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棺材不能落地(为何棺材在下葬途中不得落地)

发布日期:2025-01-22 08:49:00     作者:独享我的情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ynj406382.html     违规举报
引言

据相关考证发现,从进入旧石器中期起,随着农业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人类历史进入氏族社会时期,定居逐渐成为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与定居相伴的是丧葬的发展。据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的研究,认为当时的丧葬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避免传染性疾病的散播:二是让死者免遭野生动物的啃食。


生产力、私有制、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论的发展对丧葬意义重大。古代人们想象中死后的状态不仅成为死者生前延续的标志,人们还尝试将生前所获得的“荣华富贵”带到“地府”中去,或带到“下一辈子”。于是,葬礼随之发展起来。

就种类而言,进入到晚期智人时期,丧葬的仪式和方式已经多得不可胜数,火葬、土葬、木葬、水葬、悬棺葬、塔葬和衣冠冢等;如今,还出现罕见的冰葬等。其中,土葬的方式最流行,基本上在全世界都能见到。在我国,土葬仪式相当严格和有讲究。有人认为,棺材下葬途中不得落地,并非是迷信,有科学的依据。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悠久的古代葬俗,具有“通往来生”的含义

论丧葬的有文记载,最早在周朝时期就有,且已经形成一个体系。据《周礼·春官·大宗伯》的描述:“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吊礼哀祸灾。”

如此而言,“凶礼”用于为国解忧,“丧礼”用于死者,各种礼仪都有其用处。几千年来,这些礼仪并没有因为时间的变化而消失,倒是为一代代国人所继承,如今依然能够见到其存在的痕迹。


据众多民族学家的观点,生死观是丧葬仪式的核心内容。祖先崇拜是阶级社会中要形成以前的一种崇拜形式,是后来宗教崇拜的要素之一。所以,在各类宗教中,都非常直言不讳地面对人类的生死,并持有各自的观点。

在佛教中,认为人有“八苦”,它们分别是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和五阴炽盛。从中可以看出,生、老、病、死已经占据半数,体现出佛家的相关观点。

尽管新生婴儿会给全家人带来欢喜,但也是生命的开始。人们必须学会敬畏生命,给新生以祝福。

儒家中,亦提倡“生死由命”和“事死如事生”的价值观,并不惧怕死亡的存在。为尊重这一事实,先是从尊敬死者开始,生者会给死者以重大而严肃的葬礼,以表达对生命的敬畏。


《荀子·礼论》曾云:“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事死如生。”荀子想要表达的就是“视死如归”或“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如果用封建迷信去理解,那么就会认为灵魂存在,但从如今的科学角度而言,死亡必非是一件可怕的事,只是遵从自然规律而已。所以,人们应当“事死如事生”。

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居丧未葬…既葬,读祭礼。”从这里可以看出,《礼记》提倡的是土葬,且要求生者在对死者下葬的过程中“读祭礼”,送死者走完最后一程。

其实,从豪华的丧葬仪式以及殉葬制度来看,古人相信死者会有来生,只要给使者举办隆重的仪式和陪葬丰富的葬礼,他们将会在地府中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或带到来生中去。

所以,古代的丧葬习俗中,非常注重食者通往来生的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对死者下葬的过程中,通常都有一些奇怪的规定,比如“棺材下葬途中不能落地”等的习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二、为什么要“棺材不落地”?

中国人非常注重入土为安的习俗,孔颖达直言:“丧礼,谓朝夕奠下室,朔望奠殡宫,及葬等礼也”。其大概的意思就是,一定要将人下葬到土地中去,否则将不会得到安宁。

几千年来,北方的丧葬习俗都遵从这一观点,同时还衍生出“棺材下葬途中不能落地”的规定。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难道真的与封建迷信有关?

其实,这与一种信仰有关。进入封建社会中期,丧葬习俗中越来越流行“落地为坟”的丧葬礼仪,即棺材下落的地方,就是坟墓建立的地方。如此信仰,并非没有例子,诸葛亮的下葬方式就是最好的事证明。

有人认为,起初这种信仰的功能就是为了防止盗墓贼,希望在随机性的下葬过程中混淆盗墓贼的视听,从而保证死者不被骚扰。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落地为坟”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习俗。


如此说来,“落地为坟”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不是封建迷信的一种体现。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人去世以后,将会“尘归尘土归土”,不会留下一丝生命的痕迹。如果把“落地为坟”同封建迷信牵扯到一起,难免有一些牵强。

在汉族中,最流行的丧葬方式就是提前找到下葬地点。许多人年轻的时候,都会提前给自己找一个身后“落脚点”。民族学家认为,这是“落地为坟”习俗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在这以前,丧葬习俗中仍然保留原始社会遗俗。

“落地为坟”是居无定所才有的一种丧葬方式,自从人类逐渐定居下来,这一方式则开始被淘汰,代之的是提前找好下葬地点。蒙古族就是很好的例子,元太祖成吉思汗去世的时候,采取的也是“落地为坟”,与其居无定所的民族习俗有关。

所以,“落地为坟”不是迷信。那么,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棺材不落地”?


三、“棺材不落地”的科学解释

对于“棺材不落地”的解释,一半中包含有生者对死者的尊敬,另一半更多的是关注抬棺人的安全问题。

人去世后,体内将会停止新陈代谢,随着最后一转的细胞在72小时之后死亡,人的体重也随之增加。对于抬棺人来说,抬棺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在抬棺的过程中,死者的家属更希望抬棺人一鼓作气地抬完。一来是希望死者一路顺风,来生不磕磕碰碰、走走停停;二是一口气抬棺,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消耗抬棺人的力气,减少抬棺人在走动过程中因为没有力气而带来的风险。

所以,“棺材不落地”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为表示对死者的尊敬,死者的家属希望抬棺人一口气做完工作;第二、“棺材不落地”主要遵循的是千百年来的遗俗;第三、为抬棺人的人身安全考虑。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价值观已经出现转变,对于丧葬习俗的接触也发生改变。在韩国地区,人品拥挤成为最大的事实,为降低丧葬所带来的成本和极大程度地扩张生者的生存空间,那里已经普遍流行冰葬,即人去世之后,通过速冻的方式处理尸体,让尸体快速地被大自然所降解,从而减少墓地等带来的空间压缩。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那便是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据说,这种丧葬方式已经引入到武汉地区,正在逐步推广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火葬和殡葬将会成为主流,所谓的“棺材不落地”将会成为历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ynj40638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40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