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懂了山海经(为山海做点什么)

发布日期:2024-12-22 07:52:54     作者:思念想念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zzx145687.html     违规举报

作者:蒋文中自古以来,名家笔下的大理洱海可谓多不胜数,现代人常爱说的奔赴山海,也不外皆风花雪月诗词散文的旅行观感,有谁能在赞美大理这一方绝世山水的怀古抒情中,既从浩繁文献及众多史学研究中,更客观地理清历史,又能纵横于古今,去探索深挖这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文化,更有透过口号之外,却充满着对保护洱海清水不污,苍山常绿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我想这也正是《洱海传》为这片彩云深处的山海做点什么的意义所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我读懂了山海经?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读懂了山海经

作者:蒋文中

自古以来,名家笔下的大理洱海可谓多不胜数,现代人常爱说的奔赴山海,也不外皆风花雪月诗词散文的旅行观感,有谁能在赞美大理这一方绝世山水的怀古抒情中,既从浩繁文献及众多史学研究中,更客观地理清历史,又能纵横于古今,去探索深挖这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文化,更有透过口号之外,却充满着对保护洱海清水不污,苍山常绿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我想这也正是《洱海传》为这片彩云深处的山海做点什么的意义所在。

读书能长知增识,然所见其见,所长其长。读完任维东先生《洱海传》后,不免掩卷长叹。作为近40年一直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云南地方史研究的我,对一直从事新闻工作的任维东先生在史学方面的造诣也深感钦佩。他多部力作之一的这部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洱海传》,无论在对大理地方史料及大量过去研究成果的搜集研究,还是在反复实地深入采访调查,都让《洱海传》有了超凡的、对大理洱海历史文化的研究和阅读欣赏价值,更有在洱海保护及文旅开发中的应用价值。

作为高级记者的作者任维东先生,先任人民日报驻云南记者站记者、副站长,深圳记者站站长,后调任光明日报驻云南记者站站长,从事新闻工作近36年。这本由著名水文化专家郑晓云教授主编的“山水中国湖泊系列丛书”中的《洱海传》,在2021年10月云南昆明召开的世界Cop15大会上首次亮相以来,受到广泛好评,获评云南省十大生物多样性好书,这次又第二次印刷,可以说是对任维东先生光荣退休最好的纪念。

任维东先生是山东人,却有颗云南心。虽家乡有东海日出,蓬莱仙境,却代替不了他对云南的热爱,近40年的写作生涯,像徐霞客一样把他文章及著述中的众多之“最”留在了云南,把大半生的新闻工作贡献给了云南,也因之多次获奖,被评为人民日报社先进工作者和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山水有清音,四季皆美景。大理这座蜚声中外的名城,洱海养育的文献名邦,可能是作者驻足最多的地方,也是作者感情最深的地方。在他的《洱海传》字里行间,不仅有苍洱追古,政权更替,剑戈交错,古道斜阳,山间铃响,同样有优美的风花雪月,有村野人家的田园牧歌,有每个人心底温软亲切的乡愁。在作者的笔下,是历史与今天,山水与人文点、线、面交织的巨幅画卷,流动着对彩云南的隽永情感,也一页页打开读者对洱海深处迷恋和向往。

大笔传佳文,宏愿出华章。初看《洱海传》貌似纪实文学作品,但细品实则是真正怀揣责任使命,奔赴山海,从山水文化切入,展开对人与自然,对洱海地区历史文化及现实问题的探索,具有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又有哲学和现实意义的沉思,其中丰富的学理及内涵,将如作者书中盛赞的洱海养育出来的李元阳、王崧、赵藩等一位位先儒传下的佳文,其产生的影响后人自会评说,而我能说的则是,恐怕也只有聚资深记者与学者为一身,汇数十年海量阅读与思考,采访与调研,有深厚学养积累及严谨写作水平的任维东先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也因之在这本《洱海传》中,从叶榆泽怎么变成洱海,到迄今约五千年前大理的银梭岛、剑川海门口出土的史前文化遗址和早期人类活动,到南诏大理国,从南诏铁柱、德化碑、太和古城遗址、龙尾关、巍山宝山,到崇圣寺、剑川石宝山石窟至喜洲白族名人故居、剑川木雕、三月街歌会到五朵金花,从茶马古道到云南最古老的乡村集市,让大理与洱海相生的这万奇山异水和多彩的人文地理,不断从他的笔下得到详尽真实的记述,使洱海孕育的历史及民族文化一个个生动地展现出来……

其中涉及学界对大量史学研究的探讨,涉及大量相关文献引用,作者均一一注明,特别还收集到更多新史料加以补充。如作者通过对考古及地质等研究,结合上古奇书《山海经》及唐代《蛮书》、清代《云南通志》及自己的考察,归纳出洱海形成的因素;从抗战时期吴金鼎等考古学家在洱大地的发现,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洱海考古成就,充分肯定了老一辈学者为该地区文明起源研究奠定了基础。接着,围绕洱海的精彩历史大戏亦在作者笔下一幕幕展开,令人目不暇接。在对洱海先民由来考察中,作者不仅研究了古代《史记》《旧唐书》及近代现如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方国瑜《云南地方史讲义》等,还寻访氐羌、乌蛮白蛮及南诏的兴起足迹。对于唐朝与南诏的那两次大战,作者首次以换个角度方式,从唐诗中李白的愤懑、杜甫的忧民到后来白居易对天宝战争的批判,来深入研究,并特意找到了北宋欧阳修等编撰的《新唐书》加以对比考证,体现了笔者从文学到史学的补充和治学的严谨。

对大理国灭于蒙古,作者还专门考察了传说蒙古大军攻打大理在苍山上的洗马潭遗址等,也肯定了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让人不眠的大理爱情故事。是的,金庸先生虽走了,然而他的小说却伴随了几代人成长,他的离去代表着一个武侠时代的结束。金庸先生的小说常代入清晰的时代背景。有人统计在他的十四部小说里面,提得最多的地方是大理。无论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还是《天龙八部》,大理都是故事的发生地之一。金庸先生笔下的大理神秘、秀美又雄奇, 让多少人把这里当成梦寐以求的诗和远方。

在写大理国开创者段思平时,作者对段思平虽历经苦难和追杀迫害,仍卧薪尝胆逆袭,终成一代英明有为的王者故事,读来尤胜战国越王勾践,也由此找出大理王朝得历350年之根底,如此写作视觉值得借鉴。对后来蒙古灭大理过程,作者也认真研究,在参阅《元世祖平云南碑》及《元史世祖本纪》后,实事求是地发现并非如以往史书所述似乎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失败又多次反复进攻才取甠,面对誓死不降的大理军民拼死抵抗,也让忽必烈亲自指挥的十万铁骑颇费周折,有远见卓识的忽必烈,面对值得尊敬的大理军民,也一改过去屠城作风,使大理王室臣民及千年文脉得以幸免灭绝。

作为把茶马古道一直作为史学研究对象之一的我,在任维东先生《洱海传》中不仅看到了他通过古今文献研究如汉代司马迁《史记》、唐代樊绰《蛮书》、元代李京《云南志》、明代《南诏野史会证》及近现代郭松年《大理记行》、杨周伟《中华白族通史》、邹建《近代云南的马帮运输业》等研究回溯,来证明大理很早便处在亚洲文化的十字路口,是南丝路和茶马古道商业贸易的重要交通枢纽,他还首次从斯诺《南行漫记》及艾芜《南行记》中,找到了他们不同的滇缅苦旅行记加以补充,使“山间铃响马帮来”更有了生动的内容。

说到大理的文化,十分注重田野调查的作者不仅深入佛寺、庙宇、民间信仰,还从节日歌舞、剑川木雕、大理石雕,还有白族民居照壁上诗词绘画,家家门前种鲜花和喜州粑粑,抒发大珵给人浓浓的文化感受,实地拍摄了大量历史发生地的现场照片,并在浓墨重彩对代表最美白族劳动妇女的三月街上金花和对《五朵金花》扮演者杨丽坤的赞扬中,以及在对白族文化三杰详尽考述中,让读者真正走进苍洱文化更深的殿堂,也由此更充分抒发了千百年来,有洱海母亲的哺育,才有苍洱大地上的英才辈出。

写洱海,也是写大理,古往今来,不论写地理山川人文历史,还是诗歌散文中的风、花、雪、月,各有所重,但能合而为一集大成者,《洱海传》做到了,这是作者在把文献与考据,历史与文化钩沉中,既大量参阅前人研究,又有每一章每一节内容及细节的亲自调查及实地拍摄的百余幅精美照片,可谓殚精竭虑,费尽心力,匠心独具,才使这本《洱海传》有了不同凡响。或许这也正是该书能被列入云南省“滇版精品出版工程”图书的一个原因吧。

奔赴山海,不只是游山玩水,还应为山海做点什么。苍洱大地历史文化深厚广博,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史家学者、文人墨客,均关注其中一点便可皓首穷经也难究其尽,然任维东先生的《洱海传》则瀚海摘星,一气呵成,一连串如珠玑的文字让读者目不暇接,刚从那一幕幕金戈铁马的历史大戏沉思中醒来,又如跌宕起伏的交响曲中进入一幅幅大理石般的画卷,海鸥的飞戏和鱼跃鹭鸣,总是那么蓝的天空变幻着千姿万状的云。晨光、晚霞,投映在洱海的波心,划开一叶的渔舟载歌而归。是晨曦晨曲伴斜阳的牧歌,是走过乡间,湖岸,湿地,堤沿,民居,集市的乡愁,是赞美青山绿水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共同构筑洱海生态家园的歌唱,是对从南诏以来用水治水到今天洱海治理的探索,是发出不要让洱海再生病的呐喊!

奔赴山海,书写洱海,不仅仅是对洱海的惊叹赞美,更是一种对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的保护与责任!

(本文作者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 光明网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zzx14568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