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圆红枣和什么一起煮补气血(每天1小把桂圆补气血益心脾)

发布日期:2024-12-22 03:55:18     作者:别在说爱我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drs390977.html     违规举报

说起桂圆,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桂圆又称为龙眼,本草纲目李时珍说过,“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意思是说最好的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要论营养的话以龙眼为佳因为,荔枝它比较热性,而龙眼比较平和所以才会说龙眼比较适合养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桂圆红枣和什么一起煮补气血?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桂圆红枣和什么一起煮补气血

说起桂圆,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桂圆又称为龙眼,本草纲目李时珍说过,“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意思是说最好的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要论营养的话以龙眼为佳。因为,荔枝它比较热性,而龙眼比较平和。所以才会说龙眼比较适合养生。

不花大钱,就能吃出好记忆

你知道吗,古代李时珍曾对桂圆有这么一段记载,说桂圆开胃、益脾、补虚、长智。开胃益脾是什么,就是脾胃都能够打开,这样就能够胃口变好,能够消化得好。

另外,桂圆还能够补心、益心智、开心孔,让人智慧聪明提高。常吃能够提高记忆力,若是把桂圆晒干的话,一年四季都可以吃。

家里头要是有读书的小孩,早餐可以备一点桂圆栗子粥来补脑,让孩子的记忆力有所提升。

神奇!桂圆这样吃,可以改善亚健康

很多的上班族,都是所谓的亚健康族群。什么是亚健康呢?就是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健康没有病的,一种是生病的,而亚健康就是在生病的和健康人的中间。亚健康的人要说真的健康吗,他们每天总是觉得很累,总是有一点点不太舒服的状态。

大部分上班族就都是亚健康族群,常常加班、工作做到很晚,隔天还要早起上班,工作压力大,常常就会觉得没有力。若是这种状态的话,可以吃点桂圆,可以调整身体的状况。每天在晚上睡觉之前,拿20克的桂圆,放在嘴里慢慢地嚼,搭配少量的温水。经常这样吃,你的身体状况就会慢慢得到改善。

过劳失眠?分享一道汤,安眠解疲劳

桂圆温和可以养血宁心、安神定志!你是那种下了班,还一直在想工作的人吗?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状态,那么就会常常心神不宁、失眠、浅眠,稍微一点动静就会容易醒来。正好桂圆可以补心血、养心神,中医有个方子叫归脾汤,是不错的养心安神的中药。这是出自《济生方》里面的,说归脾汤治思虑、劳神心脾。

归脾汤主要成分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酸枣仁、桂圆肉、远志、木香、炙甘草、生姜、红枣等。

当然这个方子是需要医生开的,毕竟中医治疗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具体的剂量有讲究,不能自己随便就给开了。

在这个方子中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能够补脾胃,然后还能够补心,心智一开睡得好了之后,记忆力也就好了。桂圆能够养心,酸枣仁、茯苓能够帮助好睡眠,木香通气导气,调整你的气循环。当归呢就是补血补心神,导正你的血的循环。

为什么叫归脾汤呢,其实归脾就是把所有一切好的气,都送到脾胃这个地方来保住。古时候的中医讲脾胃,说脾胃在中央灌溉四方,它是中央土,可以灌溉肝、心肺肾,也就是东南西北各脏器。

缓解疲劳,每天一杯桂圆茶

有些人会经常熬夜,熬夜下来就会感觉到整个人很疲惫。中医上也讲过熬夜会劳心过度,那么要怎么自救呢?一杯桂圆茶,可缓解熬夜后的疲劳。可以取桂圆30个,然后煮水代茶饮,也可以用沸水冲泡5分钟,最后喝了以后可以缓解熬夜带来的疲劳。

手脚冰冷?桂圆 两物可取暖

长时间呆在冷气房工作的人群,或者一些女性朋友,建议可以吃桂圆来温补,能够暖胃御寒,对于贫血或者手脚容易冰冷的人,可以得到不错的改善。

经常看人脸色,不如让自己的脸色好起来。建议可以吃桂圆煎蛋,取桂圆30克,蛋3个,麻油一小勺来煎。有些老年人,常常听到他们在喊哪里痛、体力、气色都没有以前好,那么可以尝试吃桂圆,这样能够增强免疫力。

另外,也可以用桂圆煲鸡汤,土鸡半只,把它切成小块,当归10克,枸杞10克,桂圆肉5克,老姜3片。那鸡肉放进锅里,水淹过鸡肉,然后加入姜片大火煮开,煮开之后再把当归、枸杞、桂圆肉放进去,然后用小火焖煮40分钟,这样就可以了。

桂圆虽好,但是有些人却并不适合吃

哪些人不适合吃桂圆,或者说有没有不适合吃呢?当然有了,比方说发炎的、上火的都不建议食用。因为桂圆它比较温暖,若是体内有病邪的话,容易助长病邪,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还有正在感冒的人或是发烧的人,也不建议食用桂圆,以免延长病情痊愈的时间。

因此,若是身体不舒服的话,还是建议尽早调理。若是你还有其他疑问的话,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关注我,健康问题不迷路。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drs39097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0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