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捷无线mesh组网(只需百元即可MESH组网)

发布日期:2025-01-22 10:36:17     作者:哭泣猫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kve119899.html     违规举报

看完这篇文章,或许真的能够帮你省钱,少花一些冤枉钱。

事情是这样的:我家两套拆迁房下来了,两套房子是隔壁,中间隔着一堵墙,所以我原计划通过MESH组网的形式布局两套房子的网络,也就是接入一根网线,能够网络布满两套房子共计220平米。所以入手了一对锐捷星耀M32路由器,我房子(120平米)作为接入网线的主机,隔壁房子放一台锐捷星耀M32作为拓展。


之所以选择锐捷星耀M32这款路由器,除了看重锐捷这个经典品牌的良好口碑以及极强的稳定性之外,M32这款产品的颜值真的很高,天线设计到了内部,我不说我爸都没有看出来这是路由器,放在电视柜上一点不突兀,还能拉高品味,同价位性价比很高。


但实际拉网线的时候我爸选择了两套房两根网线,这样就没有MESH组网的必要了,但随后实际体验时我现在我所在房子里是有信号死角的,主要集中在红圈的位置,因为网线接口是在客厅当中,而卧室B、杂物室(实际上这个房间没有网络需求)和工作室里面由于都是承重墙,直接影响了5G频段的信号,卧室的信号质量刷个短视频可以,但工作室由于有大量用网的需求,影响较大。


相信很多朋友家里都会这种情况,家里某个房间WiFi信号很差,面对这种情况通常有三种解决方案:一、不管它,能忍就忍。二、再拉一根网线放在工作室,但这个房间并没有预留网线接口。三、加入一个分机MESH组网。目前这种情况,无疑第三种方法最理想。

我当时决定再入手一台锐捷路由器进行组网了,同是锐捷路由器,按一下易联按键就可以轻松组网,但一台路由器负责三个房间(其中只有一个房间有重度用网需求)确实有些奢侈,最终我还是选择了锐捷新推出的“锐捷小兔子”E12 Pro信号放大器。一个是价格便宜,百元价格,比路由器便宜一半,第二就是经过我这几天的体验,觉得这款产品确实很香,非常适合像我这种只需要解决部分房间网络死角的情况。


从锐捷X32开始,这个包装盒设计就令人眼前一亮。锐捷星耀E12 Pro信号放大器外观我觉得偏可爱了(小兔子?),整体比较圆润,对比一下同价位信号放大器的外观,优势很明显。


底部有一个WAN/LAN网口,双频1200M,总发射功率高达25dB,支持2.4GHz和5GHz,这款产品可以单独接入网线使用,也可以搭配其他品牌路由器使用,把它插在插座上,等开启后在页面输入主路由WiFi密码即可,这就算连接成功了。


当然了,连接锐捷自家的路由器,只需要按一下主路由上的按键,就可以自动组网。这里再吹一波锐捷星耀M32上的信号指示灯功能,能够帮你确定好信号最好的位置和方向,对普通用户非常友好。而同样,这一优秀的设计也放在了锐捷星耀E12 Pro信号放大器上。


按一下主路由上的按键,两者就MESH组网成功,接下来我们测试一下实际效果。


测试机型是小米12,主路由跟前网速可达到603Mbps。


在不使用锐捷星耀E12 Pro的情况下,关门状态下,我工作室的网速为35Mbps,信号强度-76dBm,随后插入锐捷星耀E12 Pro。


再次测试网速可达到145Mbps,信号强度-30dBm,在锐捷星耀E12 Pro的加持下,信号从2格变成满格,网速质量提升了4倍。

然后是漫游测试,从阳台(主路由)走到卧室B的窗边,再回到客厅,其中涉及到主路由和信号放大器的切换。顺便打了一把王者荣耀,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信号放大器 一台锐捷星耀主路由,就能把MESH组网的优势发挥出来:让你的手机在两台甚至更多的路由器的信号下自由切换,不影响你的用网体验。打游戏、开视频会议,在两个房间里走动自动切换,不转圈不卡顿,网络体验流畅顺滑。


使用层面,建议搭配锐捷星耀路由器,连接更方便。使用锐捷星耀APP,也能轻松查看接入设备数和网络结构等信息,包括你的设备此时是接入的哪个路由器。


锐捷E12 Pro体积并不算大,可以接在插线板或者墙上插座上,我直接给了它一个墙上的插座,毕竟颜值如此高,当做一个墙饰也不错。


那么总结一下这款产品,颜值高、增益效果明显,而且连接方便,轻松上手。对于很多中小型户型的家庭来说,一台主路由 信号放大器的组合,以更低成本最大效率的完成全屋网络覆盖;对于更大面积的户型或者复式、特殊结构的户型,更具性价比的锐捷星耀E12 Pro信号放大器可以作为全屋网络的信号补盲款,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最关键的还是价格,199元的价格是以更低的方案给了用户MESH的选择,市场需求很明显,如果你是以上这几种情况,不妨入手这款“锐捷小兔子”吧!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kve11989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