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为什么贴春联(你知道春节贴春联背后的故事吗)

发布日期:2024-12-22 11:05:25     作者:理科生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yhc388290.html     违规举报

马上就过年了,家家户户门上已经贴好了春联,显得喜气洋洋。

那么诸位知道贴对联的是从什么时候正式开始的呢,以及人们为什么要贴春联呢?[机智][机智]


春联背后的历史渊源

春联又叫做“门对”和“春贴”,是对联的一种。因为它是在春节时期贴的,人们就习惯性地叫它为“春联”。

春联其实最早来源于古代的桃符。

那么什么是桃符呢?

根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两块长七八寸,宽约寸余的桃木板做成的。桃符上面写着传说中的降鬼火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这样就可以帮助古人驱除恶鬼镇压邪灵。

南朝梁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初一绘二神贴户,左神荼、右郁垒。俗称门神。”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就有过年悬挂桃符的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五代时期,才有所变化。

唐朝时期,人们开始在门上张贴秦叔宝和尉迟恭的画像来镇压邪灵,这就使得桃符的功能逐渐升级。

五代十国时期,人们开始用联语代替降鬼大神的名字题在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中得知五代十国时期的春联”被当时的古人称作“桃符”。

“桃符”这个名称一直延续到宋代前期,大诗人王安石也曾经在自己的诗《元日》中提到过“桃符”。诗原文为:“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这个词到宋代的中后期,逐渐被“春联”这个词语代替。之所以被代替的原因在于,人们所用材料的变化:纸张将桃木代替了。随着纸张做的桃符的盛行,人们就开始叫它“春联”了。

到了明朝时期,民间贴春联的风俗已经普及了,到达鼎盛时期,春联这个词语已经代替了桃符。这其中原因之一是由于明代统治者朱元璋非常喜欢对联,不仅自己经常书写对联,还鼓励臣子书写。

由于非常热爱对联,朱元璋还为此下过一道谕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在下完这道谕旨后,朱元璋在第二天便微服出访,查看各家各户贴的春联。在观看的时候,即兴地为高官陶安题写了一副春联,即“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来夸赞陶安。

此外,在出访的时候,还看到一户平民没有贴对联。通过侍从调查了解,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个屠夫,不认识字,还没有来得及请人写对联。朱元璋当即令侍从拿来文房四宝,为这户人家提了副对联,即“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在朱元璋的这样大力推崇下,写一副好的春联便成为了当时社会风尚。

清朝时期,尤其是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更是对春联大力推崇,同时也更注重了书写春联的艺术性。

例如《养吉斋丛录》中记载着太和殿的春联:

“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

凤城回北斗,万邦和协颂平章。”

近代,一些文人巨匠也写过妙笔生花的春联。

如鲁迅先生《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所题写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谑人骨三分”等等。

现在,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仍然在延续,它不仅仅是春节的节日象征与习俗,也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的精神寄托。


春联的一些要求


1.联语

春联的联语要根据所贴的地点、主人家的喜好和身份的不同,而选择相适应的联语。

例如,给家里长辈老人居住的屋子选择春联时,要选择带有“福禄寿”等寓意长生的春联;给家里的小孩子选择春联时,要选择那些带有“身体健康”“学业有成”等期盼孩子健康成长和学习优秀的字眼;给夫妻居住的屋子,要选择的是带有“白头偕老”“恩爱”等寓意夫妻关系美好的词语。

2.帖法

在张贴春联的时候,有一句口诀“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

就是指的是,对联的出句应该贴在右手边,也就是大门的左边;对句要贴在左手边,也就是大门的右边。

这么帖的原因呀,就是因为古人在读东西的时候,都是从右往左开始读的。

在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所以春联也可以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联的顺序也可以是从左往右的读。

当然,如果将这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的话,既破坏了规矩,显得不伦不类,同时在老一辈看来这样是不吉利的,有违传统。

在贴春联的时候,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规矩。

例如,老北京是要求上下联不可以贴反、上下联要有因果关系、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和春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等等要求。

3.内容格式要求

春联是从古代骈体文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同时也借鉴了诗歌的文学形式。具有骈体文和诗歌的双重特性。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语言精简。

它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它要求上下词组和词性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应名词,形容词对应形容词,动宾结构对应动宾结构。

它要求音韵对仗,指的是平仄声押韵协调,这一个要求基本同律诗相同。在运用平仄的时候,有两条基本要求。第一条是,同一联中各个词要平仄相间,切忌一直使用平调或者仄调。第二条是,上下联的平仄要基本相拗,指的是平仄相反,互相对立。此外,我们在运用音韵者,一般是按照仄起平落的要求,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它要求以春为题,因为它是专门为春节而作的,因此写作是要注重突出“春”意。可以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或者叙述一些表达春意的代表性话题等等,来突出春这个主题。

它要求时间固定,它只能在春节时期使用。在农历十二月最后的一天写好,到新年的第一天挂在门上。在其他时间所写的就只能是普通对联了。因此在写作的时候,都要包含辞旧迎新的含义。

春联趣闻轶事


1.王羲之巧改春联

魏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在“桃符”上亲自动笔写对联,贴在家门口。但是每次,到了深夜,总有小偷过来将他的带有他的书法的桃符偷走。王羲之无奈之下,只能再写,然后到了晚上就又被偷走了。

无奈之下,他决定写一幅“凶联”,即“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巧合的是,小偷也是个有文化的人,一看这幅对联内容,就不敢再偷了。

等到了春节时候,王羲之又在这幅对联上进行修改,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日行”。让凶联变为了喜联,周围的人都来恭贺他。

2.魏征写春联

唐代名相魏征的家乡在河北省晋县一带。相传在那有个姓赵的地主,平时欺压百姓,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用自己权势和财富向官府买了一个“孝廉”的名号。百姓们在私底下,都称呼他为“假孝廉”。

到了春节时期,这个姓赵的地主就花钱让魏征为他写副对联。魏征说他决定写,“爆竹一声,普天同庆人增寿;梅花数点,大地皆春福满门。”

赵地主听了后,心想人人都要求自己增加寿命,我是一个有孝廉美称的人,这增寿得给我娘乞求才行,这样才可以突出我的孝顺。于是要求魏征,改为娘增寿。

魏征听后,觉得比较好笑。就打算捉弄一下这个傻子地主。于是他说,既然要改上联,那么下联也得改,这是写对联的规矩。

赵地主当即表示同意,并将魏征改好后的对联贴在大门口。

一些人专门来看赵地主的新对联:“爆竹一声,普天同庆娘增寿;梅花数点,大地皆春爹满门。”当大家看到这样一副对联,都开始大笑起来。

不识字的赵地主,以为大家的笑是赞扬的笑,是对他的春联的认可,开始洋洋得意起来,逢人就夸其他的新对联。

3.旧京:兼有打广告的效益

在老北京旧时期,许多店家为了招揽顾客,利用春联进行宣传。由于店铺经营内容的不同,其春联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如药铺常用的春联是“调剂有方侔相业。虔修有法体天心”;绸缎庄常用的春联是“此中多锦绣,以外无经纶”;粮店常用的春联是“风雨调合岁月,稻粮狼藉丰年”;酒店常用的春联是“香闻十里春无价,醉卖三杯梦亦甜”。

结语

总而言之,过年贴春联是我们中华文化特有的文化习俗,也是我国文化深厚的底蕴的体现。

临近春节,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笑],并且都挑选到了合适的春联。[小鼓掌]

#春节大联欢活动##红红火火过大年。#


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关于春节的历史知识!

[机智][机智][机智]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yhc38829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9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