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角开创留白画风 马一角的局部之美

发布日期:2024-12-22 08:33:07     作者:我深心他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apj536342.html     违规举报

马远(1140年-1225年),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于临安(今浙江杭州),绘画大师。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他出身绘画世家,为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他师法李唐,多用水墨,笔法雄奇简练。作画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或用“斧劈”,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其风格特点在于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四面全空,仅画一垂钓孤舟,使画面达到了强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艺术效果。

作品欣赏


《寒江独钓图》局部


《荻岸停舟图》局部


《山径春行图》局部


《洞山渡水图》局部


《月下把杯图》局部


《踏歌图》局部


《楼台春望图》局部


《青峰夕霞图》局部


《寿椿图》局部


《荷亭消夏图》局部


《听笛图》局部


《和王规甫司勋见赠图》局部


《雪楼晓倚图》局部


《阳合生意图》局部

马远的山水画构图一改群山环拱的宏大安排,而多取生动别致的近景小景,多以小幅扇面、册页为主,他不同于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范宽的《谿山行旅图》的鸿篇巨制;不采用巨石林立、重峦叠嶂、峻拔雄强的全景式构图,而是把目光转移到眼前的一树一石。其画面布景虽小巧,但意境却很深远,也使主体更加突出,老子讲“道法自然”,禅学提“关注当下”、“道在平常”,马远作品亦是取自然中平常所见,不是为了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只为表达自己当下的所思所感,他常常用一位老者作为画面的点景人物,或持杖而立,或侧坐石边,或远离市井,神游于天地之间。其构图只作山石一角、水潭一边,来截取自然物象的一个片段,以求简约概括,以小观大、小中见大,这种风格使得他与宋代的夏圭并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明代曹昭所著《格古要录》中就马远的山水画概括道:“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决壁而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这样的构图安排可以将观者的视线集中到局部物象上来,细细体会山石、泉林低低细语,感受来去无息的行云烟岚,与全景式山水相比更为典雅而亲切。马远近景多布置以巨石、老树及枯藤;中景画面点缀几湾秋水;远景渲染以缥缈的烟云,点景人物穿插其中,笔墨手法上运实于虚,虚实相间,下笔遒劲严峻,设色清润。这样的美景犹如杜甫笔下引人入胜的乐章“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马远的画使观者如同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净土,总会令人有种心安神畅之感。

马远生活在南宋,距禅宗兴盛的唐代并不遥远,很多文人墨客对禅学思辨的哲理和出世思想并不陌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从表现形式到审美意象也逐渐形成“以禅喻”的审美倾向,俗话说“禅道兴、画道昌”,唐、五代至宋朝一流的画家如吴道子、居然僧、武宗元、李公麟、苏轼、梁楷等都在禅学思想上做过深入的研究,他们的作品内容大多与宗教题材有关,马远却没有像他们一样在画面上直接表现禅宗故事或特定的宗教人物,而是借助人间的山山水水,来映射出自己对禅意的理解和对出世情怀的向往。

在古代不同时期对禅学的思考常常在画家笔下以各种形式体现出来,不过修行的禅师们虽行出世法,但身在世俗,总免不了衣食住行待人处世的纷扰,而真正的禅师却能以智慧将入世和出世二者处理得很圆融,如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菜根谭》云“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能对于一切荣和屈辱都无动于衷,永远用洒脱的心境欣赏庭院中的花开花落,面对所有升沉和得失都心不执著,淡定地任由天上的浮云随风聚散,能达到这样心境的人毕竟不多,于是入世的从容淡定,出世的豁达胸怀自然也成为众多文人画家人生修养所追寻的境界,并体现在自己的画面里;马远笔下的长者虽身处“险峻”的世间却对幻梦云烟的出世情怀又有很深的感悟,这种心境的表达,在马远的很多画面中都有所体现,正因如此,可以猜测画中的长者可能就是马远本人的身影。

宋宁宗曾在马远《松寿图》上有这样一段题跋:“道成不怕丹梯峻,髓实常欺石榻寒,不恋世间名与贵,长生自得一元丹。”这也是宁宗对马远画面意境和出世情怀的旁注。同时马远所画人物背景大都是山林幽径、泉池石溪,可谓坐卧山林无尘扰,心明地阔山林闲,作为身在官场的马远,这也许正是他身在画院日复一日的劳作和困顿后,从而更加思慕禅者的超脱之情。

另外,明代屠(长卿)在《画笺》中论及宋画时,认为马远山水画作“以残山剩水目”,后人也由此发挥认定马远是由于俗的空灵境界。可以说,自马远、夏珪起,绘画的题材、构图及画面意境便开始更多地关注自身对入世出世间的个体感悟,画院的绘画作品也从单纯的为帝王服务开始转向关注自心的真实体验,逐渐形成了后来的简约直接、水墨至上的文人绘画,从这一点上讲,马远画中意境的转变和相关的艺术成就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apj53634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28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