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奇葩山寨品牌食物(专注模仿20年被称为食品界)

发布日期:2024-12-22 03:59:42     作者:誰也不懂我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axy387439.html     违规举报

提到“山寨”,大家心里多数情况下还是比较鄙夷的,毕竟仿照别人的创意,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这么多年以来,中国制造经常被扣以“山寨”的帽子,缺乏自己的创新性。其实国内“山寨”盛行,也与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关系,在物质较为紧缺的八九十年代,可能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生产、研发,可能在那时候看来复制和借鉴外国的产品和技术是相对较为经济的一种手段,不得不承认的是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了一定的份额。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广泛提高,“山寨”在国内的路也是越走越窄了。就像前几年风生水起的拼多多,被网友戏称为“并夕夕”,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模仿大牌和国外产品,走下沉路线,卖一些便宜的但没有技术含量的小物件起家。最近几年,拼多多一直在尝试转型,推出了很多政策来让大家相信他们的平台上不只有“山寨”产品,但感觉也是收效甚微。


国内民众对山寨产品的包容度也开始逐渐下降,某些车企、3C发布的模仿度过高的产品都会被大众所批判,品牌的发展前景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通过我们近几年的努力,“中国制造”也渐渐摆脱了“廉价”和“粗制滥造”的标签,我们也开始自主生产优秀、耐用的产品,逐渐打开了“中国制造”的市场。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的模仿能力确实很强,只要是国外发布了有需求的产品,国内就有能力给你造出一个差不多的,而且国产的产品普遍还更适应中国的国情和老百姓的实际需要,往往销量还不错,详见华强北这一类仿制电子产品的公司,又像白云皮具城这种模仿服装皮包类的企业,都是自成了一派体系。本篇文章我们就要讨论另外一个行业,那就是食品行业的“山寨大拿”,来自福建的达利集团。


而且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个靠山寨起家的达利集团,每年的营业收入能达到两三百亿,甚至每一次“模仿和抄袭”都做得非常“成功”,在市场上占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这又是为什么呢,本篇文章就进行一次探讨,也欢迎读者在下方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一起讨论。

零食是现在人家里都不可或缺的东西,每次家人到超市里总会多多少少带回一些零嘴儿放在家里吃,现在超市里面零食品类也是越来越丰富,可能很多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也很少去关心这种零食的产地,或者是不是“正品”,好像不太影响我们的消费,只要零食好吃就可以了。这其中就有一个国产零食行业的巨头——达利集团。

说起达利集团可能有些读者还会感到陌生,但要是提起“达利园”,大家应该就不会有什么陌生的感觉了,“达利园”就是达利集团主推的一个子品牌之一。达利园里最出名的应该就是达利园蛋黄派了,在八零九零后的印象里是一种风靡我们童年的一种小零食,也是达利集团的明星拳头产品之一。


我们也都知道蛋黄派并不是只有达利园一家,市面上还有更加出名的好丽友蛋黄派。但其实,要是深挖这两个品牌的故事那可也是有的讲了。

1998年,韩国食品公司推出了蛋黄派这一新零食品类,并将其打入了中国市场,在当时的中国,蛋黄派的出现明显和中国传统的糕点零食有着很大的差别,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目光。

再加上好丽友蛋黄派是当时少有的主打零添加的健康零食,他们在宣传里保证在夹心蛋糕里不添加防腐剂,保质期却能达到1年,通过这种新型的保鲜技术,也让很多担心零食不健康而不想消费的家长们打消了顾虑,很快就在中国打开了市场。

好丽友将蛋黄派引进中国市场,本想在我国引起一阵消费热潮,但不曾想的是,国内有一家企业也盯上了这个“财富密码”,紧随其后推出了自己品牌的蛋黄派,这就是达利园蛋黄派的由来。


有一个达利园作为自己切入的点是,因为好丽友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加之是进口产品,好丽友蛋黄派当时的售价是14元一件,这个价格对当时很多国人家庭的消费水平来说都是偏高的。而达利园蛋黄派定价取在了好丽友的腰部以下,大概好丽友30%的价格就能买到一件达利园了。

为了打开市场,达利园聘请了当时因为还珠格格等国民电视剧火遍大江南北的赵薇作为代言人,一下就让很多消费者知道了这个新兴的品牌。

除了找对了代言人,达利园还在很多方面花了很多心思做营销。为了和好丽友蛋黄派对标,达利园可谓是模仿了个十成十,达利园蛋黄派的外包装打眼一看和好丽友的十分相似,人们在买回家后发现口感也是差不多,很多人也就选择了购买达利园蛋黄派。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达利集团率先打开了农村市场的第一法宝,那就是“物美价廉”,当时达利园蛋黄派的售价要远远低于进口来的好丽友,加上口感什么都大差不差,那么经济能力有限的人肯定是优先考虑达利园了。在当时,几块钱就能买到挺多个达利园蛋黄派了,凭借着出色的品牌定价,达利园蛋黄派在中国农村市场迅速打开了销路。

一时间,农村、城市里走访亲戚、家庭聚会的礼品一定少不了达利园的身影,真正成为了可负担得起的国民零食,也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蛋黄派的成功也让达利集团尝到了甜头,他们觉得模仿国外新兴零食这条路可以走下去。所以紧随其后,市面上接受度比较高的产品,达利集团都找机会推出了他们的仿制品,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众对达利集团的产品认同感不输那些“正品”食品企业。

达利集团有很多个子品牌,涉及到了零食的方方面面,占据了饼干、薯片等很多个细分品类。2003年,在达利园蛋黄派爆火之后,达利集团又将目光投向了薯片品类,当时美国乐事集团在中国推出了乐事薯片,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薯片成为了当时年轻人里的流行零食。而当时的薯片品类也被国外的食品公司所垄断,主要的市场份额被匹克、乐事占有,产品的定价都稍微高一些。

于是达利集团借势推出了可比克薯片,延续了蛋黄派的营销策略,可比克薯片的代言人他们选中了周杰伦,当时正值周杰伦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最大的时候,加上达利集团花重金在电视广告黄金时段轮番播出可比克薯片的广告。“我的选择,可比克”给大家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可比克”还采用了一个非常聪明的战术,他将消费场域又做了进一步的细分。在消费水平较强的城市,可比克主推单价较高的罐装薯片;而在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地区,可比克则更注重推出性价比更高的袋装薯片,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最热门的时候可比克薯片的销量远远超过了乐事薯片,达利集团又一次凭借成功的“山寨”走上了一波小巅峰。


达利集团在连续两年获得成功后并没有停止脚步,2007年,王老吉推出了罐装凉茶。达利集团不甘示弱,紧随其后的创立了饮料品牌“和其正”;在红牛等功能饮料火遍市场的时候选择推出品牌“乐虎”,而乐虎的产品定位和功能则和红牛并无二致,这种手段也受到了明显的成效,统计数据显示,乐虎已经成功地拥有了自己的一批消费群体,销售额和红牛可以一较高下了,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高。


看了几个达利集团成功的案例,有些读者在心里可能会对达利集团有一些负面的看法,总是抄袭别人有什么意思呢?总是站在先行者的后面拾人牙慧,不使用自己的新技术,只是模仿已经成功的产品,再加上洗脑式的广告,这种模式真的值得推广吗?说是达利集团的产品也都算是畅销品,却没有一个产品能在细分品类里做到排名第一,这真的能算是成功吗?

但事实上,达利集团的成功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就可以了。达利集团表面上一次又一次地“模仿”,背后也有坚挺的经营策略在支持,不是一味无脑地抄袭,而是在不同的侧重点上发力,最终取得了成功。要知道,市场营销的几大要素,产品、市场、渠道、广告,他都有独到的手段和优势。

首先则是经营了立体的产业体系。达利集团的食品产业涉及到上下游很多链路,达利集团以福建大本营为中心,构建了一张紧密的生产网络,遍布国内各个重点城市。在每一个工场,都可以连接到附近最近的经销商和销售网点,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的经营成本。达利集团还拥有自己的下游农产品加工场,就像制造薯片,达利集团还拥有自己的加工场,这也为达利集团的成功奠定了产业基础。

其次就是他们优秀的营销策略。从上面文章里我们也能看出,达利园每次主推一个产品,他们都能通过营销手段让这些重点产品“火”起来。其中有一个就是达利集团总是聘请时下最火热的明星来带货,通过明星的知名度打响自己产品的知名度。

他们选择这样的营销策略其实也是因为达利集团推出的产品并没有不可替代性,由于他们是做了市场上的追随者,产品在本身的圈子里已经有其他更知名的品牌了,他们并不是某一个细分品类的老大。所以只能通过高密度、高传承度的广告词,让大家对品牌有更深刻的印象。

达利集团在广告上的投入很大,早期的传统媒体,电视、电台和户外广告,达利集团都进行了相应的投放,而到了新阶段的互联网营销层面,他们也在直播、自媒体等新型平台上投入软广告。而大量的广告投入也带回了一定的关注度,达利集团的广告营销手段不可谓不成功。

最后就是达利集团精准的产品定价。达利集团推出的大多数产品都是定位在中低端品牌上,为了打开这些产品的销量,必定要放下大企业的架子,将消费市场深入到匹配消费能力的二三线城市中。为此,达利集团深入布局自己的营销平台,为了更加深入地触及下沉市场,达利集团将经销商覆盖了国内大大小小的三四线城市。


达利集团通过专职销售团队构建了铺天盖地的营销网络,在各个乡镇都能看到达利集团的销售点。建立了传统经销商渠道后,他们还探索接触了直营的销售方式,通过与大型商超的直接合作,降低了营销中付给层层经销商的钱,直接将营销费用花费在销售终端上。

以达利集团的乐虎为例,达利集团将大手笔的营销费用付给了直营商超,在各大超市网点中铺陈、陈列了大量的乐虎展览牌和其他物料,与同类的竞争品牌打响追逐战,争取让只要有功能饮料售卖的地方,就能看到乐虎的广告陈列。

达利集团建立了丰富品类的产品矩阵,深入了每一个老百姓生活的方面,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给各个拳头产品起了很多容易记住的名字,也做出了旗下产品的差异化。从表面上看,大家不会认为达利园蛋黄派、可比克和和其正是出自同一家公司。


2020年,达利集团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200亿元,是真正意义上的食品行业“巨头”,是“山寨”还是“创新”,达利集团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在2017年,达利集团也推出了自己的创新品牌“豆本豆”,也收获了不错的销售业绩,我们且看下一步达利集团会如何发展!#食品##零食##达利食品#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axy38743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