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糍粑的简单方式(糍粑种类很多学会这几点)

发布日期:2025-01-22 09:48:49     作者:春秋梦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gpr469353.html     违规举报

似乎每一个吃货都知道重庆是座美食天堂,重庆的各种特色小吃价格不仅便宜,而且味道也是超赞的。这两年重庆有种小吃,那就是冰粉。经过改良和创新,加入了特色的糍粑,竟很受大家的喜爱。糍粑到底有什么魔力,让人如此爱不释口?


▲图/网络

什么是糍粑?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美食。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西、陕西等省市都有。

糍粑是以糯米为主料,清水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

糍粑是中国南方各地的春节风俗,各地因民族不同而各有差异。


▲图/网络

糍粑的历史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不久,他实现了自己的宏愿,率领吴兵攻破了楚国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尸以报仇雪恨。此后,伍子胥受封申地。有一次吴王令他率人修建了著名的“阖闾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后,吴王大喜。惟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他自知自己结怨甚多,恐日后有人难以容他。回营后,便对自己的亲信说,“大王喜而忘忧,不会有好下场。我死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苏州八个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饥的食物也。”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多次拒绝伍子胥的忠告,竟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后不久,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

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国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难。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


▲图/网络

民国时期的《永顺县风土志》中记载:糯糍粑,系糯米饭在石臼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圆月,大者直径约五尺,寻常者约四寸,厚三分至八分不等。一般的糍粑只有巴掌大小。直径五尺的糍粑,大约是祭祖等特殊场合才用。

在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为了表达人们感激对牛的劳作之恩,每年人们打糍粑,总要给一些给牛吃。后来人们把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定为“牛王节”,打糍粑敬牛的习俗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图/网络

糍粑和年糕的区别

很多人总是把糍粑和年糕混淆掉,其实他们有很大区别的,不仅制作方法不同,制作所用到的器皿不同,连制作时所用到的材料也是不一样的。

年糕主要靠打。所以我们常说“打年糕”。

糍粑是把米蒸成饭后趁热放到石臼舂,一直舂到看不到有粒状的饭了再用手揉成斗笠形状的成品糍粑或者条状的。

制作糍粑有个关键的器皿,即石臼,糯米需要在泡完水以后倒入石臼舂烂至胶状,这是做糍粑的关键器皿,用石臼做出来的糍粑,口感相比年糕略微粗糙。

糍粑和年糕虽然都是用糯米做成的,但在原料上还是有细微差别的。糍粑的制作一般都是用纯糯米,偶尔也会添加粘米,糯米的用量越多,口感就软糯。而年糕多用糯米粉做,口感更细腻。


糍粑的种类和做法

中国地域辽阔,全国共有3185市县,地市334个,县区2851个。虽然很多地方都有糍粑,但是因地域不同,糍粑的形态、味道和做法也各有不同。

广东连州的炸油糍,炸油糍用到的原料是:糯米、粳米粉、黄糖、花生油。会做成有馅或无馅的,有馅的一般会加入炒花生粒、炒芝麻、白砂糖等。米粉与黄糖熬熟后搓匀,做出一个个球状或扁圆形。每次炸糍粑,最开心的就是小孩子了,都要跑去搓面粉,捏造型,为自己的手作做标记。用花生油炸熟,炸至金黄浮起即可捞出。但糍粑不能捞出就趁热吃,如此高热量的食品趁热吃嘴角会长泡哦,所以一般都会放凉再吃。而糍粑还有一个特性,放久后会变硬,所以,吃的时候可以先蒸软,口感更佳,而且贮藏得好,三个月都不变质。

郴州汝城的淋浆糍,淋浆糍是用碱水把洗净的大米泡发,用石墨磨成米浆,大铁锅里放半锅水,把竹子编成做的糍篮悬放在水的上面,糍篮上铺一块大白布,盖上锅盖,用大火烧开锅里水,把米浆均匀地洒在白布上蒸熟,加洒一层米浆,并在米浆上撒一层配菜(毛豆,酸菜煮腊肉,红辣椒等)蒸熟,如此循环七八次,一团米黄色、散发着诱人香气的淋浆糍就做成了。

广东惠州的糖环,糖环也是连州农村春节必备的小食品和礼品,味道香甜,清脆。主要原料是糯米、粳米粉、黄糖、茶油或花生油。做法是将米粉与黄糖水搓匀,搓成条状,然后巧手一弄,连成环状,用花生油炸脆即成。还有一类为省事,将米粉与黄糖水搓匀后,切成小条状就下油锅炸,成品后形状似猫屎,因此农村将之称为“猫公屎”。

湖南长沙糖油粑粑,糖油粑粑的主料是糯米红糖,糯米粉搓成饼状下锅, 待粑粑两面都呈浅金黄色,将调好的糖汁倒入,让每个粑粑都均匀沾到糖汁 , 油光发亮,金黄脆嫩,甜而不浓,油而不腻,软软的,柔柔的,色香诱人。


▲图/网络

湖南汝城的豆包心,是用白色的或是加了艾叶的糯米糍粑里包上蒸熟的红豆,放油锅里去炸,捞出来放凉些后就可以吃了,但可以再放蒸锅里蒸几分钟,会更加香嚅可口。

广西桂林的水糍粑,是桂林的一种有名的小吃,这水糍粑的制作工艺非常的精细,而且选用的是上好的糯米,水糍粑有许多馅料,有豆蓉,莲蓉,芝麻,桂花糖等等,质地细嫩,洁白精美,刚蒸好的水糍粑蘸上白糖,或者是熟豆粉吃口感滑嫩,甜甜的非常好吃。

广西玉林的玉林糍粑,是用与利的叶子包裹成玉林糍粑,最重要的就是糍粑叶,这包糍粑叶用的糍粑叶要用水煮开,还要一张洗干净的纸,洗完之后去除叶子的头还有尾,这玉林糍粑的做法与普通的糍粑差不多,不过玉林糍粑一般都是不放馅料的,吃起来非常的香糯。

广西南宁的艾叶糍粑,俗语云:“清明时节食艾糍”。四月的艾草最清香,用艾草做成的糍粑也是香气扑鼻。用新鲜艾叶、糯米粉,馅(花生、白糖),馅儿里面加一点芝麻会更香哦!艾叶水煮去苦水剁碎后跟糯米粉混合后水蒸,口感柔软、爽滑、香甜,入口即化,还有一股艾草的清香。


▲图/网络

湖南热水的大禾米糍,它是用一种名叫黄荆柴的小灌木烧灰淋水制成碱水,再用碱水浸泡米料,染色的大禾米用木甑蒸熟,倾入石臼,四五个壮劳力手握木杵,打铁似地轮番猛砸、猛捣,米被打烂后,用手整理成型。大禾米糍色黄质嫩,细密滑腻,可汤煮,也可油炒。不沾牙,不腻人,余味无穷。

广东连州的灯盏糍,灯盏糍是一种很让人口馋的连州地方小吃,所谓灯盏其实是一种用来做糍的小铁勺,形似古代的灯盏。以稠浓粘米粉浆,倒入浅平铁勺内,放上黄豆、花生或小鱼虾作馅,再煮上一层米浆,放入油锅中炸,只要看到糍粑上浮,然后两面出现金黄色光泽就行了,非常酥香脆嫩。

广东清远的空心油糍,用料很简单,只要糯米粉和白糖就可以,是利用这两种材料油炸时产生的膨胀成型, 香糯清甜可口。

广西南宁的蕉叶糍,以磨好的米浆加糖搓匀,每个用蕉叶包成长条状,蒸熟即可,又甜又糯,连吃几个也不腻。


▲图/网络

世界上最大的糍粑

2016年12月29日,世界上最大的糍粑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溪布老街诞生。据悉,此糍粑直径长3.8米,比原世界纪录高0.2米,整个糍粑用料1200斤糯米,由十五个火塘同时起蒸、十二个石槽同时开打,60名土家族阿哥阿妹耗时58分钟制作而成,香飘四溢的巨大糍粑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围观拍照。


▲图/网络

糍粑的各种吃法

糍粑的吃法丰富多样,可炸、煎、烤、煮,既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作为配料。而在重庆糍粑最主要的吃法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红糖糍粑。红糖糍粑的也分为两种,一是熬糖,二是浇糖。

1.把糍粑从水中捞出沥干,切成小块,放入烧热的油锅中,用中小火半煎半炸,待糍粑两面金黄再加入适量的红糖,和少许的清水煮,煮至糖浆浓稠,糍粑软糯即可食用。

2.将糍粑切成适合入口形状、在油里炸出灿灿颜色,撒上黄豆粉,最后浇上熬好的红糖汁。

第二种:鸡蛋糍粑。把糍粑切成片,在蛋液里搅拌均匀,再下油锅煎至两面金黄即可。这样煎出来的鸡蛋膨松可口,又糯又香。糍粑煎好后趁热吃口感最佳,凉了就会发硬。

第三种:糍粑冰粉。糍粑冰粉里的糍粑是作为配料出现的,在原有冰粉的味道上,加入煮熟切成的糍粑丁。让原本的冰粉在口感上增加了层次感。


▲图/网络

自己在家做糍粑,这几点一定要注意哦:

1.制作糍粑使用的是糯米而不是糯米粉。选择糯米时要注意选颜色洁白的新米,避免使用变色霉烂的陈糯米。

2.传统的糍粑制作是使用大木锤或竹铳在石臼中把糯米饭舂成糍粑团,在家制作时没有这些大型的工具,可以使用木勺和大碗来代替,一次制作的量不要太多,否则不易将糯米饭捣成糍粑团。

3.蒸糯米饭时使用竹篦可以使蒸熟的糯米饭带有竹子的清香,如果家里没有竹篦,也可以省略,直接放入铺好屉布的笼屉中蒸熟即可。

4.红糖糍粑是一道简单易做的美食,很多地区在家中有喜时都会制作红糖糍粑招待亲友,制作红糖糍粑时需要使用花生粉和黄豆粉,用整粒的花生自制花生粉味道更加醇厚。

5.选择花生时一定要注意花生是否发芽,因为发芽的花生胚芽部分含有大量黄曲霉素,对健康非常不利。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gpr46935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2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