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见过乡村振兴最成功的模式(国内外23个乡村振兴案例)

发布日期:2024-12-22 03:05:16     作者:伱可出息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kpl442733.html     违规举报


导读: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几十年走完西方主流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之路,城乡生存与发展环境产生巨大落差与不平衡。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全国范围内践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中国乡村振兴如火如荼的开展。放眼全球,全球范围内发达的国家、领先的区域,发展乡村拥有怎样的成功之道?乡村振兴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01

因地制宜型

日本造村运动

Ⅰ、适用背景

20世纪70、70年代,日本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国家片面重视发展城市工商业,致使农村发展滞后。

为了振兴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率先在全国发起了以立足乡土、自立自主、面向未来的造村运动。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扶持下,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发展模式,形成了为世人称道和效仿的“一村一品”。

Ⅱ、振兴要点

挖掘本地资源、尊重地方特色为典型特点。日本因地制宜型模式是指在乡村治理中,以挖掘本地资源、尊重地方特色为典型特点,通过因地制宜地利用乡村资源来发展和推动农村建设,最终实现乡村的可持续性繁荣,以日本的造村运动最为典型。


Ⅲ、成功之道

日本“一村一品 ”。首先,日本政府根据本国的地形特点、自然条件状况,培育了独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譬如水产品产业基地、香菇产业基地、牛产业基地等。

其次,为了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政府采取对农、林、牧、副、鱼产品实行一次性深加工的策略。再次,充分发挥日本综合农协的作用,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建立产业链,促进产品的顺利交易。

接着,通过完善教育指导模式,开设各类农业培训班、建立符合农民需求的补习中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知识。

最后,政府对农业生产给予大量补贴和投入,支持农村发展。造村运动振兴了日本农村经济,促进了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Ⅳ、模式总结

因地制宜型模式在具体的乡村治理实践中,非常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通过整合和开发本地传统资源,形成区域性的经济优势,从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从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来看,很难找到适用于各地区的标准化乡村治理模式,因此,因地制宜型的乡村治理能够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有利于提升乡村社会的整体效益。

02

自主协同类型

韩国新村运动

Ⅰ、适用背景

和日本造村运动的背景相似,韩国新村运动也是在国内重点发展工业经济,壮大城市发展,由此导致了城乡两极分化、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形下开展的。

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为了改善城乡关系、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决定在全国实行“勤勉、自助、协同”的新村运动。自主协同型的韩国新村运动模式具有科学的发展策略。


Ⅱ、振兴要点

政府努力支持与农民自主发展结合。韩国 自主协同型模式是以创造低成本推动农村跨越式发展的典型模式,主要通过政府努力支持与农民自主发展相配合共同推动与实现乡村治理的目标,以韩国的新村运动为代表。

第一,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破旧的现状,政府在乡村积极兴建公共道路、地下水管道、乡村交通、河道桥梁,以此整顿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第二,通过改变现在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水稻新品种,增种经济类作物,建设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农户副业企业”计划、“新村工厂”计划以及“农村工业园区”计划也都是政府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创建的重要举措。

第三,培育和发展互助合作型的农协,通过对各类农户提供专业服务和生产指导,以此促进城乡实现共赢。

第四,在各个乡镇和农村建立村民会馆,用于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激发农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第五,政府在农村中开展国民精神教育活动,提高乡民的知识文化创造性地让农民自己管理乡村和建设农村。新村运动的实施改变了韩国落后的农业国面貌,重新焕发了乡村的活力,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Ⅲ、模式总结

自主协同型模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乡村发展方式,是在城乡差距十分大的国家或地区非常实用的一种乡村治理模式。一方面,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地位,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需要对农村进行整治和改造;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贫困处境的农民,也非常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落后的现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增加经济收入。


03

循序渐进型

德国村庄更新

Ⅰ、适用背景

村庄更新是一项长期社会实践工作。德国 循序渐进型模式是将乡村治理看做一项长期的社会实践工作,在这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度层面的法律法规调整,对农村改革进行规范和引导,逐渐地将乡村推向发展与繁荣,以德国的村庄更新为典型。

Ⅱ、发展阶段

德国的乡村治理起步于20世纪初期,其中对于村庄更新是政府改善农村社会的主要方式,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936年,政府通过实施《帝国土地改革法》,由此开始对乡村的农地建设、生产用地以及荒废地进行合理规划。

1954年,村庄更新的概念正式被提出,在《土地整理法》中政府将乡村建设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作为村庄更新的重要任务。

1976年,德国在总结原有村庄更新经验的基础上,不仅首次将村庄更新写入到修订的《土地整理法》,而且试图保持村庄的地方特色和独具优势来对乡村的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整顿完善。

到了20世纪90年代,村庄更新融入了更多的科学生态发展元素,乡村的文化价值、休闲价值和生态价值被提升到和经济价值同等的重要地位,实现了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村庄更新的周期虽然漫长,但是所发挥的价值和起到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对于乡村治理来说,这种对村庄循序渐进的发展步骤更能使农村保持活力和特色。


Ⅲ、模式总结

循序渐进型模式是针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需要不断调适现行的乡村治理目标、方式和手段,以求实现农村社会的整体效益,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在循序渐进型的乡村治理模式下,政府通过宏观上的规划制定和综合管理,依靠制度文本和法律框架促进农村社会的有序发展。

04

精简集约型

荷兰农地整理

Ⅰ、适用背景

土地与乡村资源匮乏下成长起的世界第二大农业大国。精简集约型模式是指在国土面积不大、乡村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通过整合现有农村资源,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以荷兰的农地整理为代表。

荷兰的国土面积仅为4万多平方公里,却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业出口国,这样的成就和荷兰乡村实行的精简集约型的农地整理模式是密切相关的。

Ⅱ、发展阶段

荷兰《土地整理法》与《空间规划法》的重要贡献

早在20世纪50年代,荷兰政府就颁布实行了《土地整理法》,明确了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各项职责和乡村发展的基本策略。在此之后通过的《空间规划法》对乡村社会的农地整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乡村的每一块土地使用都必须符合法案条文。

1970年以后,荷兰政府重新审视了农地整理的目标,通过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避免和减少农地利用的碎片化现象,实现农地经营的规模化和完整性。从荷兰农地整理推行的发展方向来看,政府已经改变了过去单方面只强调农业发展的单一路径,而转向多目标体系的乡村建设。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提高自然环境景观的质量;合法规划农地利用,推进乡村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变乡村生活质量,满足地方需求等。通过农地整理,荷兰的乡村不仅环境良好、景观美丽,而且农业经济发达,农民的生活条件也日益优越。

Ⅲ、模式总结

精简集约型模式是国家在农村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形下,通过对乡村的精耕细作、多重精简利用的方式,达到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经济社会效益。在精简集约型模式运作下,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了乡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达到了村庄城市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05

生态环境治理型

瑞士乡村建设

Ⅰ、适用背景

瑞士,生态环境增强农村吸引力。生态环境型模式是指政府在乡村建设中,通过营造优美的环境、特色的乡村风光以及便利的交通设施来实现农村社会的增值发展,提升农村的吸引力,其中瑞士的乡村建设最为典型。随着社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瑞士的农村和农民不断减少,但是瑞士政府依旧将乡村发展作为推动国家前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实现乡村社会的繁荣。

从瑞士政府对于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上来看,十分重视自然环境的美化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瑞士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对农业发放资金补助,向农民提供商业贷款,帮助其改善农村环境。

Ⅱ、成功之道

瑞士田园风光增加休闲旅游收益。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民间自筹资金的方式,政府为乡村建设学校、医院、活动场所以及修建天然气管道、增设乡村交通等基础设施,以此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政府对乡村的持续性改造下,使得村庄风景优美,生机盎然;乡村静谧,环境舒适宜人;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并且交通便利。

现阶段,瑞士的乡村将农村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协调起来,以环境优美著称,有着独具特色的田野风光,因而成了人们休闲娱乐和户外旅行的好去处。

Ⅲ、模式总结

生态环境型模式是以绿色、环保理念为依托,强调将乡村社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旅游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相结合,从而改善乡村生活质量,满足地方发展需求。生态环境型模式在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以及乡村建设已经达到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比较适用,也是农村现代化的样板。


06

综合发展型

法国农村改革

Ⅰ、适用背景

法国,一体化农业 领土整治 。综合发展型模式是指以满足农村现代化的需求为核心,通过农村建设的集中化、专业化以及大型化方式,推动乡村的综合发展,以法国的农村改革为典型。法国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既是一个工业强国,又是一个农业富国。

法国只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农村现代化建设,这主要是缘于法国政府采取了适宜的发展策略,积极有效地推进农村改革。法国农村改革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发展一体化农业” 开展领土整治。

所谓“一体化农业”,就是在生产专业化和协调基础上,由工商业资本家与农场主通过控股或缔结合同等形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方式,把农业与同农业相关的工业、商业、运输、信贷等部门结合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

实行“一体化农业”能够将农业和其余相关部门集合起来,通过其他部门和机构提供资金和技术指导带动农业建设,实现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

二是开展领土整治,通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和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此加快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建设。

法国在进行农业一体化改革和开展领土整治工作中,政府都非常强调应用财政扶持、技术保障以及教育培训等综合的方式来支持乡村建设,助推乡村社会的善治。这些措施最终能够加快乡村地区的发展,使得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发展速度、经济水平和预期目标趋于平衡。

Ⅱ、模式总结

综合发展型模式是在国家整体规划和科学指导的精神下,通过有效协同的方式,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很好地整合了社会中各个部门的优势资源,使其共同致力于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综合发展型模式非常强调完善的合作机制,以融合和互促的手段建设利益共同体,形成工农共同发展的良性经济循环,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实现。


07

城乡共生型

美国乡村小城镇建设

Ⅰ、适用背景

20世纪初,美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中心过度拥挤,导致许多中产阶级向城市郊区迁移,极大地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再加上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小城镇功能设施的齐全以及自然环境的优越,进一步助推了小城镇的成长和发展。美国小城镇的发展与政府推行的小城镇建设政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Ⅱ、振兴要点

美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城乡共生型模式以遵循城乡互惠共生为原则,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策略来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双赢局面,以美国乡村小城镇建设为典型。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非常推崇通过小城镇建设来实现农村社会的发展。

Ⅲ、成功之道

美国小城镇建设带动乡村发展。1960年,美国推行的“示范城市”试验计划的实质就是通过对大城市的人口分流来推进中小城镇的发展。在小城镇的建设上,美国政府非常强调富有个性化功能的打造,结合区位优势和地区特色,注重生活环境和休闲旅游的多重目标。

直至21世纪,小城镇有着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能够对全镇的经济社会进行统筹监管,保证小城镇发展的有序与稳定。由于美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基本形成,因此,美国小城镇建设能够很好地带动乡村的发展。

Ⅳ、模式总结

城乡共生型模式产生于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多见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以农村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发达的城乡交通条件为基础,能够全面提升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在城乡共生模式下,政府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更加重视乡村生态、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发展。


08

伙伴协作型

加拿大农村计划

Ⅰ、适用背景

加拿大农村协作伙伴计划。伙伴协作型模式是指在互相交流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通过跨部门之间的协商合作形成战略伙伴关系,最终共同致力于乡村善治目标的实现,以加拿大的农村计划最为典型。加拿大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也存在着城乡之间贫富分化的情况。

为了扭转这一现象,提升乡村社会的活力,加拿大政府颁布实施了《加拿大农村协作伙伴计划》,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务治理以及村民的就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力度。

Ⅱ、成功之道

加拿大伙伴型乡村治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农村工作小组支持和解决乡村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第二,建立农村对话机制,定期举办农村会议、交流学习、在线讨论等活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为民众排忧解难;

第三,构建农村透镜机制,使各级政府部门官员站在村民立场上,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推动和组织不同主题的农村项目,激发企业和个人到农村创业的激情;

第五,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和电子政务网站,为村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专家指导建议。通过农村协作计划的实行,政府成了维护村民利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好伙伴,极大地推动了乡村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Ⅲ、模式总结

伙伴协作型模式改变了以往政府高高在上的形象,政府通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与村民形成了新型的合作伙伴,积极帮助农民改善生活,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快速实现。伙伴协作型乡村治理模式的主要价值在于实现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通过平衡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农村社会的整体效益。


09

创新技术型

新加坡都市农业

Ⅰ、适用背景

放眼新加坡,一片繁华奋起之景,城中绿地多,根本看不到一片农田。新加坡人根据土地面积少的特点,造就了这个城市农业发展的特殊结构。在种植业结构上,大力发展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在产业类型上,以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等为主;在粮食结构上,主要限于鱼类、蔬菜和蛋类的生产,蔬菜仅有5%自产,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

Ⅱ、振兴要点

1、高集约型农业科技

现代集约的农业科技园是新加坡都市农业重点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其发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产值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园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科技园的基本建设由国家投资,然后通过招标方式租给商人或公司经营。

每个科技园内都有不同性质的作业,如养鸡场、胡姬花园(出口多品种胡姬花)、鱼场(出口观赏鱼)、牛羊场、磨菇园、豆芽农场和菜园等。这些农场应用最新、最适用的技术,以取得比常规农业系统更高的产量。

2、创意垂直农场

提起新加坡现代化都市农业,不得不提其创意“垂直农场”。这一节能环保型农场的动力能源取自太阳能、风力及不可食用的植物废料,并用污水来灌溉。人们还可以在封闭的灌溉系统中循环用水以减少用水量、避免径流造成土肥流失。

占地3.65公顷天鲜农场率先推出垂直种植蔬菜技术,优化农场土地利用,日平均目标生产10吨叶菜,比传统地面农场的生产力高出5倍。

3、农业发展服务业化

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为城市提供了时鲜农产品,又取得了非常可观的观光收入。

Ⅲ、模式总结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素有“花园城市”之美誉。在几乎没有农业的背景下发展都市农业,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发展现代化集约的农业科技园,提高食品自己率,二是兴建科学技术公园,促进生产力发展,三是建设都市型科技观光农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0

休闲产业型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

Ⅰ、适用背景

台湾在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农业面临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以及国际农产品的冲击,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农民收益少,台湾农业发展面临衰退、萎缩。针对这一挑战,台湾采取了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于是就开始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

Ⅱ、成功之道

1、乡村花园

环境优美、景观独特、地域性强的乡村花园。清境小瑞士花园,空气清新自然,景色优美如画,兼具北欧风光,因此又有“台湾小瑞土”及“雾上桃源”之美名。平均温为摄氏15-23℃左右,舒适宜人的气候成为人门避暑的胜地,园区内种植了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美丽新奇。区内的设施如挪威森林广场、阿尔卑斯双塔、落羽松步道、主题花园等皆环绕着天鹅湖而建,悠然地徒步其间犹如置身在欧洲。园中设有大型停车场、露营烤肉区、欧式花园、精致餐饮中心、纪念品贩卖部、露天咖啡广场等,提供休闲方式。

2、乡村民宿

台湾乡村民宿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是南投县清境地区和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目前清境地区民宿通过策略联盟经营的方式,成立了清境观光发展促进会,共同进行营销活动推广,在对外事务的利益争取、地区发展的规范、地区的资源分配与协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进一步推动了当地乡村民宿的健康发展。而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则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风情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把原先的台湾冶金矿区,从炼金厂、古烟道、废矿坑、战俘遗迹甚至是天皇寓所进行合理规划开发,独特的景观吸引着无数前来到访的游客。


3、观光农园

台湾的观光农园最初形成于1980年,苗粟大湖,彰化田尾菜地开始经营的观光果园、观光花市。到1998年,观光农园发展结果为北部区域有55处观光农园,占全台湾地区的55.56%;中部区域有21处,占21.21%;东部区域有12处,占12.12%;南部区域有11处,占11.11%。目前,观光农园的类型包括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观光瓜园等。各式各样的观光农园因开放时间不同,分布全年不同季节,一年四季都可享受观光、休闲、摘果、赏花的田园之乐。

4、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台湾农业类型中最具代表性者,农场原以生产蔬菜、茶或其他农作物为主,且具有生产杂异化的特性,休闲农场具有多种自然资源,如山溪、远山、水塘、多样化的景物景观、特有动物及昆虫等,因此休闲农业可发展的活动项目较其他类型的休闲农业更具多样性。常见的休闲农场活动项目包括农园体验、童玩活动、自然教室、农庄民宿、乡土民俗活动等。休闲农场是由数个农民或多个农民团体联合兴办的,规模比观光农园要大,面积一般在50公顷以上,经营的项目比较多元化。

5、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是指经营者利用都市地区及其近郊的农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承租耕种,以自给为目的,同时可让市民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1989年,台北市农会积极规划推动市民农园,并于1990年辅导北投区设立第一家市民农园,从而成为台湾第一家市民农园。到1998年底,台湾已设置58处市民农园,都属于农耕体验型市民农园。这些市民农园的设置,以都市近郊、水源充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车程在半小时最为理想。与观光农园相对,市民农园是由城市市民利用平时业余时间经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台湾市民农园的规划建设远没有其他园区形态发展好。

Ⅲ、模式总结

台湾地区乡村旅游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多种成熟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台湾地区在乡村旅游的特色定位、创意设计、游憩设计、产业链打造、营销推广等成功经验,利用广泛的农村农业资源,结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顶层设计,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1

日本神山町

以高科技点燃乡村

Ⅰ、案例简介

在日本,年轻人口的流失和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偏僻山区人口过度减少的问题日益严峻。而不是旅游胜地,自然景观无出奇之处的神山町却脱颖而出,人口在2011年首次实现正增长,工程师和创意工作者纷纷选择落脚于此,在日本大兴卫星办公室的大背景下,实现神山奇迹。

Ⅱ、发展状况

与东京高科技产业的转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东京等一线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饱和,日本启动了”乡土远程办公“计划,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既实现了地方人口增长又不会抢夺地方工作机会。与此同时,企业也在寻找降低成本分散业务风险的发展计划。政府和企业的不谋而合以及通讯技术兴起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Ⅲ、经验总结

卫星办公室展现出的优越性,吸引了一大批风投企业以及雅虎、谷歌高科技企业租下旧民居用作办公场所,这些企业的入驻给小镇带来了人气和生机,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自由的工作方式为员工提供了宽松氛围,大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另外,员工们在享有同东京本部员工相同报酬的情况下,又可以用低成本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不必担心堵车与空气污染,可以购买新鲜的有机蔬菜,可以浸泡有名的神山温泉。

如今,这座“绿色硅谷”聚集着来自都市的企业和年轻人,活跃着才华横溢的创意人和商业精英。这里已经有了茶屋、面包房、咖啡馆、百货店、书店、文化中心、牙科诊所、农场、食品店、综合卫星办公楼等一系列配套项目,它正一步步变成创造力的孵化器、工作方式的试验场,成为21世纪的日本新农村产业振兴典范。


12

中国宏村美丽乡村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Ⅰ、案例简介

应该说宏村的成名和成功来自于徽州地区独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和企业家黄怒波独辟蹊径的眼光。作为世界遗产的宏村之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水墨江南的极致之美。这点是宏村最具特色的资源。因此,宏村本身就是个绝美的旅游吸引物。

Ⅱ、发展状况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村落面积19.11公顷,宏村的选址、布局以及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古宏村人独出机智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

Ⅲ、经验总结

1、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遗迹具备天然文旅禀赋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池塘称为“牛胃”(月沼风荷),一条400余米长的溪水盘绕在“牛腹”内,被称作“牛肠”。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桥,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和环境。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这些为宏村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极佳的天然禀赋。

2、选址的巧妙与风水的运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

相关史料记载宏村历代人具有根深蒂固的风水理念,这与宏村独特空间的形成关系密切。宏村是经精心“设计”而成的,其外部空间崇尚自然的传统环境观念在其选址、规划中得到具体体现。宏村古村落选址和规划建设都符合传统的“枕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的风水原则。

宏村的水主要是来自西溪,而最后这水又“还”给了西溪。宏村人只是巧妙地使它在村中“游历”了一遍,而同时又满足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这种按照自然条件的缺损,通过人工措施来补益的巧妙做法,起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从宏村这一中国古代村落的整个形成历史过程,可以看到我国古代建筑意识中对整个居住群的整体规划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最终形成“置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依山傍水而居,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可当北面来风,地势高爽,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有仰观山色俯听泉声之乐。

由此可见,宏村建筑群是集建筑工程学、古代科学、文化、宗教、美学、艺术等于一体的综合实体。它在力求满足村民实际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又兼顾了文化气息和观赏性,使其具备了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国画里乡村”可谓名至实归。


13

中国台湾桃米生态村

无中生有创造乡村IP

Ⅰ、案例简介

如果说风景如画的宏村是老祖宗的馈赠,那么台湾桃米生态村的改造案例,则是现代版绝地反击的乡村旅游再造的楷模。

台湾桃米村经过“921”大地震后,变成了一个传统农业没落、人口外流、垃圾丛生的“桃米坑”,经过桃米里政府、学界、社会组织及社区居民的共同商讨,确定以“生态桃米村”为方向开展灾后重建。

Ⅱ、发展状况

成功实现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而且桃米村因此彻底“大翻身”,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桃米生态村已从一个环境杂乱、发展无力的边缘社区,转型成为融有机农业、生态保育、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乡土生态典范。

Ⅲ、经验总结

1、把挖掘独有的生态资源作为开发生态旅游之本

桃米村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台湾原生29中青蛙,桃米拥有23种,台湾143种蜻蜓,在桃米就发现49种。然而,一开始村民们对发展以青蛙为主题的生态村并不以为然,甚至有些抵触。为此新故乡文教基金会面向村民开设了系列生态课程,培养了众多“生态讲解员”,介绍青蛙的保育知识,正是通过大量的培训课,村民们慢慢转变观念,认识到了当地生态资产的经济价值,并自觉加入到重塑家乡的队伍里。

2、打造独有的生态IP“青蛙共和国”并带动衍生产业发展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资源潜力,不断宣传各种各样的青蛙和色彩斑斓的蜻蜓,把青蛙设计成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遍布乡村醒目位置。同时,鼓励村民动手,用纸、布、石头等乡村材料制作手工艺品,这很快使桃米村从一个地震废墟变一个昆虫生态文化体验区。桃米生态村为此提炼了独有的文化IP——“青蛙共和国”,在桃米社区,处处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图腾,并通过湿地公园及一家家民宿院落里的生态池为青蛙营造生态家园。为了进一步延伸产业的发展,台湾2014年以桃米为原型,以青蛙家族寻找桃花源为故事,采用3D电影技术,完成了一部非常感人的《桃蛙源记》。由此,桃米社区的产业由青蛙观光、生态、旅游,走向了影视媒体,产业链条因此不断延伸,进一步扩大了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现在的桃米村五分之一的村民经营生态旅游产业,而其他村民经营的传统农业,也因生态旅游的带动而升值,这里一流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桃米文化、吸引着城里人来这里观光、度假、休闲。据不完全统计,生态旅游产业每年可以为这个1200多人口的村庄带来近3000万元的收入。

14

中国成都多利桃花源

康养 农业的理想主义乡村实践

Ⅰ、案例简介

在中国西南地区,近两年有一个经典的农业项目,一直以来是业界争相学习的对象,那就是多利桃花源。

多利桃花源这个项目最大的红利在于选址和地段。只有基于对大城市郊区度假和养老市场的洞察,才有了投资兴建新型农村度假康养项目的市场基础。

位于成都徐堰河畔,距离市中心30公里,项目初期规划面积2700亩,总占地面积逾万亩。根据规划,项目按照庭、院、园、田的四级空间体系,空间感上以农田为基础,以农业、旅游、社区和颐养为主要功能布局,小镇整体被农田包围,溶于树木与园林之间,充分突显了川西林盘结构的原生态和点状散落式的村落形态布局。

Ⅱ、发展状况

多利桃花源“一核五园八片区”的小镇格局,将田园、林木、院落和水系有效融合,营造出了一种有机生态的居住环境,一座基于农业旅游的以“有机生活 田园 小镇 文化”相互交融为特色的小镇作品。一核为小镇中心,五园包括运动公园、四季公园、示范农园、农博公园和休闲公园。小镇中心的功能主要包括业主餐厅、幼儿园、颐乐学院、运动中心、健康中心以及民宿和商业街等。

Ⅲ、经验总结

提供了四种服务系统:健康医疗服务系统、文化教育服务系统、农业生产服务系统、居家生活服务系统。

1、健康医疗服务系统:为每一个入住者建立完备的家庭健康档案,并定期提供健康检查和健康促进计划,以满足各年龄段业主的健康护理需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绿城在乌镇雅园等项目实践过的老年颐养生活体系将以升华之势首入成都。

2、文化教育服务系统:通过自然课堂、4点半学校、动物牧场、颐乐学院等平台为全年龄段小镇居民提供各类文化、亲子娱乐、养生休闲服务。针对小镇里0-16岁的孩子,提供从幼儿到初中的教育,针对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在小镇里老有所学,颐养天年。

3、农业生产服务系统:在多利桃花源,庭院和田园将成为每个家庭的标准配置,极大满足目标客群诗意栖居的田园情节。

4、居家生活服务系统:这里将依托多利农庄的有机农业技术与标准,提供居家农艺服务,搭建农夫市集、农业硅谷、有机农业科普等,为小镇居民提供专业的农业顾问服务。同时,以小镇、业主餐厅、慢生活街区等配套为每一位小镇居民提供周到的居家生活服务。

精致适用的中式建筑、可以自种的农田、完善的生活体系、完整的物业服务体系、优质健康教育机构、颐养医养的健康理念,这些蓝城标签,加上多利农庄的有机农业科技、规范的蔬菜生产流程、高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使该项目达到了强强联合1 1大于2的效果,并迅速成为全国农业与康养结合的优秀典范,被业界所推崇。


15

美国纳帕谷

乡村休闲文旅小镇

Ⅰ、案例简介

纳帕谷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以北80公里,是美国第一个跻身于世界级的葡萄酒产地。它由8个小镇组成,是一块35英里长、5英里宽的狭长区域,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纳帕谷从19世纪中期开始传统的葡萄种植和酿酒,如今已成为一个以葡萄酒文化、庄园文化闻名,包含品酒、餐饮、养生、运动、婚礼、会议、购物及各类娱乐设施的综合性乡村休闲文旅小镇集群,每年接待世界各地的游客达500万人次,旅游经济收益超过6亿美元,为当地直接创造2万多个工作机会。

Ⅱ、发展状况

1、以优越自然为基础,开启葡萄酒酿造之路

从1838年开垦出第一个葡萄种植园起,纳帕谷的葡萄酒产业至今已有接近180年的历史。纳帕谷位于丘陵地带,拥有温润的地中海气候和多样化的土壤,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当地商人和居民充分依托这些自然优势,开垦葡萄种植园,开办酿酒厂,农业种植和酿酒加工成为这一时期纳帕谷的主导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产业类型较为单一、发展相对粗放无序,各小镇各自为阵,发展同质化。

2、树立品牌意识,拓展纳帕谷葡萄酒产业

二战胜利后的经济恢复期,纳帕谷的葡萄酒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会,在这一阶段,龙头企业纷纷对酿酒工艺进行现代化改造,政府和企业对葡萄酒品质进行着严格的维护。虽然纳帕谷各镇这一阶段的发展依旧以种植和酿酒产业本身为主导,但其开始致力于发展精致农业,注重科技的应用、品牌的保护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后期逐渐形成了包括葡萄种植、加工、品尝、销售、游览、展会等功能的葡萄酒全产业链,成为世界顶级葡萄酒原产地的葡萄酒小镇集合,为之后旅游业的兴起和一、二、三产业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3、发展全产业链,进行差异化发展

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2000年以后复合型城镇功能的逐渐完善配套,第一产业的葡萄酒种植和第二产业的酿酒构成“特色产业引擎”,各类第三产业构成“旅游吸引核”,二者共同成为纳帕谷吸引人口和消费的核心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政府根据纳帕谷八个小镇的发展情况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差异化定位,整体形成了“葡萄酒 ”的产业体系,共同构成以体验为主的乡村休闲文旅小镇集群。

葡萄酒 休闲养生:红酒成为SPA的原材料,酒庄成为露天温泉的景观,提供高端休闲享受;

葡萄酒 体育运动:以漫山遍野的葡萄园为天然背景,结合自行车谷地游与特色品酒活动;

葡萄酒 商业艺术:以红酒产品和手工艺品为吸引,荟萃艺术画廊、精品店、酒庄等业态;

纳帕谷专门开设从Napa到St.Helena“品酒列车”,穿越葡萄园和酒庄,观光、品酒、餐饮服务于一体;为了增加淡季过夜游客数量,纳帕谷增设了葡萄园高尔夫、热气球观光、酒庄婚礼、缆车观光等特色产品服务,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葡萄园景观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却不用受葡萄种植季节限制;为了最大可能地延伸和开发葡萄酒产业,纳帕谷为世界各地的会展和商务活动搭建了平台。每年举行多场展会,除了每年6月初的葡萄酒拍卖会,还有绘画展、摄影展、音乐会等,所有活动都将葡萄酒体验加入旅程之中。

4、政企合作,成立旅游业提升区(TID)

助推地方旅游业发展

由于加州葡萄酒种植区众多,彼此竞争激烈,为提升纳帕谷小镇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由纳帕郡会议与游客管理局牵头,纳帕郡政府、八个镇政府、纳帕郡商会及纳帕谷内的酒庄、旅馆、餐饮等企业共同设立了“纳帕旅游业提升区”,成立非盈利组织“纳帕郡旅游公司”进行统一管理,通过PPP模式进行项目融资、招商引资及旅游宣传推广。旅游业提升区的成立充分调动了当地丰富的社会资本,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并通过政府监督和统一管理使资金针对各镇产业发展特点有的放矢,有效避免了内部恶性竞争。


Ⅲ、经验总结

纳帕谷品牌打造四部曲

1、注重科学应用和产学研合作

这一阶段的发展关键在于对品牌的保护和产品质量的保证:纳帕的葡萄酒生产本身注重科技应用和产学研合作。农业技术全美排名第一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刚好位于纳帕谷附近,众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与该校展开了长期合作,在葡萄种植和酿酒方面得到了前沿科学技术的助力,纳帕也成为该校毕业生重要的实践地点和就职场所。

2、控制葡萄产量保证产品质量

纳帕酒商有意控制葡萄产量以保证产品质量。规定产区内每英亩的葡萄产量不能超过4吨,纳帕60%的酒庄年产量低于5000箱(1箱12瓶),远低于周边葡萄酒产区。如今,纳帕谷的葡萄酒产量仅占整个加州葡萄酒产量的4%,产值却占到了三分之一。

3、立法保护品牌防止品牌滥用

纳帕的品牌在当地企业的倡议下得到了国家立法的保护。为了防止纳帕谷的名字被那些不用纳帕葡萄酿造的酒商所滥用,2000年,纳帕企业成功倡议美国国家立法规定,正式实施AVA(美国葡萄酒产地制度),规定凡使用纳帕谷品牌的酒,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所用葡萄必须产自纳帕谷。由于品牌的保护和彰显,纳帕红酒身价倍增。

4、积极参加葡萄酒评鉴大会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打响品牌知名度,纳帕谷积极参加葡萄酒评鉴大会,终于在1976年,纳帕谷的赤霞珠和霞多丽击败著名的法国波尔多名庄,在巴黎葡萄酒评鉴大会“盲品”中,双双获得首奖,从此纳帕谷红酒被一致公认为全球特级葡萄酒品牌。


16

法国格拉斯小镇

鲜花产业 浪漫胜地

Ⅰ、案例简介

因小说《香水》而得名的法国的香水之都——格拉斯,亦是浪漫优雅、惬意慵懒的代名词。大量游客及香水爱好者奔赴而来,不足50平方公里的小镇,每年接待旅游人数达200多万。

迷人的花田风光与芳香产业,是风情独具的法式浪漫。拥有迷人的海景风光。气候舒适,光照充足,适宜鲜花生长,拥有迷人花卉景观。

Ⅱ、发展状况

香水产业发达,有花宫娜最古老的香水加工厂, 还有香奈儿、莫利纳尔、嘉利玛等知名香水加工厂,也是法国香水的重要产地和原料供应地。

丰富的节事活动与中世纪老建筑,是洋溢着古典主义的法式风格。3月按摩节、法国芳香疗法展览;4月健康节、维努西亚美容沙龙;5月国际玫瑰展览;6月国家音乐节;7月魅力吉他节、剧院季节;8月茉莉节;9月格拉斯生态节;10月家畜国际展览会;12月圣诞节、新年活动。

格拉斯城市外围的河谷边散落着许多花田,花期各有不同,使小镇四季皆能观赏到美丽的鲜花,成为香气袭人的花园城市。

原产地购物体验,特殊定制服务,为格拉斯打造深度香水体验路线奠定了基础。香水博物馆和香水工厂把格拉斯打造成真正的香水体验中心。

Ⅲ、经验总结

1、专注研发

格拉斯目前已成为全球高科技香水研发中心,产出法国2/3天然aromas。法国55%的芳香工业都在格拉斯,与香水产业关联公司共有70家,年产值达7.3亿欧元。

2、全球产业

香水产业造就直接工作岗位3800个,间接岗位13000个,约占格拉斯总人口的1/3;市场份额上占全球香水工业总产值的8%,其中70%产品出口全球,占全球香水出口量的38%,

3、深耕芳香品牌

依托于当地的农庄、农业资源,专注于芳香萃取技术,大力发展芳香产业,把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结合,汇聚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协同效应,共同形成一个互补性极强的生态群落,形成产业高地,闻名世界。

4、原产地形象打造

引入国际知名企业LVMH、Dior、Chanel等为其国际形象背书,将区域品牌与产品品牌相结合,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原产地形象。


17

日本富田农场

产业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Ⅰ、案例简介

日本北海道的富田农场位于富良野地区,介于上富良野町及中富良野町之间,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1月-4月~-10℃,8月18~20℃。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为北海道最先驱的花田之一。农场规划12公顷,是一个私家农场。目前已成为富良野地区,甚至整个北海道最著名的花卉农场。园内种植也由昔日以熏衣草为主,变成有多达一百五十种花卉,从每年4月花季开始,直至10月中旬,游人络绎不绝。农场内建有设施,制作各类花卉成品。由于花田的面积广阔,颜色鲜艳,近年成为北海道旅游热点。

Ⅱ、功能介绍

室外花田观赏 室内休闲体验 花卉美食品尝


Ⅲ、模式借鉴

以花卉观光为主,延伸花卉产业链从花卉种植、花期观光到加工制作花卉相关产品,如干花、精油、香水、香皂、香草冰激凌等这一系列产业链,丰富园区旅游产品内涵的同时充分挖掘园区花卉产业效益。花期交错,内外结合根据每种花的花期不同,不同时间观赏不同的花卉,变相延长了花期观赏的时间;温室与露天相结合,填补花期外的产品空白。免费旅游观光,带动购物消费依托规模化产业形成的大地景观,发展产业观光旅游,营业时间内免费入园,通过加工、销售与种植花卉相关的产品盈利,如薰衣草香皂、花卉手工制品、薰衣草精油、香水等。完善的农场规划,丰富的配套设施提供丰富的购物、休闲、展示的设施,方便购物消费;配有观光小火车,带游客穿梭花海。

18

日本MOKUMOKU农场

产业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Ⅰ、案例简介

位于日本三重县伊贺市郊区,由农户养猪的经营联合体发展而成,以“自然、农业、猪”为主题的工作室农庄。以家庭、学生为主要客群,强调亲近自然及家庭温馨,现已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农业、网络购物于一体的主题农场。

Ⅱ、总体结构

农业各个环节与旅游产品无缝融合,形成密切关联的农旅产业链。


Ⅲ、模式借鉴

土地使用权改革,实现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日本的家庭农场和我国现在的家庭承包制相似,主要实在土地使用权上进行改革,放开、盘活土地经营权,调动家庭农场的生产积极性,实现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

日本都市农业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地丰富与扩展,MOKUMOKU农场不仅向市民提供新鲜、健康、绿色的农产品,还向市民开放集生态农业观光、农村休闲、体验农事、农事教育等旅游于一体的市民农园,让市民在闲暇之余参与农田管理,享受农趣,小朋友们接受农业知识的有效途径。

19

美国Fresno农业旅游区

城镇生态文化旅游融合

Ⅰ、案例简介

Fresnocountry省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面积1.56平方公里,其中87%的面积为城市,13%为农村。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省,年农业产值高达56亿元。Fresnocity为该省的中心城市,面积290.9平方公里,距离旧金山车程3h以内;农业发达且自然条件优越,依托国家公园及农业旅游年吸引游客量超过300万。其中Fresno农业旅游区由Fresnocity东南部的农业生产区及休闲观光农业经典构成。区内有美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园及产业基地,以及广受都市家庭欢迎的赏花径、水果集市、薰衣草种植园等。

Ⅱ、总体结构

综合服务镇 农业特色镇 主题游线的立体架构一城(Fresno),四镇(综合服务小镇Sanger 农业特色镇reedley,selma,kingsburg,orangecove),十大项目(观光科普 体验型 生产销售型 度假村),两大主题游线

Ⅲ、模式借鉴

资源导向型的片区发展产业强者重在生产销售,交通优者重在综合服务,生态佳者重在度假体验性农业的发展花果苗木的赏、玩、食趣味性开发及体验性销售把握重点人群需求针对青少年家庭市场做足农业体验,针对团队游客做好观光线路及购物设施,针对会议人群做强硬件设施与配套娱乐游线、节庆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通过赏花品果等主题线路串联重点旅游项目,形成集聚优势,通过丰富的节庆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20

法国普罗旺斯乡村旅游

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

Ⅰ、案例简介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圣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到此感受普罗旺斯的恬静氛围。在彼得.梅尔的《重返普罗旺斯》一书中介绍道:“普罗旺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已经和香榭丽舍一样成为法国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几乎所有人“逃逸都市、享受慵懒”的梦想之地。

Ⅱ、发展状况

普罗旺斯旅游形象定位是薰衣草之乡,功能定位是农业观光旅游目的地。旅游核心项目及旅游产品是田园风光观光游、葡萄酒酒坊体验游、香水作坊体验游。在业态方面设置家庭旅馆、艺术中心、特色手工艺品商铺、香水香皂手工艺作坊、葡萄酒酿造作坊。

Ⅲ、经验总结

1、凸显特色化:立足本土,魅力独具

薰衣草是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在普罗旺斯不仅可以看到遍地薰衣草紫色花海翻腾迷人的画面,而且在住家也常见挂着各式各样薰衣草香包、香袋,商店也摆满由薰衣草制成的各种制品,像薰衣草香精油、香水、香皂、蜡烛等,在药房与市集中贩卖着分袋包装好的薰衣草花草茶。而薰衣草花海同时也赋予了普罗旺斯浪漫的色彩,使其成为世界最令人向往的度假地之一。

2、农业产业化:游客体验,乐在其中

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其乐趣当然与在商场购物不一样。同样,游客在田间观赏薰衣草等农业景观的同时,还可以到作坊中参观和参与香水、香皂制作的全过程。

3、生产景观化:有机结合,增加业态

运用生态学、系统科学、环境美学和景观设计学原理,将农业生产与生态农业建设以及旅游休闲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研、生产、加工、商贸、观光、娱乐、文化、度假、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区。

4、活动多元化::大众参与,感悟乡村

旅游活动多样化,真实体现乡村生活,增加乡村旅游的大众参与度。可通过庄园游、酒庄游等乡村旅游都可以让游客体会到真正的乡村生活。

普罗旺斯地区每个月都有两至三个大型节庆举办,从年初2月的蒙顿柠檬节到7—8月的亚维农艺术节,欧洪吉的歌剧节到8月普罗旺斯山区的薰衣草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游客。


21

中国浙江乡村振兴样板

曹村镇产村融合模式

Ⅰ、案例简介

浙江省曹村镇,所在的天井垟成功实现了“涝区”向“粮区”的华丽蜕变,一跃跻身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十大示范区之一,总面积近3万亩,粮食年产量达3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吨粮仓。此外,曹村镇还依托良好的生态基底,成功引入全国知名智慧稻田共享平台“艾米会”,打造1万亩智能农业大数据科技园,推出生态胚芽大米,带动14个村、5000个农户增收,目前该项目已列入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春节期间自带网红流量的“诗画田园”瑞安曹村镇接待游客突破47万人次。曹村镇通过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校外课堂”,又接待一大波研学客流。

Ⅱ、发展状况

在推进“五水共治”的同时,曹村镇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引水为池、栽种莲花、绿植护岸,将一方“煤泥地”变身一片“荷塘景”,不仅妆点了乡村,而且还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净化器”。

河水变清了、田地变肥了、环境变美了,由“青山绿水”带来的“美丽”红利也开始源源不断。曹村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曾出过82名进士,有“中华进士第一村”的美称。为此,曹村镇深挖文化基因,以美丽河道为轴、串连起曹村的进士文化、许岙村的武术文化,以及整个流域的农耕文化。同时,曹村镇依托省级“美丽河湖”建设水上活动基地,围绕美丽绿道开发骑行旅游线、以美丽田园生态景色打造滑翔伞基地等项目。一条以“青山绿水”为纽带的“美丽经济带”全速形成,每年可提供4万人次研学实践,形成了1.5亿元的产业链。2019年全年旅游人次超过百万,今年仅“五一”当天游客流量就达5万人。

曹村研学基地项目一二期总投资3亿元,建成后将解决当地200人就业,带动村集体增收1000万元,推动曹村从“美丽田园”向“美丽经济”转化。

Ⅲ、经验总结

1、村企抱团成立文旅公司

“乡村振兴需要依靠产业发展,曹村全域景观化建设,正为研学基地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研学旅行是新颖的旅游产业,是旅游 教育 文化的完美结合,“研学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反哺当地景观建设,不仅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还能解决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2、打造国家级研学旅行营地

将曹村研学基地打造成为瑞安旅游一张金名片,一直以来都是“乡悦文旅”的目标。据悉,未来三年,该公司将继续做好基础设施提升和规范化运营工作,计划将当地研学旅行基地打造成为国家级的研学旅行基地,并以此带动高楼、陶山、湖岭等周边乡镇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瑞安整个研学旅游市场发展。

3、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把“美丽田园 文化 体验”作为研学游的特色项目,大力开发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为千年儒乡、诗画曹村注入新的活力。而利用温州文博会这一契机,将曹村研学基地以及全域旅游建设平台和资源优势更好地进行展示,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促进产业振兴。


22

中国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尹家峪田园综合体

Ⅰ、案例简介

“花落”素有“林果之乡”“蜜桃之乡”“长寿之乡”的沂水县泉庄镇,山东临沂尹家峪田园综合体。临沂城发集团;省级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2020年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通过扶贫基金交付了2568万元,实现了19万户32万人脱贫。

“崮乡田园美·沂蒙花盛开”尹家峪是首批山东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投资20亿元,年可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Ⅱ、发展状况

空间规划“一心一廊三带九区”,一心即入口服务中心,三带为入口服务带、花田风光产业带、崮上连廊旅游带,九区为桃花潭水入口服务区、桃花溪谷核心区、科技农业种植区、林果农业种植区、崮上桃园种植区、创意农业种植区、七彩崮园观光区、东汉崮景区、天上王城景区。核心场馆五朵桃花造型综合体已落地,分别为快乐芒果、航空航天主题、鱼菜共生、台湾风情、橘子布美学等高品质体验馆。并打造雲水间精品民宿和雲悦服务中心。尹家峪田园综合体依托沂蒙山水践行未来田园的样板,是齐鲁大地最具影响力的农旅融合、景田一体、产村联动的田园综合体。

Ⅲ、经验总结

“崮乡田园美 沂蒙花盛开” 。齐鲁大地乡村振兴的未来样板。更舒适的人居生活空间,向往的生活预演。“未来田园”尹家峪,在国人田园生活的理想与现代科技大发展背景下,是更超前的田园综合体模式:有高新科技下更优质、健康、高效的农产;未来感的游憩理念和设施,让游客得到更好的休憩;当地居民生活品质、收入、幸福感全面提升;三产融合更顺畅、城乡一体更紧密。规划主要依托山水林田的优势,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将尹家峪田园综合体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大后方”。


23

中国四川乡村振兴样板

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

Ⅰ、案例简介

占地11512亩的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依托崇义镇成都近郊的优越区位,都江堰精华灌区的优质水源地、农业及川西林盘的乡村资源,通过水系廊道贯通、农田产业连片、林盘提升再造、农旅景田融合的开发战略,构建互联网 农业产业平台。

Ⅱ、发展状况

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以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发展方向,高标准规划设计园区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和产业分区,旨在打造一个涵盖园林乡村景观、生态郊野田园、特色农耕民俗等集休闲体验、康养度假、户外运动和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国家公园样板。

依托优势产业资源,整合品牌农业IP,实现金融赋能。并且重点培育都市休闲农业,绿色健康订单农业,农旅文融合发展的林盘康养度假、农业科普教育、农业新零售等融合的居游共享型的国家农业公园,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国家级农业互联网小镇,国际乡村旅居度假区。成为引领四川,示范全国乡村振兴改革样板。

Ⅲ、经验总结

毋庸置疑,农业公园城市是广义概念,是城镇与乡村的有机融合。其中,最应关注的三大方面:一是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的关系,二是创建城市文化会客厅,提升城市公园建设品质,三是创新乡村振兴的产业模式,“增量”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提质”的力度。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kpl44273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7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