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心得咋写(语言文字规范那些事儿)

发布日期:2025-01-22 07:28:08     作者:我可以爱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bbh192911.html     违规举报

2017年,《咬文嚼字》杂志社受国家语委委托,抽查了全国100家报纸的编校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优秀者占32%,良好者占52%,合格者占13%,不合格者占3%,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新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心得咋写?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新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心得咋写

2017年,《咬文嚼字》杂志社受国家语委委托,抽查了全国100家报纸的编校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优秀者占32%,良好者占52%,合格者占13%,不合格者占3%。

近年来,《咬文嚼字》杂志社几乎年年开展类似的书报刊编校质量检查活动。从总体上看,我国书报刊编辑质量还是令人满意的,每次检查的不合格者,只占极少数。然而,“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报”的状况并未得到遏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经过《咬文嚼字》检查的书报刊,还没有看到零差错。差错类型更是涉及语文运用的方方面面。

文字差错

汉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准确掌握汉字知识,熟练把握汉字运用,并非一件易事。每次检查中,文字差错均占总差错的50%左右。

有些是因对字音的误读造成的。如:“就多方受到制肘的周报来说,必须在策划上下足功夫。”其中的“制肘”应为“掣肘”。掣,读chè,有人误读为zhì,结果也写成了“制”。

有些是因对字形的误认造成的。如:“经过短暂寒喧,全体队员很快在教练员的指挥下进入训练状态。”其中的“喧”应为“暄”。暄,从日,义为温暖。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而“喧”从口,义为声音大而嘈杂,常用“喧哗”。误“暄”为“喧”,是形似所致。

有些是因对字义的误解而造成的。如:“烟台海运近年来在近洋航线尤其是中日航线的扩张,使其声名雀起。”其中的“雀”应为“鹊”。“声名鹊起”是个成语。鹊,喜鹊,身大尾长,一飞冲天。“声名鹊起”是借用喜鹊的飞行特点,比喻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知名度、美誉度迅速提高。雀,麻雀,翅膀无力,飞不高也飞不远,汉语中没有“声名雀起”的说法。等等。

词语差错

语言运用以词为基本单位,在每次检查中,词语差错数量仅次于文字,大约在30%左右。大致类型有:

不明词义,即对词语的含义没有准确理解。如:“在他们的感觉里,时间似乎已经过去了数千亿光年。”“光年”是距离单位,指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用于衡量天体间的空间距离。句中把“光年”当成时间单位用了。

望文生义,即不懂某词的具体含义仅从字面上去附会。如:“他在广东做地产生意发了财,这次一下子拿出100多万元帮助乡亲们修路,真是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大方之家: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有学问的内行人。“大方之家”的“大方”,并非舍得花钱、不吝啬之义。

不辨词义,即对近义词缺乏准确辨析。如:“他在北京大学上了10年学,从本科到博士。期间,获过9次奖学金。”其中“期间”应为“其间”。期间:某一段时期或时间之内。词义不自足,其前必须加限定语意思才明确。比如:会议期间,双方争吵激烈。其间:某段时间内,某个空间内。相当于“那中间”“其中”。词义自足,其前不加限定语,可根据语境推测出来。比如:他们结婚三年了。其间争吵时常发生。等等。

语法差错

汉语缺乏明显的形态标记,主要靠语序、虚词等来表达语法关系。在每次检查中,语法差错相对较少,大约只有10%左右。差错类型主要有:

词性误用。如:“他出了这么大的事,即将的生活很难想象。”“即将”应为“将来”。即将,是副词,常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如“理想即将实现”。副词不能直接放在名词前充当定语,而“生活”正是名词。“将来”是表示时间的名词,可以放在名词前充当定语。

语序不当。如:“上海博物馆展出了两件2900年前新出土的青铜器。”青铜器是现在出土的,而不是2900年前出土的,因此,“2900年前新出土的青铜器”应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青铜器”。

虚词误用。如:“不管形势变得多么复杂,他却坚定不移地走向目的地。”其中“却”应改为“都”。“不管”和“都”搭配使用,表示无条件关系;“却”表示转折关系。揣摩句义,上下两个小句是无条件关系而非转折关系。等等。

其他差错

文字、词语、语法差错是书报刊编校差错的主体,大约占了总差错的90%左右。除此之外,也还存在其他类型。

逻辑差错。如:“全市党员干部都要认真贯彻、学习十八大报告。”按照正常逻辑关系,应该是学习在前、贯彻在后,因此,“贯彻、学习”应改成“学习、贯彻”。

知识差错。如:“涪陵五中原名涪陵书院,创办于1911年,这所学校曾经出过举人。”科举制度1905年后被废除,创办于1911年的学校不可能出举人。

标点差错。如:“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按照标点符号使用的有关规定,句中的第一、第二个“。”应改为“,”。等等。

原因何在

书报刊编校质量没有跟上出版改革、发展的步伐,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原因究竟在哪里?我们曾调查过几家颇具影响力的大型新闻出版机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出版品种的增加速度及出版规模的扩张速度,远远高于编辑力的增长速度,编辑发稿任务繁重。在有的出版社,编辑每年有几十种图书发稿,根本没有工夫认真看稿、看校样。

其次,为了追求利润,降低运营成本,一些新闻出版机构撤销了校对部门,而把校对工作交给外聘人员完成,甚至还有单位没有校对环节,根本不校对。

再次,编校是一项很专业的技能,系统地学习“编校”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编校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许多新闻出版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培训。

最后,管理跟不上规模扩张的脚步,许多新组建的新闻出版集团,还没有监管编校质量的管理部门,对所属单位缺乏编校质量的有效监管。

编校质量决定出版物的整体质量,不能让编校质量成为出版质量的短板。在此,我们呼吁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加强对出版物编校质量的监管。我们也呼吁新闻出版单位,加强管理,规范运行,合理利用资源,走均衡、持续、高效发展的道路。

(作者:黄安靖,系《咬文嚼字》主编)

原标题:编校质量不应成出版短板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bbh19291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8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0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