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密秀穿旗袍(维密成了红高粱模特队)

发布日期:2025-01-22 07:07:47     作者:不分开好么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vwq352188.html     违规举报

有一种中国风,叫歪果仁眼中的中国风。

by 唱跳女子组合

印象中的维多利亚的秘密大秀一般是这样的。


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跟往常一样,唱跳本着围观美好肉体、激励自己健康生活的良好心态,欣赏了今年的维密秀。今年的维密秀在“The Road Ahead”部分,采用了大量中国元素。这背后或许有维密背后的市场考量——尝试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只是从中国吃瓜群众的反映上来看,大家对这其中的“中国风”似乎并不十分买账。

维密秀上的中国风是什么样的呢?


(图片来自@新浪时尚)

动起来还是非常美的。



龙头、大红大绿、点翠、云纹、龙袍……用这些元素来定义“中国风”,没毛病,但美则美矣,略显单调。关于“中国风”或者“Chinese style”,歪果仁是有一种刻板印象在的,以上提到的这些元素是设计中的必备之选。


大牌设计中的“Chinese style”


上图为香奈儿推出过的一款体贴的老年人“中药包”。包包里再装上点儿陈皮、当归、跌打损伤膏,简直就是个急救药箱。提上这个包,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困扰多年的老寒腿也不见踪影了。有了这个设计做铺垫,从此从中药铺出来,再也不用因为质朴的纸质包装而觉得不够时髦了。




Nike也曾推出过“中国风”的鞋子。看第一双,左脚“发”、右脚“福”,连起来就是“发福”,意思就是“长胖”。第二双,把奶奶家的年画直接撕下来印到了鞋子上,胖娃娃抱着锦鲤,后面是火红的四个大字“连年有余”——也不能说不好看,只是暂时超出了我俩目前的审美水准吧


这是LV推出的蛇皮编织袋Louis Vuitton Trunks & Bags。感觉下一秒就可以去赶春运了。才知道本来承载了那么多生活艰辛的蛇皮口袋也能上秀场了。


你小时候戴过这种虎头帽吗?中国最传统的小孩儿“时尚单品”,在Gucci设计师的手里,焕发了第二春。





这种专给小孩儿的帽子,大人戴上效果如何呢?我们的周星星蜀黍浑身的时尚细菌绝对不是盖的,他早就在电影中成功演绎过这件时尚单品。


备受关注的科幻电影《侠盗一号:星球大战外传》将于12月15日在香港上映,世界顶级珍藏人偶品牌Hot Toys,近日顺势推出了一组融合中国传统青花瓷工艺与星战经典角色的暴风白兵Stormtrooper 1:6比例珍藏人偶。



再配上一碗猪肉炖粉条,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喊:“翠花,上酸菜!”


老外眼中的“Chinese style”也不全都辣眼睛

2015年的Met Ball的主题是“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中国:镜花水月)。虽然有像蕾哈娜、范冰冰等这种外放式的造型。



但是也有很多仙仙的造型呀。暗红底色、白色梅花和仙鹤图案点缀,沉稳、大方。


不过,最喜欢的造型还是巩俐的造型。没有采用众人印象中中国应该有的大红大绿、龙凤、云纹等元素,而是简简单单的一件暗色旗袍样式礼服,再配上巩俐颇具东方特色的脸,展现出浓浓的内敛、神秘的东方气质。个人认为,这是对“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主题最好的诠释。


另外,Margot Robbie在出席电影《泰山归来》的首映礼时,穿过的这件Gucci刺绣中式礼服,别具美感。


Karlie Kloss穿过的这件Versace Palazzo绒面花朵旗袍也很漂亮有没有。搭配墨绿色风衣、黑色尖头,复古又时髦,大气又活泼。心水!


回到最开始的维密,虽然今年很多人都在吐槽它今年对“中国元素”的运用特别简单粗暴,并不十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但总结来看,多数歪果设计师在运用中国元素时都会将其以一种特别外放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说,在挑选可以运用到设计中的中国元素时,设计师们会有意地挑选一些像大红大绿撞色、鲜艳的点翠、浮夸的龙袍等元素。

究其原因,首先,在文化理解沟通上必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隔膜,由此歪果仁们会与我们有不同的理解。其次,在设计中,这些对比强烈、跳脱的元素更容易吸引眼球。第三,我们现在在对外进行文化传播时,传播的主要内容是不是本来就不够系统、有点跑偏呢?比如,往近了说,张馨予的东北大棉袄。往远了说,奥运会开幕式上,那洋洋洒洒几十分钟的传统文化展示、礼仪小姐的青花瓷服饰。


也难怪别人会理解偏咯。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

微博 @刺猬公社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投稿邮箱ciweigongshe@126

网站ciweigongshe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vwq35218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8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