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的真实历史评价(历史上杨广真的做了有违天伦之事吗)

发布日期:2024-12-22 06:42:43     作者:烟花凉了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izp362835.html     违规举报

很多史书上都说,太子杨广在隋文帝迷离之际,在仁寿宫调戏宣华夫人,并且盛传杨广和杨素的s私信误传到了杨坚手中,引发了隋文帝杨坚的滔天怒火,要重新再重立杨勇成为太子,杨广得到消息,最后弑父奸母?但是小编认为,这些纯属无稽之谈。

首先不说事关国家社稷,隋文帝杨坚再白痴,也不至于临死前,听信一个女人一句话,在尚未调查,不知事情真相的前提下,就要再换太子。

大家可以想想,当初立杨广为太子之时,隋文帝杨坚可以说是克服了重重阻挠,才废勇立广。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宣华夫人的一句话,就要重新立杨勇为太子。

试想当时杨坚已经马上离世了,不可能不知道再废立太子,会动摇国家根基,很可能让隋朝分崩离析。不说是雄才大略的开国之君杨坚,就算是历史上的平庸皇帝,也不会做这种蠢事。所以这事从逻辑上说不通。

史书上说隋文帝杨坚自知时日无多,便开始和大臣歔欷辞诀,杨广写纸条命令杨素安排后事,稳定朝政,这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杨坚又有什么震怒的理由呢,所以还是逻辑问题。


史书谁写?

一般写正史的都应按照当时的史官记录来写,难道杨广就这么愚蠢,当了皇帝之后还会把自己弑父jān母的宫廷丑闻记录在史书之上,然后留给后人去唾骂自己?况且如此隐秘之事,居然可以被后来的人写的那么栩栩如生,宫女的表情,宣华夫人的神态,宛如亲眼所见,这也是问题之一。


荒淫产物:

当时杨广已经三十五岁,并且是当了祖父的一国储君,会在自己即将登基之前这么关键的时刻,调戏一个入宫十六年的老女人?

如果说杨广是荒淫无耻之人,或许有可能,但杨广真的是这样的人吗?我们可以用证据来说话,最好的证据就是荒淫无耻的产品==所生子女,这就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如果杨广荒淫好色,为什么一生只有三子两女?其中两子一女还是他登基前正妻萧妃所生,这难道不能说明什么吗?

或许有人会说杨广因为太过好色,已经没有了生育能力,但杨广在登基前生了一个小女儿,在大业六年时又生了一个赵王杨杲,这又怎么解释呢?别说杨广上床之时,还做安全措施,要知道古代的安全措施不会那么完善。


还有史书说,杨广是为了讨好独孤皇后,装作夫妻恩爱,可杨广开皇四年生了长昭,开皇五年生了次暕,开皇六年生了长女,这些都是他正妻萧氏所生,足见夫妻恩爱,难道他在开皇四年十五岁的时候就有野心想要上位,取代兄长?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杨勇和李世民,要知道前废太杨勇有十个儿子,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而杨广则只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还是正妻所生,究竟是谁好色风流,已经显而易见了。

杨广心态:

我们站在杨广的立场来说:父亲杨坚病重,杨广可以说是天下心情最紧张、最复杂的人。不管内心是否如野史小说中所说的盼望着老皇帝早一天咽气,至少在皇帝诀别了百僚,全帝国都知道皇帝熬不了几天的时候,杨广完全没有任何必要提前谋杀父亲,夺取政权。

在杨坚迷离的时候,杨广的全部身心应该全部调动起来,力求完美地扮演孝顺的角色,尽可能多地待在杨坚身边,亲自端水尝药,衣不解带。

另外,需要杨广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一方面他要代理杨坚处理国家大事,批阅奏章。

另一方面要筹备、计划规模巨大、头绪纷繁的国葬事宜;更重要的是,他还要掂量、分析各派大臣的内部争斗情况及心理,特别是他最小的弟弟杨谅已经太原招兵买马,随时准备举旗造反!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一个人无论如何应付不了这么多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杨广怎么会这么昏庸地打起杨坚宠妃的主意?


史书佐证:

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的时候,也知道杨广是无辜的,但唐朝是正统,他不可能为了隋朝翻案,不说当权者不同意,他又需要竖立一个教育后世皇帝的反面典型,所以这个锅,杨广是背定了。

但司马光是一个圆滑老练之人(相比较他的老祖宗司马迁来说,他无疑是进步良多),他在采用之前的史料记载的同时,也隐晦的表达了当时的真实情况:‘七月,甲辰,上疾甚,卧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命太赦章仇太翼。丁未,崩于大宝殿’。

但是之后司马光又用小说家的笔调描写,‘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乃呼柳述、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上曰:“勇也。”述、岩出为敕书。杨素闻之,以白太,矫诏执述、岩,系大理狱;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令右庶张衡入寝殿侍疾,尽遣出就别室;俄而上崩’。

而这两件事情完全的自相矛盾,其实就是告诉大家真相,司马光在描写这一段时候,故意露出破绽,说隋文帝杨坚召柳述、元岩,但是元岩实际上在开皇十三年就已经病死了!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izp36283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