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各国真实影像(清末时期的南京)

发布日期:2024-12-22 10:11:26     作者:迩还爱他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gwb503335.html     违规举报

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古称金陵、建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并入选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本组图片拍摄于清末时期,由西洋人拍摄,生动再现了100多年前金陵南京城的昔日影像。


南京鼓楼

1900年的南京鼓楼。这座巍峨高大的建筑位于南京旧城中心的鼓楼岗上,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南京古城旧时的报时中心。


鼓楼侧影

1906年的南京鼓楼,几年的风雨在历史的长河中微不足道,也没有让这座高大的建筑有什么变化,但大门前的棚户早已不见了踪影。


街头偶见

三位打扮整洁的年轻的女子站在街头,都裹着小脚,其中一名手里提着食盒。在她们前面是一位老人和一个男孩子,男孩子留着很长的辫子,手拿折扇。在她们身后,还跟着一个僧人,长相像女性,看其脚的大小又似乎是一名和尚。(1902年)


体操比赛

在南京的洋人正在举办体操比赛,除了洋男女,还有很多中国人在围观。体操传入中国最早被袁世凯训练新军时使用,后来各地学校也开始开始体育课并开始引入体操。(1902年)


游园的人

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前,分布有假山和小桥,三名外国水兵坐在小桥上看风景,一名梳着长辫子的男子叉着腰看他们。(1902年)


南京街景

通往下关港的道路,这里是一个“丫”字形的路口,道路两边是低矮的商铺,商铺门前停放着成排的人力车。远处可是看到一座典型带有殖民式券廊的洋楼。(1908年)


长江岸边

一名赤身露体的小男孩沿着长江的防波提走近镜头,身后还有两名在码头干活的苦力。江岸边桅杆如林,密密停泊着很多条木船。(1911年)


江上乞讨

一群人驾驶着小船在长江上游弋,遇到过往的客轮便会伸出挑着竹筐的长竹竿,向游轮上的乘客乞讨。类似的场景在甘博1918年拍摄的照片中也曾出现过,说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人在从事这一职业。(1910年)


夫子庙

位于南京贡院街的夫子庙,是旧南京一等一的繁华之地。图中可以看到夫子庙前的牌楼、棂星门以及旁边的聚星亭,前方的护栏下就是闻名遐迩的秦淮河,河边停靠着不少的游船。(1906年)


南京郊外

几名外国水兵怀着猎奇的心理和一些穷苦的百姓的合影。 一座低矮又简陋不堪的窝棚就是这些人的家。当时水灾、旱灾频发,百姓民不聊生。即便逃难于此,依然逃脱不掉穷困潦倒的生活。( 1902年)


迎亲队伍

一支迎亲的队伍正在行进中,最前面的两个孩子打着宫灯,接着是肃静回避的牌子和鼓乐手,之后是迎娶新娘的花轿。虽然是喜事,但这些人的脸上却没有一点笑容。贫穷让人们变得非常麻木。(1906年)


明孝陵大金门

大金门是进入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面向正南,是一座三洞券门。原来上面建有黄色琉璃瓦的门楼,此时已经消失不见。(1906年)


四方城

四方城又名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亭内的石碑近九米高,上面是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的碑文,详细描述了明太祖朱元璋一生的功德。上面原有的顶盖也早已损毁。图中一名男子手拎粪箕站在门前,显然这里经常有一些动物出没。(1906年)


入侵者

一群外国水兵来到四方城,爬上了两米多高的驮碑龟趺上合影,可以看到石碑的底座上满是洋文涂鸦,这帮人不但偷、抢,还要搞破坏。(1907年)


明孝陵神道

明孝陵神道“翁仲路”上的两名洋人,背景是身披甲胄、手持金盾的威猛武将石像,道路曲折,路面也是原生态的,感觉非常荒凉。(1906年)


一群游客

在明孝陵内游览的的人,身后是高大的明楼残迹,平台之上,原本有着高大的门楼建筑。游览的人当中有成人也有孩子,孩子可能是走累了,手里还拿着一根拐杖。(1906年)


明孝陵全貌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陵寝,规模非常宏大,经过数百年的岁月沧桑,建筑物上的木结构都已朽坏不存,但其他砖石结构的建筑都还完整保留在原地。从图中看,当年明孝陵周围树木极少,与绿树如茵、鸟语花香的今天完全不同。(1906年)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gwb50333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8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