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三步(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五个法则读懂明朝一哥心学思想)

发布日期:2024-12-22 12:49:28     作者:一段深情曲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eej238336.html     违规举报


多年前读明史作家当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儿》时,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开始于正德皇帝朱厚照时期,王阳明的登场。

说起这赫赫有名的王阳明,熟悉明史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他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阳明心学。古今中国不少名人都是他的崇拜者,连被后人称作是半个“圣人”的曾国藩都是王阳明的迷弟。王阳明更是被一些现代人调侃称其为“明朝一哥”。他所留下“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更是被人推崇不已,由此足以证明王阳明对当时历史及后世的影响力。


如此牛人的所留下的著作怎可不读?本着不读就会吃亏的原则,许多听说了王阳明传奇经历的人都会去寻找他所写的书来看,其心学著作《传习录》一度成为大卖的热门书籍,读者都想要从中深入了解心学的内涵。

不过翻阅过《传习录》的人大多会遭遇到一个很尴尬的事情。那就是书上的字基本上都认识,但是这些字组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意思却基本上读不懂几句。

这也不能完全怪读者阅读时不用心,实在是因为《传习录》中所涉及的各路思想内容太多,若是之前对这些思想没有过了解熟悉,是根本看不明白王阳明在讲解些什么的。其理论的深奥和精妙,并不是只凭着头脑的一时发热就能够去理解明白的。没有做足功课,读王阳明的心学著作根本就是鸡同鸭讲,不由得看得人一头的雾水。

如果为了读懂王阳明的思想,并且从中有所收获而去将孔孟程朱等思想理论研究一个遍,实在是一项太过于浩大的工程了。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之下,实在是难以让人付出如此大量的时间代价去完成这件事情。

不过,好在有文化高人能够读得懂王阳明的心学著作。著名文化学者、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费勇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通过一番研究归纳总结,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知识概括解读为普通人能够理解掌握的内容,与王阳明的生平经历结合起来,用五个生活法则来为你解读“明朝一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一、种子法则

王阳明把人的成长看作是一棵树的成长。而成树的最初条件,就是要有一颗种子。让其植于泥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一步步的长成为参天大树,成长为栋梁之才……所有的一切,都从这颗种子开始,而这种子就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立志”。

一旦确定的了志向,明确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生命中的成长就有了方向,而这志向就是成长的动力与源泉。

在王阳明的心学中,这颗种子开始时被称之为“天理”,之后又被叫做是“良知”。这便是人的生命之源,只要恪守“良知”这个本源,生命就会不断的成长。

人活一世,要为自己的生命找到存在的意义,并将这意义落实在目标的实现上,从当下就开始具体行动起来。只有意义、目标、行动、切入点四者有机结合起来,生命的意义才能够落到实际之中。做事前不妨先问一下自己,为什么做?怎么做?从哪里开始做?做的是否适合自己。如此一来,人生中便会减少掉不少的迷茫。


二、心灵法则

看王阳明的一生经历,绝非顺风顺水毫无波折。相反,他曾数次陷入绝境,甚至有几次差点把性命都丢掉了。是心学的力量一次次的将他从现实困境中带出,跳出世俗的框架,站立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之中,将当下的痛苦与绝望慢慢的转化淡忘。

心即物,心即宇宙,心是天理良知,是一种能够把一切都统摄起来的强大力量。若是运用在日常的生活之中,那就是不管我们遭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原因,首先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下一番功夫,再逐步延伸到外部去行动起来。能够帮助自己走出逆境最大的依靠,其实还是我们自己。


三、 纯粹法则

“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带着善意来到这个世界,但是却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遭受到“恶”的侵袭。它会逐渐遮蔽我们的双眼,让人看不到真正的内心,从而迷失本性,甚至会因此而走上一条不归之路。

王阳明所提出的心学,其实就是修心。做人就是让自己的内心变得越来越纯粹,这样也让自己的生命变得越来越纯粹。

纯粹法则的核心其实就是去“私欲”,将那些恶欲、过度索求之欲、无益于他人之欲以及诸多不正之念统统看破,一一去除,令其消失之时,内心就会如同圣人之心一般明亮起来,成为一面明镜。


四、 行动法则

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会最终决赛时双方的辩论观点分别是“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当时双方辩手各执一词、引经据典、唇枪舌剑争的是不亦乐乎。几个回合下来还真的是让人颇感迷茫,到底这“知”与“行”哪个更加重要一些。

若是王阳明能够穿越时空来到当时的现场,准会振臂大喝一声“知行合一”。这是王阳明当年在龙场悟道之后一直反反复复所强调的一个理念,也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核心部分。这只是行的开始,而行则是知的结果。既然已经有所知,那么就要有所行。学以致用是知识的最佳展现,行动起来是最为实际的。


五、 担当法则

明正德年间,宁王犯上作乱,为何是王阳明凭一己之力仅用三十五天就平定了这场叛乱?除了个人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王阳明是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人。

良知同善念一样,是每一个人生来就有的本性,虽然我们不免会时不时的被恶欲蒙蔽良知,但通过不断的内心修行是可以摒弃心中的恶欲的,这便是王阳明所提到的“致良知”。王阳明内心的良知要求他去做一个正直之人,恪守为臣之道,所以他会在众人尚且观望之际,义无反顾的站出来去做他认为对的事情,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良知是做人的种子,让人的内心变得更加纯粹,变得更加有担当,而最终能够成就一个人的,还是他内心的这份担当。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各派的哲学思想,朝宽广处讲都是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思想,往细微处看都是如何去做人的观点态度。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也不会有所例外。人这一生会做许许多多的事,但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如何将“做人”这件事情做好,毕竟这才是人生的根本。明白上述五个法则内涵,不但读懂了明朝一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更读懂了“做人”的核心内容。


#历史文化##全民荐书##王阳明心学#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eej23833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3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