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白眉大侠全320回(且听下回分解)

发布日期:2024-12-22 03:22:17     作者:美美的睡觉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jie110263.html     违规举报

多电视观众喜欢看连续剧《都挺好》,据说有的不仅是因为被剧情所触动,而且还因荧屏中不时响起“苏州评弹”细软吴语的音韵感染了他们。这样的感觉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人的感觉器官会互相触引和激发。


  不过有一点需要指明:通常所提的“苏州评弹”是不够准确的,因为“评弹”二字包含着两个意思:评话和弹词(也可称“大书”和“小书”),“小书”的意思是在“大书”开场之前,先来一段开启引子,所以弹词也叫弹词开篇,开篇的内容不必与大书(评话)一致。

  在其他地方流行不少“唱故事”的曲种,也叫唱鼓书,类似于“小书”演唱,一手击鼓,一手夹板,既唱词,并道白,还经常伴有动作、表情。以京韵大鼓最有名,骆玉笙是一位杰出的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其他许多地方也有不同的方言鼓书,如山东大鼓、安徽大鼓、河南坠子、温州鼓词等。杭州有自己独特的“小书”,人称“小热昏”,相当于苏州的弹词开篇。“小热昏”不用乐器,通常在露天单人表演,后来也有进入室内表演的,艺人左手的手指上套一面小堂锣(将挂绳套在两个手指上),这是唯一的道具,以说笑话和传播经过添油加酱、噱头噱脑的街头巷尾小道新闻为主,一般在晚饭后登场,经常利用桥弄等行人众多的地方。当然,小热昏也不是让人白听的,说书人往往在道出关键词语之前会说:“我看梨膏糖还是要卖掉几块的,对吧?”原来他是靠营销自己白天在家熬制的“药梨膏糖”维持生计的。具体一点,这一小书样式叫“小热昏卖梨膏糖”,后来流行到上海和苏州,不容易啊。不过他们中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滑稽演员。

  而说评话基本上是不唱的,评话艺人每天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开讲长篇故事中的一小段,比如茶馆里每天下午或晚上,在某个靠墙的一面搭一个临时小台,通常用条凳加门板,再给说书先生配上一把椅子。“各位客官,上回书说到……”这是开场白,到了某个紧要关头来一句过门话,休息十分钟,茶店的堂倌于是向说书先生递上一条热腾腾的毛巾。下半场继续讲演。说大书是不用乐器的,全凭一张嘴,模拟各种声音、人物动作、器物形象……是一种有声章回小说;必要时动用一下惊堂木,引起茶客注意。由于本子主要采用章回小说的内容,所以每天在结束前都要说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同样在江苏省,扬州一带流行“扬州评话”,用苏北话说讲,也影响到上海,老上海有不少人爱听扬州评话老艺术家王少堂的《武松》《宋江》《石秀》(人称“王派水浒”)。北方人称“大书”为“评书”,单田芳、袁阔成、刘兰芳等是全国著名的评书艺术家。那个时候,只要有半导体收音机或“随身听”,都会去欣赏他们的传统节目或具有时代精神的有声“新章回小说”。

  小时候经常在茶店门口“听白书”——不付钱听书。照理在茶店里听说书是必须坐下泡壶茶的,不吃茶是不许听书的,但店主为了提高营业额,就聘用说书先生来吸引茶客,也为了表示茶店生意好,故意不上排门,而是将本来应该竖立的排门横过来上,从下往上,只上到人的肩膀处,让不吃茶的人也能站在排门外“听白书”。

  如今,不管是小书,大书,都可以制作成电视连续剧,也不用提醒观众“且听下回分解”了。(陈钰鹏)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jie11026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7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3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