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扬琴的难度(扬琴学起来难吗)

发布日期:2024-12-22 12:34:18     作者:孩子他妈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jqi410881.html     违规举报

扬琴,是一种民族击弦弹拨乐器,民乐中唯一的世界性乐器。发音原理与钢琴相同,大致可分为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和中国扬琴体系。其中中国扬琴音色清脆明亮,可以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同时也可以演奏国外曲目,近些年的新曲子也不乏佳作。

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不管学习何种乐器,第一个关心的问题便是这种乐器好不好学?对于扬琴来说,相对于其它乐器,其入门相对比较容易的。

了解难不难学的问题,想必大家又多了几分学琴的信心,然而对于扬琴爱好者和初学者来说还有很多问题,今天小泉在这里给大家一一汇总和解答如下:


1.初学扬琴演奏需要什么条件学习扬琴和学习音乐一样,没有太多限制,只要能辨听音高、分清节奏并能挥动琴竹者都可以学习扬琴。

扬琴是一音一位的乐器,初学者在演奏时应注意学习的基础环节,对音位的记忆是关键,俗话说,要先能识别音位,多熟悉演奏各调的音位所在,并反复练习演奏音阶,熟悉音位后即可根据乐谱或声音记忆要求演奏扬琴。

之后要逐渐练习手的反应能力,使手的挥动能力得心应手,达到心中想到即可奏出的学习效果。

2.学习扬琴多长时间可以进行演奏每个人对演奏的定义不尽相同,以能独立演奏一首扬琴乐曲为标准的来说:

这个问题跟每个学习者的个人程度及学习进度与学习者自身的音乐基础及演奏基础有关,一般意义上说,以自娱自乐式的进行歌曲类内容的演奏,仅仅几天或者几周就可以了


若是坚持练习、有一定音乐基础的演奏者往往还会缩短这周期,演奏扬琴小曲也是这种情况,如考级乐曲一二级曲目《拖拉机来了》之类的单一性节奏的旋律性乐曲。

但想能够演奏具有欣赏性的扬琴乐曲,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均可以轻松完成演奏考级曲目中的三级以上的曲目。所以,学习任何乐器切忌急功近利,要持之以恒。

3. 什么是扬琴竹法扬琴竹法是扬琴演奏中运用左右琴竹(即左右手)顺序的法则。分为右竹法和左竹法及混合竹法,目前常用的是右竹法。

一般意义上讲,右竹法规则要求每拍的强音习惯要用右手,八度衬音以使用右竹为主,不提倡左右手交叉演奏。

1921年广东台山人邱鹤俦曾著书《琴学新编》提出竹法概念,并规定右竹法中右竹与左竹相互交替的方法与原则,提出有顺一打、顺二打、顺三打、齐竹、密打轮竹等竹法。左竹法则是常用左竹先下来完成强拍或强音的演奏,与右竹法相比,装饰性衬音演奏因手序不同而较右竹法在演奏低八度衬音时有所变化。

混合竹法是近年来提出的竹法现象,主要特点是避免琴竹交叉而创新出的一种竹法规则,提倡连手演奏并逐渐形成新的扬琴演奏中的竹法艺术规则。


4.扬琴竹法有什么简易的规则一般来讲,民间乐曲的节奏型主要由七至八种。

基本掌握后即可完成一般性演奏。如演奏以下节奏大 大大 ︱大 大大大大大 ︱大大 大大·大 ︱大大大大空大大大 ︱时,竹法可对应成:右 右左 ︱右 右左右左右 ︱右左 左右·左 ︱右左右左空左右左 ︱,至于演奏三连音的竹法有右左右左右左 或者 右左左 等。

可根据实际需要和习惯自行安排竹法,以方便演奏便于掌握为度。

5. 初学及不同的学习阶段如何选择琴竹

在初学选择琴竹时,一是要根据教师的建议来选择。二是要根据个人的习惯。

随着演奏能力的提高,逐渐开始对琴竹有所认识,开始出现演奏中琴竹会产生影响的现象。

这时,学会选择琴竹就十分重要。选择注意从琴竹柄宽窄厚薄、琴竹头大小长短宽窄、琴竹手感轻重、琴竹弹性等方面考虑琴竹的类型。有了一定演奏能力之后,尤其是要考虑学习中应用弹轮(颤竹)和快速演奏的需要。


对扬琴演奏有所感悟之后,更重要地是琴竹选择是要在扬琴上试一下所选琴竹演奏出的音色是否符合个人的喜好,琴竹外观是否喜爱,琴竹的控制是否顺手、琴竹是否能表现出音乐的强弱变化及演奏技巧等。当然。有时还要因演奏所表现音乐意境、情感、技巧等内容的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琴竹备用。


扬琴是弦类乐器中的击弦乐器,相对于琵琶等拨弦类乐器来讲,其入门相对容易,然而对于扬琴爱好者来说,由于学习扬琴的人普遍较少,存在学习资料少,培训机构少等瓶颈,自学扬琴、成人学扬琴,在广州学扬琴的朋友欢迎到广州天河体育西的月泉国乐进行学习,专业老师指导学习,帮你快速提升,解决学琴烦恼,还有更多雅集、民乐团等音乐活动。


还有哪些学琴问题,欢迎留言评论,小编将会在之后的文章一一为大家剖析和解答。更多资讯关注“月泉国乐”。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jqi41088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