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衰弱病研究现状及绿色防控技术 杨梅衰弱病研究现状及绿色防控技术

发布日期:2025-01-22 03:11:24     作者:嚸嚸簡單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hvj172223.html     违规举报

杨梅衰弱病研究现状及绿色防控技术

基金项目: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9C02038, 2020C02001)

任海英等

杨梅果实风味浓郁, 酸甜适中, 抗氧化物质含量高, 生态和经济效益较好, 成为山区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 截至 2019 年, 全国杨梅种植面积约 33. 35 万 hm 2 , 而浙江省是我国杨梅最集中的产区 。 随着大面积杨梅进入盛果期, 管理模式的改变, 复合肥投入明显较初始期增多, 土壤酸化严重, 导致 近 年 来 全 国 杨 梅 产 区 发 生 一 种 重 大 病害———衰弱病。 发病树体大部分老熟叶片脱落, 只存留顶端外围少量暗绿无光泽的叶片, 新梢抽生困难, 结果增多, 果实小而酸, 发病 2 ~ 4 年后树体死亡, 严重的果园发病率已达 50% 以上, 导致杨梅产业损失严重 。

针对果树树势衰弱有少量产业技术类报道, 主要集中在苹果树上, 衰弱的症状表现为刚进入结果期或正值结果盛期的果树生长势逐渐衰退, 果小而品质差, 产量低, 新梢生长量小, 内膛枝条逐渐衰弱或枯死, 可能是因为水肥不足、 挂果量超载、 修剪不当、 病虫为害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等造成, 主要采用合理施肥、 控制挂果量、 防治病虫害、 合理修剪等综合措施恢复衰弱果树树势 , 但未见苹果树衰弱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 也未见较为完整的防控试验报道, 更鲜见其他果树的衰弱症状、 发病机制及防控措施的研究。 自 2014 年以来, 笔者单位已对杨梅衰弱病进行了近十年的研究, 开发了多项关键防控技术。 本文对杨梅衰弱病研究现状和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总结, 旨在为基层杨梅管理技术推广人员和杨梅产业一线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1  杨梅衰弱病研究现状

    衰弱病为害重、 发生广, 果园内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没有山脚、 山中、 山顶等的位置特点, 病树根围土壤明显酸化, 有机质含量降低, 有效钙等多种中、 微量元素含量降低, 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 。 在衰弱杨梅树根际土壤中, 土壤理化性质、 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以及次生代谢物含量发生显著变化 。 这些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 葡萄 、 苹果 等生长数年后引起根围环境恶化, 菌群结构发生变化, 植株生长困难。 优势菌、 核心菌的生物学活性尚需深入研究, 才能解析衰弱病发生的原因。

2  杨梅衰弱病的防控措施

2. 1  农艺措施

2. 1. 1  施用生物有机肥

    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恢复衰弱病杨梅树势,改善果实品质, 减轻病害损失 。 针对树势衰弱较严重的情况, 在 11 月选择羊粪为主要成分的生物有机肥 (N P 2 O 5 K2 O≥5%、 有机质≥45%、腐植酸≥7%、 有效活菌数≥0. 2 亿·g-1) 作为基肥施用, 沿树冠滴水线处开沟施肥, 深度为 15 ~20cm, 盛果期每株施用 10~20kg, 并与土壤混合均匀, 然后覆土。 注意施肥量要充足, 否则无法达到有效恢复树势的效果。

生物有机肥是一种将特定功能微生物、 腐熟的有机肥或动物残体复合而成的一类同时具有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作用的新型肥料, 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增强土壤酶活性、 改良土壤细菌 菌群 ,丰富有机质、 平衡养分的水平 , 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 、 改善果实品质 , 还对病害的防控有着重要的作用 , 是目前效果最好的有机肥。

2. 1. 2  施用生物炭基肥

    生物炭基肥能较好地改善衰弱树体的果实品质 。 如果树势衰弱程度较轻, 在 11 月选择生物炭基肥 (猪粪炭和水稻秸秆炭, 添加量为 15%,有机质≥45%, N P 2 O 5 K2 O≥20%) 作为基肥施用, 在树冠滴水线处挖环状沟, 沟深 20cm 左右,盛果期树每株施用 5 ~ 10kg, 并与土壤混合均匀,然后覆盖土壤。 注意施肥量要充足, 再配合施用腐植酸和高钾复合肥等, 否则无法取得有效恢复树势的效果。 生物炭是秸秆等农林副产物在厌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裂解产生的具有疏松孔隙结构和较大比表面积、 吸附力强的富炭固体, 施用后可以提高肥效利用率, 改 善 土 壤 理 化 性 质, 提 升 蔬 菜 和 果 实品质 。

生物炭基肥的另一个优点是可再生、 成本低,利用秸秆等农林副产品制成生物炭基肥有效解决当前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和土壤结构板结等问题。

2. 1. 3  叶面肥提升品质

    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复壮树势,显著改善果实品质 。 在衰弱杨梅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喷雾氨基酸水溶肥料 (肽和多肽≥380g·L-1、 游离氨基酸≥100g·L-1、 (螯合态) 铁 锌 锰 硼≥20g·L-1、 总有机质≥500g·L-1), 每株均匀喷雾至叶片正、 反面滴水为止。

氨基酸水溶肥是一种新型叶面肥, 富含活性肽、 游离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可有效增强植物体内酶活性, 促进生长发育, 诱导植物抗病抗逆性。 在葡萄 和柑橘上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可改良果 树 生 长 性 状, 提 升 果 实 品 质, 增 产 效 果明显。

2. 2  生态措施

2. 2. 1  间作改良土壤植物

    为改良杨梅的根围土壤环境, 可在树冠底下种植万寿菊、 葱、 紫花苜蓿、 大麦、 小麦等植物。 芸薹属 植 物 、 万 寿 菊 、 葱 、 紫 花 苜 蓿 、大麦 、 小麦 等作物已被证明是很好的改良土壤的轮作间作植物, 合理间作可促进果树生长。

由于杨梅是浅根果树, 杨梅间作改良土壤的植物,还可保水保温保护根系, 减少水土流失。

2. 2. 2  废弃枝叶回园利用

    杨梅树体自然更新落叶和冬季修剪后大量枝叶乱堆、 焚烧成为现阶段严重的产业问题, 传统焚烧处理方式对枝叶的利用率不高, 且焚烧时严重污染环境, 自然堆腐时间长, 病原菌和虫卵残留, 还会产生自毒物质, 危害杨梅树体的健康。 将废弃杨梅枝叶粉碎成 2~4cm, 选用腐熟效果较好的有机物料腐熟剂, 按粉碎杨梅枝叶体积的 3‰、 30‰的比例分别加入有机物料腐熟剂和菜籽饼混合均匀, 调节含水量为 40% ~ 50%, 密封 20 ~ 30d, 腐熟即可使用。 盛果期杨梅树按 3 ∶ 2 体积比混匀农家肥和腐熟枝叶, 每株树施用混合物 15 ~ 20kg 即可。 腐熟废弃枝叶回园利用, 不但可降低购买有机肥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消灭废弃枝叶中残留的病菌和虫卵, 减少焚烧废弃枝叶产生的环境污染, 使果园的管理实现循环生态 , 值得大力推广。

2. 3  物理措施 (负载合理科学修剪)

    衰弱杨梅树更新修剪必须在加强土壤改良的基础上进行。 首先, 衰弱杨梅树更新修剪时, 应掌握好修剪量, 过轻、 过重都易引起树势的进一步衰弱, 主要采用回缩、 短截及疏除, 修剪时大枝轻回缩, 小枝全面更新; 树势越弱, 短截、 回缩越多。

弱树冬剪以回缩为主, 回缩程度较重, 以促发新梢, 恢复树势。 为使结果部位降低到基部或后部,衰弱较重的侧枝、 分枝可重回缩; 对生长势较弱的中、 长果枝不应回缩, 而应轻度短截, 提高坐果率和品质, 促进果实增大。 一年生枝的短截注意保留、 利用壮枝和壮芽, 去弱留强, 去下留上, 去斜留直。 树势衰弱、 发枝少、 花芽多的衰老树, 保留向上的斜生枝或直立枝, 回缩结果枝组, 疏除下垂枝。 树冠不完整的衰老树, 要充分利用徒长枝, 培养成新的树冠。 短截或回缩后, 较粗的伤口注意涂抹膏剂农药, 保护树体免受凋萎病菌、 腐烂性病菌等侵染。

衰弱杨梅树的修剪与苹果衰弱树的更新修剪相似。 杨梅树进入盛果末期或衰老期, 树体生长衰弱, 产量降低, 品质变差, 应加强土壤管理, 增施有机肥, 促使根系复壮, 增加叶面喷肥。 在进行量化修剪的基础上, 还须加强更新修剪, 可有效延长衰弱杨梅园的盛果期, 提高经济产值 。

2. 4  化学防治

    泼浇一些低毒高效的杀菌剂, 可有效复壮衰弱病杨梅树势 。 选择果实采摘后 7—8 月, 在 50%吡唑醚菌酯 750 倍液、 45%咪鲜胺 750 倍液、 10%苯醚甲环唑 750 倍液、 25%嘧菌酯 750 倍液、 50%腐霉利 300 倍液等药剂稀释液中任选 1 种, 浇施前先把树盘中耕松土, 然后均匀泼浇 60kg 药液至杨梅衰弱病树盘下面土壤。 考虑到绿色安全生产和延长杀菌剂的使用寿命, 应轮换或交替使用上述药剂。 杀菌剂施用后, 冬季要注意补充羊粪等有机肥才能保持树势恢复持续性好。

杀菌剂在防控植物病害的同时, 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可改善果实品质。 施用苯甲·嘧菌酯和嘧菌酯后, 草莓的单果重增加,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 硬度降低 ; 施用嘧菌酯能显著促进枇杷生长, 增强树势, 提高果实品质。 说明选用合理的杀菌剂, 对一些植物病害的防控和树体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2. 5  生物防治

    微生态制剂施入土壤对土传植物病原菌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芽孢杆菌、 假单胞菌、 放射土壤杆菌等是常用的生防菌株。 枯草芽孢杆菌可抑制苹果幼苗的根腐病, 减轻苹果连作障碍 。 在黄瓜花期施入枯草芽孢杆菌、 放线菌、 木霉等多种有益微生物构成的液态复合微生态制剂, 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黄瓜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 减少真菌及尖孢镰刀菌的数量, 提高土壤脲酶、 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 。 重茬 3 年, 施用芽孢杆菌与木霉菌复配而成的微生态制剂, 使甜菜死株率、 发病率降低, 产量、 产糖量提高 。 杨梅一般是种植在酸性红壤土, 建议选择适合酸性红壤土内定殖较好的生防菌剂。 虽然生防效果见效慢, 但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 对杨梅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3  问题与展望

3. 1  进一步明确发病机制

    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杨梅的商业化栽培, 但科研力量单薄, 针对杨梅的病害和生长障碍的研究进步缓慢, 目前只取得衰弱杨梅根围土壤内的营养物质、 菌群结构和次生代谢物质的部分研究结果,分析不够深入, 相互间的关联性尚不明确, 对衰弱杨梅树体的生理生化变化知之甚少。 未来需要进一步采用基因组学、 代谢组学、 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 深入研究杨梅衰弱与树体自身的生理生化状态、 根围菌群、 内生菌群、 次生代谢物质的相互关系, 深入解析杨梅衰弱病发生的机制。

3. 2  进一步集成防控技术

    杨梅衰弱病的产生涉及植物、 土壤、 农艺措施等生物和非生物的多种复杂因素, 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关系复杂, 任何单一措施或少数几个措施都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 所以需要结合不同的方法才能有效防控杨梅衰弱病, 注重高效性和无害化。 随着衰弱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不断深入, 必然不断产生新的防控技术, 更好的生态化防控措施、植物免疫作用开发等更环保、 更持久的方法将是未来防控杨梅生长障碍的理想手段。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hvj17222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