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功绩(苏轼为何贬低汉武帝与卫青)

发布日期:2024-12-22 12:14:16     作者:后脑的痛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kth418572.html     违规举报

据记载,苏轼曾在私人笔记里,对汉武帝和汉朝名将卫青大肆贬低,甚至可以说是人身攻击:

【汉武帝无道,无足观者,惟踞厕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长孺,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

然而,本质上,苏轼真正反对的,并不是作为历史人物的卫青,而是某人的姐姐当了皇后/宠妃,某人的外甥当了皇帝/太子,某人就可以从奴隶或者布衣,一步登天,成为统兵大将,然后立下功勋,进而成为大将军、执掌国政的汉朝制度。

汉武帝偶然机会宠幸了一个歌女卫子夫,进而为国家发掘出卫青和霍去病两大不世名将,固然是大汉王朝和华夏民族的极大幸运;


然而另一方面,每个皇帝都有各自不同的外戚,卫青和霍去病当然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和民族英雄,可是,能保证之后的代代国舅爷,也都是军事天才么?

汉武帝接下去不就用了李广利?带着七万大军叛国投敌了。

而之后汉朝的外戚大将军们,一代代又出了多少奇葩种?

给宫女缝上连裆裤、禁止皇帝宠幸,其妻毒杀皇后的霍光;

装了几十年圣人、然后谋朝篡位的王莽;

公然给小皇帝喂毒饼的跋扈将军梁冀;

最后是全无见识的杀猪屠夫何进,几个无脑操作,让天下分崩离析,群雄混战,十室九空,天下人口损失超过七成……

司马氏的晋朝,继续重用外戚,杨骏和贾南风乱政,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唐玄宗李隆基的盛世大唐,轰然倒塌,五年间天下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罪魁祸首除了他自己,绝少不了杨国忠这个身兼五十余个重要职位的外戚宰相……

所以,这种皇帝以天下为私产,重用外戚为国家重臣的制度,难道不应该被彻底否定么?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制度发明,就是隋唐开启的科举制,与之配套的、到宋朝彻底完善的政府文官制度,领先世界各国上千年之久。令国家从各个阶层选拔人才,让广大中下层阶级的精英都有了顺畅的上升渠道,苏轼作为宋朝士大夫的佼佼者,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藐视千年之前的汉朝外戚制,本就理所当然。


何况,就算功盖千古如秦始皇、汉武帝,也一样在他们死后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一直被后世各朝君臣普遍当成反面典型。汉高祖、汉文帝、汉光武帝、唐太宗……才是三代以下历朝历代公认的明君典范。


因此,哪个大臣敢“称赞”自己的皇帝是秦皇汉武,那也就比当面说他是隋炀帝好得有限,杀头、贬职、免官、流放,任选一样吧,视该皇帝的心情和性情而定。

所以,信口嘲讽一个汉武帝这个“反面典型”重用的外戚臣子,对苏轼这么一个宋朝士大夫而言,再寻常不过了。因为这就是当时社会精英的普遍共识,或者说【历史局限性】。


所以,在科举士大夫的这种共识和语境下,列举卫青的战功/能力/贡献如何卓越、人品如何高尚谦冲,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反过来可以说,他的战功/能力/贡献越大,人品越好,士大夫就越要否定他……

因为少一个功勋卓著的卫青,以汉武帝时的鼎盛国力,难道就会被匈奴灭了?难道就会被匈奴夺去多少郡县疆土?

但一个野心勃勃的王莽,一个跋扈横行的梁冀,一个不学无术的何进杨国忠,是真的足以让盛世瞬间崩塌,天下大乱,十室九空,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而且,真到了政府中枢腐朽的国家危难关头,再多几个如卫青一般忠勇能战的武将,也根本无力扭转大局:两宋末年到明朝末年的无情历史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点。

雕版印刷术的普及,让广大底层平民,也都有了凭自己个人努力争当“小镇做题家”,然后跃上龙门一举跻身精英群体的可能,这当然远比期盼自己的漂亮姐姐/妹妹被皇帝看中,自己跟着一步登天,这种万中无一的机会,要靠谱得多了。


以蒙古帝国的武功,不到百年就卷铺盖滚蛋,关键的一条,就是其科举断断续续,极不认真,所以被广大底层精英去率众聚义,夺州占府,推倒也如此轻易。

满清种种弊政再天怨人怒,入关后坚持开科取仕,就是奠定其二百余年的基业的关键根本。甚至吴三桂夺取半壁江山,满清内忧外困之际,康熙帝玄烨也绝不敢停了针对汉人的开科取士。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这些汉人精英之所以会尽心竭力,去力保岌岌可危的大清朝,不就是太平天国那边的科举形同儿戏、更要刨他们儒家士大夫的根么?

而此时的欧美各国,都纷纷仿照中国科举制,推行了近代文官考试制度:英国于1855年推出《关于录用一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美国于1883年推出《彭德尔顿法》《文官制度法案》。日本从1894年开始,实行《高等文官考试》,其余国家同样纷纷效仿。

时至今日,世界各个主要国家的政府办公人员,无不是通过考试选拔而来,本质上正是中国科举制的现代化模板。


最后,满清灭亡的直接原因,就是慈禧太后在被八国联军赶出北京后,为收买人心,不得不推行所谓“新政”,下令废除科举制,却也让传统汉人官僚和士子们,都被堵死上升通道。摄政王载沣更搞出一个【皇族内阁】,直接回到了清朝初期,满洲八旗贵族一言堂的模式。正因为众多埋头于子曰诗云的传统读书人,都彻底被砸了饭碗,断绝了仕官渠道。

这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纷纷投身新式军队作底层军官,或是成为各地官员的幕僚,或者远赴国外留学,最终共同构成了反清阵营的重要力量,而武昌起义举兵之后,执掌地方权力的立宪派官僚,全在看热闹出工不出力,让满清王朝不堪一击,退出了历史舞台!

终究,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倾国倾城的姐姐妹妹不可求,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军事天赋更千古稀见,而做题家是人人努力,皆可为之。 ——所以,千万别得罪【小镇做题家】呢。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kth41857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2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