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被子的利润有多大(90后大学生卖被子)

发布日期:2024-12-22 09:58:41     作者:我想你很多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elu322867.html     违规举报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眼下毕业季的到来,让关于创业的话题持续升温。与传统就业观不同的是,有越来越多地大学生开始为自己打工。从田间地头到特色美食,从手机游戏到高科技芯片,到处都有创业大学生的身影。在重庆,记者认识了一个把童年的快乐变成生产力的团队。

  创动漫体验馆,圆童年动画梦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个小黄人是你自己做的吗?

  重庆木牛牛马儿童创想工场学员张宇轩:(点头)……现在我准备把这个再弄个底座,把这个粘上去,把这个小黄人弄飞起来。


  木牛牛马儿童创想工场学员作品

  张宇轩只有六岁,不过他正在重庆市木牛牛马儿童创想工场信心勃勃地制作自己的第二个动画片,作为自己的幼儿园毕业作品。而为他提供指导的,就是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张欢和他的几位同学。木牛牛马儿童创想工场是他们从大三就开始的创业项目。张欢说,他们这群90后的大孩子当初选择这个项目,也是为了圆自己童年的一个梦想。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欢: 其实我们童年整个成长是伴随着动画(片)成长起来的,当时很简单的想法,就是我希望就是重庆的小朋友能做一部属于自己的动画片。

  张欢团队为小朋友们提供的是自己从头到尾动手制作动画片的体验。在十个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小朋友们不但要动手用软陶制作动漫模型,还要完成编剧写作、分镜绘画、手工制作、定格拍摄、配音表演一系列程序。


  木牛牛马儿童创想工场学员在为动画片配音

  张欢和他的创业团队都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怀揣着对动画的喜爱,他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可以让更多的孩子拥有自己的动画作品。但干劲十足的创业团队很快发现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创业需要场地,他们每个月光房租就要5500元,赚钱成了团队的当务之急。揣着自己的项目,他们开始一家一家地跑学校,找校长,希望能够得到进入课堂的机会。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欢:确实有一个阶段,感觉是走不过去的。当敲开校长门的时候,其实迈进校园的时候,我们都感觉,就是感觉心理承受不了,其实弯腰挺难的,当别人对你说不的时候,拒绝的时候,其实对我们打击挺大的。

  冒着重庆的40多度的高温,张欢和他的团队跑了100多所学校,终于说服了一所学校,让他们在试点班级上课。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欢:上得很好,学生反映很好,通过这一个班,全校的学生都去认可了,校长肯定觉得,你们来吧。我们去了一次,第一次做招生,就收了80多个学生。

  现在,木牛牛马儿童创想工场已经成功对接了七所小学,通过走进课堂和少年宫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小朋友被制作动画片的乐趣所吸引,现在已经招收了400多名学员,光是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70万元。最早的一个教学中心再也满足不了需求,张欢和他的团队在更繁华的渝北区开辟了第二个教学中心。这天下午,他们打算去新教学点附近的一所幼儿园门口做宣传,这些花花绿绿的手工小蘑菇吸引了不少小朋友。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欢:留个电话吧,下次有体验,你写你写,老师来考考你,看看你记得爸爸妈妈电话吗?

  孩子:(妈妈)你写。

  张欢创业团队成员:下次免费试听课,可以叫你自己来做个你自己最喜欢的好不好?拜拜。

  培训机构在学校门口做宣传也是司空见惯,有些家长对张欢他们反应冷淡,不过张欢和他的团队早就习已为常了。

  张欢创业团队成员:小弟弟你好,几岁了?看我们做的小蘑菇。想不想要个小蘑菇?采个小蘑菇?

  家长:太小了,玩不来那个。

  张欢创业团队成员:没关系,送他一个。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对家长的这种态度,大家都习惯了?

  张欢:习惯了。

  张欢创业团队成员黎娟:刚开始特别不习惯,觉得心里一下子你很热情地去跟人家去介绍一件我们觉得很好的课程,很好的一件事,然后家长特别冷漠,有的听都不听,就拽着孩子往前走。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有没有觉得自尊小受伤的感觉?

  张欢创业团队成员黎娟:有。

  张欢创业团队成员:一开始有,现在差不多脸皮厚了。

  张欢创业团队成员黎娟:对。已经习惯了,觉得真有家长如果很热情地对你反映我们还觉得不习惯。

  一方面忙着招生,另一方面新教学点的装修也抬上了日程。对此,张欢心里也早就拿定了主意。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欢:我是这样想的,就在那个吧台上面,咖啡、茶叶全部放好之后。所有的东西我们没有去说作为一个服务员,自助。

  张欢创业团队成员黎娟:所有的东西就是做旧的那种感觉。

  黎娟:就是确实这个方案也还可以,但是就是如果像我们,现在七月份招生的话,时间确实有点紧。

  张欢:如果方案没有确定,我们宁愿时间往后拉,往后推。

  作为团队的领头人,追求完美的张欢一直紧紧把控着发展的节奏。实际上,早在今年1月,木牛牛马儿童创想工场就吸引来了重庆一家大型教育集团大约200万元的融资。一直苦于缺钱的张欢对于这笔钱,却有着自己的打算。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欢:我(不)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动这笔融资资金。我想的就是,什么时候我们真正做到,感觉人也够了,准备好了,我想做更有用的事情,就想的是,能不能再做一个人其它的更好的一个点,或者旗舰,大一些的旗舰中心。

  张欢和自己的队友小心冀冀地守护着自己的梦想。他们明白虽然今年以来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自己能掌控好更大的市场之前,最重要的是苦练内功。


  木牛牛马儿童创想工场室内场景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欢:我希望就是说是,我们做好的东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做好,我们感觉好的东西,拿给别人。

  90后需求藏商机,张红瑜开启创业梦

  能够把童年的梦想变成生产力确实是件很美妙的事情。 张欢和她的团队把梦想做得越来越大。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大学生,他的特长,是把床上用品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他叫张红瑜,今年刚刚从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毕业。匆匆办完离校手续的他正忙着赶到江苏省海门市的床品厂家,一起讨论新学期的学生床品设计和订货量。


  张红瑜到床品厂商处考察产品

  这个看起来有些瘦弱的小伙子,去年,他在重庆各大高校一下子卖了4000多套床上用品,销售额达到了200万元。成了学生圈里的名人。而在今年,他为自己的销售团队订了一个更高的目标。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红瑜: 今年我们预计能够实现1000万(元),至少实现1000万(元)的销售。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意味着要卖多少套?

  张红瑜:这意味着,应该是在2万多套。

  那么张红瑜为什么会选择卖床上用品这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事业呢?原来从刚进大学开始,张红瑜就发现,和全国大多数高校一样,重庆高校学生宿舍的床上用品也都是由学校统一采购,而这样的床上用品似乎并不能满足一些同学的需要。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红瑜:有一次我在某个学校去玩,我就看了一下床上用品,我看非常短,他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是那种蜷着睡,他说而且又薄。我在想这个市场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没得到满足。

  张红瑜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潜在的商机,马上在同学中间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四百多份调查问卷显示的结果证明了他的直觉。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红瑜:因为90后的群体,比较个性化,喜欢个性化的产品,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说,我们社会市场上提供的产品,都是在一米五乘两米,这样的一个尺寸,实际上这个尺寸,洗了之后缩水了之后,可能只有一米八几、一米九这样子,实际上不太符合,现在我们90后这个群体(的需求)。

  根据这次调查结果,张红瑜直奔国内最大的叠石桥家纺城,一口气下了4000多套订单。但4000多套的床上用品,至少也要100万元。当时还是大三学生的张红瑜哪来这么多钱呢?

  张红瑜来自农村,2010年,到大学报到时,家里只给他凑齐了6000元的学费。但也正因为生活所迫,他从大一开始就不断尝试创业。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红瑜:上大学之后就开始做教辅资料。在学校里面开了一个小超市,还做过快递,也做过移动电话卡,差不多两年多,两年多这样子,也给自己,解决了自己的学费、生活费,一切生活开支都没往家里面要,能够解决自己(的开销),还有一点积蓄。

  短短两年,张红瑜积累下了将近20万的资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决定破釜沉舟,进军学生床上用品市场。搭上自己所有的积蓄,再找亲戚、朋友、同学还有老师,凑齐了100万。2013年8月25,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和对团队人员的培训,张红瑜在忐忑中迎来了重庆市最早报到的一批新生。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红瑜:我心里面也很恐惧的,心里面也很恐惧,因为出去的金额,不是一个小的数字,对于我们来说。

  在张红瑜看来,这些床上用品无疑在花色、质量、规格上都比学校统一采购的床品更有竞争力,但是449元的定价对很多学生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小数,这让他很捏了一把汗。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红瑜:两位学妹,当时来购买产品的时候,因为学生不太能够识别出来好的产品与差的产品区别是什么,也很难去说服她们。

  我就说你给你妈妈打个电话吧,她说好,她就给妈妈打一个电话过去,我就跟她妈妈讲了,我们说这个产品如何的好,而且是四年质保的,有质量问题四年之内都可以包换,有做工问题,我们可以免费补修,跟她讲了很多。

  两个小时的攻坚战,张红瑜终于拿下了他的第一单。当天,张红瑜和他的销售团队就卖出去了100多套床上用品。此后,随着各大高校陆续新生报到,张红瑜遍布20多所高校的销售团队在迎新季将4000多套床上用品销售一空。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去年在什么时候销售完的?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红瑜:是在9月17日,因为全重庆最后一所高校新生开学,9月17日。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全部销售完了吗?

  张红瑜:对,9月17日。

  4000多套床品,销售额200万元,扣除产品成本、人员开支、运输、仓储、包装宣传等环节的成本,最后利润在40万元左右。首战告捷,但是张红瑜也发现,各高校出现了跟风者,从就近的批发市场买来床上用品到学校转卖,价格低于张红瑜的449元。张红瑜的生意开始受到影响。究竟是降低价格,压缩成本,还是维持价格不变,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张红瑜的团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红瑜:如果你现在想赚钱的话,今后肯定赚不了钱,一下子就可以直接就把你排除在市场之外去。因为我们做的事情,今年是做一万套,市场占有率是在百分之二三十,如果你今年做很差的产品,那么会引起口口相传,就说会说你很差,那么你怎么来再进入这个市场。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汪小康:我们的产品真得不差。

  创业团队其他成员:红瑜你把这点有点……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汪小康: 产品不差,真的。

  创业团队其他成员:夸大了。

  创业团队其他成员:比如说有70%的人,现在在我们不提升床垫成本的时候,就能够满意,我们加了20元钱,可能只会多5%的人对我们满意,但是这5%的人值不值得我们花20元来满足他们。

  团队争论的焦点是床垫,因为去年有同学反映冬天垫子偏薄的问题,张红瑜打算今年把床垫加厚。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红瑜:今年中间用一个软脂棉,加硬加厚了,比这个好很多。这个成本提升了50%。

  尽管张红瑜尽力展示不同床垫之间的差别,但是50%成本的涨幅还是让团队成员难以接受。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红瑜:我们去年做了问卷调查了。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汪小康:一共有多少份问卷调查?

  张红瑜:我们做了可能一百多份。

  汪小康:一百多份其实数量太少了,根本无法来作为一个非常理性的判断。说得不好听一点,虽然在录像,既然我们选择是做生意,那肯定是需要有盈利的。我们做的不是慈善,而且我们产品已经比别人好了。

  汪小康做为团队的核心成员,是坚定的反对者。他和张红瑜相识于两人创业前打零工的阶段,而他对成本控制有着自己的心得。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汪小康:我觉得反正这个我有我的观点,他有他的观点,最终的话我们只要做一个决策,就要这样去做,也不是说底气非常足,只不过以我的经验来说它应该是这样子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基本上我发现在场的四个人基本上是站在(张红瑜)对立面,那这种情况下,咱们的决策机制是怎么样的?

  汪小康:投票。

  张红瑜:每个人有百分之几的话语权,这样的一个比例。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比如说现在在四比一的情况,你(张红瑜)要反败为胜的话,你要拉几个人过来?

  张红瑜:两个人。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就是说到现在为止的话,你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是没有丝毫改变。

  张红瑜:可能没有多大的改变,从这上面。

  在最后投票之前,张红瑜丝毫没有妥协的打算。因为在他看来,追求利润与创造新的盈利点相辅相成。这天下午,他又走访了学校附近一家口碑不错的驾校。

  驾校负责人:当然这个市场空间很大,有20多万了吗?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红瑜:今年新生是十七八万。

  驾校负责人:因为你们这个册子搞出来,你们估计也是要九月新生入校你们才会去送对吧?是吧,因为学生放假,假期都推着走。假期(学生)都放假。

  张红瑜:有电子版,我们把我们合作的商家就打包了以后寄给他,就说买我们的床品,可以提供这样的服务,这些企业,这样的官网,我可以全部,所有的详细资料全部给他,是这样子的,你一定是前面一定要有基础,前面没有基础根本不行。

  张红瑜的热情打动了驾校负责人,他建议张红瑜准备更多的资料。

  驾校负责人:拿一个数据出来,实际的一个案例出来,比如我们觉得这个东西OK了,我们就毫不犹豫就合作了,有这个数据的支撑,什么东西都是浮云,对不对。

  驾校生意让张红瑜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但他说,自己的目标绝不是甘心做一名成功的床品销售商,他最终要打造的,是一个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平台。今年6月8日,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创办的大师兄科技有限公司挂牌,旗下目前有1.2万名兼职员工,这让张红瑜在打造这个平台时觉得自己底气十足。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红瑜: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教他产品知识,销售技巧,团队管理,与人沟通这方面等等的一系列的培训。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创业的导师,帮扶我们创业者,不管从经验上面,还是从理论知识上面,对他一个培训,一个指导,不管还是从资金上面进行一个帮扶,少走一些弯路,

  张红瑜从不怕理想太远大。现在他们已经在制定一个为期三年的规划,一点一滴把这个平台打造起来。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张红瑜:我们已经跟重庆的有一家俱乐部,叫多赢企业家俱乐部,里面有上千家的企业,我们已经跟它们签订战略合作了,我们下一步就马上开始共同来制定这个标准,怎么把这些优秀人才推荐进企业工作。

  张红瑜的座右铭让我印象深刻,自己从不怕理想太远大。其实谁的青春不张扬?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去实践。农村出来的张红瑜靠着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和坚持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而在他的团队中,我们也认识了另外一位不简单的创业者。

  “咖啡豆芽”,破土而出

  在张红瑜的团队里,我们的记者认识了汪小康。在之后的了解中,我们的记者发现,原来他不仅是张红瑜的合伙人,还是五家连锁咖啡店的老板。


  豆芽咖啡店室内场景

  咖啡店学员:老师先请。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汪小康:温度太高了,牛奶打发的话温度过高,已经打发过那个温度了,还有就是你的调味,你调的时候它是不均匀你的。

  时光倒回四年前,汪小康绝对想象不到自己会成为5家咖啡店的老板和咖啡培训班老师。四年前,刚上大二的他,和其他8位同学看好重庆周边的旅游市场,于是凑了15万元,打算租下门面开一个旅游代理点,顺便卖些咖啡和饮品。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汪小康:这些钱的话,就是我们最开始的几个创始人,然后自己在大学里面有些奖学金,然后还有自己在大学里面做兼职所积累的一些钱,都投入进去了。

  可让汪小康的团队感到意外的是,旅游代理点开得不景气,但咖啡却卖得很火。于是几位年轻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咖啡经营。而当时,9名团队成员对咖啡的认知仅限于速溶咖啡。几个年轻人开始每天奔波在别人的咖啡馆里。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汪小康:去考察,看他们的包括定价、选址,以及它们的客户群,它们的营销方式,然后它们一些的装修风格,这些东西我们都进行了调研。

  每天基本上会跑,有时候会跑十几家店面,每天喝咖啡喝得头昏脑胀的,因为那个时候,其实咖啡挺苦的,然后每天喝得晕头转向的。就是睡不着,一直到晚上两三点钟才会睡着。

  当汪小康习惯了咖啡的苦味,也不再失眠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家豆芽咖啡馆开业了。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汪小康:当时考虑,我们一定要取一个比较符合年轻人,符合大学生的名字,然后我想的豆芽,其实豆芽我觉得它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破土而出的精神,其实这个豆,它是咖啡豆,咖啡豆芽的话,它是可长成参天大树的。

  这里就是开在西南政法大学旁边的街道上的第一家店,也是汪小康和团队最有感情的一家店。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汪小康:上面这几个字,还有漆,都是我们自己刷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就是临开业头一天晚上都还熬了通宵?

  汪小康:对,熬了一个通宵。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忙什么呢?

  汪小康: 来调试咖啡,调试原料,调试机械设备这些东西。我们在地上铺了个地毯,当时就睡着了,直接在地毯上睡着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结果一觉醒来呢?

  汪小康:醒来之后第二天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马上就该开业了。

  汪小康:对。


  汪小康熬通宵调试咖啡机械设备

  汪小康没想到,因为西南政法大学周边还没有适合学生消费的咖啡馆,因此小店的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汪小康:因为它的书香气比较浓厚,很多同学都来这边上自习。

  虽然咖啡店上座率很高,但是因为开业促销的折扣比较大,再加上咖啡馆翻台率低,所以第一家店在前半年没有盈利。但是汪小康和团队看好这个市场,于是又凑钱在学校附近开了第二家店。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汪小康:通过社交媒体,通过微博,还有通过豆瓣,通过这些网络的渠道可以找到它,有这一个店面,然后另一个就是增加我们店里的趣味性,怎么能够把这些人能够吸引过来,那时候开始之后,我们就做了很多活动,比如说做一些咖啡的分享沙龙,就是教别人怎么喝咖啡,还有时候做一些旅行的分享会,学校的这一批对这些圈子很感兴趣的小圈子,把他们全部吸引到我们咖啡馆平台上面。

  通过网络传播,豆芽咖啡馆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2012年4月17日,对汪小康来说,是个双喜盈门的日子,这一天,他收到了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同时,第三家豆芽咖啡馆开门营业,这也是西南政法大学以外的第一家连锁。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汪小康:未来我相信大大小小的街道都会呈现出一片咖啡馆,这样一个景象,因为随着大家的消费水平提高,大家对文化的需求可能更大,我们也把握这样一个方向,也想把这个咖啡馆做好。

  现在,豆芽咖啡已经开到了第五家。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汪小康:这个第五家店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但为什么写的是0005?

  汪小康:开始加3个0,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开到9999家店。

  目前,五家豆芽咖啡店每年的利润约为60万左右,但这并不是汪小康团队唯一的收入来源。他们还创办了咖啡学院,针对喜欢咖啡的个人提供相关培训,包括如何调制咖啡,收费在500元左右。如果自己有开咖啡店的意愿,豆芽咖啡学院将提供培训、实习、选址、装修设计、原料供应的一条龙服务,而光这一项一年的利润就在十万元。

  咖啡学院成员:现在在重庆这片,咖啡馆之类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向大的咖啡馆(发展),你建议我是不是说,从小做起,还是开始直接做大做强?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汪小康:我个人建议你最开始的时候就做家小店,当你有了这种小店的经营管理经验的时候,可以再去想开一个大店,这是我的个人建议。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汪小康的团队现在已经顺利帮助四名咖啡学院学员开办了咖啡馆。根据学校的相关扶持政策,他正在准备向学校申请场地,希望能把咖啡学院做大。而他似乎并不担心自己帮助建立起来的咖啡店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因为市场的蛋糕需要大家一起来做大。

  重庆市创业大学生汪小康:这个行业的话,目前至少在西部地区,发展得并不是特别成熟,我们对自己也是很有自信的,我相信的话这个行业,不仅仅是一个人做,要更多人来一起做,才把市场做大,市场做大之后,大家都可以,相当于把这个蛋糕做大之后,大家都可以分。

  在重庆,像汪小康、张红瑜、张欢这样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正在不断出现。这些创业大学生中很多都享受到学校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学校提供免费的创业场地,政府按照大学生创业的注册资本金数,给予最高50%,最高额度5万元的补贴。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学生处处长奚弟超:据初步统计,我们去年市财政发放大学生创业资本金,达到了1.6个亿,同时还筹措了将近两千多万元的专项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创业专项经费。所以总的说,各方面支持力度很大。

  【半小时观察】

  把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变成了生产力,这是我们在片子中看到的三位大学生的创业故事。仔细看看他们的创业经历,你会发现,他们的成功并不偶然。第一他们不等不靠,认真想清楚的,就去付诸行动。第二遇到困难积极解决,多去想办法,而不是找退路。第三是团队合作有分歧时,不凭面子凭道理,通过论证来决策。此外,从他们的身上,你还可以看到知识带来的经营和管理理念,问卷调查也罢、连锁经营也罢,都让他们的判断更科学,也把前进的路看得更清楚。有了这些,再加上年轻人的坚守与激情,最终成就了他们的事业。有句话说得好,成功本来就不是一下子拥有的,它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我们期望他们前进的路走得更坚定,也期待更多的大学生创业成功。

(《经济半小时》播出时间:CCTV2 周一至周日 21:20—21:50)更多精彩请关注央视财经微信。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elu32286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7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