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四个全面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发布日期:2024-12-22 06:32:38     作者:魂灭亡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wdf233812.html     违规举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应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以及由此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之时之势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抉择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深刻领会进入新发展阶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性,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应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以及由此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之时之势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抉择。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深刻领会进入新发展阶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性,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研判是否准确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出发,立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和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系统性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5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四个全面”的概念,被表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党的十九大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新视野。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接力奋斗,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毫无疑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国发展历史逻辑、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是推动解决我国整体进入“发展起来以后”时期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有力理论武器。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在短短不到几十年的时间里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完成了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跨越,是未来3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历史阶段。但“新”不等于“好”,必须清醒看到,未来30年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并且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内发展看,我国已经具有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等多方面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从国际环境看,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对和平与发展的威胁尚未消解,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要从大局着眼,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新发展阶段的“时与势”,在“千帆竞技、百舸争流”的时代大潮中找准发展的战略基点和突破点。

恩格斯曾经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党的十九大着眼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其“两步走”战略安排,即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意味着2020年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将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四个全面”中的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既保持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接续性、理论连贯性和历史承接性,深刻凸显了“四个全面”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长期性而不是阶段性战略这一价值定位,也极大彰显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历史底蕴和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根本战略导引。

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的国家治理实践仍必须紧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序展开,这一点毋容置疑。但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言,四个方面的内容不是孤立存在、机械叠加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逻辑统一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是“关键一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不竭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根本保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二者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政治保证。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把“四个全面”作为具有内在理论和实践逻辑关系的统一体来把握和理解,牢牢抓住未来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在实践中一体谋划、一体推进。

一是要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重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推动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要紧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主题,着眼于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党长期执政和社会长治久安,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确保“十四五”时期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要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四是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礼记·中庸》中写道: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重温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中,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切实增强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唯有如此,彪炳史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发扬光大、行稳致远。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wdf23381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7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