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的消极方面(没有北上河南而是定都南京)

发布日期:2024-12-22 05:50:01     作者:早上你好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ikv460561.html     违规举报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系列4

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有一场颇为著名的争论:天东定都之争。那场争论,始于太平天国进军南京途中,地点在东王的座船,争论的人物则是洪秀全和杨秀清。当时,杨秀清主张攻下南京,然后在此地定都;洪秀全却认为全军北上,取河南为业才是上策。

关键时刻,一位湖南老水手上前进言:“河南河水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解,尔今得江南,有长江之险,又有舟只万千,又何必往河南?”


杨秀清一听,正合我意。不过,即使定都之后,洪秀全依旧坚持迁都河南。杨秀清干脆来了一次天父下凡。之后的事,太平天国著名诗人,同时也是清军间谍马寿龄在其乐府诗中说的很是明白:“或言天王思迁河南都,变妖当扑臀之肤。” (1)于是,天东定都之争便在洪秀全的屁股开花声中结束了。

不过,南京虽然成为了太平天国历史上唯一的首都,但天东定都的争论却直到今天也未曾结束。自民国开始,不知有多少专家、学者撰文,争辩究竟该在哪里定都?

要小编说,别看大多数人都认为,杨秀清是太平天国少有的战略家,才能和眼光都远在洪秀全之上,但在定都一事上,杨秀清不过是一般意义上的战术家,洪秀全才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不过,阐述这个问题前,我们要从一个小人物——张继庚说起。


张继庚,清朝禀生。太平军攻打南京前,他受江宁布政使祁宿藻的邀请,参与了城防保卫工作。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张继庚潜伏于城内,他自带干粮,和马寿龄一样,成为了清军的间谍。咸丰四年二月,张继庚被太平军抓住,三月六日,他被处以车裂之刑。(2)

张继庚虽然下线,但生前他曾多次给江南大营传递情报。我们看这一份:“城外贼营之多者不及千人,或四五百人,如朝阳门最要,故稍多。其余如通济,则城上城下皆无人。”

我们再看这一份:“贼中最强悍者系各伪王牌刀手,现在皆江南人充当,其无人可知。”为何江南人充当,可以证明太平天国无人呢?因为张继庚曾经告诉向荣,两广和两湖人有胆识,有权谋,江南人则首鼠两端,并不可靠。

最后,我们看这一份:“庚陷城中半年有余,悉心观察,贼之情伪尽知矣,此时城中实仅三万余人,除老弱一万余,除已说降者六七千,则所与我敌者仅万余人耳。”(3)

所以说,不过半年,定都天京最大的弊端便已经显现,那就是人员不足。想当初,太平军自广西进入湖南,穷苦的湖南人纷纷主动加入。定都之后,编入太平军的百姓却连续发生逃亡事件。

咸丰三年四月十三日,即太平天国定都两个月后,江南大营的统帅向荣便向皇帝报告:“查逆贼胁从之众,前已散出四五万人,……旬日以来,续逃出男妇一两万人。”(4)

如果说,上述逃亡还只是和平出走的话,9天后,一场大规模的武装暴动上演了。暴动的主力就是有胆识,有权谋的两湖人。


太平天国定都后,庞大的水师驻扎在城外。其中有一支驻扎在南京外城的观音门。四月二十二日,在清朝官员和当地绅士的鼓动下,观音门水军“各将船只焚烧,自寅至午,火光不绝。……夹江开往大江零星逃散者,统计不下一千数百船,遣散水手不下一万人。”(5)

逃亡和暴动事件为何会层出不穷?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太平天国选择了南京作为都城。

只要在南京定都,新政权的辐射范围就注定局限在了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几个江南省份。江浙,是清帝国最富庶的地区。如张继庚、马寿龄这样的读书人,从前过的不知有多小资,所以,身为汉人的他们才会坚定不移的站在满人政权的一边。至于江浙的底层百姓,他们虽然为生计所困,大多却也能勉强糊口。劳苦大众如果不是穷到全家都要饿死,谁会冒着株连九族的风险和你太平天国打江山啊?


杨秀清选择南京作都城,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有粮”,二是“水师”。这也是作为战术家一眼能够看到的东西。

的确,论富足,河南是不可能与天下财赋重地两江比的。然而,定都南京,就能一劳永逸的解决粮食问题吗?事实上,咸丰三年五月末,即定都三个多月后,粮食危机便已经显现。据记载:太平天国“令湖南、北女馆俱食粥,惟广西女馆准食饭。”(6)

到了咸丰四年,缺粮的情况更加严重:“四五月间,江宁贼粮几尽,故下令除伪王外概食淖糜,有敢吃饭者斩首。”(7)

至于水师……我们把时间的坐标轴拉到三年之后。

咸丰六年五月,在杨秀清的领导下,太平军取得了一破江南大营的胜利。不过,这个“破”指的并不是消灭,而是驱赶。一破江南大营后,大营的陆军撤退到了丹阳。丹阳,距离南京大概85公里。

那么,江南大营的水师呢?


此时,南京外城的观音门一带,就驻扎着一支水师。不过,这支水师不是姓“太”,而是姓“清”。自打咸丰四年,咸丰从广东调来红单船,为江南、江北两大营配备水师后,太平天国水师便走上了覆灭之路。至于太平天国水师是如何被清军水师消灭殆尽的,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过详细解析,感兴趣的关注查找哟!

定都南京的缺点,是难以弥补的;优点,则是无法持久的。那么,按照洪秀全的战略,取河南为家呢?

首先,我们排列一下咸丰年间,黄河流域三次重大水灾的情况:

第一次,爆发于咸丰元年八月二十日的丰北厅,直到咸丰三年正月二十六日方才堵住。小编上一篇文章中,写举人曹蓝田进京赶考,看到“饥民夹道,愁苦之声,颠连之状,惨不忍言”,“沿途饿殍,市井街巷多弃尸”,就是这次水灾造成的惨状。

第二次,爆发于咸丰三年五月二十八、二十九日,地点还是丰北厅。咸丰采取了“暂缓堵筑”的政策。

第三次,爆发于咸丰五年六月二十日,地点是河南铜瓦厢,黄河从此改道。改道后,黄河杀往山东,不再流经江苏,以釜底抽薪的形式结束了丰北厅第二次水患。


与之对应,我们看一看太平天国在丰北厅第二次洪水爆发前后的行动轨迹:

咸丰三年二月十日,太平天国攻克南京。16天后,丰北厅第一次洪水结束。

三月初旬,北伐开始。

五月七日,北伐军进入河南,并攻下了归德府城。

五月十三日,北伐军的前锋已经开到了河南省会开封城下。此时,开封城内正规军两千人,七拼八凑的乡勇两千人。河南巡抚陆应谷早已离开省城,亲率大军三千,对敌军展开远程精神攻击。谁知,北伐军轻取归德的消息传来,三千人立马跑的只剩下了一百人左右。(8)

按说,北伐军如果攻城,开封应该不难拿下。不过,北伐军首领怎么知道河南省会是纸糊的啊?他们被开封“八朝古都”、“天王洪秀全的梦中情人”等名头唬住,加上连日大雨,首领们认为,还是继续北上,直取北京才是上策。三日后,即五月十六日,北伐军撤离了开封。12天后,太平军在开封城下看到的大雨已经影响了丰北厅黄河堤坝,造成了该地第二次洪水爆发。

试想,如果太平军攻下南京后,不在此地定都,而是立即全军北上,参照北伐军的行程,最迟最迟,他们于咸丰三年五月也会开进河南。以开封虚弱的防御能力,攻克当不费吹灰之力。以开封为都,下游的丰北厅和铜瓦厢都将在其政权的辐射范围内。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铜瓦厢改道前后,太平天国的有关动向。

咸丰五年四月十六日,僧格林沁攻克山东冯官屯,生擒了北伐军统帅,定胡侯李开芳。自此,太平天国轰轰烈烈的北伐正式落下大幕。两个月后的六月二十日,黄河在铜瓦厢改道。我们刻舟求剑的推算一下。假如太平天国定都开封,再以开封为根据地启动北伐,而北伐也在咸丰五年四月失败了。那么,铜瓦厢改道产生的大量饥民,足以给衰败的太平天国注入新的活力。

从小编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通过曹蓝田的眼睛,了解到了清政府糟糕的赈济水平。既然清政府不能有效的赈济灾民,那么,就让定都开封的太平天国取而代之,发挥政府职能吧!那时,太平天国还会像在天京那样为兵员流失发愁吗?无数饥民会自发投奔,挤爆了这个政权的大门。太平天国也会利用自己的组织和经验,安置和训练他们,从中攫取源源不绝的反清力量。


我们再看一看清廷。当丰北厅第一次洪水爆发时,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洪水和洪秀全之间,咸丰一直更看重洪水。为此,他花费了无数白银修堵堤坝。国库的银子是固定的,此消彼长,军费自然被相对压缩。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够在军兴之初势如破竹,也吃了一波黄河水患带来的福利。

当丰北厅的大坝再次被洪水冲毁,咸丰不得不采取“暂缓堵筑”的政策。这意味着大清帝国的财政不再向黄河倾斜,而是要更多的花费在平定太平天国方面了。如此一来,太平天国的生存空间必然被大大压缩。然而,“暂缓堵筑”是个饮鸩止渴的政策,清帝国集中财力“剿匪”的同时,势必失去民心。太平天国如果以河南为家,便可以利用这一点,收割第二次、第三次洪水带来的人口红利。然而,杨秀清偏偏选择了远离黄河的南京作为都城。虽有偏师北伐,但丰北厅第二次洪水爆发时,北伐军的路线是与丰北厅的方向背道而驰的,结果完美的错过了黄河对太平天国的恩赐。当铜瓦厢改道,北伐军早已彻底覆灭,就更是和黄河的帮忙失之交臂了。

不错,东王座船上的老水手是说过:“河南河水小而无粮”。但所谓的无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我们不妨看一看陆建瀛抄家一事。

据说,陆建瀛的祖先是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又是谁呢?他是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忽必烈之弟。元末明初,阿里不哥的后人为了躲避战乱,定居于湖北沔阳,改为陆姓。到了咸丰年间,陆家已在当地繁衍成为了一个大宗族。(9)陆建瀛是陆氏宗族中混的最好的。

不过,自陆建瀛龙坪兵败后,被各种口诛笔伐,兵科给事中吴廷溥更是向咸丰诬告,说陆建瀛在东南危机前,派人将金银财宝运进京城儿子处,每日入城车数辆,十几天都不曾运完。(10)

咸丰大怒,除下旨抄北京陆儿子家外,还令湖广总督张亮基抄了陆建瀛在沔阳的老巢。

根据张亮基的抄家报告,我们可以知道下列信息:陆氏宗族在湖北沔阳的产业,最大宗是田产。根据来源,田产可分为两部分,其中,31%系继承;另外69%系陆建瀛担任两江总督后购得。这部分共计1383亩。陆建瀛肯定是看过《红楼梦》的,所以把大部分设为义田,规定义田地租用来赡养陆氏宗族中穷苦者;小部分设为墓田,规定墓田地租用来祭祀自家父母。

话说,当小编乍看到1383亩,立即换算成922000平方米。如果把这些面积分割成92平方米的单元房,足以安置一万多户人家了。算罢,小编不禁脱口而出:“贪污,如假包换的贪污!”

然而,若是你接着看张亮基的抄家报告,会发现满不是那回事。张亮基根本不是背后插刀,而是用这些数字真诚的向皇帝证明:陆建瀛太清廉了。(11)

陆建瀛曾经自供:“臣家本寒素,历任京职二十年,外官十余年,依然屋无寸椽,田无寸土,人所共知。”(12)根据大清帝国的官场行情,咸丰也认可陆建瀛是清官,没有感觉他的自供有一丝一毫的凡尔赛。加上陆建瀛儿子家中也没抄出什么,所以陆建瀛死后,皇帝下旨,赏还陆建瀛全部家产,以总督衔安葬。(13)


与之对应,我们看一看韦昌辉。众所周知,韦昌辉是太平天国数一数二的大财主。那么,韦昌辉家有多少田产呢?

答案是大约260亩。(14)

因为不到陆建瀛家一个零头,韦昌辉哭晕在金田村的厕所。

只能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所以说,总督的清廉,是在饥民的哭声与饿殍的沉默中被塑造出来的。大清帝国的问题,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一言以蔽之,这也是河南缺不缺粮的问题。

当太平军攻下南京,有长江之险,又有舟船万千,即使小学生都能看出,在南京定都的好处。而进军以旱地为主的河南,就必须抛弃已经到手的巨大财富,奔赴一个未知的将来。而且,太平军大多为南方人,他们都不愿去北地开封定都。太平天国以水师发家,定都河运发达的南京代表了大多数水军战士的愿望。然而,战略家要做的不是去媚俗,去讨好大众,而是要为这个政权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摆在太平天国面前的是一盘大棋,战术家杨秀清好比一般的棋手,他只看到了眼下的几步;而战略家洪秀全就像一个神级棋手,冥冥之中他看的更远。可惜在天父下凡面前无力回天。

为何小编要以一个“神”字形容洪秀全的战略?

那是因为如果太平天国定都开封,再以开封为根据地,启动北伐的话,还会多出一层胜算。因为就在咸丰的老巢北京,竟然有一位能够左右城池陷落的太平天国卧底。


翁心存,是道咸年间的重臣,咸丰三年他身在北京,担任过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他还有个有名的儿子,就是状元帝师,三朝元老翁同龢。当然,小编所说的太平天国卧底肯定不是翁心存。我们打开翁心存的日记。咸丰三年七月八日,翁心存记下了这样一幕:“雷雨彻夜,……东直门城墙,裹皮坍塌者凡三十余丈。……闻宣武门迤西城垣亦塌数丈矣。”(15)

假如太平军于咸丰三年二月十一日拿下南京后,立即全军北上,再以河南为根据地全力北伐。那么,5个月足够他们兵临北京城下。即使迟到两个月,等待太平军的也将是“北京欢迎你!”


我们还是打开翁心存的日记,九月三日,他记下了这样一句话:“樯垣坍塌甚多,方议修葺。”(16)你说,你一个北方的城墙,在湿度远小于南京的地方戳着,怎么就好意思几场雨下来就坍塌了?这北京的城墙,是太平天国的卧底无疑了。

九月三日,即使强弩之末的林李北伐军,也打到了直隶赵县,两天后,他们将要占领藁城。

太平军兴之际,太平天国好比体积小,动作灵活的饿狼。清国好比体积庞大,行动迟缓的大象。大象在恶狼面前,浑身都是破绽,恶狼也以其迅捷的动作,咬得大象鲜血淋漓。然而,恶狼却不曾咬中大象最致命的咽喉,也没有找到供给恶狼持续撕咬的能量源泉。只要清政府能够艰难的维持运转,他就会源源不断调动各种资源对付敌人。战争,说到底,不就是一场财力的比拼吗?最终,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清政府利用庞大的体积活活耗死了太平天国。

如今太平天国在网上人人喊打,相信有些读者看到这里,会额手称庆。他们说,幸亏太平军没有进军河南,否则……以下省略痛骂太平天国的一万字。

然而,如果你是咸丰年间那些因黄河水灾诞生的难民,你会庆幸太平天国没有席卷你的家乡吗?

当黄河决堤,大清帝国根本无法完成最基本的赈济。因为财富分配不均,粮食集中在无数陆建瀛、杜受田这样的清官和张继庚、马寿龄这样绅士手中。灾民人数虽多,却是一帮没有组织,没有武器的乌合之众。等待赈济,等到变成饿殍,他们也等不来;跑去吃大户,大清帝国将会启动国家机器,把他们的九族化为齑粉。

如果太平天国以河南为家,情况就会不同。灾民们可以在太平天国的组织和领导下,平均财富,推翻黑暗腐朽的大清帝国。

一子错,满盘皆输。当杨秀清以天父下凡定下南京为首都之际,太平天国便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类似太平天国这样的政权,对“寒苦之家”才有吸引力。而跑到大清帝国最富庶的江南一带定都,只能陷入内卷。


也许正因为如此,定都天京后,杨秀清立即主持编写了《建天京于金陵论》。次年,这本小册子再版。大概,北京城墙自毁式反清与北伐失利的消息已经传到天京,杨秀清也象龙坪兵败后,逃入南京的陆建瀛一样,受到了部下广泛的质疑。当然,这种质疑相当温柔,远不及日后的天京之变。

同治三年,天京陷落。不久,忠王李秀成被俘,于囚笼中写下了总结太平天国历史的《李秀成自述》。那场发生在11年前东王座船上的天东定都之争,就是经李秀成之手记录下来的。



由于李秀成只上了两年私塾,所以供词中有很多错别字。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他在转述老水手的话:“有长江之险,又有舟只万千,又何必往河南”时,把“长江之险”的“险”字写成了“收殓”的“殓”字。的确,长江象一条殓带,殓葬了曾经那样生机勃勃的太平天国。

似乎在黄河上面扯的太远了,小编这个系列共11万字,分为四个部分,黄河篇,安庆篇,南京篇和屠城篇。至此,黄河篇结束,明天开启安庆篇。下一篇,小编将会回到主线人物身上。

(1)《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十五册,马寿龄,《金陵癸甲新乐府五十首》,《天下凡》,p6697。

(2)《李鸿章全集2》,《旌恤张继庚等片》,p173,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01。

(3)《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十五册,《张继庚遗稿》,《上向帅书》,p6654,p6655,p6656,p6658。

(4)《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七册,《向荣奏稿》,《遣散胁从查拿奸细片》,p2833。

(5)《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七册,《向荣奏稿》,《遣散江宁观音门外船户水手折》,p2844。

(6)《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十四册,佚名,《粤逆纪略》,p6268。

(7)《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五册,张德坚,《贼情汇纂》,p2209。

(8)《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第七册,《陆应谷奏报省城万分紧急并请调大兵救援及防堵北岸折》,p145。

(9)陈庆章,《成吉思汗后裔追踪记》,p192-p210,《湖北文史集粹》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第五册,《吴廷溥奏报陆建瀛将家口财货运送入都并请将其在京家产密速查封片》,p52。

(11)《左宗棠全集》,奏稿九,《张亮基奏稿》,《查抄已革两江总督陆建瀛原籍产业片》,p90-92。

(12)《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第四册,《陆建瀛奏陈自捐银四万两请发给江藩司库片》,p536。

(13)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第八册,《谕内阁着将金陵阵亡之江宁将军祥厚等分别从优赐恤》,p273。

(14)《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p17,p18,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出版社1962年12月第一版。

(15)《翁心存日记》,第三册,p999,中华书局,2011年6月北京第1版。

(16)《翁心存日记》第三册,p1005。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ikv46056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9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