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陈风 诗经陈风泽陂

发布日期:2024-12-22 08:31:04     作者:任谁叹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clp336866.html     违规举报

泽陂

【原文】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

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注释】

[1]泽陂:池塘的边沿。清•段玉裁《毛诗故训传》:“陂,泽障也。”孔颖达疏:“泽障,谓泽畔障水之岸。”

[2]蒲:香蒲,生于湖塘之中,叶狭长柔韧,可制扇、席等用品,其根可食。现今淮阳万亩龙湖之中,仍生长着蒲和荷,且成为当地特产。荷:又名芙蕖、子午莲,是莲花的一种。

[3]伤如之何:相思不见怎么办?伤:忧思。“如……何”固定格式,由动词“如”和疑问代词“何”组成,中间可以入助词、名词等,表询问或反诘的语气。可译为“怎么办”、“怎么样”或“把……怎么样”。

[4]寤寐:醒与睡,犹言不寐(睡不着)。

[5]涕泗滂沱:泪如泉涌,鼻涕洗面。涕,眼泪。河鼻涕。滂沱,本指大雨倾盆而下状,在此形容热泪鼻涕涌流。


[6]蕳:兰草,也作莲。《笺》:“蕳,当作莲。莲,芙蕖实也。”莲以喻女之言信。《通释》:“簡,莲古同声。”《鲁诗》蕳作“莲”。

[7]硕大:身段细长、高大、俊美。卷:容貌美丽好看。同婘,《通释》“卷即婘之省借。”毛《传》:“卷,好貌。”

[8]悁悁:忧伤愁闷的样子。《毛传》:“悁悁,犹悒悒。”悒,忧愁不安。

[9]菡萏:荷花。《笺》:“花以喻女之颜色。”

[10]俨:端庄文静的样子。《毛传》:“俨,矜庄貌。”《通释》:“硕大且俨,犹言硕大且卷。卷为好,俨亦好也。”

[11]辗转伏枕:翻来覆去地在枕头上难以入睡。《集传》:“碾转伏枕,卧而不寐,思之深且久也。”


【释文】

在那清清的湖水边,蒲草青青,荷叶田田。那美丽的姑娘啊,见不到你,我该是何等悲伤?醒里梦里思念你啊,我无法可想,心中悲伤泪汪汪。

在那清清的湖水边,蒲草摇曳,兰花飘香。那美丽的姑娘啊,高大丰满,匀称漂亮。醒里梦里思念着你啊,我无法可想,心中苦闷愁断肠。

在那清清的湖水边,蒲草嫩绿,荷花鲜艳。那美丽的姑娘啊,高大丰满,文静端庄。醒里梦里思念着你呀,我无法可想,躺在枕上辗转不眠。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古代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一曰《毛诗序》云:“《泽陂》,刺时也。言灵公君臣淫于其国,男女相说,忧思感伤焉。”谓此诗刺陈灵公偕大夫孔宁、仪行父与夏姬通奸,导致国中淫风炽盛。

二曰姚际恒《诗经通论》说此诗为伤逝之作。

三曰刘沅《诗经恒解》说此诗为忧忠臣孤立之作。

四曰宋代朱熹《诗集传》:“兴也。此诗之旨,与《月出》相类。言:彼泽之陂,则有蒲与荷矣。有美一人,而不可见,则虽忧伤而如之何哉!寤寐无为,涕泗沱而已矣。”


五曰方玉润《诗经原始》“伤所思之不见也”认为此诗表达了所思不见的感伤情绪。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水泽边女子思念一位小伙子的情歌,如闻一多先生就认为这是一首“女”,以女性的口吻咏唱的情歌。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位男子追求他的心上人而不可得,于是一腔愁闷,发而为歌,遂唱出此篇。


【作品赏析】

[赏析]这是女子怀人的诗。诗中的女主人公在荷塘边上遇见一位身材高大的美男子,心中不禁产生了爱慕之情。她从心底真诚地爱着他,热烈地赞美他,忧郁地思念他,唱出了一首幽怨之歌。陈风的《月出》一诗,是写男子在月夜思念女子的情歌,而此诗与《月出》正好相反,是写女子思慕男子,无限的怀春之情从诗中流露出来,缠绵悱侧之意溢于言表。后世的《江南曲》、《子夜歌》,大约受其影响颇多,堪称一首少女怀春的佳作。诗作者是一位美丽、纯洁、天真的少女,她有血有肉有感情,敢于执著地追求理想的情人,热爱生活而又渴盼幸福,是爱情忠诚与坚贞的典型,有着沉郁之美的奥秘和风采。


全诗共有三章。

第一章以荷花起兴,表达了女子“涕泗膀沱”的忧伤。“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是环境描写,是说在碧波如镜的水塘里,长满了茂盛的蒲草与荷花,那美丽鲜艳的景色,勾起了姑娘的无限相思之情。“陂”,古书中解说各异。《说文》:“陂,阪也。一日池也。”《玉篇》:“泽,鄣也。”(即水岸之意)《汉书礼乐志》:“腾雨师酒路陂。”注为“路陂,路傍也”。综观“阪”、“鄣”和“傍”之意,似可将“陂”字解为水边堤岸。堤内泽边宜于生长水草等物,蒲荷亦能获得适宜的生长条件。今之农家池塘里,生长着许多蒲荷的景象,亦是到处都能见到。后世“池塘生春草”的佳句,与此诗句看来颇多渊源关系。“有美一人,伤如之何!”是人物描写。“伤”字,在《鲁诗》、《韩诗》中均作“阳”,即“殃”、“印”的假借,是女性第一人称代词“我”,本文从鲁、韩之说,释为女思男之词,则“有美一人”,便是其所思的美男子。从词序看,应是“有一美人”,而“美人”往往成了女子代称,这里作一颠到,亦有以示区别之意。她热烈地追求这位美男子,只是内心爱情火花的迸发、没有征得男方同意,因此希望尚未变成事实,其相思之苦定然十分难耐,继之便发出了“伤如之何”的哀鸣。她无可奈何地回家去了,但是他的影子再也不能从脑海消失,寤寐以求地思念,失恋泪洒相思地,“涕泗滂沱”,是极其夸张地描绘了她“泪飞顿作倾盆雨”的悲愁形象,生动幽默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世界。


第二章以莲子起兴,表达了女子“中心悁悁”的哀怨。诗句仍从“彼泽之陂”说起,但不是说泽中之荷,而是写水中的莲子,表明荷花上已经结有莲子,时候已至夏秋之交,应是收获的季节。“蕳”,是“莲”的借字,《鲁诗》作“莲”,《郑笺》:“蕳,当作莲。莲,芙蕖实也。”另有一说,认为“蕳”即是“兰”,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可以用作拂除不祥。从上下文看,首段说“荷”,末段说“菡萏”,而中段说兰草,似嫌失去同一性。再说兰草不是生在水中的植物,只有解作莲子,就完全协调一致了。莲花亭亭玉立,有着雄健之概。由此兴起“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更显得美男子的身材高大英武。此二句描写人物,使我们看到了一个魁伟的男子汉形象,有一种令人敬慕的壮美。再经过“寤寐无为”的过渡,说她思念心上爱慕的人,心境颇为不佳,总是“中心悁悁”。“中心悁悁”,即为无限惆怅之意。她的郁闷不乐,已不是一时的激动而“涕泗浇”,它是变成了悒悒、郁郁或快快之情,在程度上大为加深了。因为她的梦幻与追求,已经化为泡影,也就不再哭泣和呼唤,而是叹惋和幽怨,所以反映在心理上,便是长时期的忧郁不安与沉痛万状,在修辞上也有夸饰的美趣。


第三章以菡萏起兴,表达了女子“辗转伏枕”的愁苦。她追求不到,只能空对菡萏,深沉思念“有美一人”。她把敬慕送给对方,而将沉痛埋藏心底。她“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完全失眠了。整日情思恍惚,神魂颠倒,无法摆脱愁苦,尽是难过悲伤。这种心境,诗中是以动作表现的。“辗转伏枕”一句,确实恣意纵笔尽传神,活画了人物的愁苦形象。朱熹说:“辗转伏枕,卧而不寐,思之深且久也。”(《诗集传》)这几句算是抓住了关键,揭示了人物的心理奥秘。她翻来覆去伏在枕上,心情焦躁不安,难以入睡,极道其忧思难忘之惨。


全诗均写一位美貌女子的忧思悲伤,始而“涕泗滂沱”,继而“中心悁悁”,终乃“辗转伏枕”,忧愈深而情愈烈,是以层层递进的手法,表现人物的感情变化,笔法简洁而意蕴深沉;再者,又以动作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辗转伏枕”是动作,由此动作更能体现“中心悁悁”的心理活动。还有用语颇为确切,例如“硕大且卷”,“卷”,即鬈之假借字。《说文》:“鬈,发好也。从影,卷声。《诗》日,其人美且鬈。”由此可知,鬈为美发,男女皆可用。若是用了女性专用字,就不能解为男性美发。并且“卷”与“蜷”通,有品德美好之意,用于男子亦通。再如“硕大且俨”,“俨”字是男性的专用词,是威严之态。《卫风》中的《硕人》,是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诗中以“硕人其颀”,来描写庄姜的身材修长苗条之美,若用“硕人其俨”来描写庄姜,也就不合适了,因为把女人写成男子形象,就显得文不对题。本诗兴之所到,触绪即来,韵味悠然,挹之无尽,景中寓情愫,淡中见丰腴,堪称追求理想美的优秀诗篇。


《国风•陈风•泽陂》描写女子思念意中人的情怀。由于看见堤岸边的蒲与荷相伴成长,生发出自己心中的思念。但是总无法实现,尽管伤心落泪,辗转反侧,心中的追求依然可望不可及,就像有池泽相隔一般。

全诗三章十八句,每章意思基本相同,都是叙述看见池塘边的香蒲、兰草、莲花,便想到自己恋慕的健美男青年,不禁心烦意乱,情迷神伤,晚上觉也睡不着,于是一腔愁闷,发而为歌,遂唱出此篇。诗意显豁,本不劳曲求,然而《毛诗序》乃云:“《泽陂》,刺时也。言灵公君臣淫于其国,男女相说,忧思感伤焉。”谓此诗刺陈灵公偕大夫孔宁、仪行父与夏姬通奸,导致国中淫风炽盛。按之文本,此说扞格难通,为今人所不取。至于说此诗为伤逝之作(姚际恒《诗经通论》)、忧忠臣孤立之作(刘沅《诗经恒解》),也都证据不足。


应该说,春秋战国时代,在爱情方面,女性还有很大的自由度。封建意识形态中伦常观念,还没有成为社会伦理的统治思想。特别在民间,男恋女,女恋男,发而为诗为歌,皆真挚动人,和日后理学家所理解的大不一样。《泽陂》是一首女子思恋男子的歌,见景生情,真率坦诚,全诗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

全诗三章,都用生于水泽边的植物香蒲、兰草、莲花起兴,蓬蓬勃勃的植物,波光潋滟的池水,呼唤着生命的旺盛发展。女子目睹心感,自然而然地想起所思恋的男子了。我们不知道,这两个青年,究竟是相恋相思,还是女方在单相思。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女子强烈地爱上男方了。在她眼中心里,男子“硕大且卷”、“硕大且俨”。爱是感性的行为,男子身材高大强壮,神态庄重有威仪,这些可以捉摸的外形和品格,就成了女子择爱的具体的感性的条件。思念中的男子,与女子心目中的爱人是那样一致,所以女子自然真诚地赞美起男子来。不过,眼下女子还没有得到男子爱的允诺,还不知道男子会不会以爱来回报,因此,她睡不安,行不安,流泪伤心,希冀等待。细节的描述,把内心真挚的爱,衬托得多么强烈!


池塘里的蒲草茂盛,池塘里的荷叶翠绿,池塘里的莲蓬肥美,池塘里的荷花飘香。望着碧绿池水的姑娘,思慕着自己心中的恋人,哀叹自己这朵粉嘟嘟的出水芙蓉竟没有“香蒲”来陪伴。姑娘的恋人什么样?原来是一位身材魁伟神采奕奕的美男子。她炽热地爱着他,但却无缘相会。为此而伤心欲绝的她,先是“涕泗滂沱”,继而“中心悁悁”,最后是“辗转伏枕”,彻夜不眠。层层递进的手法,揭示了女子的思之深和痛之切,确是一首感情真挚形象鲜明的好诗。

长相思,夜难眠,一夜就像一百年。用这话来形容相思之苦,恐怕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实际上,这种痛苦是蓝天当纸、大海作墨也罄竹难书的,其中如煎如熬的滋味,唯有相思者才能体验,局外人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


我们大体上可以把相思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有所期待的相思,一种是无所期待的单相思。

有所期待的相思,也是有特定对象的相思。比如怨妇思征夫,命运和法律已经把他们拴在了一起,无论对方跑到天涯海角,都有一条无形的线牵连着他们,他们之间的思念是相互的是对等的:怨妇思念着远在异乡的征夫,征夫同样也在遥思着在家敬老抚小的怨妇,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个星空下,两颗孤苦的心时常会迸发出碰撞的火花。他们盼望着满天飞翔的喜鹊在天河两边搭起一座鹊桥,尚有盼到脱离苦海的那一天。不管希望多么遥远渺茫,毕竟是有希望的,正如在苦海中航行有了方向,有了精神支柱,因而有出头之日在远方召唤。既然有出头之日,再苦难再忧愁的等待也是有价值的。也可以说,这种相思其实也是对爱情的考验,它会使爱情在苦难中显得烈火见真金,磨炼得更加牢不可破。等到相思的人们脱出苦海之时,便是获得解放之日,他们会“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把这份爱情看得愈发珍贵。


无所期待的单相思却不是这样。单相思犹如掉进了无边的苦海,他们既无方向,又没有得救的机会,在苦难的“死海”里随波逐流,无可选择的听凭风吹浪打,总是愁云密布苦海茫茫。他们既无可奈何地徒劳挣扎着,又始终找不着停靠的海岸,他们不知道所追求的是何物,甚至连东西南北都分辨不清。

为什么会有单相思呢?必定是有着某种逾越不过去的障碍。或者是对方早已情有所归,不敢夺人之美,只好从旁默默注视;或者是对方已有家室,不敢贸然闯入禁区,只能暗自叹息落泪;或者是对方已断然拒绝,一片“真情”无所托付,只得偷偷顿足捶胸;或者是羞于向对方表白,惧怕碰壁而归的尴尬,只有藏在心中长夜难眠。这种苦愁是刻骨铭心痛彻肺腑的,它不能向外人言说,它无法央求别人帮助,如果言说出去,还会受到人们的耻笑。但如果被人知晓,他人试图劝说也大多无济于事。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单相思的人多是“固执狂”,他们根本听不进外人的只言片语,甚至绝不允许你进入他们的心灵深处,他们紧闭着的心灵大门对谁都时刻处于戒备状态。


单相思者是很难获得解救的,除非奇迹出现,否则只有靠自己。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要么是大胆前行,勇敢地去冲锋陷阵,去争取自己的幸福。在前进的道路上,你可能要像西方人那样,与“情敌”或对方的配偶进行一对一的决斗。当然,谁会败下阵来?你能不能成为胜利者?就要看你的运气了。或者你会被南墙碰得头破血流,灰土土地返回自己的出发点,不过你起码知道了原来的追求只是一种“水中月镜中花”,也好死了心开始新的生活。要么就是咬紧牙关,摆脱情网,走出迷误,自觉自愿地放弃这桩白费力气的瞎折腾。你应该抱定这样一种认识:天涯何处无芳草,人间何处无真情?只要你走出了“鬼打墙”般的转磨磨,眼前就会豁然开朗:满园春光望不尽,芬芳百花竞相开。你忽然会觉得原来所孜孜追求的对方不过是一株并不起眼的小草,它简直无法与眼前的鲜花媲美。这两个“要么”就是自救的道理,自救才能得救。凡是单相思的,即使你拿出九牛二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作赌注,成功的希望也只会有万分之一,我们奉劝的是应该走第二条道路,快刀斩乱麻似地决然断然地摆脱情网的束缚,去迎接又一个黎明的曙光!不过,这类人对这两条道路都不感兴趣,他们既没有奋力拼争的豪气,也没有知难而退的勇气,他们寄希望于在等待中奇迹的出现。我们应对的方法是当头棒喝:清醒过来吧,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要不,便只有自个儿在苦海里挣扎了,外人是丝毫不会有怜悯之心的。


讲道理容易,做起来艰难,道理与情感毕竟相去甚远。情网大概是人间最难逃脱的网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最为牢固的网。既然是网,撞上去的东西自己是脱不下来的,你或者成了结网猎手的午餐,或者挣脱下来摔得粉身碎骨。而只有提高警惕者淡泊私利者才不会撞网,也当然才不会有危险。

不幸撞进了情网怎么办?当然是奋力自救了。尽管成功率不高,但毕竟还不是没有希望。能够脱出情网的人,肯定是真正的英雄豪杰。具有了能够挣脱情网的经验,人间的“金钱网”、“官瘾网”、“美女网”等五花八门的网,将全都在你面前黯然失色退避三舍。脱离了情网折磨之后的你,一定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长相思,夜难眠,一夜就像一百年。用这话来说相思之苦,恐怕一点也不过分。其中如煎如熬的滋味,唯有相思者才能体验。

有特定对象的相思,比如怨妇思征夫,尚有盼到脱离苦海的那一天,不管希望多么遥远,毕竟是有希望,正如在苦海中航行有了方向,有了精神支柱,因而有出头之日在远方召唤。

单相思犹如掉进了无边的苦海,既无方向和支撑,又无得救的机会,随波逐流,任凭风吹雨打,总是愁云茫茫,苦海浩荡。


之所以单相思,必定有着某种障碍。或者是对方早已情有所归,不敢夺人之美,只有从旁默默注视。或者是对方已有家室,不敢擅自闯入禁区,只得暗自叹息。或者是对方已断然拒绝,一片真情无所托付,只得偷偷顿足捶胸。或者是羞于向对方表白,惧怕碰壁而归,只有长夜垂泪。

有所期待的相思,脱出苦海之时,便是获得解救之日。解救之途是苦苦等待。单相思的获救,除非出现奇迹,否则只有靠自己。要么是大胆前行,勇敢冲锋陷阵,去争取自己的幸福。要么是咬紧牙关,摆脱情网,走出迷误,开始新的历程。自救才能得救。要不,便只有自儿在苦海中挣扎。

然而,道理与情感毕竟相去甚远。远讲道理容易,做起来艰难。情网大约是人意最难脱出的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最牢固的网。能够轻易脱出情网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这是一篇男女相悦的慕情之诗,且是男主人公思念心仪女子的作品,其因如下:

一是本诗从诗文看,无“刺”之意。伤逝、忧忠臣孤立两说,一样牵强,没有依据。方玉润之“伤所思之不见”本可归入“男女相悦慕之情”一类。

二是《诗经》里诗篇的起兴非常重要,对于揭示诗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诗中首章首句“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蒲”又名“香蒲”。生在浅水处,叶子可做扇。闻一多先生的《诗选与校笺》认为“荷、莲、菡萏,是一种花的三样不同的名称。”明代李渔《闲情偶寄•莲科种植部》云:“迨至菡萏成花。”由此可见,含苞待放之荷花曰“菡萏”也。


到目前的第一百四十五篇,《诗经》中提到“荷”的诗歌主要有三篇,分别是《邶风•简兮》、《郑风•山有扶苏》和《陈风•泽陂》。这三篇都是表现爱情的诗歌《邶风.简兮》中,“山有榛,隰有苓。”中榛代表的就是男性,“苓”即“荷”(“苓”古“莲”字),代表的就是女性。《郑风·山有扶苏》中,“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也是分别以“扶苏”和“荷华”喻男性和女性。因此,本诗也不例外。“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蒲”和“荷”同为水生植物,在水中相伴而生,交相辉映。以“蒲”和“荷”来比喻男女双方。《郑笺》认为:“蒲以喻说男之性,荷以喻说女之容体也”。

且首章“伤如之何?”之“伤”,按《尔雅》注引《鲁诗》作“阳”,《尔雅.释诂》:“阳,予也。

综上所述,本诗确属男子思念女子之情诗。

三是关于“硕人”、“美人”之解释说法。《邶风•简兮》:“简简,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禽,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西方之人。”这里的“硕人”和“美人”都是指的男性,也即诗中的“男舞师”。还有《卫风•考盘》:“考盘在涧,硕人之宽。”也是赞美的男性隐士。而《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这里的“硕人”指的庄姜。由此可见,《诗经》里的“硕人”、“美人”都是可以男女通用的。


四是三章忧思之递进关系。首章末句“涕泗滂沱”、次章末句“中心悁悁”、三章末句“辗转伏枕”,抒发了男主人翁思念忧思之递进:先是痛哭流涕,然后是沉默寡言、忧思满怀,最后是辗转反侧,夜不成寐。表达了男主人翁对于恋人的极度思念

和忧愁。男主人翁看见堤岸边的蒲与荷相伴成长,而自己的思念却总是无法实现,尽管伤心落泪,辗转反侧,心中的追求依然可望不可及,就像有池泽相隔一般。

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似乎与《蒹葭》类似,都是男女隔水相望,可望而不可及。忧思情感又与《月出》雷同。不过,在笔者看来,《泽陂》一诗表达出来的忧思之甚,三者最也。

《泽陂》是一首发生在水边的恋歌,描写男子思念意中人所思而不得见之感伤情怀。


《毛序》说:“《泽陂》,刺时也。言灵公君臣淫于国,男女相说,忧思感伤焉。”说男女相悦,忧思感伤是对的,而前半部分则显系强为比附。朱熹认为“此诗大旨与《月出》相类”(《诗集传》),是正确的。当然他也是把它归入淫诗一类了。姚际恒说它是“伤逝之作”(《诗经通论》),不合诗意。方玉润不同意姚之见,说是“伤所思之不见也”认为是“思存作,非悼亡篇”,但所思者为谁呢?他解释说:“大抵臣不得于其君,子不得于其父,皆可借此以抒怀。”(《诗经原始》)这当然又扯远了。其实,就诗本身看,就是一首爱情诗,它所写的,就是一位青年男子失恋后的悲伤和痛苦。由于写得情真意切,颇能打动人。


全诗三章,章六句。各章开头,分别以“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彼泽之陂,有蒲菌”起兴,其实不但兴中有比,而且兴中有景。那蒲草青青、兰花飘香、荷叶亭亭玉立、荷花含苞待放的湖水之,可能就是这位青年男子初次见到这位美丽的姑娘,或者甚至曾经是他们谈情说爱、多次幽会的地方。可是时过而境未迁,湖水依然清清,而爱情的甜蜜已化为苦水;面如荷花的亭亭玉立的姑娘再也无法会面了。蒲叶细长,牵系无限悠思,兰花飘香,勾起无穷眷恋。使得这位失恋青年忧思痛苦万分。而每章的后四句就正是这种感情的抒发。第一章是写这位失恋者悲痛的爆发。“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这位失恋者,他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可能就是在这么一天,他旧地重游,又来到了这个清徹的湖边,湖水荡漾依旧,蒲草仍然青绿,荷花还是盛开。物是人非,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伤如之何?”悲痛的火山爆发了,鼻涕眼泪俱下,有如大雨沱。如果说第一章是感情爆发的暴风雨,那二三两章则是久雨不晴的阴雨连绵。“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那美丽姑娘的高大丰满、匀称漂亮、文静端庄的形象,无时无刻不在他的眼前,这就使得他“中心悁悁”,“辗转伏枕”,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辗转反侧,愁思不尽,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啊!值得注意的是,他为什么失恋呢?是她不爱他吗?是她抛弃了他吗?看他的一往情深,看他的苦苦思念,似乎并非如此。他们分离,似乎是外来的压力所致,这从贯穿在三章中的一句话“寤寐无为”中似乎可以得这一信息。他醒里梦里思念着她,忘不了她,但“无为”,他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现实,他没有办法再得到她他无可奈何!因为破坏他的幸福的势力太强大了,这就是这一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诗中以比兴和描述相结合,成功塑造出了一位湖边美人的形象。本来诗人在直接描写美人时,只是用了“硕大且卷”、“硕大且俨”两句,似乎不太具体,不够鲜明。但是诗人将这一美人安置在清清的湖水之,那亭亭玉立的荷叶,那清香盛开的荷花,再加上兰花飘香,蓝天白云,清水荷花,体态丰满匀称的美丽的姑娘,这不是一幅绝妙的美人图吗?如果说《月出》中的月下美人是以苗条轻盈为特色,那么本篇的湖边美人则以丰润匀称为神韵。二者各尽其妙,堪称自古及今两类绝色美人。


《诗经》里有不少女性的歌唱,表现她们自己在爱情婚姻上的悲欢离合。这首《陈风·泽陂》即是女子怀人的诗篇。闻一多先生说:“荷塘有遇,悦之无因,作诗自伤。”(《风诗类抄》)就是说,这位女子曾在荷塘边与一个男子相遇,男子风流标致的气度,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她却无法和他接触交朋友,心中感到很悲伤。故作此诗,表达其相思之情。诗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表现方法来抒发情感。


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婉曲哀伤的感情活动。全诗都是女子思念男子之词。她孤独一人躺在床上,荷塘相遇的情景,不断地在脑海里浮现。此,她“寤寐无为”,横竖不能入睡,长时间地陷入苦苦思念中。她想到,那男子很英俊,“硕大且卷”、“硕大且俨”,一副仪表堂堂的男子汉气概。一次偶然的相逢,即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而此后却没有再和他见面的机会了,这是多么伤心啊。“伤如之何”,我怎么办呢?只有无可奈何地低徊叹息而已。诗共三章,作者利用其结构上的这个特点,将悲伤悒郁的感情在诗中反复出现,并且一次比一次更深化。这样,就使主人公的情思表现得很透彻。恰如陈子展先生说:“全篇写此一美妇人之忧思悲伤。始尔'涕泗沱',中而'中心慣帽',终乃'辗转伏枕'。忧愈深而人转静矣!(《国风选译》)这段话精到地指出了本诗的主旨在于表现女主人公心中的无穷忧端,以及环环往复,愈转愈深的表达方式。


比兴手法的运用。此诗每章的开头,都以女子和男子曾经相遇的场所﹣一荷塘里的景物起兴,以引出思念之词。这在《诗经》里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然而,本诗采用它所取得的艺术效果是多维的,不象有些诗只起“兴”的作用那么单一。首先,诗中三次用“兴”法,而笔下的景物始终是两种:蒲与荷。“蒲”字不变,而“荷”字,却分别改用“莲”、“菌”。荷指荷叶,莲、菌分别指莲蓬和荷花。实为一物而名各异,变换字面,使得行文灵活,意象繁复,情韵优美。其二,按照《郑笺》的说法,“蒲”以喻男,“荷”以喻女。那么,池塘里蒲荷双生,互相映发的景象,当然就蕴含着女子希望和那男子连理成枝,比翼双飞的心愿。对她抒发相思之情来说,无疑则起着一种映衬的作用。其三,这一景象,尤其是荷花亭亭玉立,洁净姣美的倩姿淑态,又通过“有美一人”的纽结,对下文刻画男子的形象也起着极好的“兴”的作用。象这样一箭三雕,具有“多边”性能的比兴手法,是古代诗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艺术遗产。


复沓的章节形式。这首诗运用复沓形式是非常明显的,勿庸赘述。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层层深入的抒情性和比兴手法艺术效果的多样性,都是以复沓为基础而取得的。就是说,诗人利用这一特殊的语言形式,或多方展示,或逐层深细地将女子的怀人之情,淋尽致地表现出来,使诗蕴藉灵动,含义丰富,耐人咀嚼涵咏,确是一首佳作。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clp33686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0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5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