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什么情况下需要戴颈托(颈椎有问题的看过来)

发布日期:2024-12-22 02:37:07     作者:一直狠闹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ixx233185.html     违规举报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个他:

颈椎各种不舒服,

就想求助于颈托?


到底该戴,

不该戴?

今天来看门诊的年轻小伙子就是这样,眉头紧锁,脖子上戴着颈托,手里拿着已经拍好的片子。

他说:“医生,我来您这之前到别的医院就诊过两次,第一名医生让我戴颈托,第二名医生让我赶紧把颈托摘了,说要不然我的颈椎就废了。我今天就想寻个答案:颈托到底是该戴还是不该戴?

又是一个“低头族”!正常人的颈椎应该有一个向前凸的曲度,但这个年轻小伙子的颈椎曲度是反弓的,凸向后方。

小伙子说:“我总感觉颈肩部酸麻胀痛,很不舒服,不仅工作时很痛苦,甚至影响到了睡眠。我找到第一名医生,他建议我佩戴颈托。

解析:当时,这小伙子正处在颈椎病发作的急性期,曲度反弓,肌肉痉挛紧张,局部肌肉筋膜有无菌性炎症。此时佩戴颈托可将颈椎适当固定制动,限制颈部的过度活动,减少不稳定因素,支撑头部重量,增强颈部的支撑作用,使颈部肌肉得到休息,缓解和改善椎间隙的压力状态,减少椎间关节的相互刺激和摩擦引起的创伤性反应等。所以,医生建议佩戴颈托是对的


一时爽,

不能一直爽!

“当时医生跟我说,2周后门诊复查。我因为工作忙,3周后才去,是另外的医生接诊。他问了我戴颈托的情况,就让我赶紧把颈托摘掉,不然以后怕是颈椎要废了!这话把我吓坏了。我到底该听谁的呢?”小伙子满脸疑惑。

“那这段时间你的颈托是怎么戴的呢?”

小伙子说:“确实感觉很好,脖子没有以前那么僵硬、疼痛了。因为感觉戴着颈托很舒服,我就一直戴着,晚上睡觉时才摘下来。”

“问题就在这里!你佩戴的方式不对。”

解析:强壮的颈部肌肉是保持颈椎健康最关键的因素。一旦戴上颈托,颈托就会分担掉原本需要肌肉承担的外力。颈部的肌肉因为不用再“努力工作”,力量就会下降,时间一长甚至会发生废用性萎缩、肌肉脂肪变。所以有一个很明确的共识:长时间佩戴颈托,会减少颈部肌肉力量。甚至将来摘掉颈托后,颈椎可能因为颈部肌肉力量不足而更加不稳,会让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第二名医生的建议也是对的!


可以依靠,

不能依赖!

年轻小伙子若有所思:“也就是说,两个医生说得都对,其实并不矛盾。那么,颈托到底该怎么戴呢?”

“第一条建议,短时、间断佩戴,不应长时、长期使用。

第二条建议,颈托可以作为临时固定,不应常规使用。

你这样的情况,可以白天工作的时候间断佩戴颈托,上午戴1~2小时,下午戴1~2小时,佩戴2周左右,症状缓解即取下。

总而言之,颈托是一柄双刃剑。颈托可以依靠,但不能依赖。合理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解析:即便是一些严重病例或是手术后的患者,使用颈托时,也不是24小时一直戴,更不是戴一辈子。每个人的病情不同,佩戴时间长短不一样,所以一定要仔细询问和遵循医生关于颈托佩戴频率和时长的要求。颈椎不舒服或受伤后,如果家中有颈托,可以作为去医院就诊前的“临时固定”。戴上颈托固定后,尽早前往医院获得专业的诊断、治疗和建议。


哪种颈托,

适合你?

年轻小伙子说:“还有一个问题,我在购买颈托的时候发现种类特别多,眼花缭乱的,该怎么选呢?

“目前市场上有4种类型颈托,分别是高分子材料医用颈托、可调节医用颈托、充气医用颈托、海绵医用颈托。每种颈托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高分子材料医用颈托有一定的牵引作用,且支撑力好,固定牢靠,可以作为首选。”

他又问:“现在网上很火的颈椎治疗仪,听说也能保护颈椎?我的同事中有不少人也有颈椎问题,都想知道怎么保护颈椎。

“颈椎治疗仪种类繁多,大多是通过震动或揉捏达到按摩作用,也有一部分是通过艾灸热敷,或借助磁石进行理疗等。颈椎治疗仪对颈肩部酸胀不适的人群是适用的,但不建议严重的颈椎病患者使用。”

解析:保护颈椎,有两个法宝。

第一个法宝是“抬头做人”,远离手机,不做“低头族”。

第二个法宝是“坚持锻炼”,主要强调颈椎核心肌群的锻炼。

下面推荐两个简单又有效的动作:

仰望星空:坐位双肩放松,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尽力后仰保持20~30秒为一次,然后放松5秒,重复5次;站立位也可练习。

飞燕展翅:双手置于身后,可交叉也可分开,尽量向后上方抬高,同时头颈部用力向后拉伸,感受胸前扩张和两侧的肩胛骨向内靠拢,尽力后仰保持20~30秒为一次,然后放松5秒,重复5次。

那些颈椎已有不稳定、小关节错位的患者,则适合下面的锻炼方式

头手对抗:头部略向后仰,双手交叉枕于头后的顶枕部。然后头用力向后伸,双手向前顶,护住头部不动。此时颈项部肌肉绷紧,但头维持位置不动,形成头手对抗。坚持10秒,然后放松休息2~3秒。之后再次重复,总共做30次。

这种锻炼的好处是练习了颈项部的肌肉,但不会增加颈椎椎节之间的过分运动。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

副主任医师 王逢贤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刘晓光教授

策划|谭嘉 余运西

编辑|王建影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ixx23318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1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