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开自己的烂桃花运(你这辈子命犯桃花)

发布日期:2024-12-22 02:36:07     作者:疯癫小老头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gmk226891.html     违规举报


刘禹锡

唐朝大咖诗人辈出,"诗仙""诗圣""诗佛""诗鬼"……不胜枚举。但担当起"诗豪"之名的却是他——刘禹锡。

刘禹锡的身世可大有来头。

据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其先汉景帝贾夫人子胜,封中山王,谥曰靖,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

对,你没看错,刘禹锡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和刘备大有渊源,用身世显赫来形用不为过吧。

刘禹锡也没辜负自己的身世。

他自幼好学,熟读儒家经典,浏览诸子百家。童年时曾经陪侍诗僧皎然、灵澈吟诗,得到他们的指点。

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并获得一定的名气。

793年,与柳宗元进士及第,同榜的还有一位牛人,他以后的好友——柳宗元。

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

以后几年,刘禹锡仕途还算顺利,后官至监察御史。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对后来影响巨大的三位重要人物互相往来,友情很深。

刘禹锡虽还没有大富大贵,但还是顺顺溜溜的,一颗政坛的小星星在慢慢升起来。

永贞元年即公元805年,刘禹锡的命运发生了翻天地府的变化。

这一年德宗死,顺宗即位。

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进入了权力中心,成了大唐帝国的中心人物。

而刘禹锡和王叔文相交甚好,王叔文喜爱他的才能,对他委以重任。

旧唐书《刘禹锡传》:"(王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从此,这颗政坛小星星成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光耀大唐。

他们被当时的人称为"二王刘柳"。

借用一句诗来形容他们他们的心情,那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文人想做成一件大事并不容易,改革这样的大事更不容易。

因为有改革就会有阻力,而且阻力还很大,来自于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连皇帝也不能保护他们。

皇帝下台了。

失败了就要有代价。

王叔文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

805年是一个平常的年份,但对刘禹锡来说却不寻常。从一般官吏一跃进入权力核心,然后半年的叱咤风云,忽然又跌入谷底,被贬他乡。

过山车就是这样吧?

经历大起大落的刘禹锡的命运会怎样,他会一蹶不振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地,在路上又接到通知,滚去朗州当司马。

朗州。

地僻,天炎,贫穷,丧妻,孤独,空虚寂寞冷。

而且一待就是十年,黄金般的十年。

但在这十年间,刘禹锡并没有消沉、颓废,那铮铮铁骨却表现的愈发明显。

有这期间他写的是可以为证。

聚蚊谣

刘禹锡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听者惑。

露花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意思就是:你们这些官僚就像这蚊子一样,面目可憎,蝇营狗苟,让人讨厌。但我不怕你们,早晚有一天会把你们干掉。

够厉害吧!

不光骂人、不屈,刘禹锡还做了一些实事,如"竹枝词"就是由刘禹锡发扬光大的。

《新唐书·刘禹锡传》载:"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祀歌《竹枝》,鼓吹裴回,其声伧佇。禹锡谓屈原居沅湘作《九歌》,使楚人送神,仍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竹枝词二首》: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萝。

这还不算啥,还有更牛的。

《浪淘沙词九首》之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九首》之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还有一首家喻户晓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一扫以往迁谪诗人悲秋、忧虑、惆怅的情调,而显示了作者积极乐观,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这些诗就是告诉人们,我刘禹锡在朗州过的很不错。

公元815年,被贬谪十年,43岁的刘禹锡和朋友柳宗元奉诏回京。

那些当朝的权贵们都想看刘禹锡的热闹,看看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人物是如何的落魄,都等着他卑躬屈膝的去讨好他们。

那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已。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精神饱满,昂首挺胸的男人,那理想有被贬的落魄,分明是外出旅游了一番啊。

回京的第二年三月,刘禹锡听人说玄都观的桃花开了,开的是异常热闹,就去游览了一番。

玄都观里花开灼灼,清香扑鼻,赏花的人熙熙攘攘。偌大的人群中却没有一个朋友,刘禹锡情之所至,大笔一挥,《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赫然而出。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现代人一般看不出什么来,不就是一首写桃花的诗吗?没啥特别的啊。但其实在这首诗里,刘禹锡以桃花喻当朝的新贵,以看花人喻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人。

刘禹锡的意思是你们这些人有啥了不起的,还不是我走之后才来的,如果老子在……

那些当朝新贵的鼻子自是比狗还要灵的,它们立刻嗅出这首诗的气味不好闻,使他们很难受,几个人具本上奏,说这首诗的味道如何不好。

宪宗皇帝勃然大怒,大手一挥,让他滚。

得,果然是命犯桃花。

滚出长安的刘禹锡先后担任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

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时,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刘禹锡写了一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担任和州刺史期间,还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小人,知道刘禹锡是被贬的,对他百般刁难。

知县对刘禹锡说,县衙里没有多余的房子,我在城南给你找了三间房子,你去那儿住吧。刘禹锡自是不会和这样的小人一般见识,于是就去了城南。

那个地方虽然偏僻,但是环境很好,且对着一条大江。刘禹锡很高兴,在门上写了一副对联: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不高兴了,他又让刘禹锡搬到了城北,并且只给一间房子。

要是别人早就气愤难当了,但刘禹锡却不以为意。

自己是大树,何必与草争。

居所周围杨柳青青,景色宜人,刘禹锡兴致又起,又构思了一副对联。

垂柳青青江边水,人在历阳心在京。

本想给刘禹锡难堪的知县恼羞成怒,他让刘禹锡搬到一间斗室里,里面金融一床、一桌、一椅。


陋室

面对此种羞辱,刘禹锡只是微微一笑,提起笔来,一篇万古流芳的美文横空出世。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意思就是:你们这些小人,我都不睬你。

公元826年,刘禹锡又奉命从和州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长安,二人在扬州初逢。好友相见怎能无酒,两人命运相似,互诉衷肠。

推杯换盏之后,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我很同情你,很为你的遭遇不平。

来而不往非礼也,刘禹锡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没有白居易的伤感,一如既往的乐观豁达,这都不叫事。看,这就是刘禹锡,一个大神般的存在,古往今来没有几人。

公元828年又回到长安,前后23年的贬谪生活会让这个硬汉低头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一回去,他又到玄都观看桃花去了,并且又写了一首诗: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意思太明显了:我刘禹锡又回来了,你们都跑哪儿去了。

挑衅意味十足,但又十足的可爱。

重要的是序言中有"以俟后游",就是有机会还想来,我的天啊!

这样的名人名作,是少不了有人报告给皇帝的。

皇帝也已经换了好几茬了,现在是文宗皇帝当政,皇帝换了,态度没变,照旧是大手一挥:再滚!

这以后他又滚到苏州、汝州、同州做刺史。

在苏州期间,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白居易交好,两人诗词唱和,交往甚密。

白居易:"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自此人称刘禹锡为"诗豪"。

刘禹锡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谄媚于权贵,是他不屈人格的体现。而这种人格,使他在群星璀璨俺的大唐一样熠熠生辉,永放光芒。

逝者如流水,已逾期千余年,但他的美文却长留人间,他的精神更是万古长青。

梦得者,真豪杰也!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gmk22689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7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