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考清华需要哪些条件(清华报考攻略⑫)

发布日期:2025-01-22 07:16:13     作者:主甪是我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ctw232893.html     违规举报

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2019清华见!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传统与青春辉映的清华园,翘首以盼每一颗年轻心灵的到来。

大类学什么?报考季即将来临,我们对话大类首席教授,直击清华大学2019年本科招生的16个大类学科建设最前沿,带你问道大师、取经学长。

闻道日肥,今天来看人文与社会类——



人文与社会类

相关院系: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国际政治、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心理学、英语、英语(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日语、新闻学(国际新闻传播)、新闻学(融媒体传播)

大类介绍:大类学习和研究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旨在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理解和探究过往和现实人类社会的运作机制。进入大类学习的学生,将经历一年的通识平台学习阶段和三年的专业学习阶段。通过学习和训练,应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强烈而广泛的阅读兴趣,了解人类社会文化重大现象的来龙去脉,掌握以现代社会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具备在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形成自身合理判断的能力,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和论点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双语阅读和交流能力。

专业的一些,通识的一切

“前不久,我们人文学院的李学勤先生去世了。他有一句话流传很广,‘一些的一切,一切的一些’。”谈及人文与社会大类里各学科之间的关系,谢廷玉引用了李先生的这句话。“具体什么意思呢?先说‘一些的一切’。‘一些’就是指一个整体当中的一部分,当你做这些部分的时候,要把它做到一切,做到极致。而‘一切的一些’,就是说你在面对一个庞杂的知识体系的时候,即便不能穷尽里面的所有学科,但至少还是要对整体有一定的了解。”


,

谢廷玉是人文与社会大类里的少数人:他现在就读于人文学院的哲学系,是本系仅有的十个七字班同学之一。但同时他也是大类里的多数人——在大类专业确认的时候,包括他在内的超过一半的同学仍然选择留在代管院系,继续本科四年的学习。

自入学以来,谢廷玉对专业的选择从未动摇。大类培养对于他的意义,更多在于接受横跨各个学科的通识教育,折返于“一些”和“一切”,洞悉学理。

一方面,宽口径的培养是对个人整体学识水平的提升:谢廷玉选过社科学院的两门课,一门是经济学思维,另一门是理解国际关系。“总的来说,我觉得社科学院为我们开的平台课都相当不错,在照顾我们这些‘业余人士’的同时,想办法让学生领略学科中较为核心的方法论和重要的观点。”

另一方面,随着当前学界的专业分科越来越细致,非本专业的平台课也对所选专业有着意想不到的帮助:只有在和其他学科的对比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本专业的“能”与“不能”。“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哲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就有必要像精通多科的古希腊圣贤一样,学着去了解圈外的东西。”谢廷玉表示,“学习自己的学科,你的第一步发现其所不能。第二步是针对这些发现,想办法把这些部分知识给补上,达到李先生说的那种境界。”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大类包含人文学院(含外国语言文学系)、社会科学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这样的院系划分在谢廷玉看来是较为合理的——每个学院虽然具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但无一例外都拥有对共同问题的关照。

比如新闻学专业的同学要写一篇报道,需要的不仅仅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素养,而且还要有传统人文社科知识的积淀。而研究一个影视剧走红的社会现象,人文、社科和新闻学院的学生都能以既相似又独特的视角,发表属于自己学科领域的观点和见解。“共同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我觉得这就是把大家连接在一起的很好的一个理由。”

大类培养,重新选择

和谢廷玉不同,马倩倩在大类专业确认那段时期,并没有“一锤定音”——她是在大类培养中作出了重新选择的那部分人,最终离开了原来的代管院系,分流到了现在就读的新闻与传播学院。


,

马倩倩记得,高考后的清华招生会上,一位社科学院的学姐和她聊了很多。“入学的时候我很喜欢社会学。”她反复强调,“但是接触了一些大类平台课之后,想法发生了一些改变。”大一上学期,她没有选任何一门新闻学院开设的课程;半年后她发现,比起社科学习中“和自己打交道”的学术性,自己似乎更喜欢沟通的交流的学习。加之当时特别喜欢摄影,大一下学期她转向了新闻学院的平台课。“后来专业确认的时候除了考虑喜欢什么,也综合考虑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最终选择了新闻。”

“当时我在清华北大之间二选一的时候,我就是很期待清华的大类招生,非常期待通识教育,我觉得这对于文科生夯实基础很是重要。”回想当初的选择,马倩倩说。

清华园,大文科

在多数人的眼中,清华大学是一所具有浓厚理工科特质的学府,但事实上,清华有非常悠久的文科传统。近年来,清华提出了“更人文”的校园建设口号,而作为文科专业聚集的重点大类,人文与社会大类无疑在清华园里拥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人文与社会大类的目标是要培养兼具“人文”和“社会”学识的学生,既要传承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也要把握社会运行的搭建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最终获得理解和分析人类社会的基本能力。


,

“整体来看,人文与社会大类还会朝着更加通识的方向发展,不仅是打破大类内各个院系的壁垒,还会和其他大类有更多的互动。”这意味着,身在清华园的人文与社会大类在与众多理工科大类的交叉合作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一方面,大类可以直接对接理工科院系的优质师资,开展课程合作;另一方面,文科院系的老师身处理工科的学术氛围,也具备很强的学科交叉研究意识。“比方说,如果开设一个社会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学科交叉课程,清华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可想而知的。”

谢廷玉和哲学的结缘,还是在高二暑假的北大暑期课堂,因此他也对两校文科院系的风格有着一定的观察。谢廷玉认为,清华的理工科氛围确实很浓厚,在对文科院系的管理上还有一些细节可以琢磨。“但毕竟背负着过去国学四大导师时代的辉煌历史,清华文科的使命感还是很强的。”相对而言,清华文科的重建历史较短,还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清华文科的整个培养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空间,加之小而精的资源设置,提供了更多和老师接触的机会。就培养一种思考的习惯以及把握自由的能力来说,我觉得清华有自己的优势。”

入学一年半,谢廷玉已经跟着哲学系的不少教授做过学术研究工作,最近在夏莹老师的指导下报名了星火计划,研究“互联网时代的锦鲤崇拜”。课业之余,他也在校学生会、院系学生会等组织担任不少社会工作。

确定专业选择后,马倩倩最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准备在大三上学期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交换学习。“想知道自己能不能一个人跑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开辟自己的生活。就是想逃离舒适圈,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接受采访后一个星期,谢廷玉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一条动态,配图是英国牛津大学圣彼得书院发来的交换录取通知书。他简短地回顾了自申请交换半年以来的奋斗经历,对向他伸出援手的师长、朋友一一表达了感谢。不出意外,今年秋季学期,他将作为清华大学的英华学者,从清华园走向泰晤士河畔。


首席支招:

一起来听听大类首席教授刘涛雄老师的报考建议!

通识教育,培养基础素养

人文与社会类包含了清华几乎所有基础文科,学科跨度大,选择空间也大,构建出了一个大的通识教育平台,有助于师生在这个平台内实现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

人文与社科大类直接依托于实体院系,学院可以直接协调老师参与指导学生发展。清华文科较高的师生比,使师生的接触更加密切。比如人文学院每届本科生大概有40人,老师有80人,所以基本相当于两个老师指导一个学生,高比例的师生比为学生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在人才培养方面,人文与社会类特别强调学科交叉,鼓励本科生淡化学科界限,根据兴趣了解更多相关学科知识;鼓励研究生培养学科融合视角,通过交叉思维发现新的问题。清华将中文、历史、哲学统一于人文学院,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统一于社科学院的独特建制,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多元学术兴趣的机会。同时,大类充分利用平台课机会,将人文、社科、外文、新闻各院系中最精华的老师、最精选的课程选为大类的平台课。

文理交叉,实现换道超车

清华的文科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复建人文社会学科后,清华大学决定寻找最新的学科发展路径,开创新的人文社科领域,与现代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方法结合,走文理交叉之路。比如清华人文学院在2010年人工智能大热之前就已经有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老师,研究计算语言学。

在急剧变化的新技术革命的社会背景下,淡化文理界限,实现文理交叉、文理渗透代表了文科的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数量方面,清华都和传统文科强校处在同一水平,甚至几次位居第一。这都说明清华文理交叉的优势在逐渐迸发出来,并且在逐步实现文科领域的“换道超车”。

人文与社会大类十分强调现代的科学方法,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习计算机、数学、物理相关方面的课程。这不代表着清华文科不重视经典,但清华的优势与特色,就在于打破中国传统观念中人文与科学的对立,也就是“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

立足长远,引领未来趋势

从个人发展来看,人文与社会大类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刘涛雄认为,本科阶段应当发展通识教育,培养基础素养,职业教育更多应当在对社会、对人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再进行。人文与社会类的理念,就是鼓励学生本科阶段接受宽口径的学科基础培养之后,在硕士阶段到不同的方向进行职业阶段的培养,真正实现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变革。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非常热门的人工智能、工业4.0等话题,也与人文社科密切相关。怎样更好地利用新的技术解决社会问题,为人类服务,是人文社会科学需要回答的问题。以社科学院彭凯平老师与计算机系合作的幸福科技实验室为例,清华研究者将“幸福”这个心理问题与“科技”这个自然科学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怎样让现代的科技给人带来幸福感。

从清华的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理解,清华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人文社会科学,就是在解决社会怎样运作、人怎样发展、人的行为有什么规律等需要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缺少了这些基本认识,是难以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和使命的。

更人文的清华园,学古探微,闻道日肥!

推荐阅读

邱勇校长:自信的清华欢迎你 | 致2019年高考考生的邀请信

2019清华招生宣传片《从一到无穷大》| 上大学,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清华报考攻略①│建筑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清华报考攻略② │上天、入地、下海,土木类都是你的舞台

清华报考攻略③ │ 到环化材来,你看见更美的未来

清华报考攻略④ │ 从地面到深空,难到让你自豪的电子信息类

清华报考攻略⑤ │ 在0与1之间的梦想之地跑起来的计算机类

清华报考攻略⑥ │ 选择能源与电气就意味着选择未来,你准备好了吗?

清华报考攻略⑦ │ 这里是自动化与工业工程类,我们瞄准中国智造

清华报考攻略⑧ │ “机航动”,智能制造,引领未来

清华报考攻略⑨ │ 在清华经管学习是怎样的体验——成就更好的自己

清华报考攻略⑩ │ 清华法学:卓越的道义是担当


文 | 清华招办

图 | 苑洁 于海童 等

编辑 | 李婧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ctw23289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9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