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axynote10测评(评测最坏的时代里)

发布日期:2024-12-22 06:02:24     作者:誰寵峩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cqc222347.html     违规举报

沉寂了数年之后,Galaxy S10系列终于再次让三星站上了巅峰,它不仅在全球取得了出色的销售成绩,同时也得到了极好的用户口碑。

很明显,这对于下半年的Galaxy Note系列算不上多好的消息,强势的Galaxy S系列已经将诸多产品特性做到的顶点,这意味着留给Galaxy Note系列的进步空间已经不多。毕竟要在一台近乎无短板的设备上再寻求进步,即便技术强势如三星,似乎也已经很难了。

于是乎,这一代Galaxy Note第一次玩上了双机战略,通过和Galaxy S相同的大小组合,为用户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使用体验——更高端的5G赋予了Galaxy Note 10 ,小而美的哲学则交给了Galaxy Note 10,它们在各自的价格段位,肩负了扛起Galaxy Note系列尊严的责任。

那么在这个最坏的时代里,新一代Galaxy Note 10系列能否再次延续Galaxy S10系列的素质,成为最好的旗舰?就让我们来一起寻找答案。


轻巧的机身中,是令人惊诧的工艺进步

Galaxy S10系列是2019年旗舰的标杆,这是不可否认的,因为它完全体现了当前智能手机行业的最佳工艺——三星在只有175克重的机身内提供了铝合金坚固的机身框架,并且塞入了4000mAh容量大电池以及更大尺寸的热管散热结构,7.8mm的厚度配合圆润的边框处理,手感让人难忘。

谁也不会想到,仅仅半年过去,Galaxy Note 10仍然能给出明确的工艺提升,它没有在简单地重复过去,而是提供了一套更创新的解决方案。


相较于半年前的Galaxy S10 ,屏幕只小了0.1英寸的Galaxy Note10更轻了,这意味着过去“轻若无物”的持握感再次得到了刷新,特别是在习惯了一众200克以上的旗舰后,当你拿起Galaxy Note 10的瞬间,你会诧异并且感到困惑,这是由于Galaxy Note 10拥有与尺寸不相符的轻巧感,无论如何你都不会想到,手中拿着的会是一台拥有6.3英寸显示屏的设备。


要在151×71.8×7.9mm的机身三围实现168g的机身重量并不简单。要知道Galaxy Note系列比起普通产品还多增加了SPen组件,Galaxy Note 10系列沿用的可充电式SPen还包括了无线充电的结构。并且,小巧的机身内依旧要塞入热管散热结构、无线充电线圈、大容量电池以及更大的屏幕。但无疑三星并没有让更多的硬件阻碍轻薄的脚步,因为在加入了这些内容后,最终Galaxy Note 10整机的重量竟然比Galaxy S10 还轻了7克。


事实上,Galaxy Note 10的轻巧感并不仅仅来源于机身重量,更源自于小巧的机身体积,就像前文给出的数据那般,Galaxy Note 10相较Galaxy S10 小了一大圈,但整体屏幕面积却只缩小了0.1。而为了做到这一点,三星选择全面优化了Infinity Display方案,并再次压缩了手机四周的边框。

现在,Galaxy Note 10的双曲面显示屏的侧边边框厚度只剩1.1mm,顶部额头的边框也只剩下1.5mm,基于COP封装的底部仅剩下2.8mm的边框厚度;而半年前的Galaxy S10 ,顶部则仍旧留有3mm的边框厚度,侧边和底部的边框也要比Galaxy Note 10更厚。这意味着在点亮屏幕后,Galaxy Note 10四周边框对于内容的干扰变得更小,配合AMOLED鲜亮的色彩表现,绝对有着前所未见的震撼感。


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由于边框封装工艺的进步,Galaxy Note 10系列成为了三星(或是智能手机)历史上屏占比最高的产品——93.7%的屏占比造就了仅有71.8mm的机身宽度,它甚至只比5.8英寸的iPhone XS宽了0.9mm,这意味着哪怕是对于手小的女性用户而言,单手操作Galaxy Note 10也不会有任何困难。


相较于Galaxy S10系列,Galaxy Note 10还有几个不得不提的变化。首先是顶部听筒选择了隐藏式开孔,三星成功在1.5mm的区域内塞下了一个完整功能的微缝听筒,由于开孔过小,导致许多人以为Galaxy Note 10采用了与vivo NEX相同的屏幕发声技术,但其实通过拆解我们会发现,Note10的屏幕模组与手机框架间存放着一个纤薄的金属发声腔体,声音会从边框的微缝中导出。事实上,这样小巧的组件并没有影响手机的通话表现,Galaxy Note 10在通话时仍然显得清晰响亮,与大多数智能手机没有差别。

不过,缩小的“听筒”的确也有一定的局限,那就是三星再也无法利用它来实现立体声效果了。要知道,Galaxy S10系列的听筒本质是一个一体化扬声器,它与底部的主扬声器能够形成立体声的外放效果,而Galaxy Note 10则是选择在顶部的SIM卡槽旁重新开出了额外的扬声器开孔,以确保整机的外放效果不会有所减弱。


另一项比较大的改变在于,三星终于意识到Bixby按键与电源键其实无须分布在机身左右,它们的功能完全可以在一颗按键上实现。于是在Galaxy Note 10上,三星取消了机身右侧原本的电源键按键,现在它的功能与左侧的Bixby键合二为一。

事实上在使用时,这颗按钮多少有些挑战我们的使用习惯,特别是对于习惯于右侧锁屏的用户而言,左侧的锁屏按钮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习惯。同时,由于长按变成了呼出Bixby按键,三星也效仿iPhone的做法,将截图和关机功能做成组合键触发:同时短按音量下 电源键实现截图,而长按音量下 电源键则是呼出关机菜单。

当然,若你已经习惯于使用三星官方的GoodLock应用,那么这颗按钮并不会对你的使用习惯造成多少挑战。毕竟在日常使用中,GoodLock已经可以实现边缘手势锁屏,而OneUI系统中也提供了双击亮屏的功能,熟悉后,你几乎不会在日常使用到电源键。


FHD 分辨率Dynamic AMOLED,出众与遗憾

Galaxy Note 10系列最惹人争议的一点莫过于它的显示屏,三星破天荒的为它配备了一块FHD 分辨率的显示屏,这在近几年的Galaxy旗舰中可是头一遭。

老实说,一块拥有2280×1080分辨率的6.3英寸显示屏,清晰度依旧是有保障的,401ppi无论是在观看视频、显示文字还是显示图片,都无法让人感到有一丝的“粗糙”,即便是像我这样看惯了Galaxy S10 的3K屏幕的用户,替换到Galaxy Note 10都没有任何的落差。事实上哪怕是将两台手机平行放置,我都无法用肉眼分辨出任何清晰度的差异。


这样的结果多少是在情理之中的。毕竟除去分辨率以外,Galaxy Note 10所采用的Dynamic AMOLED几乎在任何参数上都是当前智能手机面板的巅峰,它的色彩、亮度、灰阶等各方面表现都罕有对手。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日常显示中,这些参数对于画面的表现力往往比分辨率更重要。

这是有数据证明的,和Galaxy S10系列一样,Galaxy Note 10系列的面板在DisplayMate的评级中,也得到了A 评级,它几乎延续了Galaxy S10所有的顶尖素质。比如惊人的色彩准确度,0.4JNCD是当前智能手机面板的最高水平,这完全超越了Galaxy Note 9以及iPhone XS Max保持的0.5 JNCD和0.8 JNCD的数据,也远远好于大多数同类型产品,要知道,大多数主流旗舰的色彩准确度都在2左右,不少产品甚至游离在3-4之间。0.4 JNCD意味着Galaxy Note 10在DCI-P3、sRGG以及Adobe RGB色域下,都能拥有极高的色彩准确度,这种印刷级的准确甚至超越了大多数民用显示器和电视。


同时,Galaxy Note 10也继续提供了AMOLED面板的最高亮度表现,日常最高800nits的手动亮度足够让同行感到汗颜。而强光下的鸡血模式也在Galaxy S10系列的基础上再进一步,1300nits的最高亮度确保了在任何场景下,你都能清晰看清屏幕上的任何内容。另外,这块面板也拥有有史以来最小的视角亮度和色彩损失,极限30度的角度下,亮度损失仅为23%,色准依旧能有0.7JNCD。

但即便如此,也依然无法掩盖Galaxy Note 10“低人一等”的事实,FHD 不仅相较于Galaxy Note 10 而言更低,甚至比上代Galaxy Note9的指标都要有所下降。要知道,半年前的Galaxy S10与Galaxy S10 无论大小都采用了相同分辨率的面板,那么究竟是什么令三星做出如此自宫的决定呢?


我们有理由相信,是续航和功耗造成了这样的结果。Dynamic AMOLED本身拥有高素质的背后,自然带来了更高的功耗。以更大尺寸的Galaxy Note 10 为例,这块6.8英寸3K级别分辨率的Dynamic AMOLED面板功耗达到了7W,甚至与处理器持平,为了满足续航的要求,三星为其提供了更大的4300mAh容量电池。

而在小尺寸的Galaxy Note 10中,三星只能塞下3500mAh容量电池,这意味着若Galaxy Note 10维持相同的面板分辨率,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功耗成本,势必会对续航造成更多的压力。要知道,Galaxy S10虽然拥有与S10 相同分辨率的面板,但它的续航表现的确略微不尽如人意,后者足够出色的优秀持续使用时间并没有在前者身上重现,S10的续航表现不过尔尔。

Galaxy Note 10的续航则完全超越了预期,虽然3500mAh容量电池在当今行业中已经不算巨大,但无论是持续游戏,还是重度压力的连续使用,它都拥有与Galaxy S10 近乎相同的表现。也就是说,在日常使用中,只要你不是连续游戏,它很容易就能让你在不携带移动电源的前提下使用一整天。和Galaxy S10 的使用习惯一样,我几乎没有为它的续航感到过担心。


当然以上也仅仅是一个猜测,三星官方自然不会验证任何假设性的问题。不过即便假设为真(很有可能是真的),我也并不认为Galaxy Note 10配备FHD 屏幕是一个好主意,毕竟当前行业内已经出现了不少90Hz高刷新率屏幕,同期旗舰的面板指标也在不断地递进,而三星自家旗舰的关键指标反而出现了倒退,这多少不符合我们对于一台旗舰产品的心理预期。

只能说,FHD 可以理解,但并不是我们所期许的。


生物验证与新SPen,熟悉的那一套还在

三星为Galaxy Note 10提供了与S10系列相同的超声波指纹模组,不同于常见的光电指纹识别方案,超声波方案在体验上和实现方式有些与众不同。

首先在安全性上,超声波指纹的确拥有更高的优势,这是由于光电指纹模组是一种采用微型镜头以及CMOS,通过AMOLED屏幕自发光原理成像的方案,它通过捕捉指纹的2D图像来进行指纹验证。而超声波指纹模组的安全系数无疑更高,在屏幕面板的下方存有超声波发生器,在验证时它会发出超声波进行三维成像,因此整体的识别信息点更多,自然更安全。


不过正是由于三维成像的模组面积要小于当前大多数的光电方案,因此Galaxy Note 10的指纹识别仍然比主流的光电方案要慢一拍。同时,超声波方案也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比如在使用时,用力地按压往往会造成手指的变形从而影响识别效率,轻点反而能增加指纹识别的成功率。这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的习惯

当然相较于Galaxy S10系列,三星也做出了一些改进,它们的确让屏下指纹识别变得更好用了一些。首先,Galaxy Note 10的屏下指纹模组的位置向上调整了一些,在Galaxy S10 的评测中,我就对靠下的指纹识别位置有所抱怨,现在Galaxy Note 10终于将它调整至顺手 位置,它能更好的跟随自然的手势进行解锁。

其次,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可能不是),三星似乎优化了部分的解锁动画,现在Galaxy Note 10的整体解锁速度比Galaxy S10 更快一些,轻点的瞬间无需等待动画闪过就能进入桌面。这多少是一个比较正面的进步。


Galaxy Note系列一贯的优势在于手写笔,Galaxy Note 10也毫不例外的将它当做了主要卖点。事实上,这支笔经过了8年的更迭,在功能上已经没有太多进步的空间——你会用到的功能它一个不缺,就算你不会用到的功能,三星也几乎都想到了。

和Galaxy Note 9系列一样,这支4096级压感的手写笔提供了舒适的手写反馈,内置锂电池和蓝牙功能后,这支手写笔的按键也能为手机提供一定的拓展功能。最为常用的莫用过遥控快门,默认设置按一下释放快门,按两下切换前后摄像头,用户当然也可以自行设置两个操作的功能;同时,这颗按键也支持第三方应用的调用,比如Chrome就能实现快速前进和后退的操作,而结合三星Dex输出功能,Galaxy Note 10的手写笔也能作为翻页器使用。


手写笔通过锂电池供电,拍摄30张照片大约耗电34%左右,官方宣称能够支持半小时持续使用。当然要为它充电也非常简单,直接将笔插回机身内,大约30多秒,就能满血复活。


具体到实际应用,SPen能够方便的用于熄屏书写,也就是说在锁屏状态下,直接拔出手写笔即可开始书写笔记。其次,SPen还允许用户进行截屏书写、或者对图像网页进行标注。Galaxy Note 10同样支持Live Message功能,这有些类似于Apple Watch的Message功能,它允许用户将书写的过程录制成GIF发送,相对普通的手写体,这样的信息内容无疑生动更多。


由于这一次三星在笔中添加了重力计,因此SPen新增了手势功能,比如挥动翻页,切换照片等功能,当然这是否有用,恐怕就见仁见智了。


依旧是最顶级的相机表现

对于Galaxy S10 的拍照,我通常都会用“一骑绝尘”来形容。诚然三星从未强调它是一台拍照手机,但毫无疑问在拍照这件事上,三星保有的领先优势,要比所有人想象的都多。而Galaxy Note 10亦是如此,即便是在半年后,沿用Galaxy S10 全套模组的Note 10依旧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像表现。


这里在介绍下这套三摄像头模组,Galaxy Note 10的主摄采用了一颗三星自家的S5K2L4感光元件,别看这颗CMOS只有1200万像素,感光面积也只有1/2.55英寸,但基于独立4GB LPDDR4 DRAM层,它最高能实现原生17帧的多帧合成能力,并提供最高FHD分辨率的960fps超慢速摄影以及FHD分辨率的数字防抖,在各项指标上都足够站到第一梯队。


和Galaxy S10 一样,更多的冗余信息确保了一次快门后,Galaxy Note 10能够获得更漂亮的自动成像表现。三星良好的HDR技术的运用和优化算法能够做到保留更多细节的同时,还原更真实的场景信息,而不是像大多数主流产品那样滥用多帧合成,从而使画面出现诡异的色彩取向。

更激进、更靓丽的色彩取向讨好双眼,而三星无疑再次优化了自动曝光算法,Galaxy S10系列偶尔对于高光抑制过渡的情况不复存在,现在自动模式下整体画面也变得更自然。评测中,我几乎没有手动干预过曝光,只是按下快门,就得到了所有的样张。


三星仍然保留了聪明的可变光圈设计,等效26mm的主摄像头提供了f/1.5和f/2.4两档光圈,在弱光下,系统会全面开启f/1.5光圈来确保进光量,而在明亮的场景中,f/2.4则能确保更高的解析力,并降低出现虚化的可能。


主摄的对焦性能仍然处于当前的第一梯队,就像在Galaxy S10评测中说过的那样,这样的领先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拥有极高的对焦速度,基于双核对焦技术点积累,Galaxy Note 10无论在弱光还是明亮的场景中,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对焦,即便是最复杂的灯光或是弱光场景,它也很少会出现拉风箱的状况。



其次,Galaxy Note 10拥有非常省心的对焦逻辑,这也是它优于大多数智能手机的关键因素。和Galaxy S10 一样,Galaxy Note 10的预对焦准确性极高,虽然三星采用了中央测光区域进行预对焦,但它并不会固执的仅仅在这块区域寻找焦点,一旦发现用户所拍摄的物体在画面的一侧,它会立刻找到它并进行合焦——这确保了在大多数场景中,即便用户不进行手动干预,只将对焦交给Note 10,它也能轻松拍到你想要合焦的物体。



另外,Galaxy Note 10一定程度会理解用户的拍摄意图,并提供合理的对焦模式。举个例子,当你要拍摄铁丝网、花蕊等难以手动点击对焦的物体,Galaxy Note 10会优先对大体积的物体进行合焦,发现用户在找寻其他焦点后,它就会立刻对前景进行对焦,这无疑大大简化了整体的拍摄流程,提高了出片率。


等效14mm的超广角摄像头依旧有画质的保证,虽然它不具备自动对焦功能,但相信我,在使用中这一点都不会成为障碍。事实上这颗1600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几乎拥有当前最佳的超广角画质,这一视角足够你容纳下更多的风光细节,配合三星的夜景模式,在弱光下拍摄风景照片,也不会有丝毫的障碍。


唯一的问题在于,三星提供 2X等效焦距的长焦镜头在当前行业中已经很难领先,特别是在华为P30 Pro以及Reno 10倍变焦版横空出世后,长焦镜头的魅力已经得以展现。吹毛求疵一下,在不影响画质的前提下,我的确希望三星在未来能够提供更多焦段的覆盖。


当然,撇开这一点,我并不认为Galaxy Note 10的相机有任何值得吐槽的因素,它依旧是这个行业内最顶尖的存在。凭借可靠的对焦、自动曝光表现,更深一层楼的HDR处理能力,Note 10几乎在任何场景下都能拍摄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若你觉得不够满意,那么恐怕也只有专业相机能够拍得更好了。


距离完美,还差一步的新旗舰

Galaxy Note 10的硬件也没有太多好挑剔的,和Galaxy S10系列相同高通骁龙855处理器配上更快的UFS 3.0闪存,本身就是代表了行业第一梯队的表现,配合OneUI,整体在使用中没有任何的卡顿情况出现——而在当前甚至在明年,这套硬件组合都不会让你遭遇到性能的瓶颈。


不得不提的最后一项改进在于,三星似乎意识到Galaxy S10系列的震动有所落后,因此Note 10系列换上了尺寸更大的转子马达,现在它终于有了拿得出手的震动手感。无论是敲击键盘还是解锁,每一次震动都让人感到爱不释手。

我并不会说Galaxy Note 10是一台完美的旗舰,因为距离真正的“完美”,它尚有一步之遥。诚然,相较于Galaxy S10系列,Note 10拥有了更精进的工艺表现;也拥有了小尺寸设备过去无法企及的续航能力;改进的超声波指纹也变得更好用;另外基于UFS 3.0的硬件平台,也比以往更为出色。


但若横向比较,在5G时代真正来临的当下,Galaxy Note 10并没有像Galaxy S10 那样,提供了彻底超越的姿态,比如FHD 的分辨率,比如5G网络的缺失,都让它与我们心目中真正的“顶级”尚有距离。在我看来,Galaxy Note 10更像是一种额外的选择,一种特别的补充,满足了那些对5G不甚敏感,但又急迫需求Galaxy Note笔触体验的用户们。

无疑,真正的期待和实现,全部落在了更高定位的Galaxy Note 10 上——在补齐了分辨率和5G的遗憾后,它才是最有资格接过Galaxy S10 的旗帜,成为这个时代中,最好的智能手机。

PS:由于没有得到25w原装充电器,因此有关Galaxy Note 10充电的测试和体验只能留空。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cqc22234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7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