回大师马沙亦黑、马哈麻等人翻译《回回历》《经纬度》《天文》等书。次年二月,译完《天文》书,吴伯宗写序曰:“西域天文书与中国相传殊途同归。”“刻而列之,与中国圣贤之书并传并用,岂惟有补于当今,抑亦有功于万世。”从此,《回回历》与我国《大统历》相参为用。

吴伯宗后因其弟吴仲实任三河(今河北省三河市)知县时,荐举不实,受到株连,降为检讨。洪武十七年(1384)夏,因太祖朱元璋偶有询问,吴伯宗以非所职掌,难以为答,而触怒洪武帝,被谪居云南,暴卒于途,年仅五十一岁。东宫太子悼其不幸,令其家护丧归葬。吴伯宗无子,殁时囊空如洗,赖妻龚氏勉力维持,才得以返里。吴伯宗著有《荣进集》四卷行于世。

张居正同年殷士儋(1522-1581年),字正甫,又字棠川,济南历城人,世称“殷历城”,因官至内阁大学士,又称“殷阁老”。

殷士儋自幼勤奋好学,嘉靖十九年(1540)考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任翰林院检讨。后充任裕王朱载垕的讲官。后又迁为右赞善,进官洗马,仍负责教育裕王。

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1567),升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务,进礼部右侍郎,不久又任吏部右侍郎。翌年春,升为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事务。冬,又回礼部掌理部务。隆庆三年(1569),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后晋升少保,改为武英殿大学士。

隆庆四年(1570)正月,发生日食和月食,殷士儋借此上疏言事,提出“布德、缓刑、纳谏、节用”等计策建议,令大小官员关心民间疾苦。不久,进为太子太保,一年四季进讲《祖训》《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书,深得隆庆帝朱载垕嘉许。 但却遭到首辅高拱的排挤打击。隆庆五年(1571),殷士儋多次上疏请求辞官返归故里,获隆庆帝旨准并赐给道里费,仍领薪俸。

殷士儋回济南后,选定元代万竹园故址为栖身之处,筑室于滦水之滨,取名“通乐园”,在园内垒山叠石,疏泉筑亭,构舍植花,著书讲学,从者如云。居家十一年,于万历九年(1581)五十九岁去世,葬于历城济南党家庄东凤凰山南麓。朝廷追赠太保,谥号“文通”,后改谥号为“文庄”。


第五副对联曰:

避贤初罢相,

乐圣且衔杯。

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沈一贯辞职谢事,回到故乡居住,直接使用唐太宗李世民曾孙、左相兼兵部尚书李适之的诗句为联,悬挂于厅堂之上。

古时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上联中的“贤”喻指李林甫,下联中的“圣”暗喻李适之自己,都是双关语,沈一贯也借此表达与李适之同样的心情。

李适之性情粗疏率直,坦荡豪放,平易近人,担任左相期间,时人称誉非常美好,却被李林甫陷害,等到他被罢免宰相之后,朝廷官员虽然知道他没有什么罪过,但慑于李林甫的淫威,晋见问候的人还是非常少,李适之意气不畅,愤忿不平,日饮烈酒,酣畅恣逸,写《罢相作》诗曰: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借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大意是说,小人春风得志,自己刚刚被罢相位,避位让贤;快乐自己,只有端起酒杯,痛饮一番。现在门庭冷落车马稀少,我想问一问门前路过的客官,今天能够几个亲朋故旧,能够到我这里来饮酒唱和。

李适之善饮酒,可谓豪饮。杜甫《饮中八仙歌》诗中,咏李适之句云:“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吞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大意是说,左相李适之,每日兴起,不惜花费万千酒钱,他狂饮起来,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自己脱略政事,以便避祸让贤。

沈一贯情同李适之,然而他俩都是什么样的人,又有什么样的经历命运呢?

沈一贯(1531-1615年),字肩吾,又字不疑,子唯,号龙江,又号蛟门。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人,世称沈四明。历史上宁波府别称四明,缘自宁波境内有座四明山,也称金钟山,又名句余山,传说山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宿之光,实则因其大俞山峰顶有个“四窗岩”,日月星光可透过四个石窗洞照射进去,故称四明山。

沈一贯为明朝万历年间首辅及诗人,为当时著名诗人沈明臣的从子,具有较高的诗文造诣。

穆宗朱载垕隆庆二年(1568),沈一贯三十八岁,科举考试取为三甲进士第136名,当选庶吉士,不久授予他检讨的官职。 明代惯例在二甲36名之后,能够成为内阁首辅的人很少,但沈一贯做到了。

万历二年(1574),沈一贯出任会试同考官,之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日讲官兼经筵讲官。张居正主政时,沈与张多有不合,因关于忠孝的言论,使张居正认为沈一贯在讽刺自己,长期被闲置不用。张居正死后改任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历任侍读学士、右春坊右谕德、吏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加太子宾客。

万历十二年(1584),沈一贯升作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教习庶吉士,为郭正域师。万历二十三年(1595),以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万历二十九年(1601),成为当朝首辅。

当时万历皇帝长期称病,疏于朝纲,大权遂落沈一贯手中。他网罗朋党,大力排除异己。其执政后期,楚太子狱、妖书案、辛亥京察案三事均与他有直接关系,故而弹劾他者甚众。

万历三十四年(1606),沈一贯考察京官京察时,庇护同党,打压异议,而引公愤,再次遭到弹劾,愤而告病请退,归乡后上书谏言的人,仍然没有停止对他的议论,受到世人影响的家乡人,也对他有许多误解与诋毁。沈一贯杜门不出达十年之久,整日埋头诗书著述,于八十四岁去世,赐太傅,谥文恭。

沈一贯著述颇丰,如《经济宏猷》(十六卷)《经世宏辞》(十五卷)《敬事草》(十九卷)《喙鸣诗集》(十八卷)《诗经注》《老子通》《庄子通》《易学》《四明文征》《叙嘉靖间倭入东南事》等等。

唐代宗室宰相李适之(694-747年),原名昌,祖籍陇西成纪,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王李承乾之孙。

李适之在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入仕,被授为左卫郎将,后历任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他治政宽和,深受属下爱戴。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四年(736),鉴于谷水、洛水年年泛滥,耗费民力,玄宗遂命李适之修筑堤防。李适之花费内库钱财,修筑上阳、积翠、月陂三大堤防,成功抵御谷洛水患。唐玄宗为李适之勒石记功,并让永王李璘书写碑文,皇太子李瑛题写碑额,又进李适之为御史大夫。

开元二十七年(739),李适之兼任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并代理节度使事务。他上疏皇帝,请求将祖父李承乾与父亲李象改葬于昭陵。唐玄宗遂追赠李承乾为恒山愍王,李象为越州都督、郇国公,又追赠他的伯父、兄长等人。不久,李适之被拜为刑部尚书。

天宝元年(742),左相牛仙客去世。李适之接任左相,并兼任兵部尚书,封清和县公。李适之拜相后,与中书令李林甫争权,但因性情粗疏,常中李林甫的圈套。李林甫曾对李适之道:“华山有金矿,开采可以富国,皇帝还不知道。”李适之便在一日上朝时,将华山金矿奏知唐玄宗李隆基,玄宗又询问李林甫。李林甫道:“臣早就知道此事,但是华山是陛下本命山,乃王气所在,不宜开凿,臣便没有提及。”玄宗便认为李适之虑事不周,对他道:“你以后奏事时,要先与李林甫商议。”李适之从此逐渐被玄宗皇帝疏远。

当时,与李适之交好的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户部尚书裴宽、京兆尹韩朝宗等人,先后遭到李林甫的中伤构陷,被贬官流放。李适之惊惧不安,便上疏请求改任散职。

天宝五年(746),李适之被罢去相位,改授太子少保。他欣然不已,自以为可以避免灾祸。他宴请亲朋,于席间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同年七月,李林甫上疏朝廷,诬称李适之与韦坚等人结成朋党。韦坚因此被长期流放临封(在今广州),李适之则被贬为宜春太守。

天宝六年(747),御史罗希奭奉李林甫之命,将韦坚、裴敦复、李邕等人杀害于贬所。各地官员闻听罗希奭之名,无不恐惶惊骇。不久,罗希奭前往宜春郡。李适之惊惧之下,服毒自尽,享年五十四岁。


第六副对联曰:

志秉纯忠,正气垂之万世;

功昭捧日,休光播于百年。

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了哄骗张居正好好干活,在他的家乡赏赐一栋宅第给他,并御笔亲自撰写匾额对联予以嘉奖。

据明代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十一“特赐额号”条目记载,万历皇帝给张居正宅第赏赐多副牌匾对联,其中厅堂匾额题写“纯忠”,左边匾额题写“社稷之臣”,右边匾额题写“股肱之佐”,厅堂对联为,“志秉纯忠,正气垂之万世;功昭捧日,休光播于百年。”阁楼匾额题写“捧日”,全部都是朱翊钧皇帝御笔书写。

“志秉纯忠,正气垂之万世;功昭捧日,休光播于百年。”大意是说,立志秉承纯正忠厚,浩然正气留传千秋万代;功绩昭彰辅佐帝王,盛美光华传播世纪百年。

看看万历皇帝御制御书所用的词语,社稷、股肱、纯忠、捧日、正气、休光、万世、百年等等,可以说是特别的恩典,极致的褒奖,把张居正吹上了天,甚至超过了皇帝本人,名过其实,必遭祸殃,真可谓捧杀。

张居正死后,尸骨未寒,万历皇帝朱翊钧就派人抄了他的家,连赏赐的住宅也没有保住,但匾额对联为皇帝御制御书,不知道当时那些抄家的主事官员,怎么处理这些东西,才能不会伤害万历皇帝本人的自尊与脸面。

明神宗朱翊钧(1562-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明穆宗朱载垕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皇帝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的风范,主持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因无像张居正那样的朝臣督导,朱翊钧执政后期,长期不上朝,倦于朝政,荒于政事,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是在位期间的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但明朝这个时期的经济,仍处于当时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并起步走向活泼和开放。外国传教士纷纷来华,例如利玛窦就觐见过万历皇帝,开始西学东渐,整个社会也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与个性解放的精神。万历四十八年(1620),朱翊钧皇帝驾崩,享年五十八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定陵。


第七副对联曰:

无子无孙,尽是他人之物;

有花有酒,聊为卒岁之欢。

《万历野获编》作者明代沈德符(1578-1642年),曾经在京都看到一个罢职闲居的朝廷高官,也许是大内太监也不一定,厅堂上书写悬挂了这样一副对联。内容采用南宋宰相乔行简《晚年自况》的话语,大意是说,没有子孙的后继传承,所有东西都是别人的财物,只能借助鲜花美酒,无可奈何地勉强度过一年又一年的欢娱时光。这个人很懂得通达生命,但言下仍然透露出了几分忧愁与凄凉。

乔行简(1156-1241年),字寿朋,浙江东阳人,南宋大臣。宋光宗绍熙年间进士,宋理宗时曾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晚年至平章军国重事,并被封为鲁国公。

乔行简初从吕祖谦学。南宋光宗赵惇绍熙四年(1193)进士。历任宗正少卿、秘书监、工部侍郎兼国子监司业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等官职。理宗颁《求贤》《求言》二诏后,乔行简上疏言:“二诏之颁,果能确守初意,深求实益,则人才振而治本立,国威张而奸宄销。臣窃观近事,似或不然。”在列举若干时弊后,又说:“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治乱安危,莫不由此。”升侍读兼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先后代理礼部尚书、刑部尚书。

理宗赵昀绍定五年(1232),乔行简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时议收复三京,乔行简进言:“自古英君,必先治内,而后治外。”“帝王欲用其民者,必得其心,以为根本。数十年来,上下皆怀利以相接,而不知有所谓义。民方憾于守令,缓急岂有效死勿去之人?卒不爱其将校,临阵岂有奋勇直前之士?”寻拜右丞相。端平三年(1236),升左丞相。嘉熙三年(1239),授平章军国重事,封肃国公。每以皇帝游历关隘重地为念,请建节度宣抚使,提兵戍夔,边事稍宁。嘉熙四年(1240),加少师、保宁军节度使、醴泉观使,封鲁国公。卒于家,享年八十六岁,赠太师,谥文惠。

上面粗略地叙述了七副宰相高官堂联的主旨大意,并简要地介绍了其人其事梗概大略,其实他们都是当时鼎鼎有名的牛人大咖,每个人都有非常丰富人生经历。总而言之,人们厅堂所挂内容不一、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对联,既是主人真情实感的体现,又是他们命运境界的期盼,透过文字,可见精神。

《增广昔时贤文》有句名言:“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新人踏着旧人的足迹,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很大不同,当今时代仍然还是有人高调放肆,有人低调沉稳;有人飞扬跋扈,有人虚心礼让;有人夸耀自诩,自我标榜,有人谦虚谨慎,克己奉公。每个人阅读这些对联,都会从不同角度层面,得到不同的体会感受,但都不外乎心灵深处的那一点善恶,只是组合程度不同而已。关于善恶,王阳明心学四句教,为我们作出了高度概括: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阅读厅堂对联,略知其人其事,当下所思所悟,我们究竟又能看到些什么呢?

既见新人笑,又见旧人哭;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不见新人笑,只见旧人哭;

不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反之,

既见新人哭,又见旧人笑;

只见新人哭,不见旧人笑;

不见新人哭,只见旧人笑;

不见新人哭,不见旧人笑。

人刚出生的时候,自己哭,众人笑;人将死去的时候,众人哭,自己笑。哭哭笑笑,便是人生;笑笑哭哭,写就历史。

【参引】

附1: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九

内阁

【宰相对联】

江陵盛时,有送对联谄之者,云:

“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光日月;

状元榜眼,二难登两第,学冠天人。”

江陵公欣然悬于家之厅事。

先是华亭公罢相归,其堂联云:

“庭训尚存,老去敢忘佩服;

国恩未报,归来犹抱惭惶。”

虽自占地步,然词旨谦抑,

胜张之夸诩多矣。

往年殷历城罢相在里,

张江陵以宋诗为对联寄之曰:

“山中宰相无官府,

天上神仙有子孙。”

盖谀与嘲各半。

顷者沈四明谢事居家,则直用李适之语云:

“避贤初罢相,

乐圣且衔杯。”

又今相国福清公邸中所粘桃符,则云:

“但将药裹供衰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尤为浑雅。

他宰相翟诸城、严常熟、申吴门诸堂联,

则陈眉公已记之矣。

江陵公初赐第于乡,上御笔亲勒堂对曰:

“志秉纯忠,正气垂之万世;

功昭捧日,休光播于百年。”

可谓异典极褒。

至癸未籍没,则并第宅不保矣。

但对联为御制御书,不知当时在事者,何以处此?

尝于都下见一罢闲中贵,堂中书一对云:

“无子无孙,尽是他人之物;

有花有酒,聊为卒岁之欢。”

又全用南宋宰相乔行简词中语,

此辈亦知达生如此。

附2:清代梁章钜《楹联续话故事》(节选)

陈眉公继儒《见闻录》云:

翟公栾尝自制对联云:

“静亦静,动亦静,五脏克消夫欲火;

荣亦忍,辱亦忍,平生不履于危机。”

常熟严公讷辅政时,封公尚在,其门联云:

“堂上双亲寿;

朝中一品家。”

申公时行解相印归,其堂联云:

“无毁无誉,三代直道而行;

知止知足,四时成功者退。”

陆文裕公在京邸中,则榜世庙御撰一联云:

“抑人是自抑;

扬人其自扬。”

都城郑宫保敬庵讳绅者,以工部尚书告老,其堂联云:

“世多君子扶皇极;

天放闲人养太和。”

翟中丞讳鹏者,其堂联云:

“徒有寸丹悬帝阙;

竟无尺素达权门。”

王中丞玑,更号六阳山人,尝榜其堂曰:

“偶尔谢上天富贵;

归来作平地神仙。”

又有:

“天上有人扶日月;

山中安我老渔樵。”

吾乡包公节与弟孝,以兄弟进士为南北两台。

其门联云:

“兄进士,弟进士,一天雨露;

南御史,北御史,两地风霜。”

汤东谷厅事春联云:

“东坡居士休题杖;

南郭先生且滥竿。”

后厅曰:

“片言曾折狱;

一饭不忘君。”

盖东谷尝从兴济伯杨忠定公奉迎銮舆,故云。

其东偏曰:

“暂拄西山笏;

闲开北海尊。”

其西偏曰:

“长身唯食粟;

老眼渐生花。”

豪侠之气可以想见。

附3:孔子《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第十三章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附4:明初吴伯宗《挽上清张真人》

两汉相传道德尊,

羽衣凫舄至今存。

人间宰相无官府,

天上神仙有子孙。

几度乘鸾来帝阙,

一朝骑鹤上仙阍。

归来龙剑依然在,

夜月明来绕故村。

附5:宋代苏轼《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

今日散幽忧,弹冠及新沐。

况闻万里孙,已报三日浴。

朋来四男子,大壮泰临复。

开书喜见面,未饮春生腹。

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

举家传吉梦,殊相惊凡目。

烂烂开眼电,硗硗峙头玉。

但令强筋骨,可以耕衍沃。

不须富文章,端解耗纸竹。

君归定何日,我计久已熟。

长留五车书,要使九子读。

箪瓢有内乐,轩冕无流瞩。

人言适似我,穷达已可卜。

早谋二顷田,莫待八州督。

附6:唐代李适之《罢相作》

题注:

《本事》云:

“适之疏直坦夷,

为相,时誉甚美,

为李林甫所搆。

及罢免,朝客虽知无罪,谒问甚稀。

适之意愤,日饮醇酣恣,且为此诗。

林甫愈怒,终遂不免。”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按:“为”一作借

附7:明朝内阁首辅表

内阁初期

1、黄淮:洪武三十五年八月进,十一月降。1402年。(即建文四年,年号由已篡位的朱棣废除,下同)

2、解缙: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进,永乐五年二月罢。1402年-1407年。

3、胡广:永乐五年二月进,十六年五月卒。1407年-1418年。

4、杨荣:永乐十六年五月进,二十二年八月降。1418年-1424年。

内阁制度完善时期

5、杨士奇: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进,正统九年三月卒。1424年-1444年。

6、杨溥:正统九年三月进,十一年七月卒。1444年-1446年。

7、曹鼐:正统十一年七月进,十四年八月卒。1446年-1449年。

8、陈循:正统十四年八月进,天顺元年正月罢。1449年-1457年。

8、高榖:天顺元年正月代,二月致仕。1457年。

9、徐有贞:天顺元年二月进,六月罢。1457年。

10、许彬:天顺元年六月进,七月罢。1457年。

11、李贤:天顺元年七月进,成化二年三月丁忧。1457年-1466年。

12、陈文:成化二年三月进,五月降。1466年。

13、李贤:成化二年五月复,十二月卒。1466年。

14、陈文:成化二年十二月进,四年四月卒。1466年-1468年。

15、彭时:成化四年四月进,十一年三月卒。1468年-1475年。

16、商辂:成化十一年三月进,十三年六月致仕。1475年-1477年。

17、万安:成化十三年六月进,二十三年十月罢。1477年-1487年。

18、刘吉: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进,弘治五年八月致仕。1487年-1492年。

19、徐溥:弘治五年八月进,十一年七月致仕。1492年-1498年。

20、刘健:弘治十一年七月进,正德元年十月致仕。1498年-1506年。

21、李东阳:正德元年十月进,七年十二月致仕。1506年-1512年。

22、杨廷和:正德七年十二月进,十年三月丁忧。1512年-1515年。

23、梁储:正德十年三月进,十二年十一月降。1515年-1517年。

24、杨廷和: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复,嘉靖三年二月致仕。1517年-1524年。

25、蒋冕:嘉靖三年二月进,五月致仕。1524年。

26、毛纪:嘉靖三年五月进,七月致仕。1524年。

27、费宏:嘉靖三年七月进,五年五月降。1524年-1526年。

28、杨一淸:嘉靖五年五月进,七月降。1526年。

29、费宏:嘉靖五年七月进,六年二月致仕。1526年-1527年。

30、杨一淸:嘉靖六年二月进,八年九月致仕。1527年-1529年。

31、张璁:嘉靖八年九月进,十年二月易名孚敬,七月致仕。1529年-1531年。

32、翟銮:嘉靖十年七月进,十月降。1531年。

33、张孚敬:嘉靖十年十月复,十一年八月致仕。1531年-1532年。

34、方献夫:嘉靖十一年八月进,十二年四月降。1532年-1533年。

35、张孚敬:嘉靖十二年四月复,十四年四月致仕。1533年-1535年。

36、李时:嘉靖十四年四月进,十七年十二月卒。1535年-1538年。

内阁鼎盛时期

37、夏言:嘉靖十七年十二月进,十八年五月致仕。1538年-1539年。

37、顾鼎臣:嘉靖十八年五月代,本月降。1539年。

38、夏言:嘉靖十八年五月复,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1539年-1541年。

39、翟銮:嘉靖二十年八月进,十月降。1541年。

40、夏言:嘉靖二十年十月复,二十一年七月罢。1541年-1542年。

41、翟銮:嘉靖二十一年七月进,二十三年八月罢。1542年-1544年。

42、严嵩:嘉靖二十三年八月进,二十四年十二月降。1544年-1545年。

43、夏言: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复,二十七年正月致仕。1545年-1548年。

44、严嵩:嘉靖二十七年正月进,四十一年五月罢。1548年-1562年。

45、徐阶: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进,隆庆二年七月致仕。1562年-1568年。

46、李春芳:隆庆二年七月进,五年五月致仕。1568年-1571年。

47、高拱:隆庆五年五月进,六年六月罢。1571年-1572年。

48、张居正:隆庆六年六月进,万历十年六月卒。1572年-1582年。

49、张四维:万历十年六月进,十一年四月丁忧。1582年-1583年。

50、申时行:万历十一年四月进,十九年九月致仕。1583年-1591年。

内阁动荡时期

51、王家屏:万历十九年九月进,二十年三月致仕。1591年-1592年。

52、赵志皋:万历二十年三月进,二十一年正月降。1592年-1593年。

53、王锡爵: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进,二十二年五月致仕。1593年-1594年。

54、赵志皋:万历二十二年五月进,二十九年九月卒。1594年-1601年。

55、沈一贯:万历二十九年九月进,三十四年七月致仕。1601年-1606年。

56、朱赓:万历三十四年七月进,三十六年十一月卒。1606年-1608年。

57、李廷机: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进,四十年九月致仕。1608年-1612年。

58、叶向高:万历四十年九月进,四十二年八月致仕。1612年-1614年。

59、方从哲:万历四十二年八月进,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1614年-1620年。

60、刘一燝:泰昌元年十二月进,天启元年十月降。1620年-1621年。

61、叶向高:天启元年十月复,四年七月致仕。1621年-1624年。

62、韩爌:天启四年七月进,十一月致仕。1624年。

63、顾秉谦:天启四年十一月进,六年九月致仕。1624年-1626年。

64、黄立极:天启六年九月进,七年十一月致仕。1626年-1627年。

65、施鳯来:天启七年十一月进,崇祯元年三月致仕。1627年-1628年。

66、李国:崇祯元年三月进,五月致仕。1628年。

67、来宗道:崇祯元年五月进,六月致仕。1628年。

68、周道登:崇祯元年六月进,十二月降。1628年。

69、韩爌:崇祯元年十二月进,三年正月致仕。1628年-1630年。

70、李标:崇祯三年正月进,三月致仕。1630年。

71、成基命:崇祯三年三月进,九月致仕。1630年。

72、周延儒:崇祯三年九月进,六年六月罢。1630年-1633年。

73、温体仁:崇祯六年六月进,十年六月致仕。1633年-1637年。

74、张至发:崇祯十年六月进,十一年四月罢。1637年-1638年。

75、孔贞运:崇祯十一年四月进,六月罢。1638年。

76、刘宇亮:崇祯十一年六月进,十二年二月罢。1638年-1639年。

77、薛国观:崇祯十二年二月进,十三年六月致仕。1639年-1640年。

78、范复粹:崇祯十三年六月进,十四年五月罢。1640年-1641年。

78、张四知:崇祯十四年五月代,九月降。1641年。

79、周延儒:崇祯十四年九月进,十六年五月罢。1641年-1643年。

80、陈演:崇祯十六年五月进,十七年二月罢。1643年-1644年。

80、蒋德璟:崇祯十七年二月代,三月罢。1644年。

81、魏藻德:崇祯十七年三月进,本月卒。1644年。

【影印】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ube51273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60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8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