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怎么评价梁山好汉(把侠义人生过成水浒里的英雄样子)

发布日期:2024-12-22 01:16:42     作者:偶像派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fop103173.html     违规举报

每日7点,文化早餐 ▵ 点击 读 史 关注 / 置顶公众号

博文 | 通识| 知古 | 鉴今 | 有品有趣

☛点击上方 “读史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读史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文|马逍遥(读史专栏作者)

世间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书亦同理。

很多时候,读懂了作者,就读懂了整部著作,更读懂了他的人生。

大明嘉靖年间,一位姓罗的年轻人怀揣一部厚厚的书稿,千里迢迢赶到当时全国的刻书中心福建建阳,直奔福建提学副使宗臣府上。

年轻人开门见山,表明来意:

先祖罗贯中曾为施耐庵先生门人,先生临终前,将此书稿托付于先祖,二百年来,我罗家先人多次尝试将此书稿刻印,无奈世道坎坷,至今未能面世。听闻大人祖籍兴化,与施公同乡,今特来拜望,并献上施公遗著。

宗臣阅后,不由惊叹:如此巨著,尚流散民间,实乃我等官员之过。

他当即奏请朝廷,终将这部几经辗转的著作,在坊间刻印问世。

宗臣没料到,书本印制后,居然最先在军营风靡。

书中忠义豪情的梁山好汉,迅速成为将士们崇拜的偶像,潜移默化中,抗倭斗志也被大大激发。

这本流传千古的鸿篇巨著,就是《水浒传》。

01

1296年,施耐庵出生于江苏泰州白驹场。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儿童,3岁能读唐诗宋词,4岁开始提笔绘画,12岁就能为邻家祭祖撰写祭文。

少年时期,施耐庵跟随父亲举家迁往浒墅关,定居于太湖边上。每至盛夏,施耐庵常邀请小伙伴们游湖,自此与灵秀的水结下不解之缘。

水,不仅流淌在施耐庵的生活中,更融入了他的内心,他在水边写故事,在水边历经人生的起起伏伏、风风雨雨。

20岁前,施耐庵早已对《百家姓》、《千字文》等了然于胸,还反复诵读四书五经。博览经史子集之余,施耐庵尤爱宋元话本。

令人惊异的是,他不仅记忆力超凡,过目成诵,而且文思敏捷,口才极佳,一些读着平淡无奇的故事,施耐庵却能将其演绎得生动活泼、酣畅淋漓。

闲暇时,施耐庵喜欢到瓦肆、勾栏听说书艺人讲述前朝故事,王侯将相、是非成败、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个个鲜明的人物总能让他如痴如醉。

其中,施耐庵尤其酷爱北宋末年梁山英雄的故事,《逼上梁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施耐庵不仅能牢牢记住这些桥段,还能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

有一次,施耐庵的父亲叫他去集市买米,进城后,施耐庵偶遇说书先生正在讲《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他不知不觉就挤在听书的人群中,把买米的事完全丢在脑后。

不知过了多久,施耐庵猛然发现身后背着空空的米袋子,这才赶紧往米店跑,可惜米店早已关门。

施耐庵懊悔地返回家中,把听书耽误买米的事告诉了父亲,并且也模仿着学着说书人的神态语气,生动还原了这段故事,连父亲都不由得入了神。

时代昏暗,官场险恶,汉人想靠读书读出一片天,在元末很难实现。

因此,施耐庵沉迷说书,其父并未横加干涉。

即便科举不中,回乡做个私塾教师,或是瓦舍的说书艺人,总归勉强能养家糊口。

02

1324年,29岁的施耐庵考中进士,同年赴元大都应考,无奈科场贿赂成风,剑走偏锋的施耐庵未能金榜题名。

时任国子监司业的刘本善爱惜他的才华,推荐他去山东郓城担任县训导。

郓城县训导,官虽九牛一毛,施耐庵却异常兴奋,在这个偏僻、贫瘠的县城,屹立着施耐庵心中的圣地——水泊梁山。

在元代,训导属于那种闲到不能再闲的闲差,这就让施耐庵有充足的时间前往梁山采风,或是徒步,或是乘船,或是在梁山脚下的客栈一住数日,或是在水泊打渔的渔船上与老翁促膝长谈。

在郓城的一两年间,施耐庵大批搜集梁山好汉的故事,并对梁山一带的风土人情、衣食住行、方言土语进行了细致考察。

武松打虎的阳谷县,智取生辰纲的黄泥冈,三打祝家庄的祝口镇……施耐庵都亲自前去做过认真的调查。

梁山的自然、人文景观深深感染了施耐庵,他许下夙愿,即使穷尽一生,也要写出一部歌颂水泊梁山英雄事迹的著作。

可惜,官场上的凶险远比文学创作那么轻松写意,自幼听着好汉故事长大的施耐庵,内心充满正义感。

当时,阳谷县土豪吴林想让施耐庵给他亲戚安排工作,却遭施耐庵严词拒绝。

吴林怀恨在心,在县令面前狠狠告了一状,并联系各级官吏一同孤立施耐庵,施耐庵颇感艰难,于是愤然辞官。

03

离开郓城,施耐庵再赴京城应试,被铨选为浙江省杭州路钱塘县尹。在钱塘任上,他不畏权势,体恤百姓,时常便衣巡视,考察民情。

一次,他路遇一个老秀才,在路边暗自垂泪,便上前询问。

这秀才说道:年初,自己到附近一员外家教书,年薪二十四两白银。

到了年末,这员外却非让自己回答三个问题,一个答不出扣银八两,也怪自己心高气傲,就应允了下来。谁知这三个问题竟如此刁难,连一个都回答不出。

这三个问题是:

一、从地上到天上要走几天?

二、从东方到西方又要走几天?

三、孔子七十二贤人,已婚几人、未婚几人?

施耐庵略微思考,对秀才说:“走,我和你一道去,一定替你要回银子!”

这员外见秀才又折返回来,身后还有一人相随,忙问:问题想出来答案了吗?

施耐庵笑道:这三个问题太容易了,且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个问题,从地上到天上一共要六天。

民间腊月二十四送灶王爷上天,年三十晚上接灶王爷下界,正好六天。

看着员外有些目瞪口呆,施耐庵接着说:第二个问题就更简单了,东方到西方只要走一天。日出于东而落于西,不是整整一天吗?

至于第三个问题,《论语》记载得很清楚,‘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三十,六七四十二。由此可知,孔门弟子三十人是已婚的,四十二人是未婚的。

施耐庵回答完毕,员外直接懵了,只得将银子如数奉上。

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之举,他做了很多。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正是施耐庵不畏强权、追求正义、践行正义的最佳注解。

可以说,没有施耐庵这种永葆正义之心的作者,就不会有水泊梁山替天行道、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精彩故事。

施耐庵塑造了梁山好汉,也融入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和情怀。

04

昏暗的元末,不肯同流合污、欺压百姓的施耐庵,注定要被腐败的蒙古人淘汰。由于在任期间依法惩治顶头上司之子强抢民女,上司一怒之下要将施耐庵治罪。

施耐庵选择主动辞职,愤然挂印而去。

自此日起,35岁的施耐庵选择向人生的莽原进发,游历名山大川,四处旅居,为创作《水浒传》搜集素材。

这一去,就是20年。

纵然路途一片漆黑,总有心灵的一盏明灯指引旅途。施耐庵迎着凄风苦雨,不曾停止跋涉,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在东林庵,施耐庵上午教孩子们读书写字,下午闭门潜心写作《水浒传》。

他的写作风格很特别,写人物前先画画,把英雄形象一个个画成人像贴在书房墙壁上。

每个人像服饰不同,貌相各异,手中的兵器更五花八门。

为了体现人物特征,施耐庵大费脑力,给每位英雄各起一个绰号: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小李广花荣……

写到哪个人物,施耐庵总要先对着人像凝视许久,直到这个人物在脑海中完全成形,他才落笔,写不好决不甘休。

比如写《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武松。

为了写好武松打虎这段剧情,施耐庵翻山越岭在深山老林中走访了许多猎户,向他们请教老虎的动作、神态、捕食情况及猎手们与老虎搏斗的情形。

甚至不顾危险,深入老虎出没之地,亲身观察老虎的外貌、神态、捕食动作,这才塑造出一个真实、丰满的打虎英雄形象。

又比如写智取生辰纲、阮氏三雄大战官兵这两场扣人心弦的场面之前,总是让读者远远地听到一支山歌。

黄泥冈前,白胜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阮氏三雄大战官兵前,同样是一支渔歌:

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

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

如果没有山歌、渔歌的渲染,剧情就失去了韵味,没有了文学,就只剩下事件的叙述。

05

1353年,归隐已20多年的施耐庵,投入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张士诚的幕府,这既是张士诚礼贤下士、盛情邀请的结果,更是施耐庵放不下黎民苍生,渴望解救百姓于水火的夙愿。

短短的起义军生涯,随着张士诚的败亡,施耐庵只得再次归隐。

这段经历,让施耐庵描写战争场面时更加得心应手,比如“两败童贯”、“三败高俅”,比如“五虎将”、“八骠骑”,比如行军作战的阵法。

张士诚败亡于朱元璋后,施耐庵坚决不入朱元璋的阵营,甚至因此锒铛入狱,这是他对张士诚的报答,更是他坚持忠义双全的体现。

而且在小说中,有些极隐晦的细节,都彰显着施耐庵对张士诚的支持。

比如,隐藏真实身份的好汉,都要姓张。

第二回中,王进因得罪高俅,带着老母借宿史家庄,史庄主问:你们是哪里来的?为何昏暗到此?

王进回答:小人姓张,原是京师人……

第十一回中,朱贵盘问投奔梁山的林冲:你好大胆!你在沧州做下迷天大罪,却在这里。见今官司出三千贯信赏钱捉你,却是要怎的?

林冲道:我自姓张。

第五十四回中,李逵下山去接老娘,在官府张贴告示出凑热闹,被朱贵拦腰抱住,故意嚷道:张大哥,你在这里做什么?

小说中,这种剧情一再出现,正体现着施耐庵对张士诚的一片追忆之情。

06

1369年,大明洪武二年十月,这是施耐庵人生中最后一个生日。他再三拒绝子孙们的祝寿热情,只吃了一小碗寿面,随即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堂屋中央的墙上。

上联:尊祖宗一脉传流克勤克俭

下联:教子孙两派正路唯读唯耕

此时,鸿篇巨著《水浒传》已撰写完成,提前交由门人罗贯中代为保管,可施耐庵却即将走向人生的终点。

四个月后,施耐庵突染重疾,二弟施彦才特地从故乡白驹场赶来探望,见兄长虚弱至极,不禁泪流满面。

施耐庵见到二弟,吃力地拉着施彦才的手说:为兄毕生都累在一部《水浒》上,我死后,子孙男耕女织,有口饭吃就行,勿要再学为兄……

话没说完,施耐庵就疲惫地闭上了双眼。1370年三月初二,施耐庵病逝,终年74岁。

他的一生,起于《水浒》,终于《水浒》。一部奇书,一把辛酸泪,施耐庵创造了心中的理想王国,穷毕生精力为之付出。他的人生经历,应该被世人铭记。

也许,读懂了施耐庵,就读懂了《水浒传》。

当你读懂了施耐庵,你就会发现,这位身在草野、心忧天下,不畏强权、追求正义的小说作者,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好汉。

努力过、争取过,上不愧于天、下无愧于人、中无愧于事业,与108位梁山好汉相比,施耐庵的人生,也许更吸引人,更值得世人敬仰。

. End.

如何为读史添加星标?

三秒教会你!


▿ more ▿ 更多文章点击直达

精选好物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 赞 哦!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fop10317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