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利而不害(道德经解读治大国)

发布日期:2024-12-22 06:14:37     作者:忘不了的殇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dje400240.html     违规举报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d


道德经字帖

老子在本章继续探讨"治理家国"的问题与"以德治理家国"的原则。一、用道治理家国。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用烹鱼来比喻治理家国。烹小鲜指烹煎小鱼。小鱼的肉鲜嫩,不能用刀乱切或在锅里频繁翻动,那样就会把鱼肉整得支离破碎。再者,小鱼炖制得火越大,就会把小鱼的鲜味全部失掉。治理家国,要像煎烹小鱼那样,不要用刀乱切,也不要频繁翻动,更不要炖火太大。用刀乱切指把民众的利益胡乱的被切割或瓜分,频繁翻动指频繁地骚扰或扰乱民众,炖火太大指变本加厉地残酷无情地对待民众。这是说,治理家国要像烹煎小鱼一样充分关注小鱼新鲜的特色,并且不要损害小鱼的鲜味。老子这是在告诉我们,要充分地关注和重视广大民众的利益,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民众的利益,而不是残酷无情地胡乱切割与扰乱民众,去伤害广大民众的利益。那么,需要怎样地去治理家国呢?遵循道的法则去治理家国。鬼是死亡的精气,也指鬼怪或精灵。精气只有禀赋于人的躯体之内,才能发挥精气应有的作用。禀赋于人躯体内的精气是一种聚合的状态,处于聚合状态的精气才具有着强大的力量。鬼的精气是处于分散状态的精气,是不具有任何力量的精气。鬼怪或精灵指君子灵魂深处的那些奇奇怪怪治理家国的理念。这些奇奇怪怪的治理家国的理念是有违道的法则的,君子遵循道的法则去治理家国就是要能驱逐掉那些奇奇怪怪的理念,使那些奇奇怪怪的理念不再发挥作用。这就是"其鬼不神"的内涵。用道的法则去治理家国,君子就要驱除掉那些有违道的法则的奇奇怪怪的理念,只有去除掉那些奇奇怪怪的理念就不会再去做伤害广大民众利益的事情。用道的法则去修养自身,君子就会不断地巩固道的法则,就会自觉的用道的法则去治理家国,那样他们也就不会伤害广大民众的利益了。这就是"两不相伤"的内涵。两不相伤只有那些恪守道的法则的君子才能做到。


山川行舟图

二、治理家国的原则。治理家国有两个策略,一是利用礼仪制度等文化典籍来管理家国。遵循道的法则去治理家国是君子治理家国的理念,充分关注广大民众的利益是治理家国必须恪守的原则。把广大民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放在治理家国的首要位置,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广大民众的利益,而不是伤害广大民众的利益,此应是君子治理家国的至高的原则。治理家国的原则体现在现存的礼仪制度等文化典籍里。时至春秋时期历史已历经夏商周三代,保留了丰富多彩的礼仪与法律制度等文化典籍。孔子在《论语.八脩》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把夏商两代的礼仪制度进行考量后,得出了周朝礼仪制度丰富多彩的特征。孔子还说"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夏朝把松树作为国树,商朝把柏树作为国树,松柏都是运命久长的树木,这就体现了夏商的君主是要把"运命久长"作为治理家国的理念,是夏商的君主期望自己的家国运昌长久的思想。而周朝却是把栗树作为国树,栗指战栗,周朝的君主是要让民众战栗,体现的是周朝要"使人战栗"的思想理念。这表明,周朝的君主是要用严峻的刑罚来治理家国,采用严峻的刑罚来治理国家是周朝君主治理家国的理念。孔子通过比较指出了周朝君主要依靠严峻刑罚治理家国的执政理念。从夏商周礼仪制度等文化典籍发展的演变来看,礼仪制度等文化典籍历经了一个由宽松到严峻的历程,历经了一个由待民以宽到管民以严的历程,历经了一个不断地残酷剥削民众而满足自我的历程。从文化典籍本身来看,一部分合乎道的法则,是体认道的法则后所得到的正确的结论,是那些真善的东西,是那些顺乎人性的东西,是历代君子留下的先进而优秀的文化遗产。而另一部分却是违背道的法则,是人类在发展进化历程中产生的附属物,是那些假恶丑的文化典籍,是那些违背人性的文化典籍。那些合乎道的法则而顺乎人性的真善的文化典籍,才是治理家国需要遵循的原则。而那些违背道的法则而违逆人性的假恶丑的文化典籍,应是需要彻底舍弃的文化典籍。而这些恰恰是老子称之为"鬼"的文化典籍。在这里,鬼指灵怪,指精鬼。"鬼"指的就是违背道的法则而违逆人性的假恶丑的文化典籍,是需要彻底舍弃的文化典籍,譬如父系氏族对母系氏族社会"蛊"之文化的舍弃等。而那些合乎道的法则与合乎人性的真善的文化典籍是可用来治理家国的原则。


群雁飞行图

二是依靠君子的教化力量。君子是道的法则的体认者,是道的法则的承载者,是道的法则的践行者,更是肩负着教化民众的使命。君子教化民众的目的应是为了维护道的法则,是最大程度地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无论是君主利用礼仪制度等文化典籍来治理家国,还是君主利用礼仪制度等文化典籍来教化民众,都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民众的利益,这是道的法则,也是德的基本内涵。只有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民众的利益,才能使自己的家国运昌命久,这是治理家国的最高原则,也是君子实行教化的最终目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通过大与小的关系探讨了治理国家的原则。治理国家与烹制小鲜虽有着大小的不同,但从本质上是相同与相通的。俗言"七窍通了六窍,还有一窍不通。",绝不是它表面所表达的已经打通了六窍,而只有一窍没有打通,这句俗言的真实含义是一窍也不通。对宇宙自然万物的法则,只要是能够通彻一窍,就能触类旁通,就能通达其他的六窍,进而通达其他诸多法则。此即所谓通一理而通百理的道理。大同小异,小同大异,大与小所包含的义理是相通与相同的。老子在这里再次强调了只要遵循道的法则去治理家国,鬼神才不会伤害到民众,君子也不会伤害到民众。这是让民众享受"道德"的恩泽。用道的法则去治理家国,其中的奥秘也就变得不再神秘,变得清楚无比。


绿鸟艳阳图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执政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治国理政的历史。车载说:"这一段话就治国为政说,从'无为而治'的道理里面,提出无神论倾向的见解。无为而治的思想,是老子无为的主张在政治上的运用。老子很看重'无为',提出'为无为',提出'无为而无不为',反复说明这个道理,多方运用这个道理,这是它的'道法自然'的见解的发挥。它把这个道理运用在治国为政一方面,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当'民忘于治,若鱼忘于水',就不需要再用宗教来辅助政治而谋之于鬼,于是鬼神无灵了。鬼神不再有任何作为,是为政的人'无为'的结果,符合于'道法自然'的无为的规律。这是它提出无神论倾向的一个方面。",这段话道出了老子为政治国的核心理念的核心——为政治国在于清静无为,在于不扰害民众。只有不扰害广大民众,才能保持家国的运昌命久。君主治理家国就是要依靠道的法则而不是依靠自己的主观意志,老子用形象而简洁的言语概括了治国方略的本质。


山川荡舟图

老子在本章对鬼与神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他看来,鬼与神是人类敬仰自然意志的一种附属品。当人对自然的力量得不到或解释不清楚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心理,在这种敬畏心理的作祟下人就敷衍出了"鬼"与"神"这两个概念。鬼往往与魅相连,"鬼"是人类对宇宙自然法则与自然现象(即对道)在体认不清时所产生敬畏心理后而赋予的概念,而"神"则是对祖先或人类敬仰的英雄产生敬畏的心理后而赋予的概念。以此而论,"鬼"赋予了人类更多的宇宙自然和天地自然认识的情结,而"神"则赋予了人类更多的对祖先与英雄的情结。总之,鬼神与道德的意志的相通,表明了自然法则("道")与自然现象("鬼神")之间的关系。


牧童遥指杏花村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dje40024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