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150复古摩托车推荐(国内踏板摩托车的先驱者)

发布日期:2025-01-22 06:06:26     作者:崔斯坦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lgy424734.html     违规举报

三十年多前,在那个摩托车还没有盛行的年代,曾经有一辆结构简单、小巧轻便,非常容易上手的经典踏板小摩托,它就是——轻骑木兰50。



小编是一名一线摩托车、电动车维修人员,至今为止已经从业近30年。今天应粉丝要求,写一篇关于这款小摩托车的专栏文章,一起回顾经典感受机械带来的魅力。

要谈木兰50,必然得先说一下它的生产厂家——济南轻骑集团。轻骑集团始建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生产民用摩托的企业,也是摩托车行业首家通过ISO90001国际质量认证的企业。

许多人都说轻骑木兰的原型车,是1985年引进的日本铃木蔷薇。这台以女骑手为使用目标,轻量化设计的小车,1983年在日本上市,1989年就停产了。↓



其实轻骑木兰真正的原型车是它的近亲——铃木兰。↓


许多人觉得“木兰”这个名字当初是借用了花木兰的名字,倒也说得通。个人觉得“铃木兰”引进到国内或许只是去掉了铃木的铃,仅此而已。而改款的蔷薇则更像是国产的木兰,这也是许多人认为蔷薇是其原型车的主要依据。↓


铃木兰,在外观上基本跟国产木兰50没有什么区别。整车净重45公斤,仅一米五的车长,1.07M的轴距把木兰的短小轻便打造得淋漓尽致。

300-8的轮胎小巧玲珑,宽阔的脚踏板不仅设计方便实用,而且十分方便女性穿裙子使用。前置物篮的设计更是增加了便利性,结实的后货架倍感安心。加长的座椅下是隐藏式油箱、机油壶跟电池盒。



最早一批的木兰50,采用脚启动,编号A114开头的两冲程进口铃木发动机。



磁电机罩为黑色,带铃木标。冷却风扇采用白色材质,这是与国产发动机的明显区别之处。



把发动机抬下来,上个发动机整体外貌图,看看各部分的设计。↓


这台车采用单缸两冲程,阀片式进气,49cc排量强制风冷发动机。独特的后轮驱动独立式机油泵,被设计在了变速箱外壳上,是其独有的特征。而这个机油泵,也是后来导致国产发动机不耐用的罪魁祸首。




空气滤清器被巧妙地整合到了发动机塑料壳上,其实后来证明这是一个很悲催的设计。


进口发动机采用带负压的日本米库尼化油器,通过进气弯管与空气滤清器相连。油箱开关也被设计成非直通式,只有当踩下启动杆,活塞开始活动才能将油箱开关自动打开。



单面双进气口,带限位的进气阀,防止可燃气倒喷。↓




缸头缸盖采用分体式设计,日本NGK火花塞在缸盖中央。






这时就剩下粉丝最期待的变速箱拆解,许多人都没见过木兰变速箱拆开的样子。木兰50是踏板摩托车里,唯一采用油浴式离合器,链条传送的车型。话不多说,开拆!↓


这个变速箱里边也是最有技术含量的地方,里边整合了离合器,手动启动离合器,反冲启动系统。


拿掉链条,压条跟胶轮,取下离合器摩擦盘,就看到了由两块离合器甩块组成的离合器。↓




最早的发动机,采用6伏低压电源,分体式独立点火线圈,跟充电线圈。


分体式点火方式,是指有独立的点火器跟高压包,俗称分体式。后来采用了类似于金程铃木100的,一体式高压包。



进口发动机的问题不大,重点说一下完全国产的木兰50有哪些严重问题。

这款车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就是很容易“爆缸”,症状就是活塞环卡死在活塞上引起压力不足,或小头滚针轴承卡死曲轴无法转动。所以更换套缸是常见的问题。


前边说过,引起这个问题的罪魁祸首在于机油泵。除了机油泵的质量问题,还有一个关键部位,就是曲轴箱的机油泵喷嘴。

因为原厂设计的润滑思路是机油先润滑右边曲轴轴承,然后通过排气时的负压打开喷嘴释放压力,达到喷溅润滑的效果。

但这个关键的地方,却成了国产发动机的瓶颈,跑快了就爆缸是所有驾驶员的统一认知。于是简单粗暴的往油箱里兑机油,成了没有办法的办法。

即使是这样,这款车依然卖出了几百万的销量,让轻骑集团迅速站稳了脚跟。随后推出的电启动款潇洒木兰,依然虏获了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朋友的心。


后来推出的飘逸、金鸟、新大洲梦精灵等都是采用同款发动机仿制而成。











虽然这款摩托车在2000年就因为两冲程发动机的排放问题而停产,但它为当时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无疑也给国内踏板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是当之无愧的国内踏板车先驱者。

我是修摩托车、电动车的半生寒微,喜欢摩托车电动车知识的朋友欢迎留言讨论,想了解其他经典老车的朋友也可以推荐几款车型,只要是我了解的,我会尽力把它写好。绝不会去复制粘贴一些没有用的内容来搪塞大家,这是我的底线。[握手][握手]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lgy42473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3 M