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改良粘性土壤好方法(不同类型的土壤特点解析)

发布日期:2024-12-22 11:14:35     作者:該钕茡髣踐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kez371942.html     违规举报
导读

土壤是由地表岩石经过千百万年的风化,在微生物的参与下逐步形成,各地岩石(成土母质)性质不同与自然气候状况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土壤在砂黏及酸碱性上存在较大差异。虽然无土栽培技术发展迅速,但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仍将是传统土壤栽培。土壤是作物生长乃至保障人类粮食安全的根本,土壤性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形成。

我国土壤性质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从北到南酸性逐渐增强,土壤黏度逐渐增大,绝大多数作物较适宜生长的土壤特点为:为酸碱适中、砂黏适宜。但由于天然原因以及不当的灌溉与施肥方式、不当的种植制度等原因,西北盐碱土壤、砂质土壤;南方酸性、黏质土壤及东北和中部地区局部的盐碱和黏质土壤都成为作物增产和提质的重要阻碍。

适宜于作物生长的土壤需要满足那些特点?酸碱性、砂黏性不同的土壤多作物生长各有何影响?不同质地的土壤应该如何改良?

本文将结合生产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以期为生产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确保作物良好生长的优质土壤具备哪些特点

1、酸碱性适中

经过长期进化和自然选择,自然界多数植物都适应了酸碱适中的中性土壤环境,而土壤酸性过大或碱性过强都会打破土壤养分供应、根系吸收和植物需要三者之间的平衡。比如磷元素最适宜的吸收范围是中性环境,酸性过大的时候会和过量的铝元素形成沉淀而根系无法吸收;在碱性过强的土壤环境下,土壤中的钙等离子则容易形成碳酸盐沉淀而失去有效性。

植物正常生长,往往都需要土壤中的根系共生菌协助矿物元素进行分解运输和吸收,这些共生菌对土壤酸碱性变化较为敏感,酸碱性失调会导致植物根系的共生微生物菌落的稳定性遭到破坏,继而造成根系吸收能力降低。


2、土壤结构良好

土壤结构主要是指土壤透气、透水与持水、保肥能力之间达到协调。两者之间是一对矛盾关系,能让矛盾双方达到相互协调的土壤结构是“团粒结构”,“团粒结构”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团粒结构由土壤小团聚体相互粘结在一起形成。土壤颗粒之间距离较小的土粒结合在一起形成小团聚体,小团聚体能把内部和外来的养分给束缚住,不容易因雨水下渗等原因造成淋失浪费,因此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但透气透水能力较差;而这些小团聚体又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团聚体,大团聚体内的小团聚体间距离较大,可以让水分和气体较为通畅的流动,即具有较好的透水透气性,但保水保肥能力不足。

但是,小团聚体内部的特性和小团聚体之间的特性,形成保水保肥和透气透水功能上的优势互补,使团粒结构兼具了透水透气和保水保肥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这是植物生长最佳的土壤结构形式。


3、有机质丰富

有机质一方面可以作为肥源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最为全面的营养元素,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砂性土壤的粘度,增加粘性土壤的疏松性;还可以通过分解后形成的土壤胶体,将土壤中的有效态矿物元素存蓄起来,以防止流失或者变为无效态,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持续平稳的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

同时,有机质还可以对过酸、过碱、含盐量过高的土壤提供有效的缓冲,削弱因不当施肥或者灌溉等原因导致的土壤过酸、过碱和高盐含量对作物造成的不良影响,还可以削弱重金属含量过高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和对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二、不同质地的土壤各有何特点

1、酸性土壤特点与不良影响

酸性土壤的pH值在6.5以下,(H )和铝离子(Al3 )偏高是导致酸度大的最主要原因,酸性环境条件下,土壤中的铁离子(Fe2 )和锰离子(Mn2 )等也会偏高。


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养分淋失严重

由于酸性土壤的风化较为彻底,内部的K 等矿物元素分解释放较为彻底,再加上酸性土壤多半是在南方多雨地区,在降雨的淋溶下,这些被释放出来并且难以被土壤颗粒吸附住的矿物元素,很容易在水分下渗的过程中流向土壤深层而根系无法吸收到,导致土壤缺肥贫瘠。

抑制P、Ca、Mg等元素的吸收

在酸性土壤条件下,过量的铝离子、铁离子和锰离子,会与土壤中的钙、镁等离子发生反应,变为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的化合物沉淀。以磷为例:磷元素本就容易本土壤吸附住而变为无效态,而游离态磷元素与过量的Fe2 、Mn2 形成铁磷、锰磷等化和沉淀,则进一步加剧了有效态磷元素的缺乏,造成土壤缺磷。

破坏微生物群落

酸度过大还会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减少微生物对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能力,并降低土壤供给氮肥的能力,甚至造成缺氮,并且还会影响到植物细胞对矿物元素的吸收运输能力。比如:酸性偏高会对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根瘤菌造成毒害,从而减小根瘤菌群落建成,固氮功能降低。

降低土壤耕性

从耕性上讲,酸性土壤结构适合耕作和作物生长的水分含量更为狭窄,往往含水量高湿泥泞沾鞋、含水量低时形成“胶泥”硬如石块。


2、碱性土壤特点与不良影响

碱性土壤的pH值一般在7.5以上,典型特点是OH-大量存在、Na 显著增多。

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造成植物缺素

过量Na 的存在,会由于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减少对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造成植物生长缺素。

造成生理性缺水

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矿物离子浓度增大,盐分含量过高,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这些溶于水的盐分会因为浓度过大而让伸展其中的根系吸水难度而造成水分胁迫,从而造成植物生理性干旱,致使作物叶片面积小,生长量小,植株矮小等不良生长状况的产生。

降低土壤耕性

就土壤的耕性上讲,碱性大的土壤,随涵水量的增减而发生较剧烈的涨缩变化,这导致适合其耕作和植物生长的含水量范围较为窄,在缺水条件下造成的干旱决裂,容易扯断根系而对作物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3、砂质土壤特点

优点

土壤基本颗粒较大,颗粒间空隙较大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较强,土壤中的微生物在有机养分充足的情况下,由于能得到较为充分的氧气供应能迅速大量繁殖,从而能对有机质进行比较迅速的分解,肥效释放迅速。

就作物的根系的生长来说,由于透气性好,新根生发及吸收能力都较强。在土壤耕性上,砂质土壤的宜耕期较长。

缺点

但是由于对水分的存储能力差,往往更容易造成作物干旱缺水,砂质土壤由于通气性较好往往昼夜温差更大,对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但是由于小空隙较少,土壤对养分的存蓄能力较弱,往往造成的后果是秧苗前期生长较为迅速,而在后期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而造成脱肥。

施肥指导原则

供肥特点决定了对作物的影响是“发小苗,不发老苗”,对砂质土壤要注意后期追肥,并且施肥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4、黏质土壤特点

优点

与砂质土壤相反,黏质土壤的基本土壤颗粒体积较小,同样重量的土壤,土壤颗粒数量更多,这造成重量一定的情况下的土壤,其表面积更大,表面积的增大,增强了土粒之间的吸引力、黏合力。这就造成了土粒之间的相互吸附能力更强,即小空隙多大孔隙少,使得保水保肥能力增强,且由于肥效释放缓慢,继而保障各个生长阶段肥力供应均匀

缺点

黏质土壤的透气透水能力减弱,土壤中的的微生物由于难于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而生活力和繁殖力下降,对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能力下降,因此对黏质土壤,其肥效释放的较为缓慢,这导致在生产中往往前期养分供应相对缺乏,而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在后期往往养分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在土壤的耕性上,由于这类土壤粘性较高,适宜耕作的时间与土壤含水量直接相关,含水量低时,土壤往往硬如石块,土壤还水量高时又往往粘鞋难以行走,因此,中耕等农事活动要选择湿度适宜的土壤环境才能保证效率。

施肥指导原则

供肥特点决定了对作物的影响是“发老苗。不发小苗”,对这类土壤在生产中要重施底肥,前期施肥可偏重,防止前期供肥不足,后期适量减少。


三、不同性质的土壤如何改良

不管是酸性、碱性或者砂质或黏质土壤,增施有机肥都能起到改善土壤性质的作用,有机质分解后形成的胶体可吸附住过多的H 或OH-离子,从而降低土壤中过多H 或OH-对作物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这些胶体可以减弱黏质土壤颗粒相互间的粘结能力,使之变得较为疏松透气;也可以将相对疏松的砂质土壤的颗粒之间相互的粘结能力增强,从而增加其对养分和水分的存蓄能力。

1、酸性土壤

施用生石灰

最直接的方式是在翻地前施入石灰(生石灰氧化钙遇水后变为氢氧化钙,为典型的碱性物质),施用的量以每年每亩地50斤左右为宜,直至将酸碱度调至接近中性为止,需要强调的是,在有机质含量地的情况下,施入石灰会让土质变硬,耕性变差,而且与因施用含有硫酸根的肥料等原因而产生的硫酸根产生化学发硬,形成硫酸钙,硫酸钙即石膏的主要成分,因此为了防止调酸造成耕性降低,需要配施一定量的腐熟有机肥。


施用碱性肥料

草木灰呈碱性,每亩地可参照每年50斤的标准施用;其它常用化肥里面呈现碱性的还包括碳酸氢铵、钙镁磷肥以及硝酸盐类化肥(作物尤其是蔬菜,对硝态氮费有偏好,一个硝酸根可以从植物根系里面等价交换出一个OH-从而中和土壤的酸性)。

2、碱性土壤

施用硫磺粉

硫磺粉在蓝莓栽培中被广泛用于土壤改良,其调节土壤碱性的主要原理是硫原子在土壤中广泛存在的硫化细菌的作用下,最终形成硫酸,从而可以有效中和土壤中过多的OH-。

施入酸性有机物

比较好的选择是草炭土和松针,两者都都呈酸性(南方有些地区的草炭土pH值可以达到3.5),不仅调和酸碱度,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也可以使用水稻育苗用的土壤调酸肥料。


3、沙性土壤

黏掺沙

将粘性较强的淤泥、河泥、塘泥掺入其中,提高其粘度,这种方式费工费力,成本较高,在采用前要经过充分的成本审核论证;

深翻

将深层土壤中较为粘重的土壤与表层砂质土壤混合,增加土壤粘性,这种方式是个砂质土层较浅的地块,成本相对较低可操作运行较强;

4、黏性土壤

沙掺黏

将河沙等掺混近年制土壤,然后通过翻耕混匀,同样这种方法较为费工费力,需要经过谨慎的成本核算之后再决定是否划算;

其它措施

其次可以施入草滩、蛭石、珍珠岩、等来增加大孔隙比例;再次对深层土壤呈现沙型的土壤可以采取深翻的形式增加孔隙度降低粘重性,同样这种方法效率较高。


结语

对改良各种不良土壤,施用腐熟有机肥是一种普适性的有效方法,而当前,我国的作物秸秆在禁烧的背景下,一直面临如何处理的难题,在解决了成本的前提下,秸秆还田在改良土壤上拥有巨大推广应用空间。

除了改良土壤性质本身,还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栽培作物种类来适应土壤特点,比如茶树、杜鹃花、蓝莓都较为喜欢酸性土壤,其中,蓝莓对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为4.5-5.5,属于典型的喜酸植物。而耐盐碱能力比较强的经济作物有枸杞、沙枣(两者耐受pH值8.5左右)等。耐盐碱能力较强的还有田菁、芦苇、碱蓬等植物(能耐受pH值8-9的碱度),但是碱蓬等植物经济相对较低,由于这类强碱性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较少,立足点应该是尽力扩大植物生长面积与生长量,保护和改善环境为主,而不适合做经济开发利用。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kez37194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72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