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地理常考难题选择题(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

发布日期:2025-01-11 05:07:01     作者:拼凑的完美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zkl190761.html     违规举报

岱海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境内的内陆湖,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为400毫米和1200毫米,有22条河流汇入,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密集,农、牧、渔业发达地区。据记载,岱海面积曾达到200平方千米,如今仅为78平方千米。监测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岱海降水量并无明显减小趋势,蒸发量则略有下降,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趋于减小。读岱海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岱海蒸发量略有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 流域内灌溉面积增加 B. 岱海面积减小C. 冬季趋于寒冷而漫长 D. 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

2.岱海面积不断萎缩,主要是因为流域内( )

A. 上游筑坝建水库,发展水产养殖业 B. 入湖河流弯曲改道,洪水宣泄不畅C. 入湖泥沙增多,淤高阻塞湖泊 D. 拦截入湖河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

3.防止岱海面积萎缩的有效措施是( )

A. 拆除水库大坝,修复生态环境 B. 裁弯取直河道,减少泥沙淤积C. 开源与节流并举,增加入湖径流 D. 禁止污水排放,改善湖泊水质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二十四节气(如下图),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些与节气相关的农谚充分反映了这一点。据此完成第下列小题。


4.农谚“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意思是谷雨节气到来时雨水滋润大地,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此时播种,水热矛盾最大的地区是( )

A. 华北地区 B. 华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5.半个多世纪前,指导东北某地农业生产的谚语是“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现在的谚语是“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B. 当地降水增加C. 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D. 当地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6.对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 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C. 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 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7.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 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 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 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8.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据此回答下题。 目前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是

①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江河径流量下降

③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 ④世界上的水资源总量不足

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⑤ D. ①③④

巴尔喀什湖位于中纬度的亚欧大陆中部。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等高线图,图中甲河从南面注入巴尔喀什湖,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80%〜90%,随着中亚地区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该地区的用水量持续增大,巴尔喀什湖受到“灭湖”威胁。据此完成下列题。


9.巴尔喀什湖中部有一狭窄水道阻碍湖水交换,使东、西两部分湖水盐度存在巨大差异,其表现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东咸西淡 西部淡水注入多 B. 东淡西咸 东部淡水注入多C. 东咸西淡 东部湖水蒸发更旺盛 D. 东淡西咸 西部湖水蒸发更旺盛

10.人类活动对巴尔喀什湖流域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

A. 地表径流 B. 下渗 C. 大气降水 D. 地下径流

11.巴尔喀什湖水量减少的根本原因是

A. 气候变暖,蒸发旺盛 B. 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C. 过度引河水灌溉 D. 城市建设导致下渗水量减少

在全球持续增温背景下,青藏高原也存在增温的现象。研究表明高海拔地区温度增暖的速率更快,且增暖幅度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增加。据此完成下列题。

12.青藏高原温度增暖速率最大的季节是

A. 冬季 B. 春季 C. 夏季 D. 秋季

13.青藏高原温度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增暖幅度增加的原因是

A. 积雪融化,地面反射率减小,大气获得地面辐射减少B. 冰川消退,高原地表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C. 降水增多,高原夜间低云量增多,高原地表辐射增强D. 降水减少,高原沙尘暴活动增多,获得太阳辐射减少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将全国初步划分为208个生态功能区,分为生态调节功能区、农产品提供功能区和人居保障功能区三大类。读表回答14题。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体系

一级区(3类)

二级区(10类)

三级区举例(208个)

生态调节功能区

水源涵养功能区

大兴安岭北部落叶松林水源涵养功能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

防风固沙功能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防风固沙功能区

土壤保持功能区

洪水调蓄功能区

农产品提供功能区

农产品提供功能区

三江平原农业生产功能区

畜产品提供功能区

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大兴安岭林区林产品功能区

人居保障功能区

大都市群功能区

长三角都市群

城镇群功能区

山东半岛城镇区群

14.与表中①②③④四处对应的地区依次是(  )

A. 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洞庭湖湿地、锡林郭勒典型草原B. 洞庭湖湿地、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C.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洞庭湖湿地D. 黄土高原西部、三江平原湿地、洞庭湖湿地、锡林郭勒典型草原

如图示意环境、资源和人口三者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是

A. a——资源储量 B. b——生产活动C. c——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 d——人类对环境的改造

16.图示a阶段人类活动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 煤矿开采——地面沉降 B. 化工生产——水体污染C. 火力发电——大气雾霾 D. 使用冰箱——臭氧层破坏

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7.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①水土流失 ②气候变暖

③水环境恶化 ④酸雨污染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18.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①共同性原则 ②持续性原则

③公平性原则 ④参与性原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人口的发展受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又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据题意回答下列题:

19.有关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环境是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原因B. 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出生、死亡率的主要原因C. 原始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D. 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增长的结果

20.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 资源 B. 科技发展水平C. 人口的文化的生活消费水平 D. 人口政策

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铝土等优势矿种。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贵州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近二十年,贵州省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 市场广阔 B. 矿产资源丰富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国家政策

22.该省采矿产业发展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

A. 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B. 露天矿表土剥离造成土地沙漠化C. 重化工业体系多为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环境污染严重D. 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工业经济效益低下

23.围绕煤炭的开发为中心,贵州省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①煤电钢 ②煤焦化 ③煤电铝 ④煤气液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而美国布什政府却宣布将不执行《京都议定书》,这将使得《京都议定书》成为一纸空文,所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震惊和一致谴责。而大量燃烧煤和使用电冰箱等制冷设备,对环境具有极大危害。根据材料,完成以下2题:

24《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A. 酸雨 B. 氟氯烃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C.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 臭氧层破坏

25.要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的主要生物措施是()

A. 控制全球人口增长 B. 使用新能源C. 植树造林 D. 减少煤、石油的燃烧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6.近十几年来,贵州省经济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 国家政策 B. 原材料充足 C. 市场广阔 D. 劳动力素质高

27.该省采矿产业发展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

A. 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极易造成生态退化B. 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C. 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D. 露天矿表土剥离造成土地沙漠化

28.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①煤电钢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电铝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下列关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人口压力 B. 深刻的环境危机 C. 资源短缺 D. 经济发展速度快

30.下列关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灾害多发使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B. 从全国看以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食品污染、噪声污染为重点C. 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扩散D. 生态破坏的范围、程度在减小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B、D、C

【解析】 1. 由材料可知,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岱海蒸发量略有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岱海面积减小,导致水体蒸发量下降, B 项正确。 2. 岱海面积不断萎缩,主要是因为流域内拦截入湖河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 D 项正确。上游筑坝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量季节变化,不会使入湖水量减少, A 项错误。入湖河流改道,不是岱海面积不断萎缩的原因, B 项错误。入湖泥沙增多,淤高阻塞湖泊,会使湖泊变浅,水域面积变大, C 项错误。 3. 防止岱海面积萎缩的有效措施是开源与节流并举,增加入湖径流, C 项正确。岱海面萎缩与修建水库大坝无关, A 项错误;泥沙淤积不是岱海面积萎缩的原因,减少泥沙淤积,不能防止岱海面积萎缩, B 项错误;污水排放,影响湖泊水质,不会导致岱海面积萎缩, D 项错误。

4~5.【答案】A、D

【解析】

4.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锋面雨带的分布规律。 【解答】 谷雨节气大约在 4 月 21 日前后,属于春季。我国锋面雨带的分布规律:春季锋面雨带位于华南,华北春季尚未进入雨季,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故导致土壤缺水严重,形成春旱, A 对, B 错;东北地区由于有季节性积雪融水的补给,春旱不严重, C 错;此季节西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也较多, D 错。 ​​​​​​故选 A 。 5.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候变暖的后果。 【解答】 材料中信息,东北农业生产的谚语“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到“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过去从立夏开始温度适宜作物生长,现在从谷雨节气开始,温度就已经适宜了,说明气温在升高,当地气候变暖, D 对;谚语反应的是耕作时间的早晚,材料中没有农作物改良种,降水增加、耕作技术提高的信息,故 ABC 错。 ​​​​​​​故选 D 。

6~7.【答案】B、D

【解析】

6. 【分析】 本题考查美国西北部山岳冰川消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1936 — 2015 年期间冰川面积不断减少,体现了全球气候变暖对该地的影响,故年蒸发量呈增加趋势,故 A 错误。 B. 由于冰川消融,故该地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故 B 正确。 C. 伴随着地表环境的变化,该地生物种类不断变化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故 C 错误。 D. 随着冰川消融,该地河湖水量先增加后减少,故 D 错误。 故选 B 。 7. 【分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后沿海陆地淹没范围判断的依据,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准确提取选项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沿海地区海拔越低,越容易被淹没;气温越高,海水膨胀幅度越大,沿海越容易淹没;全球冰川融化越多,沿海地区越容易淹没;潮汐规模和天体引力有关;洋流方向与沿海低地淹没没有关系。故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8.【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用水紧张的原因。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主要有,环境污染严重造成淡水资源被污染,水质下降,导致水质性缺少,①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对于蒸发的影响不大,②错误;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③正确;世界上水资源总量充足,但分布不均,同时以固体形式存在的水资源量大,④错误,⑤正确。结合选项可知, C 正确, ABD 错误。故选 C 。

9~11.【答案】A、A、B

【解析】

9.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巴尔喀什湖东、西两部分湖水盐度的差异及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准确把握图示区域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以看到,巴尔喀什湖的西半部,有多条河流注入,盐度较低。湖泊的东半部河流注入较少,蒸发量两侧都较大,盐度较高。巴尔喀什湖东西向狭长,只有狭窄水道相通,湖泊东西两侧水体的交换少,导致两侧盐度差异明显,故 A 准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10.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巴尔喀什湖流域水循环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水循环各个环节中。人类活动影响最主要的是地表径流,主要通过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来影响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故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1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巴尔喀什湖水量减少的根本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巴尔喀什湖水量减少的根本原因是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需水量不断增加,故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12~13.【答案】A、B

【解析】

12. 【分析】 本题考查青藏高原温度增暖速率最大的季节,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冬季,青藏高原地表温度比大气温度高,夏季,气温与地表温度刚好相反。 【解答】 A. 冬季,青藏高原地表温度比大气温度高,而地表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故青藏高原温度增暖幅度最大的季节在冬季, A 项正确。 BD. 春、秋是过度季节,不可能出现最大值,故 B 、 D 错误。 C. 夏季,气温与地表温度刚好相反,所以大气增温不明显, C 项错误。 ​故选 A 。 13. 【分析】 本题考查青藏高原温度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增暖幅度增加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冬季,青藏高原地表温度比大气温度高,夏季,气温与地表温度刚好相反。 【解答】 A. 积雪融化,地表反射率降低,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大气获得地面辐射增加, A 项错误。 B. 冰川消退,高原地表水汽增加;水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中红外线而导致大气增温,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 B 项正确。 C. 降水增多,夜间云量增多,地表辐射减弱, C 项错。 D. 高原沙尘暴增加,地而获得太阳辐射少,地面辐射减弱,引起大气降温,与题干要求不符, D 项错。 故选 B 。

14.【答案】A

【解析】 解:湿地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洪水、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三江平原湿地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故①为三江平原湿地;洞庭湖湿地有调蓄长江洪水的功能,故③为洞庭湖湿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西部应成为土壤保持功能区,故②为黄土高原西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应成为畜产品提供功能区,故④为锡林郭勒典型草原。 故选: A 。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知识,区域地理特征主要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发展水平、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人口、城市化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较大,通过表格数据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15~16.【答案】B、A

【解析】

15. 【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资源和人口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答题的关键。 【解答】 据图a为经济系统,表示了资源开发;b为经济系统,代表生产活动;c为社会系统,代表资源开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 由人口指向环境,代表废弃物的排放。根据题意,故B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21. 【分析】

本题考查 a 阶段人类活动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答题的关键。

【解答】

据图 a 为经济系统,表示了资源开发。资源开发过度容易导致地面沉降, A 正确;火电厂和化工厂的排放不属于资源开发, BC 错误;冰箱使用是排放过多氟氯烃, D 错误。 ​故选 A 。

17~18.【答案】B、B

【解析】

17. 【分析】

本题考查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判读图示环境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从图中看,有污水管道向河中排污使鱼难以生存,反映水环境恶化;同时树木被砍伐,风沙、暴雨增多,则能判断有水土流失现象;是否有酸雨从图中不能直接看出,但可看出水环境变坏,也不能看出气候变暖, ①③正确, ② ④错误。 B对,ACD错。

故选B。

19.

【分析】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的原则,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这些环境问题的存在使该地不能持续发展,故违背了持续性原则;人类自由地排放污水,使其他生物和下游地区受灾,违背了公平性原则,体现不出共同性原则,体现不出参与性,也没有参与性原则, ②③正确, ①④错误。 B对,ACD错。

故选B。

19~20.【答案】B、A

【解析】 本题考查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生育率的影响不大,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主要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B 正确, A 错误;由于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崇拜自然、依赖自然,故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C错误; 目前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D错误 。故选 B 。

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故自然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故选 A 。

21~23.【答案】D、C、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贵州省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获取材料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故近二十年,贵州省经济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A 。 【分析】 本题考查采矿产业发展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采矿产业发展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 根矿区道路铺设常用采矿的废料,可能加重水污染,但不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A 错误。 B.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降水多,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B 错误。 C. 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C 正确。 D. 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不是生态退化, D 错误。 故选 C 。 【分析】 本题考查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提取材料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贵州省煤、铝土等矿种优势显著,可以以煤炭资源为基础构建煤焦化产业链,②正确;利用煤炭资源和铝土矿,发展煤电铝产业链,③正确;以贵州省的资源条件不适合发展煤电钢和煤气液产业链,①④错误。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24~25.【答案】C、C

【解析】

24. 【分析】 本题考查《京都议定书》的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京都议定书》解决的环境问题是答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京都议定书》是为了应对时候变化,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产生温室效应,因此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25. 【分析】 本题考查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应对全球变暖的生物措施是答题的关键。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植树造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是缓解全球变暖的有效生物措施,其它选项都不属于生物措施,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26~28.【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贵州省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获取材料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故近二十年,贵州省经济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分析】 本题考查采矿产业发展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采矿产业发展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不是生态退化, A 错误,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B 正确;根矿区道路铺设常用采矿的废料,可能加重水污染,但不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C 错误;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降水多,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D 错误。故选 B 。 【分析】 本题考查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提取材料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贵州省煤、铝土等矿种优势显著,可以以煤炭资源为基础构建煤焦化产业链,②正确;利用煤炭资源和铝土矿,发展煤电铝产业链,④正确;以贵州省的资源条件不适合发展煤电钢和煤气液产业链,①③错误。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29~30.【答案】D、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原因的认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是庞大的人口压力、深刻的环境危机和资源短缺, ABC 不符合题意;经济发展速度快不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D 符合题意。故选 D 。

本题考查对我国环境问题的认识。从全国看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C对,ABD错。故选C。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zkl19076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7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