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杀了曹髦恶劣影响(看完三国正史才明白)

发布日期:2024-12-22 08:26:03     作者:满街都是风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hyo143999.html     违规举报

一、对手的意义

所谓,有矛就有盾。三国时曹操很牛,揍吕布,虐袁术,平乌桓,击袁绍……兵锋所向如卷席,但刘备却成了他的梦魇。

哥俩好时,曹操大嘴一咧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当闹崩后,曹操就张口闭口说“织履贩席小儿”。曹操咋这样了?面对孙权,他还谈笑“生子当如孙仲谋”呢。原因只一个:曹操几乎用尽所有办法,也搞不定刘备。

这种情况也犹如后来的诸葛亮,他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都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态表现。

所以,曹操恨了刘备一辈子。不过这样也好,虽对双方来言都很恼火和痛苦,却让我等后人看得津津有味,且还能从他俩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最好结合着“三国正史”,因为仅看《三国演义》会受到“情绪诱导”。


还如诸葛亮和司马懿,都觉得诸葛亮神乎其神,可这一切无非是“曲笔生花”的结果。

空城计,诸葛亮似乎很牛,实则却是打了一个大败仗导致。

火烧上方谷,诸葛亮更牛,实则却是在给诸葛亮找借口——老天爷的意思,司马懿不死,跟你诸葛亮无关。反向推导一下,是不是还能证明司马家,一统三国也是必然?

还有前面提到的“送女人衣服”,这明显是上不来台面的手段,只能证明当时的诸葛亮已经无计可施了。因此也难怪有不少人认为,诸葛亮是《三国演义》吹出来的。


但看过三国正史的人,却明显有不同。笔者接触过好几位,一提诸葛亮都表示:正史中的诸葛亮,比《三国演义》里的还恐怖和厉害。那么为何笔者一开篇,先扯这些似乎离题千里的话题?

一个目的,如上所说的矛盾对立和共存现象,似乎仅出现在了《三国演义》的前半部。诸葛亮一死,尤其是司马昭上台后,就变成了碾压一切。也就是说,司马昭的对手都太弱,或说就不存在对手。

这其实就是为何绝大多数人,对《三国演义》前半部如数家珍,啥桃园三结义,曹操刺董卓,千里走单骑,当阳桥,长坂坡,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星灯续命……

一提后半部《三国演义》,尤其是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世后,就只知道有个“味同嚼蜡”姜维北伐的真正原因。

那么在正史中,司马昭果真没有让他痛恨了一辈子的对手吗?当然有!却不是曹髦。


二、为何不是曹髦?

一提司马昭,人们就会想起曹髦!谁让有个“司马昭弑君”事件呢?而被杀掉的这位皇上大哥,却正是曹髦——咱先简单回顾下。

钟会认为曹髦最像曹操。这虽表面上是夸曹髦呢,实则却是有向司马兄弟邀功的嫌疑。毕竟曹操太猛,鬼才愿意再出一位曹阿瞒式的人物呢。这也是司马昭为何一直防范曹髦的原因。

且曹髦最初并不想,冒险跑到司马昭的府邸去叫板,而是想在陵云台动手。

据《魏氏春秋》记载:会雨,有司奏却日,(曹髦)遂见王经等出黄素诏于怀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今日便当决行此事。入白太后,遂拔剑升辇,帅殿中宿卫苍头官僮击战鼓,出云龙门。


也就是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救了司马昭。但笔者却认为,还有一种可能,由于曹髦身边都是司马昭的眼线,故而泄密了。于是司马昭以下雨为由,不来了!曹髦意识到问题严重了,这才决定去司马昭家里杀他,并告知了郭太后。

但不论怎样,从这个记载中,笔者似乎看到了《三国演义》中,让诸葛亮绝望的“上方谷大雨”的原型事件。

就这样最终曹髦被贾充和成济杀掉了(贾充忽悠成济)。但司马昭却要为此事件负责。贾充和成济都是他的心腹,自然他难逃责任!

弑君事件,虽让司马昭一度狼狈不堪,并推迟了曹魏灭亡的时间,却也为司马家最终夺权,扫清的最后一道障碍。所谓,不服就杀了你,连皇上大哥都不能幸免!


所以,司马昭恨曹髦吗?谈不上。最多只能说是:曹髦在一个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场合,采用了一种让司马昭很难受的反抗方式,进行反抗罢了。

后来,司马昭为了消除弑君的影响,这才不顾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命钟会和邓艾伐蜀,并一举灭掉了蜀汉,把原本被动的局面,生生扭转为有利局面。故而说句题外话,司马昭必须要感谢刘禅,吉祥物一枚!

从上面的分析来言,司马昭是“弑君事件”的最终得利者。而曹髦就算再像曹操,也未能跳出他的手掌心,这如何能算对手,还让司马昭恨一辈子?故而排除曹髦!

那么谁才是让司马昭恨了一辈子的对手?不是旁人,正是被《三国志》等正史极力贬低的姜维!


三、姜维让司马昭恨了一辈子

犹如当年曹叡最恨诸葛亮,把诸葛亮当成对手一样。对于司马昭来言,姜维动不动就北伐,搞得他很难受。

司马昭为此曾多次怒骂姜维。比如甘露元年时,司马昭奖赏邓艾时,就曾提溜起姜维这通批判:逆贼姜维连年狡黠,民夷骚动,西土不宁

意思就是说,这个让人恨的姜维,年年来打我,搞得我边界民心骚动不安,以至于连我也休想舒舒服服睡个好觉了。

但奈何,你司马昭批你的,我姜维该怎么北伐,还是怎么北伐。于是司马昭就又想起一条毒谋:司马昭患姜维数为寇,官骑路遗求为刺客入蜀。


意思很简单,司马昭竟然要用刺客暗杀姜维。好在刺客未能成功。否则,姜维就成了第二位被刺杀的蜀汉大将军了(第一位是费祎)。

通过司马昭对姜维的态度,我们能看得很清楚,被三国正史和许多人唾弃的,“穷兵黩武”的姜维,实际上给司马昭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且就算蜀汉灭亡了,姜维竟然还能捣鼓着钟会反叛,一下子把邓艾和钟会,全都带沟里——人都死了,却还让司马昭难堪之极,两大灭蜀功臣,都被他杀了,以为这是司马昭的光荣和成就吗?分明是两记耳光!

明白了姜维的所作所为,我们再来看正史。《三国志》给了姜维一个差评,所谓: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这段很简单不翻译了,总的意思就是:姜维不识时务,自以为是。结果,挂了!


但诡异就诡异在,《姜维传》的正文中,却莫名其妙地,又来了一大段好评: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

这是“郤正论姜维”中的一段。总的意思就是说:平常人都以成败论英雄,但姜维的所作所为,堪称“春秋大义”。既,不是平常人能理解的!

《三国志》对姜维这是干啥呢,左右手互搏?没错!这其实就是司马昭对姜维态度的最真实反应。对于司马家(司马昭)来言,姜维就是妥妥的最凶狠的敌人和对手。以至于让司马昭都恨得,派人去刺杀!

面对这种人物,陈寿如何敢公开给好评?故而只能曲笔,用“郤正论姜维”,再给翻过来。可惜许多人只看到了正史中的评价,却未看到里面的内容,这才造成了姜维被严重误导。


而《三国演义》,显然看出了正史中的猫腻,故而虽后半部分,写得味同嚼蜡,却给足了姜维“镜头”。因此笔者才强调,三国正史和演义不分家,结合着看,往往能看出许多如“司马昭和姜维”这样的妙处来。

当然,最后要强调的是,以上这些,仅是笔者个人见解,权当抛砖引玉。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hyo14399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7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