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纯老家庭人口数(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

发布日期:2025-01-22 08:31:20     作者:莫筱翼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hti472125.html     违规举报

“永嘉前辈读书多”


北麂岛风光

(一)瑞安的“进士文化”

进士是中国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功名,古代一个县域内“进士及第”的多寡,客观上反映了此地的学风优良。由于地域和交通诸原因,温州地区不像苏杭等地进士数多量大,但南宋以后,局面迅速改观。据《温州市志》记载,温州地区在唐代只有八名进士,北宋二十五名,南宋则疾增至一千三百四十六名之多。

(二)曹村“进士第一乡”。


曹村七彩田


曹村(画)

后晋年间,曹氏第十一世祖曹霭(音矮)、曹霅(音乍)、曹昌裔三兄弟为避闽乱,从福建长溪迁居瑞安来暮乡许峰(今曹村)。经过两百余年的繁衍,发展成为一支庞大的家族,从此许峰就叫曹村。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曹逢时首登进士第,自此文风渐盛,一时人才辈出。据考证,曹村历史上曾出过八十二名进士,获称“ 中华进士第一村”。南宋著名诗人曹豳(音斌)和现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就是曹村镇人士。一个村子学冠载量如此丰富,宋室南渡使得学子“殿试”路径大为缩短,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而温州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书院林立,学风优良,加上曹村民风朴实,勤耕善读等众多因素更是曹村,乃至瑞安、温州形成“浙南邹鲁”的主要缘由。


现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

(三)近代“赶潮”的瑞安留学生

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三次留学海外的热潮:中日甲午战争之后;1910年和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三次热潮培养了数万名人才,对改变近代中国的落后状态起到了巨大作用。甲午战争之后,战败使国内一些有识之士思考日本崛起的原因,认为日本派遣一些留学生到欧美去学习思想和技术是最主要原因。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四月,清政府开始派遣首批十三名学生留日,而后逐年增多,至1906年多达八千人。当时的温处道童兆蓉(湖南省长沙市宁乡籍)积极鼓励温州地区学子出洋留学,言“每名捐给津贴洋一百元…从事师范卒业后,即在该县学堂任事”。引得温州学子响应热烈。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十月,永嘉县王鸿年由使馆官费派遣留日,入东京帝大学习法律,开温州出国留学风气之先。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三月,瑞安县林调元也由官费派遣留日,成为瑞安出国留学第一人。据有关资料记载,从1898年至1911年,温州出国留学生共一百三十八人中,瑞安籍有五十四人,占温州留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二。1904年春,瑞安普通学堂因经费问题停办,孙诒让先生召集家长座谈,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因而项骧、洪彦亮、洪彦远、薛楷、沈靖、许璇、许微、许徵、余纲、李墨西、李翰西等人都在该年或公费、或自费赴日留学。在清末宣统年间,清廷举办的几次归国留学生廷试中,瑞安的项骧、黄曾铭高中进士,项骧在殿试中由金榜题名,俗称“洋进士”、“洋状元”,一时传为佳话。晚清瑞安留学生中知名者颇多:许璇是中国近代农业科学的奠基人和农业科学教育的一代宗师;洪彦远曾任浙江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校长;项骧曾在民国政府财政部次长、盐务署全国盐务稽核总办,对中国近代财政制度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民国政府授以一等大绶勋章;李墨西是浙江最早的海归企业家,创办浙江最早的食品罐头企业“太久保罐头厂”,产品获国际展会金奖,驰名中外;许壬是中国近代著名民法专家;金嵘轩曾任瑞安中学校长、温州中学校长、温州市副市长、温州师范校长;许徵(音争)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冶金、兵工及热处理专家。


返国办实业的留日学子李墨西

瑞安著名人物(五)

黄体芳(1832年—1899年)晚清重臣,教育家、维新派人物,人誉“瑞安先生”。咸丰元年(1851年)中举,同治二年(186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与兄黄体立、弟黄体正、子黄绍箕(音基)、侄黄绍第(黄体立子)“一门五进士”,乡誉“五黄先生”。又与子黄绍箕、侄黄绍第、侄孙黄曾铭(黄体立孙、黄绍第子、“黄氏五兄妹”父)誉称“一门三代翰林”,如此荣门巨族遑论瑞安,甚至在浙江历史上堪称罕见。累官至内阁学士、江苏学政、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主讲于金陵“文正书院”。晚年参加强学会,主张变法图存,支持“康梁变法”,频上书言时政得失。与张之洞(原籍河北省沧州市南皮,生于今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宝廷(官至礼部右侍郎)、张佩纶(河北省唐山市丰润籍)合称“翰林四谏”。因弹劾李鸿章,忤旨,被降职为通政使。著有《漱兰诗葺(音气)》。江苏学政任上,于江阴创建“南菁(音京)书院”,培养出包括黄炎培(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吴文藻(江苏省无锡市江阴籍)、陆定一(江苏省无锡籍)、汪曾祺(江苏省扬州市高邮籍)在内的众多近现代名人。


黄体芳故居

陈兆复,生于1933年。就读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任教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长期从事少数民族美术教育事业,主张教学应突出少数民族特色。后调任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美术研究室主任,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尤其是岩画的研究工作。1993年在中央民族大学创建“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并担任第一任主任。

许松年,清代中叶高级将领。身材高大,相貌雄伟,二十岁中武举。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补黄岩镇标左营千总。次年升镇海水师营守备。后超擢定海镇标右营游击,历官水师镇标参将、护理金门镇总兵。后授甘肃西宁镇总兵,再历陕西延绥、福建漳州、直隶天津、广东碣石等镇总兵。道光元年(1821年),升广东陆路提督,再调福建水师提督。

钱启同(1905年—2005年)著名内科专家。早年毕业于浙江医药专科学校,后留学日本。回国后一直任职在内科岗位上,是温州第一个拥有化验室的西医师。曾用土法自制奎宁粉使大批疟疾患者脱险。

陈傅良,南宋著名思想家、学者、政治家、教育家。塘下镇人,学者称“止斋先生”。乾道八年(1172年)中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曾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陈傅良是南宋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继承薛季宣(鹿城籍)的事功之学、启后叶适(祖籍今丽水市龙泉,生于瑞安,后居永嘉)之集大成者,与朱熹(祖籍江西省上饶市婺源,生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的道学、陆九渊(江西省抚州市金溪籍)的心学鼎足而立,是永嘉学派承上启下的学术巨擘。他为学主“经世致用”,反对性理空谈,与同时期的学者陈亮(金华市永康籍)相仿,世称“二陈”。治学严谨,著述丰富,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古代“瑞安四贤(许景衡、陈傅良、高明、卓敬)”之一。逝后谥“文节”。


宿儒陈傅良像

黄镇(1889年—1941年)民国时期将领。曾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武汉汪伪政府第一方面军中将军需处长。

金嵘轩(1887年—1967年)近代著名教育家。1906年赴日求学。归国后,与同乡创办“知行社”,进行教育普及工作,后受聘于“浙江省立十中”任教,后升为校长。主张“名师兴学,培育良才”。1927年调任浙江省教育厅督学。三十年代先后任教于赣、闽和温州师范,后创办永嘉县私立“济时中学”,并任职校长。抗战后担任瑞安中学校长(共三任)。建国后曾任职温州市副市长。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祖上系林垟(音阳)书香门第,“林垟金家”是当地望族,其后代也不乏各业卓越之士。生有三子二女,多赴日留学。长子金志超,著名作家和翻译家。次子金志庄和幼子金志纯,都是知名医学专家,金志庄曾在日本鹿儿岛留学期间,同窗日后成为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金志庄长子金恒昀(音云),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国内金属焊接技术领域权威,任职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金嵘轩先生

金志超(1905年—1970年)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父金嵘轩,著名教育家。笔名“溟若”是其国文启蒙老师、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为其起之。早年在日本完成小学和中学教育,后又归国插班就读省立第十中学,而朱先生为任教老师并在文学创作上给与其很多指导。早年曾是郁达夫、鲁迅任主编的《奔流》月刊撰稿者,曾与董每戡(戏剧家。今瓯海籍)在上海合办时代书局,1928年与鲁迅先生相识后,又得到其指导,是与鲁迅有过密切交往的新文学作家,鲁迅对刚刚起步的金志超给予了很大的关怀和扶植。金志超先生翻译的日本文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三岛由纪夫的小说《爱的饥渴》,被公认为是非常成功的译本。抗战期间,离沪先后任教于浙江丽水、金华和温州等地中学。抗战胜利后,赴台担任接收员。后任教于大、中学校。出版过《残烬集》等十多部著述和译作。与妻姚咏萼(音鄂。姚养吾女)生有四子二女。长子金恒杰,毕业于台大中文系,任职于法国巴黎大学中文系教授。次子金恒镳(音彪),生于1942年的温州。台湾知名森林学者、作家、翻译家。

张梓轩,生于1985年。高级沙盘培训师。创立杭州雅萦斋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担任CEO。

项黻宸(音浮尘。1916年—1990年)著名数学家。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后任浙大数研所助理研究员。1970年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数学系教授和台湾中研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蔡幼学,南宋重臣。乾道八年(1172年),试礼部中省元,授广德军教授。后改武学博士。绍熙二年(1191年),擢秘书省正字,除校书郎。又升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除福建提举茶盐公事。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黄州,改提点福建路刑狱,吏部员外郎,迁国子司业、宗正少卿,皆兼权中书舍人。嘉定元年(1208年)正月,以中书舍人兼侍讲。三月,同知贡举,始取义理之文,兼直学士院。除刑部侍郎,改吏部仍兼职,改兼侍读,除龙图阁学士,知泉州,徙建康府、福州,进福建路安抚使。嘉定十年(1217年),升宝谟阁直学士,提举万寿宫,召权兵部尚书兼修玉牒官,寻兼太子詹事。逝后谥“文懿”。

许璇(1875年—1934年)近代著名农学家。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秀才。后入上海南洋公学肄业,努力学习数理、外语等,成绩斐然。再赴日本,以官费考入京都第三高等学校,又考入帝国大学农科。1911年前后,受瑞安务农会函托引入果树良种,在东京附近选购“无核蜜柑”苗带回瑞安,是国内最早引种的一批“无核蜜柑”。在日留学八年,获农学士学位。归国后在北京大学创办农科,聘为教授兼农场场长。后北大农科独立,改称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曾代理校长。后以桑梓教育为重,出任浙江甲种农校(后改浙江农专)校长。1924年,北京农专改名北京农科大学,复聘为校长。北伐胜利后,浙江省创办国立浙江大学,农专改为浙大农学院,被聘为教授兼省农民银行筹备主任。其后辞去兼职,专心教学。1930年,受聘任北大农学院院长。1931年调任浙大农学院院长。教育家许棣(字冶荪)兄。


许璇教授

李瑞庆,清末著名糕点师。知名“中华老字号”“李大同”茶食品店创始人。“李大同”先后获得过“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温州知名商标”等称号。


“中华老字号”李大同

张棡(音刚。1860年—1942年)著名乡贤。毕生教书为业。自幼好学不倦,少有文名。二十一岁入邑庠(音祥),升廪(音檩)生。先后担任温州中学堂和温州府中学堂(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教席。“一代词宗”夏承焘(鹿城籍)即是其学生。

许漱玉(1880年—1967年)近代瑞安工商界名人。经营品种涉及绸布店、影剧院、餐馆、百货商店等多方面。毕生守护商家本分,热心公益,支持抗战,广受称赞。

余云翚(音晖。1911年—1988年)书画家、诗人。幼时天资聪颖,尤其喜爱文艺,常习书画、金石、丝竹。日后在书、画、诗、琴上颇有成就。1933年,其国画作品在上海梅花馆参展,其后常有书画作品在沪宁杭温等地展出,获名家赞誉。曾转学法律,在民国地方政府从事司法职业数年,抗战时期,随法院迁徙,辗转各地,颠沛流离。建国初期,曾应聘为温州花伞厂美术设计师,颇多坎坷,后获平反,嗣后加入瑞安“云江诗社”,著有诗词集《江天雨草》等。

白正国(1916年—2016年)著名数学家。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曾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建国后,任杭州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在射影微分几何、大范围微分几何黎曼几何等方面有所建树。

项公泽,南宋良吏。字德润,幼时聪颖,九岁中神童科,声誉县城。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知昆山(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县,兴教育人。转尚书省检阅,迁国子监丞兼国子博士,出知台州、安吉州、潮州,颇有政声。官至中奉大夫、吏部郎中。晚年归里,仁爱至义,置田庄以救济族内穷困者和社会贫民,积厚荫德,奉敕建立“会文坊”于午堤桥北巷口,清初奉命迁建瑞安县城东门,易名为“奕世流芳”,会文里巷名由此而来,一直沿用至今。

许达初(1896年—1970年)近代名流。喜诗词,工书法,擅长中医,被时人誉为“瑞安十大才子”之一和瑞安民国京剧“三票友(陈小鲁、许达初、郑剑西)”之一。早年就读于浙江私立法政学校,毕业后被分派到江苏省盐城警察局任职。

朱炎晖(1901年—1938年)抗日英烈。早年入浙江讲武堂学习。1924年赴广州从军,参加北伐战争、粤桂战争、中原大战等,屡立战功。1932年初为十九路军营长,率部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2月,在上海大场、庙行与日军第九师团植田部激战三昼夜,身负重伤,不下火线,受到蔡廷锴将军的嘉奖,称之为“虎将”。1933年升任61师241团团长。次年9月,进黄埔军校高教班第三期学习,毕业后任武昌陆军整理处上校参谋兼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官,1938年升任94军546旅少将旅长。在武汉保卫战中,带病在担架上指挥战斗,痛歼日军。后因敌我兵力、装备悬殊,部队陷入日军重重包围。11月初,在突围战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国民政府特追晋升其为陆军中将。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抗日英烈朱炎晖将军

林庆云(1905年—1946年)近代著名乡贤、慈善教育家。字志甄(音真)。系“东瓯三杰”之一陈黻宸(音浮尘)侄孙女婿,陈谧妹夫。雅爱乡邦文史,崇尚永嘉之学。1933年,林庆云与陈谧、宋慈抱、李笠、林损等十六位乡贤在利济医学堂发起成立瓯风社,其家也成为雅集之所和《瓯风杂志》诞生与发刊的重要之地。林庆云全力资助陈谧创办的《瓯风杂志》的出版费用。抗战期间,先后出任瑞安东北小学校长、瑞安救济院院长,热心于慈善与教育事业。

杨作雨(1920年—1999年)当代诗人。二十世纪30年代末起,先后在《文艺春秋》和《大公报》等发表抗日题材的诗歌。参加“孤岛文学”活动,发起创办《语风》青年文学月刊。著有诗集《壁字》、《灿烂明天》等。

张崟(音银。1907年—1965年)历史学家。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任职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建国后,先后在浙师院、杭大历史系任教。

许铸(1880年—1956年)著名教育家。字冶荪,以字行,著名农学家许璇四弟。早年随兄赴日留学,归国后任省立温州中学国文教员,后居京、沪、苏、杭等地,与沈钧儒等名士交好。中年后返乡。热心家乡教育,曾筹款创办幼儿园。晚年出任西南镇小学校长历七年,自行筹款扩建校舍,并将自己住宅捐充校舍。

黄荣圣,生于1975年。当代著名画家。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作品《秋声》、《故乡的月》、《嘶秋》等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高明,元代著名戏曲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人称“东嘉先生”。至正五年(1345年)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音院)、浙东军幕都事、绍兴府判官、江南行台以及福建行省都事等职。为官清介廉明,曾平反许多冤狱。高明作品《琵琶记》问世后,蜚声剧坛,达到“演习梨园,几半天下”的盛况,成为元末剧坛上一朵璀璨夺目的鲜花。自明代以来六百多年,代有刻本,流传不衰。《琵琶记》是中国南戏史上第一部由“名公”文人作者参与创作的戏文,代表了南戏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宋元戏文的终结和明清传奇的先声,标志着南戏创作艺术上的成熟,是传奇的典范之作,对后世传奇(音迁)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南戏鼻祖”(或“传奇”之祖)。 另外还有《闵子骞(音千)单衣记》戏文一种,已失传。


《琵笆记》

陈小鲁(1904年—1951年)民国时期著名京剧爱好者,与郑剑西和许达初合称“三票友”。早年进上海美专学习绘画,兼学戏剧与音乐,并精研书法。对京剧情有独钟,在校创办起“振林京剧社”,并亲自操琴。甚至粉墨登场亲自演戏。

宋慈抱(1895年—1958年)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博学通儒,文才卓越,诗文各体皆以工整典雅著称。曾从游著名学者冒广生(江苏省南通市如皋籍。时任瓯海关监督),备受器重。结识名家学者,如章太炎、张元济(嘉兴市海盐籍)。乡友中,与薛钟斗最为契合。毕生致力于教书育人、文史研究和古籍纂编等工作,是成就突出、著述斐然的文史学家。宋慈抱淡泊明志,著述怡情,不屑功名,不谀(音于)显宦,年未四十就著书甚富,当时许多名士公卿均对宋慈抱以“古作家”相期许。抗战期间,任瑞安中学高中国文教师,频与学生读书论文,深受敬仰。建国后,宋慈抱先生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8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宋慈抱先生遗著《两浙著述考》上下册,内分文字考、经术考、史籍考等二十二类,收录宋元明清及近代省内诸多名士的著作,是文史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

卓敬,明初著名才子。少时聪颖绝伦,博学多才,诗词宏丽,文章奇拔磊落。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榜眼及第,历官户部给事中、户部侍郎等。“靖难之役”后被捕,宁死不屈,为成祖朱棣所杀,灭三族。万历年初,朝廷采纳监察御史屠叔方(秀水籍,今嘉兴北)建议,为卓敬修墓建祠。

洪瑞钦(1915年—1999年)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曾任《中华大词典》编辑、鹿城诗社社长。瑞安“云江诗社”社员。

陈葆善(1860年—1916年)著名医学家。学医于陈虬,撰《燥气总论》、《本草时义》等医学专著。子陈准,藏书家。

“风云才子域,铿锵门第煌。百年求学路,远魄众师光。”

“景观人物大事件,美食特产全荟萃。”下期咱们接着聊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

谢谢朋友们的关系,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如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hti47212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3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5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