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的生平介绍(纪念李四光诞辰132年)

发布日期:2025-01-22 10:26:26     作者:客心愁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cpz255102.html     违规举报

10月26日,是中国地质之父,李四光院士诞辰132周年的日子。

李四光是著名地质学家,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新中国成立后,他冲破台湾当局的重重阻挠,在国外辗转数月回到祖国。1950年后,李四光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等职务。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还任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2009年,李四光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今天,在李四光诞辰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位科学巨匠的传奇一生与家国情怀。


李四光

拒绝蒋介石

作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的创始会员之一,李四光也是现代中国进步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1920年李四光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早些年在北京大学时,为了弄清楚中国煤矿资源的分布情况,除教学外,李四光数年如一日地持续研究一种蜓科化石。地质学的重大突破,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北伐战争开始后,北京大学的教学一度中断。1928年1月,南京政府成立地质研究所,李四光担任所长,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然而,由于战乱,地质研究所不仅物资不到位,还不得不多次搬迁。李四光等人常常扛着“地质研究所”的牌子在大马路上跑来跑去,直到1932年位于南京鸡鸣寺路的办公楼建成,地质研究所才最终安定下来。1944年8月,桂林沦陷,李四光逃往重庆避难。蒋介石正在重庆,一直很欣赏李四光,遂邀请他加入国民党,并担任中央大学的校长。但李四光一口回绝:自己是搞科学研究的,不会当校长。

拒绝了蒋介石,李四光却主动到最得意的学生朱森执教的重庆大学讲课,并开设了中国第一个石油专业。

1948年,李四光作为中国地质学会代表,应邀参加在伦敦举行的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学会。此后,他开始旅居国外。

随着国内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政府的中央研究院南京办事处令其下属地质研究所迅速南迁。当时还担任着该研究所所长的李四光得到消息后,立即从国外打电报、写信给所里同事,力阻这一行动。由于李四光的力阻和地质研究所南京同仁的努力,反搬迁斗争取得了胜利。周恩来为此称赞李四光是个有骨气、有志气的人。


1962年,李四光在北京讲授地质力学

不惧胁迫,辗转回到新中国

1949年4月初,周恩来让赴布拉格出席世界和平大会的郭沫若给李四光写一封信,请李四光尽可能早日回国,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周恩来,李四光并不陌生,他们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相识。第一次见面,对周恩来就有了一种信任感。他曾对夫人许淑彬说:“我从周恩来先生身上产生了一个最大的感觉: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因此,李四光接到这封信后,便开始着手回国。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周恩来提名李四光为政法办委员,并提名李四光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0月,李四光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正当李四光以喜悦的心情等待着启程日期时,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这位朋友告诉他,国民党外交部密令其驻英大使,要李四光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新中国提供的职位。否则,就将李四光扣留,送往台湾。迫于这种情势,李四光只好携夫人秘密离英,辗转回国。行前,他给国民党驻英大使郑天锡写了一封信,表示决不会按他们的要求去做,并劝其看清时局,不要再帮国民党政府做坏事。

李四光离开伦敦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周恩来极其关切李四光的旅途安全。11月15日,他致电当时任新华通讯社驻布拉格分社社长的吴文焘等,要求安排保护李四光回国。电文中称:“李四光先生受反动政府压迫,已秘密离英赴东欧,准备回国,请你们设法与之接触。并先向捷克当局交涉,给李四光以入境便利,予以保护。”

由于李四光绕道几个国家,搭乘的又是到香港的货轮,有一段时间得不到李四光的消息。有人便传言李四光不回来了,去台湾了。周恩来却说:我相信他不会去台湾,现在没有回来,一定是给什么困难耽误了,指示解放后的第一次全国地质会议一定要等李四光回来再开。

1950年6月,李四光终于回到中国大陆。周恩来登门拜访,第一句话是“你终于回来了!欢迎,欢迎啊!祖国需要你。”

打破“中国贫油论”的论断

长期以来,中外地质学家一致认为“中国贫油”,这是因为在当时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大油田的地层都是海相地层,因此认为只有海相地层才有生油的条件。而中国的地层大多是陆相地层,所以断定中国是个贫油的国家。李四光不同意这个观点,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考察,认为不论是海相地层还是陆相地层,只要具备了生油的条件和储油的地质构造,就能找到大油田。

李四光从自己多年来的实地调查中做出一个大胆推测: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的地质结构跟亚细亚平原的相似,都是沉降带地质结构。亚细亚平原蕴藏着大量的石油,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也应该蕴藏着大量的石油。


李四光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但“工业血液”——石油却十分短缺。1954年,李四光在《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远景》报告里指出,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是最有可能含油的地区。1955年1月,已66岁的李四光带领考察队来到寒冬中的东北松辽平原进行地质勘探。但是东北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复杂,3年过去,漫长的勘探还是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通宵达旦的研究与不舍昼夜的勘察,让李四光患上了肾病,中央决定暂时让他到杭州疗养。

就在李四光动身的前一晚,中央忽然接到石油勘探前线报告,一些勘探队的同志准备把普查队伍拉到外省,与此同时,另一些队员依然坚信李四光的推断,坚守东北平原。

李四光当即推掉了去杭州的计划,回到他的勘探队。这支队伍的长期驻扎,带动了越来越多地方干部、青年的加入,广阔的东北大地上形成了我国第一支石油探测尖兵。

1958年6月,规模大、产量高的大庆油田被探明。对此,地质部马上做出行动,他们将部队转移到渤海湾和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在这之后,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和其他油田相继建成,随后,地质部又转移到其他平原、盆地和浅海海域继续作战。

在李四光的具体领导下,我国地质工作取得巨大成绩,就此打破“中国贫油”的定论!1959年9月26日,在石油部门和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工人努力下,大庆油田出油创造历史,“中国贫油”的帽子被摘掉。


加入共产党,称自己“像刚出生的婴儿”

很长时间以来,李四光因自认为条件不够,没有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直到1957年才正式提出入党。

此前,周恩来曾向李四光提起为何这么多年未曾向组织提出过入党申请时,李四光说:在旧社会,我缺乏觉悟,没有投身于革命队伍中,已深感惭愧;革命成功后虽然对国家建设出了一些力,但离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仍相差甚远;况且自己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入了党不一定能起到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

但周恩来认为,现在搞社会主义建设,很需要知识分子为党工作。李四光可以考虑考虑,和地质部党组、科学院党组的负责同志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次谈话,使李四光打消了顾虑。不久,他即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

1958年下半年,地质部党组书记何长工、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一致认为,李四光积极要求进步,已经具备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愿意作其入党介绍人。10月18日,李四光开始填写入党志愿书。12月22日,中共地质部办公厅第一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讨论李四光的入党问题。29日,李四光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

当时,已临古稀之年的李四光对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称自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生命的新起点才开始”。之后,他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之中。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与世长辞,人们在他床头发现了一张纸条:“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学技术上的困难,去打开这个无比庞大的热库,让它为人民所利用。”

周恩来曾给予他高度评价,称他为“科学界的一面旗帜”。“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亦评价李四光称:“李四光在旧社会走过的道路,尽管有些曲折和坎坷,但他毕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对祖国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在当代中国科技界、知识界,的确是一面旗帜,无愧于党和人民给予的这个高度评价。”

编辑:周晓宇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cpz25510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52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